APP下载

我国农村失独老人养老困境研究

2018-01-23张映芹王忠环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年22期
关键词:养儿防老心理压力养老

张映芹 王忠环

国农村失独老人是计划生育政策的产物,具有数量多,分布广泛等特点。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研究农村失独老人养老困境,通过调查农村失独老人,发现具有生活条件差,心理压力大等特点,发现农村失独老人养老问题上面临着政策缺乏,权益维护滞后等困境。对农村失独老人现状和养老困境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我国农村失独老人养老困境的建议。

农村失独老人一般指农村家庭中唯一子女死亡,年龄在5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没有再生育的可能,也未再收养子女。按一般死亡率来计算,如果有超过千万独生子女在25岁之前死亡。因此,在中年时期失去唯一的子嗣,成为孤立无援失独老人大概有2000万。陈功认为,养老有两种含义:一指奉养老年人,经济供养,生活的照顾和精神上的慰藉三个方面的结合;二指老年人生活状态的一种描述。农村失独老人研究,武汉大学慈勤英教授将其放在大人口结构思考。失独老人数量庞大,已成为我国人口老龄化中重要部分。

农村失独老人的现实状况

农村失独老人数量不断增多。农村失独老人指农村家庭中唯一的子女死亡,年龄在5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没有再生育的可能,也未再收养子女。当前学界普遍比较认可失独家庭数量统计数据来源易富贤推断,根据人口普查数据得出:当前我国现有2.18亿独生子女,其中会有1009万人或将在25岁前离世。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失独老人数量,在不断增多。

农村失独老人迫于无奈时,才会选择养老机构。农村失独老人受计划生育影响,放弃多生孩子机会,少生或只生一个孩子,孩子由于后天不可抗力因素离开。但是中国自古就有养儿防老观念,老人普遍认为家庭是最终依靠,养儿才能防老。在他们必须要考虑养老问题时,不愿选择养老机构。只有被逼无奈,才会选择养老机构。

农村失独老人具有严重的养儿防老思想。农村失独老人,面临更多心理压力,更容易受社会舆论影响。计划生育的提出改变一部分人的生育观念,但中国人仍然有养儿防老观念,孩子才是自己老年时最可靠的依赖。失去孩子是他们最不愿意接受的结果,养儿防老才是他们的选择。

农村失独老人的特征

农村失独老人生活条件更差。在城市化大背景下,二元结构体系越来越明显,农村和城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城市失独老人在面临自己失去孩子的状况下,可以依托城市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分解身心的痛苦。但是,农村失独老人失去自己的孩子,就等于失去了自己老年时的依靠,他们没有经济来源,没有国家补贴,没有退休金,养老金。

农村失独老人经济水平低。城镇失独老人大多是具有正式工作的人,有工作作为保障,有养老金作为保障。农村失独老人,只能靠土地维持生活。年龄变大,无劳动能力,便无生活保障,加上年迈无收入来源,只能靠低保或救济金维持生活。农村本来收入来源就比较单一,年老之后只能依靠自己的子女维持生活,农村失独老人,没有了自己的孩子,农村失独老人连自己的基本生活都保障不了,所以农村失独老人生活水平更低,生活更难以维持。

农村失独老人心理承受压力更大。自古以来,就有“远亲不如近邻”的说法。在这种环境下,农村邻里关系比城市更加紧密,消息传播速度比城市快。哪家有什么事情,一天之内就传得沸沸扬扬。他们得面对周围人异样眼光,承受更大心理压力,面对自身痛苦的同时,还得承受周围舆论和压力。因此,农村失独老人由于受地域、社会、风俗等的影响,往往承受着更大心理压力。

农村失独老人养老面临的困境

农村失独老人面临养老政策的缺乏。农村失独老人占据我国农村老人很大比例,他们具有自身的特点。但是,以目前我国养老制度建设情况看,专门针对农村失独老人政策是缺乏的。农村失独老人具有劳动力时,可以依靠土地维持生活,当劳动力缺乏时,他们的生活难以为继,迫切等待国家和政府相应的措施,解决他们养老问题。但目前,解决农村失独老人生活政策匮乏。

农村失独老人在养老模式选择的单一性。在中国农村,家庭养老是主要养老模式,他们对于以房养老,候鸟式养老等模式不了解甚至没有听过,只知道养儿防老。受儒家观念和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他们偏爱于养儿防老。因此,农村失独老人在养老模式的选择上,就具有单一性。

农村失独老人面临着更大心理压力。与城市相比较,农村交通条件差,基础设施缺乏,农村失独老人没有条件去转移注意力,他处于一种缺少关爱的状态。随着年龄的增长,面临更多心理压力。另外,受邻里互助观念影响,农村失独老人群体间的亲密性更强,消息传播速度更快,在面对同一个问题,农村失独老人往往有一群人眼睛關注他们,让他们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

解决农村失独老人养老问题相关对策

政府应扩大养老财政和政策支持。城市交通便利,公共服务优良,城市失独老人可借助城市便利条件,缓解心理压力。农村失独老人条件差,有更大心理压力。对于农村失独老人,政府应政策上倾斜,为他们提供养老保险,加大财政支持,投入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提供更好医疗条件。

政府应增加农村失独老人养老模式选择多样性。农村失独老人对于养老模式选择具有单一性,政府在农村失独老人养老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承担着主体责任。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养老机构建设,让农村失独老人感受机构养老的好处,是一条改变他们传统观念,接受其他养老模式的路径选择。

社会应营造一种关爱的氛围。农村失独老人,面临着生活上问题,面临着心理上的压力,他们需要邻里帮助,需要一个关爱的社会环境。这种氛围,可以缓解农村失独老人心理压力,解决他们精神问题,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关爱,更好缓解农村失独老人精神压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养儿防老心理压力养老
THEBUSINESS OF BEING BORN
现代戏曲——养儿防老
养生不是养老
社会支持对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警察心理压力现状及应对策略
消防员心理压力状况调查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