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幼儿数学教学如何来教

2018-01-23马兰英

未来英才 2017年24期
关键词:概括性抽象性逻辑性

马兰英

摘要:数学具有抽象性、概括性和逻辑性的特点,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幼儿数学教育应引导幼儿积极思维,大胆创造,让孩子在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的同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孩子对数学的热爱,提高数学学习的有效性,为孩子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幼儿;数学教学;抽象性;概括性;逻辑性

幼儿数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或成人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以及空间关系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并主动探索的过程。因为数学具有抽象性、概括性和逻辑性的特点,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幼儿数学教育应引导幼儿积极思维,大胆创造,让孩子在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的同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孩子对数学的热爱,提高数学学习的有效性,为孩子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1]。

如何将新《纲要》倡导的理念落实到具体教学中去,以避免教学和幼儿的僵化?关键还在于教师对“幼儿数学为何而教”的思考,只有正确把握了幼儿数学教育的价值,才能寻找到有效的教育方法,真正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一、幼儿数学为何教

1、幼儿数学为兴趣而教新《纲要》在科学领域目标中指出,应引导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指导要点中也强调“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2、幼儿数学为思维而教 幼儿的数学学习和思维关系密切,一方面幼儿要具有一定的逻辑观念和抽象思维的能力,另一方面,数学教育要指向幼儿的思维发展。皮亚杰认为,3-6岁幼儿处于前运算时期,思维具有自我中心性,惟实思考性和直觉判断性,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数学活动中,幼儿通过反复的自由探索、亲身体验达到动作的内化,在头脑中产生可逆性思维、符合逻辑的推理。在处于逻辑思维和数概念初步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数学能有效锻炼并发展幼儿的抽象思维,所以,我们应充分发挥数学作为“思维的体操”的作用,让幼儿感受到思维的魅力。

幼儿数学为整体发展而教 幼儿教育注重幼儿“整体协调”的发展,因此,数学教育远不是教认数字、学习计算那么简单,科学的数学教育,应该具有完整、严谨的系统目标,每个阶段,每一次教学都应以幼儿的发展现状和学习特点为前提,分割制定出详实可行的显性或隐性目标,针对幼儿的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加以引导和培养,如学会观察、分析、比较和判断;能正确取放材料并耐心操作;能完整、清晰地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发现;具有良好的合作习惯和合作能力;能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具有较强的抗挫能力等等,解读这些目标,能发现具有整体发展特点的幼儿数学教育不是孤立的于其他领域之外,而是与它们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培养着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社会个体[2]。

二、幼儿数学如何教

1、寓教于乐,以游戏为教学形式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玩乐中他们无需拘束自己,尽情释放活泼好动的天性;游戏又常常带有某个“任务”或具有主题,幼儿在其中探索、模仿,满足自身的好奇,获得对外界世界的一种全新认识。在游戏中,幼儿常常兴趣盎然,注意力集中,思维积极,乐于展现自我,因此,以游戏为教学形式,符合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3]。如大班数学活动《它们在哪里》,活动目标定位于提高幼儿数学能力和对幼儿进行思维训练两个方面,但要达成帮助幼儿掌握用“行”和“列”判断物体在格子图中的位置,感受思维训练的乐趣,从而培养思维的开放性,无异存在着难度,首要问题便是如何保证幼儿的注意力集中,保持相对稳定,并促使幼儿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之下?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精心设计了“和毛毛虫玩游戏”的趣味情境。当活动在欢快的“扭扭舞”中拉开序幕,“今天谁会来和我们玩游戏呢?”幼儿一下子期待起来,用笑声迎来了憨态可掬的毛毛虫。但突然间毛毛虫又置身于“行”(列)中和孩子们玩起了“捉迷藏”,于是带着“毛毛虫藏在哪里,你是怎么数的?”的问题幼儿步入复习“行”与“列”的过程,不知不觉为接下来的活动奠定了基础。“你们真厉害!可当行和列重叠成一张格子图时,你们还能找到毛毛虫的藏身之处吗?”教师激励在前,又以“质疑”挑起了幼儿“不怕输”的劲儿,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当自己和同伴的思维不断碰撞出火花,发现同一位置却因观察角度不同而有着多个表述方式时,幼儿惊异了!他们紧盯着黑板上的操作卡,期待着下一个答案的出现。当在我们的引导下,幼儿基本掌握用“行”和“列”判断物体位置的新知识[4]。

2、适用材料,以操作为学习途径在幼儿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材料是必不可缺的,只有通过对材料的操作和摆弄,幼儿才有可能收获和发展,而相对于教师的口耳相授,因为这份收获来自幼儿自身的探索,就变得格外有意义,正如陈鹤琴先生所倡导的,只有通过“做中学习”得的知识才具有生命力,不会被遗忘。但用以操作的材料并不是可以随手拈来,诸如在数、形、量等同样内容的学习中,因为幼儿能力、兴趣等的差异,就需要提供难度不同的操作材料,以体现适宜性[5]。如在“认识圆柱体”的活动中,我们为幼儿准备了各种形状的积木,有他们早已熟悉的正方体、长方体、梯形等等,当然还有本次活动的重点:大小粗细不一的各色圆柱体。活动开始,我们带领幼儿进入“建筑工地””,鼓励幼儿利用这些“建筑材料”开展“建筑比赛”,幼儿个个跃跃欲试,不多久一座座“高楼”“庭院”便呈现眼前。介绍中幼儿侃侃而谈“我用长方体和梯形搭了……”,但每每指向圆柱体他们都用“这个”或“那个”来代替,甚至还有孩子为它起了新名字“长圆形”。当圆柱体引发幼儿足够注意后,我们将幼儿注意集中:“今天建筑工地上新来的材料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通过把玩和观察到的知识都记下了。

参考文献

[1] 王彩英.实施幼儿数学启蒙教育初探[J].学问:现代教学研究,2011,(9).

[2] 江新.幼兒数学教学活动初探[J].小作家选刊,2017,(5).

[3] 索学霞.幼儿园数学教学初探[J].快乐学习报:信息教研周刊,2015,(7).

[4] 杨彩霞.小班幼儿趣味数学教学初探[J].考试周刊,2016,(29):192.

[5] 王媛媛.幼儿数学创新教学策略初探[J].学周刊,2016,(21):54-55.endprint

猜你喜欢

概括性抽象性逻辑性
怎样构思人物描写类文章
科技书稿的逻辑性审查方法归纳
民主的悖论
翻转课堂模式下《线性代数》的教学改革初探
例说物理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和逻辑性
宪法裁判审查标准之禁止概括性委任立法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