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百合花的凋零
2018-01-23梁超张巧毅
梁超 张巧毅
[摘要]《豪门春秋》是美国著名作家伊迪丝·华顿的最受欢迎的小说之一,文章讲述一名来自没落贵族叫丽莉·巴特的女主人公,想要依靠婚姻游走于上层社会但是最终失败走向死亡的故事。本文通过福柯的凝视理论和凡勃伦的“炫耀式消费”理论对当时男权社会进行剖析,以及对丽莉自身性格特点的分析,简述了丽莉最终死亡的悲剧命运成因。
[关键词]凝视;炫耀式消费;成因
一、简介
伊迪丝·华顿是美国文学史中最著名的現实主义作家之一。由于她出身于贵族家庭,所以她对上流社会的规则很熟悉。为了排遣烦闷的生活,她开始写作。她的作品包括《豪门春秋》,《纯真时代》,《老纽约》等大量的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及非小说作品。其中《豪门春秋》使她成了20世纪前20年最受欢迎的美国作家。伊迪丝的小说大多数描写她所熟知的纽约上流社会,也就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老纽约旧事。而这些小说的目的多是来批判当时社会弥漫的那种以金钱为中心和虚伪的气氛。伊迪丝以精致的笔触向广大读者展示了一幅幅生动形象的上层社会生活。《豪门春秋》是伊迪丝·华顿的代表作之一,故事讲述了一个来自于没落贵族家庭的名叫丽莉·巴特的女孩,她的父母相继去世,为了能够继续游走于上流社会,她选择依靠自己的美貌和一些所谓的小聪明去钓一个金龟婿,但最终却在矛盾的内心下选择向命运屈服并走向了死亡的故事。本文试图分析丽莉·巴特悲剧命运的成因。
二、悲剧成因分析
莉莉的死亡悲剧是可以被预见的。很多潜在的因素日积月累导致了她最终选择死亡。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对莉莉的悲剧成因进行分析:社会影响以及父母遗传。
(一)社会成因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是一个父权制社会,在那里男人们占据主导地位而女人们的权利却远远低于男人。无论是在金钱上还是精神上,女人都要依靠和受制于男人的控制。他们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他们没有赖以生存的技能,所以她们只能依靠男人的收入来过生活。她们是她们丈夫的附属物和私人物品。在这样的环境下,女人必须要活成男人所规定的女人的样子:成为美丽的妻子,成为贤惠的母亲,成为体面的女主人,甚至只是能够给这些丈夫带来盛赞的装饰品,而不是成为她们自己。成为一个好女人的标准就是嫁给一个有钱人。在这样的社会里,女人完全被物质化了。女人就像是放在市场上展列的商品,而他们不断改变自己去迎合消费者(男人)的口味,而这种行为是无意识的。米歇尔·福柯曾在《规训与惩罚》一书中解释了视者与权利之间的关系。视者有权利去凝视他人,处于支配地位,同时被视者将会从这种凝视中感觉到压力,而不自觉的根据视者的价值观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否则他们就会被惩罚。在父权制社会中,女人的行为时刻都受到男人的约束。在《豪门春秋》中,丽莉独自一人前往塞尔登的单身汉居所,以及她和已婚男子乔治一起回家都使她卷人人们的闲言碎语中。又比如丽莉本来又吸烟又打桥牌,为了融入所谓的上层社会的生活,她要穿漂亮的衣服,戴精致的饰品,出入各种聚会,还要为了讨好太太们去打桥牌。可当她为了能嫁给波希,她开始伪装自己,将自己塑造成一个保守传统,行为高雅的女人。在这个父权制社会里,丽莉要按照男人们规定的女人的样子生活,在不同的人的标准面前,她不断地改变自己迎合他人,造成了自己内心的矛盾与混乱,最终导致了她一步一步走向死亡。
此外凡勃伦曾在《有闲阶级论》中提到过“炫耀性消费”。“炫耀式消费”指消费者将钱花在奢饰品以及服务上并通过此行为向他人展示自己的经济实力——即自己的收入和积累的财富。对于炫耀式消费者来说,向大众展示他们的可自由支配的经济能力意味着他们能够得到一种较高的社会地位而且将会一直拥有这种地位。他们举办华丽的聚会,用大量的金钱参与赌博游戏,一到假期他们就去世界各地度假,他们以此向世人展示他们高高在上的地位。在《豪门春秋》中,女人们每天都穿梭在各种歌舞升平的聚会里,女人们以自己能够举办极为奢华的聚会而自豪。虽然女人们有大量花钱的权利,但这不能说明女人的权利有多高,她们只是代替她们的丈夫将钱挥霍,说到底,女人一直依附在男人的经济控制之下。
身处上层社会的人都属于有闲阶级,他们将劳动视为处于贫困与弱势的证据,丽莉到最后那么贫困潦倒也不去劳动就是因为她如果选择劳动,就是在向大家说自己已经山穷水尽,无路可走,这种来自深渊的绝望最终导致了她的死亡。有闲阶级的人都是伪善的,虚伪的。丽莉出生在这样的环境里,每天耳濡目染,她已习惯了这样虚伪的生活。追根到底,这种社会的价值观是导致丽莉死亡悲剧的源头。
(二)父母遗传
丽莉父母不同的性格特点塑造了丽莉自身矛盾的性格特点,价值观和生活的追求。丽莉的母亲巴特太太一辈子视金钱为生命最重要的目标,她认为没有钱的生活就是活得像只猪,而她对丈夫最坏的责备就是问他是否想让自己过得像一只猪。巴特太太是上流社会中虚伪的一员,她还把这种价值观传授给自己的女儿,“丽莉从小就形成这种信念:无论开销多大,一个人家不能没有一名烹调技术高超的厨子、身上不能不打扮得像母亲所说的那样‘衣冠楚楚”。在这种引导下,丽莉向往奢华高调的生活,还有极强的虚荣心。当她最后要离开郭摩夫妇,而口袋里也没有多少钱时,她居然在富人区附近找了一个昂贵的私人旅馆住下。在人生中如此重要的转折点上,她遇到困境想到的不是用自己的双手劳动来改善生活而是维持她所谓的体面生活。这一切与巴特太太的影响都有着巨大的关系。在巴特先生破产去世之后,巴特太太始终不愿向贫穷低头,一直活在抱怨当中,而丽莉的美貌成为了巴特太太的复仇武器,这无形当中给了丽莉可以靠美貌青云直上的信念。
丽莉的父亲巴特先生是一个安静的人,似乎从来都不被注意到。作为家里的经济支柱,他总是待在“市中心”。巴特先生给丽莉的影响多属于精神上的。在巴特先生生前,他总是把晚上的时间花费在朗诵诗歌上,在他去世后,能拿去拍卖的仅仅是从他卧室书架上药瓶和靴子问检出的二、三十本诗集。丽莉这种多愁善感的忧郁气质大概就是遗传自她的父亲。在父亲的影响下,她嗜好绘画、花卉和感伤小说,她自持这些高雅的趣味一定会使自己的世俗野心变得没那么庸俗。波希算个单身黄金汉,可是丽莉并不能忍受那样无聊没趣的生活,于是她一次次地放弃了机会。她想要得是一个有钱的但是精神上能和她产生共鸣的丈夫。endprint
在物质生活上,她深受母亲的影响,她向往富有的生活并致力于嫁给一个有钱人,但从内心来说,她又深深排斥这种市侩庸俗的社会。她深深的渴望能有一个男人能和她一起追求自由,但她却没有勇气去过不富裕的生活。丽莉时刻受到这种矛盾心理的折磨,她无法理解人生的真正价值是什么,也无法在这种矛盾中找到一种平衡。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丽莉本身性格中的冲突。她有美貌,有智慧,善于运用一些小聪明来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家道中落后,巴特太太总认为她的女儿总有一天会用那美丽的脸蛋将失去的富贵生活重新赢回来。对于一般的女孩来说,这种导向是非常危险的,但是丽莉知道,美貌只是她征服别人所必须有的原材料,而要登上“成功”的宝座,一些手段是必不可少的。起初为了能嫁给波希,她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一切以丈夫为中心的传统优雅的女人;在前往车站接格斯先生时,她又略施小计使格斯对她的悲惨身世深表同情,继而主动提出帮她做投资的承诺。丽莉在迎合他人这部分非常有技巧。但同时她却总是犹豫不决,优柔寡断,这种性格很有可能就是遗传自她的父亲。她总是在一些非常重要的时刻表现出这种特点。与其他上流社会的女孩一样虚荣,她崇尚奢华的生活和昂贵的消费,她在心里深深地鄙視贫穷与劳动,甚者不能忍受与穷人为伍。她用这样的价值观来审视自己的人生意义。但是尽管丽莉有很多的缺点,但她的内心还是十分善良的。在小说中,作者塑造了很多女性角色,白莎·多森是一个善于使用诡计的女人。在百乐山庄中,由于丽莉打断了她和塞尔登之间的对话,白莎始终对丽莉耿耿于怀,于是在波希面前说丽莉的坏话,使波希对她产生偏见;白莎后来还请丽莉和她一起旅行,可是她真正的目的是希望丽莉的存在能够吸引自己丈夫的注意这样她就能有机会和纳托·西文顿调情。可是当自己和西文顿的奸情快要暴露的时候,她却诬陷是丽莉来勾引她的丈夫,还狡辩称自己和西文顿在一起只是为了能够吸引自己丈夫的目光。与此同时,丽莉虽然手上掌握大量白莎和塞尔登的来往信件,却为了塞尔登的声誉选择沉默,即使自己受到了奇耻大辱,受人诬陷,甚至将要毁了她的一切,她还是没有把曝光信件证明自己的清白。还有在被上流社会无情抛弃之后,在得到了彭尼顿太太的一万元遗产,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钱还给格斯先生。与书中作者所描绘的那些阴险的人相比,丽莉就如一朵盛开的百合一样纯洁。
三、结论
在当时那样的父权制的社会中,丽莉注定就是一件商品。来自父母遗传造成了她骨子里那样矛盾的性格。一方面她选择向这个社会妥协,准备嫁给一个有钱人,另一方面她却鄙视自己的妥协。最终,真理打败了现实。她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来离开这个虚伪的世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丽莉的死可以看成她对父权制社会的反抗,身体上的死亡意味着精神上的重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