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宋文》所收陈师道《是是亭记》校勘拾遗

2018-01-23韩留永

新西部下半月 2017年12期
关键词:版本

【摘 要】 陈师道是北宋文坛著名作家之一,他的文章在曾枣庄等人所编辑的《全宋文》中有收录,点校者以宋刻本为底本并且参校其他版本进行整理,但是在版本的搜集方面并不完备,校勘亦有遗漏与讹误。本文以《全宋文》所收的陈师道《是是亭记》一文五则校勘为例,在参考其他版本与资料的基础之上,对校勘方面的不足提出个人的见解。

【关键词】 《全宋文》;陈师道;《是是亭记》;版本

由曾枣庄、王琳等学者编辑的《全宋文》是一部包含两宋三百二十年间所有现存单篇散文和骈文、诗词以外的韵文的大型断代总集,共收录宋人作家九千余位。其中校勘者为陈师道作所撰写个人传记之下,对于他的作品校勘版本的依据时提及:“本书所收陈师道文,以一九八四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宋刻本《后山居士文集》为底本,参校明弘治十二年马暾刻本《后山先生集》(简称马刻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集》(简称库本)及四部备要本《后山先生集》(简称备要本)。据各本补文三篇,集外辑得佚文四篇,统编为九卷。”据徐小蛮《陈后山集版本源流考》一文介绍,我们可知,除了《全宋文》已经参校的版本外,还有清陶福祥校刻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四卷)与民国张均衡《陈后山集》(三十卷)未能加以利用。以上两种版本,《全宋文》校勘时没有作为参校的材料,所以从版本方面来说不算完备。笔者以《全宋文》遗漏的两种版本为依据,参考他书,对于《全宋文》所收录的陈师道《是是亭记》一文加补订,对于全文校勘不足之处,提出个人的见解,以求教于方家。

一、《全宋文》中“築室以居”

《全宋文》中所录为“築室以居”,以上所引文字中的“築”字陶福祥校刻本与张均衡“适园丛书”本皆作“架”,应该以宋本作“築”为是,以上两种版本中“架”与“築”因形近而致誤。主要根据有以下二个理由:其一,《全宋文》所依据的底本是宋本,作为目前陈师道诗文集的最早版本,从版本出现的时间来看,后二者出现在清代与明国时期,明显晚出于宋版,所以宋本的可靠程度更高。其二,“築室”意思是“建筑屋舍”, “築室”二字来源出《诗经》,《诗·大雅·緜》述周之始祖云“古公亶父,陶復陶穴,未有家室”,郑玄笺“凿地曰穴”,谓古公亶父初时掘地穴而居,后来率众迁至岐山之下的周原,“曰止曰时,筑室于兹。……俾立室家,其绳则直,缩版以载,作庙翼翼”,这才开始筑室定居了。

又唐代罗隐《越妇言》:“买臣之贵也,不忍其去妻,筑室以居之,分衣食以活之,亦仁者之心也。”前朝罗隐的文章有可能为后学陈师道所参考。而“架室”却找不到相应的例子,所以,当以宋本“築室”为准。

二、《全宋文》中“又惧有时而忘之也 ”

《全宋文》中有“又惧有时而忘之也”,“有”字陶福祥校刻本与张均衡“适园丛书”本皆作“與”,此处缺少其他的佐证材料,笔者未能断定孰是。

三、《全宋文》中“ 不幸而过,宁讪毋谄。”

《全宋文》中“不幸而过,宁讪毋谄。”其中的“过”字,张均衡“适园丛书”本与宋本同,也作“过”,而 陶福祥校刻本作“遇”,“不幸而过”应该较“不幸而遇”为胜。主要理由如下:其一,此处 “不幸而过”是用的典故,最早的出处见于《左传》,《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公孙)归生闻之:善为国者,赏不僭而刑不滥。赏僭,则惧及淫人;刑滥,则惧及善人。若不幸而过,宁僭,无滥。”另外据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曰:“此数语亦见《荀子·致士篇》,盖古昔传言。”据笔者核对《左传》与《荀子》所记录的文字内容,基本上是大同小异。当以“过”字为准,《全宋文》既是用典故,同时后一句又仿照《左传》与《荀子》的句式,可算既显示了陈师道的博学多识,也可以看出先秦诸子散文与历史散文对宋代作家的深刻影响。

四、《全宋文》“而子独非之,安得力而胜诸?”

《全宋文》“而子独非之,安得力而胜诸?”,其中“胜”字,张均衡“适园丛书”本也作“胜”,与宋本保持一致,而陶福祥校刻本此处用“争”字,应该是宋本中的“胜”为是,其中最主要的理由如下:与陈师道同时期的作家晁补之还写有一篇《是是堂赋》,应该是与陈师道本篇的唱和之作,算是同一题目不同类别的文章。现在根据今天所见的晁补之《鸡肋集》卷二《是是堂赋》中有也有:“而南阳晁补之闻而疑之曰:‘刘子果于自信,果于不信人也哉?夫理无常是,事无常非,使天下举以为非,而刘子独曰是将谁使取正?使天下举以为是,而刘子独非之,安得力而胜诸?”

综上所述,《全宋文》“而子独非之,安得力而胜诸? ”,其中的“胜”字不误,当以宋本为是;当是对比《全宋文》中陈师道所转述晁补之的论述,与晁补之本人所撰写的《是是堂记》,陈师道的转述有缺失,容易引起歧义,应该根据现存晁补之《鸡肋集》进行校对,此处《全宋文》中失校。

五、《全宋文》“正天下之是非者,任也。”

《全宋文》“正天下之是非者,任也。”“任”张均衡“适园丛书”本也作“任”,而陶福祥校刻本作“仁。”根据上下文意,笔者认为当作“仁”为是。《全宋文》中有“夫明天下之是非者,智也;正天下之是非者,任也。”从句子的结构以及前后照应来看,此句中“明”与“正”对举,为同义词;而“智”与 “仁”二字也是相互照应,而换作“任”字,语意上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却是缺少照应。“智仁”相连,最早出现在《孟子》一书中。据《孟子·告子上》有“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

综上所述,“仁”与“任”二字在此处皆可,但是从句子结构的前后照应来看,《全宋文》中《是是堂记》中上文也有 “孟子曰:‘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又曰:‘无非是之心,非人也。”亦是引用《孟子·告子上》中的内容。笔者以为,此处作“仁”字比较恰当。

六、《全宋文》“刘子名某”

《全宋文》中有“刘子名某”,“刘子名某”之下,张均衡“适园丛书”本另有注解作“一本云刘子名羲仲”,而陶福祥校刻本此处作“一本云刘子名義仲。”二种版本的注解都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刘子”本人真实姓名的注解,但是一字之差,“羲”与“義”二字形近,我们仍然难以判断哪一个才是正确的,幸好晁补之的《是是堂赋》中也有“是是堂,彭城刘子羲仲之所作也。”通过晁补之的文章作为旁证,我们可以知道,应该以“羲”字为是。以上两种版本虽然对玩过刘子的记载不同,但是都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根据以上五则校勘例子,我们可以知道,《全宋文》收录陈师道作品在校勘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的遗漏。不过从笔者所作的校勘的例子来看,宋版《陈师道》文集毕竟是最早的版本,文献学的价值也是最高的。但是《全宋文》未参考其他的陈师道作品版本与相关资料,在校勘方面亦有不可代替的价值,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曾枣庄,刘琳.全宋文[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

[2] 左丘明. 杨伯峻注.春秋左传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

[3] 程俊英.诗经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4] 晁补之. 鸡肋集[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2005.

[5] 四书校注[M].陈戍国撰.长沙:岳麓书社,2004.

[6] 张均衡. 陈后山集[M].台湾:艺文印书馆,1973.

[7] 陶福祥. 后山集[M].广州:广州林记书庄,1885.

[8] 徐小蛮.陈后山集版本源流考[J].文献,1984.01.

【作者简介】

韩留永,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公共基础部副教授,研究方向:宋代文学与地域文化.endprint

猜你喜欢

版本
傅察及其《忠肃集》成书版本与研究价值
《武林旧事》版本考略
《全宋文》所收陈师道《答张文潜书》校勘拾遗
古籍版本鉴定
《体能训练》通用教材不同版本的历史溯源及其训练学比较研究
毛凤枝《关中金石文字存逸考》考论
《辞赋标义》的编者、版本及其赋学观
《经效产宝》考证
《文心雕龙》版本概述
论《罗氏会约医镜》的版本流传与学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