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离子凝聚胺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探讨

2018-01-23刘飒爽王小伟陈宇锋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期

刘飒爽+王小伟+陈宇锋

【摘要】 目的 探讨在输血检验中应用低离子凝聚胺开展交叉配血试验的临床效果。方法 168例

受血者,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84例。对照组应用盐水法开展交叉配血实验, 观察组应用低离子凝聚胺法开展交叉配血试验, 比较两组阳性情况灵敏度、稳定性、准确度及检测耗时。结果 观察组阳性率、稳定性、灵敏度、准确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检测耗时为(4.4±1.6)min, 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0.5±2.1)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输血检验中应用低离子凝聚胺开展交叉配血试验临床价值较高, 值得推广。

【关键词】 低离子凝聚胺;盐水法;交叉配血试验;输血检验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1.034

临床在手术与急诊抢救中经常会行输血处理, 此为常用救治手段, 而输血安全问题为临床面临的重点问题。输血期间若交叉配血错误会导致受血者出现输血反应, 部分患者甚至会对受血者生命安全产生威胁, 如急性溶血反应, 因此一定要确保交叉配血的精准度。临床当前有诸多方法开展交叉配血试验, 应用较多的为酶法、抗人球蛋白介质配血法、盐水法及低离子凝聚胺法, 各有优缺点。近年来临床广泛应用凝聚胺法开展交叉配血, 其优势在于可缩短检验时间, 且将完全与不完全抗体检出, 还可检出特异性抗体, 与其他方法相比灵敏度高100倍左右[1]。低离子凝聚胺技术可以快速检验不完全与完全抗体, 灵敏度、准确度较高, 操作简单且快速。研究证实盐水法开展交叉配血试验假阴性率较高, 且稍有不慎会危及受血者安全甚至导致病情加重, 而低离子凝聚胺技术可对该缺陷予以有效弥补, 提高交叉配血的灵敏度与阳性率, 为临床输血安全提供保障[2, 3]。本文选取本院

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受血者168例, 探讨低离子凝聚胺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受血者168例,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84例。对照组中男44例, 女40例, 年龄1~82岁, 平均年龄(43.7±12.8)岁;

输血原因:25例车祸伤, 13例胃癌, 20例心脏搭桥手术,

10例产后大出血, 16例免疫类疾病。观察组中男48例, 女36例, 年龄1.5~83岁, 平均年龄(44.8±12.7)岁;输血原因:27例车祸伤, 11例胃癌, 18例心脏搭桥手术, 12例产后大出血, 16例免疫类疾病。两组受血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供血者在入组前4~5周无其他方法或药物治疗史, 无严重内科疾病如肝肾功能不全或衰竭等, 排除妊娠期与哺乳期女性。

1. 2 方法 采血前记录样本名、姓名、标号、血型及住院号等, 调节环境温度为20~27℃。观察组采用低离子凝聚胺法, 取2支洁净试管, 将主侧与次侧标记出来, 将2滴受血者血清与1滴供血者红细胞悬液(浓度为3%~5%)加入到主侧与次侧管, 将0.7 ml低离子介质分别添加到主侧与次侧管中, 混合均匀后再将Polybrene溶液2滴滴入其中, 再次混合充分。用离心机行离心处理, 完成离心后将上清液舍去, 将试管底部液体约0.1ml存留, 缓慢摇晃, 查看是否出现红细胞凝集现象, 若无凝集则必须重做。将Resuspending溶液2滴滴入主侧与次侧管中, 轻柔摇晃, 若凝集溶液散开于60 s提示配血结果相合, 若凝集未散开提示配血结果不相合, 为红细胞抗原抗体结合特异性反应。对照组采用盐水法, 采集受血者2~3 ml静脉血, 分离血清并将5%红细胞悬液配制出来。取2支清洁小试管, 1支将主侧标明(供血者红细胞+受血者血清), 另一支将次侧标明(受血者红细胞+供血者血清)。按照标签, 主侧管添加2滴受血者血清, 再添加1滴供血者5%红细胞悬液, 次侧管将2滴供血者血清及受血者1滴5%红细胞添加其中, 细致混匀后行离心处理, 速度为1000转/min,

持续1 min后对结果予以观察, 冬季需做好保温工作。

1. 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阳性情况、灵敏度、稳定性及准确度, 并记录两组检测耗时。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阳性率、稳定性、灵敏度、准确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检测耗时为(4.4±

1.6)min, 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0.5±2.1)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临床输血适应证如下:①急性失血患者短期内血容量严重不足, 若短期内失血量大于容量的20%~30%, 机体代偿能力降低则会诱发血容量不足, 多在外伤大出血中发生, 肿瘤受血者因肿瘤组织对大血管产生侵犯或手术创伤会大量失血;②慢性贫血:机体缺乏造血原料或合并免疫性溶血疾病及骨髓破坏等, 长期造血困难诱发严重贫血;③严重烧伤患者、危重患儿及新生儿需成分输血, 因此临床十分关注输血安全性, 输血前开展特异性高的交叉配血試验十分必要[4-6]。

交叉配血试验的目的在于了解受血者血清中是否存在抗体会将供血者红细胞破坏(主侧交叉配血)及供血者血清中是否存在会将受血者红细胞破坏的抗体(次侧交叉配血), 若双方均未存在提示交叉配血相合, 反之则为交叉配血不合。临床认为只有正确灵敏地开展ABO血型交叉配血才能确保输血安全, 近年来输血技术不断成熟, 人为因素导致的输血不良反应逐渐减少, 且发现迟发性免疫反应与溶血性输血反应主要因不规则抗体诱发, 多指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研究称盐水法只能对ABO血型予以粗略检测, 无法将其他血型检出, 而低离子凝聚胺法可加快完全与不完全IgG抗体与人红细胞的反应, 原理在于凝聚胺离子带正电荷, 溶解后表面有正电荷, 其正电荷可对红细胞表面负电荷予以中和, 有利于凝聚红细胞[7]。低离子强度溶液亦可将红细胞Zeta电位降低, 当血清有不规则IgG抗体时IgG可紧密结合于红细胞表面, 此时解聚液加入促使IgG抗体凝集于红细胞, 若血清中无抗IgG抗体存在, 解聚液则可让非特异性凝集现象消endprint

失[8-10]。在试验期间要关注样本来源, 了解肝素用量是否较大, 因肝素会对凝聚胺产生中和作用削弱凝集, 此时需添加2~4滴凝聚胺溶液才可凝集;此外, 低离子凝聚胺检测阳性率密切关联于被检对象有无长期输血史及溶血性输血史, 因此试验前一定要充分了解。

本研究结果表明, 观察组阳性率、稳定性、灵敏度、准确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检测耗时为(4.4±1.6)min, 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0.5±2.1)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可知低离子凝聚胺法适合在临床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 在输血检验中应用低离子凝聚胺开展交叉配血试验临床价值较高,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吴学忠, 吕蓉, 李敏, 等. 临床用血前交叉配血不合104例原因分析.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 34(17):2263-2264.

[2] 黄建娇, 吴圣豪, 胡型忠, 等. 凝聚胺交叉配血不合患者输血的安全管理和风险控制. 中国输血杂志, 2016, 29(7):722-724.

[3] 张晓红. 两种凝聚胺交叉配血的方法学比较.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5, 36(15):2279-2280.

[4] 董成林, 徐灵, 李仁杰, 等. 凝聚胺试验中不同介质的标本红细胞解聚时间的研究. 中国输血杂志, 2015, 28(3):282-284.

[5] 徐正良, 刘红伟, 李亚山, 等. 凝聚胺法交叉配血全量法与半量法的比较.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 11(15):1186-1187, 1189.

[6] 孙小纯, 张振林, 林伟强, 等. 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在新生儿ABO溶血病交叉配血试验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中国基层医药, 2013, 20(21):3299-3300.

[7] 侯艳香. 三种交叉配血法的临床应用评价.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3, 44(10):819-821.

[8] 粟明丽. 3种交叉配血方法在新生儿输血安全中的应用.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5, 36(5):665-666.

[9] 孔祥騫, 吴松远, 杨作云. 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实用医学杂志, 2009, 25(6):983.

[10] 张曼丽. 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中国保健营养(旬刊), 2012, 22(8):3445.

[收稿日期:2017-09-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