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教学的融合与实施
2018-01-23孙凯
孙凯
摘要:伴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加深,与计算机联系紧密的信息技术在各级教育教学领域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对课前备课、课中教学、课后总结,以及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学科要求等这些关键因素都产生了很大影响,这种影响必将促使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教学进行更全面的融合。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一、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融合的内涵
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融合是指在已有的学科教育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的完成既定教学目标,将信息技术、课程资源、教学方法、学情等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共同协作完成课程教育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的内涵是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运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促进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根本改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1、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与能力。为了学生打好全面、扎实的信息文化基础,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文化,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开设的信息技术课就是对学生兴趣和意识的培养。学生智力的开发,就是培养学生获取各种信息,最后内化为知识能力的开发。用这种方法获取知识,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主体地位必须放到首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要求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知识量储备要不断增加、知识量更新要更加迅速,之前那种慢节奏“知识积累”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的教学。为改变这一现状,办法就是让教师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下“教”,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从而必然会使信息技术与个学科融为一体,即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1]。
2、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与学地位颠倒,教师单纯地讲授课程,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是传统教育教学过程中最常见的教学方式,其主要目的是为学生升学深造打基础。这就无法避免出现“应试教育”而特有的“高分低能”的问题。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教学,能够促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被动变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展示评比等方式,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3、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课程改革提倡学习方式的改变,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学习方式也将会有很大的改变。学生必须学会利用现有资源进行主动学习、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教师必须熟练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根据课程目标,通过视频、音频、课件制作等手段,将课程知识概念,全方位的教给学生,这样就容易理解多了。信息技术的介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弥补了现有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2]。
二、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进行有效融合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指在先进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中认知和情感激励的工具,还对创建新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结构,提供了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提供了技术支持。为了更好的进行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融合,教师就需要在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而且还要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它不仅仅是教师用来做教学演示,而且还要利用多媒体工具对信息进行有效加工,让学生进行知识重构,常见的方法比如利用文字、音频、视频等数字化工具,对学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处理。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有利于他们进行知識重构和创造。
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需要以下几个基本过程。
1、配置多媒体计算机,实现计算机教学与各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是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束缚的有效途径。在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计算机充当的是工具的角色。从必要的课堂教学演示,到学生自主地学习探究,从语、数学科到音、体、美教学,都可以将教学过程有机融合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
2、利用计算机网络平台,搭建各种教学应用软件平台和资源库。软件能提供处理教学或管理问题的工具,学校利用教学平台和资源库的环境能促进我们教师去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具有科学性,能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更合理地掌握和使用时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和掌握更多的知识。
3、对一线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相关培训。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融合的关键是教师,离开了教师的积极参与,融合将无从谈起。为此,需要对教师实施几个方面的培训:(1)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培训现代信息大数据环境下先进的教育理论;(2)学习先进信息技术知识,使教师们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改变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结构;(3)充分利用学科组集体备课等方式进行相同学科内教学设计方法培训,使教师能够取长补短,更好地规划和设计自己的教学[3]。
4、参与课题研究,开展校内、外的信息交流。学校要要求教师参与一些有关教学改革实验课题的研究,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趋势,走进学校,加强交流,吸收外校的先进经验和方法。
5、全面推进整合。学校应将信息技术教学制度化,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全面整合,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与管理的必备工具,使信息技术进入每一个教室、每个教师的每一堂课。
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融合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和发展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要达到课程整合的目标,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了解本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了解教学中的难点所在,了解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结合技术所提供的能力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 隋夕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
[2] 刘冬梅.信息技术与公安专业课程教学整合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8.
[3] 武彦秀.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7,(08):1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