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选择困难”会给孩子带来什么

2018-01-23筱泓

中华家教 2018年1期
关键词:陈小春困难小女孩

筱泓

肯德基店里的“困难”选择

周末带着孩子去肯德基,点餐台前排了长长的一条队伍。我和女儿小桂圆站在一对母女后面,听到妈妈对女孩说:“你现在就得想好吃什么,别到时候又不知点哪个好。”到她俩点餐的时候,小女孩问着:“妈妈,我想吃辣翅。”妈妈说:“不行,这几天你有点上火,少吃点辣的。”小女孩又说:“那我也不能吃辣堡了吗?”妈妈说:“嗯,今天所有带辣的都不能吃。”小女孩低低地嘀咕了一句:“不能吃辣的,其他的我就都不想吃了。”妈妈有点生气:“不吃可不行,赶紧点。”小女孩拿不定主意要哪个,在妈妈的再三催促下点了一个,过后又在选择哪个圣代冰激凌时纠结了一会儿。在她俩端着餐盘经过我身边的时候,我听到妈妈责备她:“早就让你想好吃什么,结果还是选了这么长时间,什么时候才能不犯选择困难症啊。”我们会发现,当孩子在面临选择时,很多时候会犹豫不决,迟迟做不出最后的抉择,有时甚至害怕因为选择带来不良的后果,干脆放弃选择,不做任何决定,这样的情形并不少见。如果任其发展,孩子在长大成人之后,难免就会落入选择困难症的困惑里。

事实上,真正的选择困难症是一种心理障碍,对人的一生影响深远,因此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孩子落入选择困难的误区里。

是谁造成了孩子的选择困难

心理发展历程上,选择是个体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在孩子生理年龄一岁左右就开始彰显。自1岁至12岁是训练孩子自主选择能力的关键期,如果遇事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并说出理由,就能轻而易举地激活孩子的选择智能。而造成孩子选择困扰的,根本原因就源于我们。

父母为孩子决定一切

很多时候,我们总觉得孩子还小,不懂得什么,于是我们会为他们预备好一切,代替孩子做出决定,替他们选择学校、兴趣班、衣服、食品……所以孩子的选择机制没有被激发出来,从而逐渐丧失选择能力,事事处于被动状态,习惯了依赖、顺从,一旦他们面临选择的时候,就犹豫不决、无所适从。

否决孩子的决定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霍布森选择”。1631年,英国剑桥商人霍布森从事马匹生意,他对人们说:“你们无论买我的马、租我的马,随你的便,价格都便宜。”他的马圈很大,马也很多,但是大大的马圈只有一个窄窄的小门,高头大马出不去,能出去的都是瘦小的马,而霍布森只允许人们在马圈的出口处挑选,不允许进入马圈挑选。于是那些买马人最后买走的只能是瘦小的马,其实那就是霍布森本人只想卖给他们的马。

生活中,我们经常在不经意中用“霍布森选择法”来对待我们的孩子。很多时候我们让孩子自由选择,一旦发现孩子的选择不合我们的心意,马上否决他们的选择,用我们自己的意愿来代替孩子的意愿。长此以往,孩子对自身的选择能力产生了怀疑、不确定,失去了安全感,不相信自己具有选择的能力,最終在独立面临着选择时,就无法决然地做出决定。

选项过多让孩子无所适从

心理学家巴里·施瓦茨曾经做过一个这样的实验:在研究中,他将孩子随机分成两组画画。第一组孩子可以从3支画笔中选1支,第二组则可以从24支中选1支。结果第2组的孩子的作品要比第一组孩子画的糟糕得多。随后,研究者们让孩子们从中选一支自己最喜欢的笔,接着再试着说服孩子们放弃这支笔选择另一样礼物,结果第二组的孩子更容易放弃他们所选择的笔。

为什么第二组的孩子会更容易放弃他们的选择?因为选项太多,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失去了自己的判断与抉择能力,无法明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从而犹豫不决、错失良机。更重要的是,因为选项太多,即使到最后选定一个,仍然会遗憾没有选的哪些,所以选择的结果带来的幸福感也大打折扣。

改变孩子选择困难并不难

对于孩子表现的选择困难,无须担心,生活中能训练孩子选择能力的机会比比皆是。

不要给太多的选项

玩具不能过多。在平时生活中,不能给孩子过多的玩具,这不仅容易让孩子分心、不专注,而且对孩子的智力发育也不利。那么,到底应该给孩子提供多少玩具呢?美国弗吉尼亚学者认为最合适孩子的玩具应该是5个。当玩具少于5个,孩子可能会出现自卑心理;但如果数量超过5个,孩子就容易出现分心,而且还会限制他们的创造力。玩具在孩子在可选择的范围内,孩子会专注于自己喜欢的玩具,反复研究、琢磨、思考,创造出多种新的玩法,这时玩具的价值才能得到最大化地利用。

衣服鞋子能简即简,够用就好。现在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妈妈每次逛街,可能自己的衣服鞋子舍不得买,可是孩子的总是一买一大堆。日本心理学者建议:4岁以上的孩子,每个季节的衣服无须超过5套,甚至更少,完全能满足孩子的需求了;同时,给孩子提供的鞋子,不需要超过3双(含家居拖鞋),帽子别超过1顶。当然,如果年龄较小的孩子,换洗的频率很高。可以多备着几套,但是记住一个原则,尽量少而精。

肯定孩子的选择

每个人都有选择错误的时候,孩子更是如此。

在《爸爸去哪儿》第五季中,在雨布鲁天坑的小山村里,村长一开始就让孩子们按画选房子。Jasper选了一座房子是最次的。陈小春看到Jasper的选择后,在可以更改的情况下,却照样一言不发,因为他知道,孩子的每一次选择都带着期盼,他不想去改变孩子的想法,而是尊重孩子的选择。当Jasper看到自己选的是一个家徒四壁的茅草屋时,忍不住失望地说:“这房子好小啊。”陈小春说:“这是你自己选的啊。”情商极高的Jasper一方面心情低落,一方面要照顾爸爸的情绪,小心翼翼地问:“爸爸,你也不想住这样的屋子吧。”陈小春说:“不会啊。”Jasper说:“可是,屋顶会漏雨啊。”陈小春说:“没有关系啊,漏水我们有水喝。”心情低落的Jasper一下子阴转晴:“好棒啊,我们有水喝,爸爸,这是我们的秘密,不要告诉别人哦。”从头至尾,陈小春没有任何的责怪Jasper错误,而是坚决力挺他的选择,甚至在Jasper发现自己选择不好而心情低落的时候,告诉他即使环境艰难却照样有意想不到的乐趣。这才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奠定了孩子自信的人生基础。

选择的界限

给他们的选择定一个界限,那就是:以不妨碍别人来达到自己最满意的度。从小让孩子明白,每一次的选择,既是让自己满意,但不能损害到他人。那种损人利己的事情,永远不要去碰。三观正则路宽,这也是我们留给他们的精神财富。endprint

猜你喜欢

陈小春困难小女孩
大扫除
Challenges Build the Team困难中遇见团队
可爱的小女孩
不一样的口袋巾
陈小春学做饭展现暖暖父爱
陈小春:最好的家教,是一场幸福的婚姻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小女孩的三、六、九
选择困难症
穿格子裙的小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