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今日家长在培育优良家风中的职责

2018-01-23何福田

中华家教 2018年1期
关键词:家风家长孩子

何福田

中国历来重视文化传承,在家庭方面有优良家风,但现在家风不绝如缕,奄奄一息;现在重谈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有其必要性与急迫性。

“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这个“身”字就落在家长的身上。所以,要搞好家庭教育必先搞好家长!故今日倡导“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我认为是针对家长说的。所以,不想改革家庭教育则已,否则,改革家庭教育必自家长始。

现今家庭教育的普遍缺失

既然改革家庭教育必自家长始,我们首先必须了解,不是家长立身处世有什么不正必须改革,而是家长在育儿观念与方法上有缺失,必须改革。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时,普遍有下列的“缺乏”与“失误”。

缺乏家庭教育的中心思想家庭为什么要有教育?让孩子自生自灭不是很省事吗?因为父母对儿女有期待,期待他们成为你心目中理想的模样。这种理想的孩子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需要花心思与心血去培育。首先要有“家训”,白纸黑字写明家长教育儿孙的期望:可以怎样,不可以怎样。譬如包拯的“戒贪家训”就是包拯的家庭教育中心思想。有此中心思想,包氏后人为官没有人敢贪污。今日的家庭几家有“家训”?几家的孩子知道父母期望他成为怎样的人?家庭教育没有中心思想,家长对儿女应该如何教育,就会陷入道听途说、祖孙骑驴的窘态。

缺乏一般教育常识家庭教育工作本不在“专业”范畴,是人人生来可为的。所以,青年男女一旦结婚生子便自然成为儿女的启蒙教师。在以前没人怀疑它的可能性,现在你相信他们能胜任吗?学校教师要经过培训、检定、取得执业证照才能任教。于是,近来已有要求夫妇也要经过培训才能生育儿女的呼吁。想把孩子教好,怎能不对教育知识多下功夫?

缺乏对孩子的了解与尊重现代的家长,十之八九苦于对儿女无知,常听儿童对父母抗议:“你们不了解我!”虽然古人说过:“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看来,现代的家长要愧对这句话了。其实,只要家长肯放下身段,愿与孩子沟通,并细心观察,陪伴他们成长,你还是可以了解孩子在想什么、要什么;而且不把他当作你的附属品,尊重其想法,你是不会让古人那句“知子”之言因你而蒙羞的。

失误于为孩子做得太多 现今的家长有三种错误的观念,导致为孩子做太多:第一是分不清什么是真爱,什么是溺爱;第二是误认我现在怎么对你好,什么都不要你操心,你将来就會怎么对我好;第三是有点讨好孩子的心态。以“物以稀为贵”的定律来看,当家里大人比小孩多得多的时候,很难不把孩子宠上天。

失误于言教多于身教 家长的亲身示范比光用嘴巴说更重要、更有效。但现今的家长,一般情况是说教多,示范少,有时连自己都做不到,无法提供榜样学习,而且碎碎念。所谓“言教”就是用说的教育方式,几乎任何人都不可能没有,但不能过多。同样事情讲的次数多了,说者烦,听者更烦,便成马耳东风不起作用。

失误于认为孩子的成绩可以掩盖一切 长久以来,家长在这方面有几个根深蒂固的误解:

第一,以为孩子考试能得高分比什么都重要,其他一切可有可无;第二,以为让孩子不必参与家中任何事,整天抱着书本专心读书就会考试得高分;第三,久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影响读书对个人一生确有很大的影响;第四,不该把读书窄化成考试分数。

如果你家现在就有“一个除会考试以外什么都不会的孩子”,请趁早清醒,还来得及,一定要改变教养方式,以免

让孩子有恨,自己遗憾!

失误于对孩子太操心 从孩子出生乃至长大成人后,父母一直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但这样的照顾要怎么“放手”?从什么时候开始“放手”?许多父母没有概念,甚至终其一生永不放心,永远担心孩子“做不好”。

今日家长培育优良家风的急务

优良家风要不要培育的关键在家长。在家长认同家风传承的重要之后,家长下决心要培育优良家风,家长只要积极从事下列几个简单作为,就有希望达成愿望:

参与定期研修优良家风的研讨会今日再加码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一定要提供具体易行的人手方法才能收到效果。其中最简便的方法之一就是,所有身为父母者,包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都要按照自己方便的时间,参加有关优良家风的研讨会或相关活动。可以从聆听学术演讲、座谈交换意见,参与各种相关的工作坊而对家庭教育与育儿常识有进一步的了解。

要求孩子先德行,后知能 这是“翻转”今日家庭教育缺失的根本所在,也是“翻转”今日学校教育缺失的关键。为什么呢?

从我在前面所提到的“现今家庭教育的普遍缺失”里可以很明显地觉察到,家长急于让小孩“把书读好”,也就是在知识方面急于求成;至于对孩子生活习惯、技能、人际伦理,乃至德行的要求,相对疏忽。常见许多儿童在认知领域已有超前的发展,但在技能领域,特别是情意领域的发展相对滞后,因而表现有知识而无教养,让许多呕心沥血,穷尽一切办法要让孩子考好试,上好大学的家长痛心、失望,甚至绝望。

要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并非没有良方。俗话说:“强摘的果子不甜,强求的姻缘不圆”。家长从不认真体会这句话的含意,硬要孩子学这学那,并急于速成,早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养儿需要耐心急不得的古训抛诸九霄云外,犯了拔苗助长的毛病而悔不当初。

其实,早2500年前孔子在《论语·学而》就说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告诉我们:儿童学习的顺序是“先德行,后知能。”在入孝、出悌、谨信、爱众、亲仁这些情意领域的学习内涵,都能轻易做好,“行有余力”之后,便可以开始学习知识与理论等学科教材。偏偏现在的家长要求孩子“先知能,后德行”,甚至无德行,然后再来悔不当初。真的符合了那句“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古训。即使历来名贤教子、著书,比如,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朱柏庐的《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的《家书》等等,也莫不以先德行而后知能为训。盖德行已立,形同做人之基本已固,然后有多少知能就能成就多少事功,无虞会受到“有知识而无教养”之憾而功亏一篑!故知:人之失败,败于无德尤甚于无知也。欲以知识为先,再从知识培养道德,史料斑斑,难寻一二。endprint

实践教育三部曲:爱他、教他、让他做 我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因感于家长和老师的教育没有落实,便在台湾开始倡导“教育三部曲:爱他、教他、让他做”的理念。

我认为每一件教育工作,要家长和老师能够落实、有效,一定要发挥教育爱。在爱他、教他、让他做这三个理念中,“爱他”是指教育者(家长和老师)要对受教者(孩子与学生)有爱。正确而美好的教育一定有爱的成分在里面,教育里找不到爱的成分,充其量只能称为训练。而且爱可分为大爱或真爱与溺爱两大类。

如果是溺爱就不会有后面的“教他、让他做”两步骤或称两部曲。如果是大爱就一定紧随着会有“教他”这部曲。家长和老师几乎都不愁有爱,只怕爱得不得法,尤其是家长,特别是母亲,使司马光有“慈母败子”的担心。

教育爱的第二部曲是“教他”。爱是任何事情的原动力,教是方向的指引。有爱无教,犹如航行于大海中的船只,开足马力奔驰于茫茫大海中不知航向何处,随时有安全的顾虑。有教无爱,空有明确目标、方向,却无前进动力,亦无收效之期。所以,在“爱他”这部曲中就有正误之分,其分别乃在爱中有无教的成分。

然而,教也有正教与误教。何谓“正教”“误教”?除了一些社会公认的是非正误外,家长能不能了解孩子喜欢什么、能做什么也是教育的正误之分水岭。不知他便盲目地教他,其正确性与有效性势必不如知他然后教他。因此,在“教他”之前先要“知他”这点极为重要。至于如何“知他”?用心陪伴与观察便已知过半矣。

如果家长想教但不会教,甚至教错,亦属枉然。现在许多家长既爱子不得法,又教子不以道,如何能冀其有好子孙?纵然某代家长未必贤良,但若他有优秀家风传承,定可发挥正向功能,纠正错误,免于沉沦。因为家风都是正向的,可以扭转、降低家教的不妥适。我不曾听说以窃盗为家风传承者,亦无以不仁不义为家风传承者。

教育爱的第三部曲是“让他做”。这是我认为教育不能落实的关键。父母对子女,爱则爱矣,教则教矣,但没有坚持“让他做”。结果爱等于白爱,教等于白教。比如教他要孝敬父母,却不曾要求他做一次端茶倒水的行为;告诉他自己的事要学会自己处理,却天天帮他整理书包。学校教师也是一樣,教完一个单元,便问学生懂不懂?学生集体大声回应“懂”后便算了事。其实只要教师随机抽问几个学生,有些人根本不懂,更不会付诸行动。

今天八成以上的家长不知如何爱孩子,不知如何教孩子,以致忧虑、彷徨、痛苦、失望,这已经不是一个可以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小事。

家长想让孩子将来成为怎样的人,请趁早在他小时让他“做做看”,而且要很有耐心的反复检讨改正,就跟练习数学作业一样才能达到理想境地。当然每一要求都要考虑是否为其能力所及。不要相信他将来自然就会。你现在为他包办一切,你有可能要服侍他一辈子,届时请不要抱怨,是你剥夺他学习的机会,严格说来,是你让他成为这样,是你的教育爱为德不卒,缺少临门一脚。endprint

猜你喜欢

家风家长孩子
家长错了
家风伴我成长
当好廉内助,树立好家风等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
家长请吃药Ⅱ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