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害羞的故事

2018-01-23杨元魁

中国科技教育 2017年9期
关键词:养育基因孩子

杨元魁

很多父母会抱怨说:我的孩子小时候很大方的,现在长大了怎么越来越害羞了,不愿意叫人,也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我不管怎么鼓励他/她,就是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我要是说多了他/她就哭。另外一些父母会抱怨说:我的孩子在家里面简直就是个小疯子,谁都不怕,怎么一出来就这么胆小呢?

大多数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害羞的孩子,老师也更喜欢那些外向、嘴甜、积极、主动的学生。我想,大多数父母至少经历过我所说的上述两种情况之一。孩子出现害羞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了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那么,害羞究竟是怎么回事?

Shyness这个词有时候也被翻译为“羞怯”,这个词语强调了个体在羞涩、难为情、不好意思、腼腆的同时存在胆怯或退缩的行为。害羞和羞怯有着本质的不同,害羞可能但并不一定会引发社会退缩行为。举个例子,父母带着孩子参加一个宴会,见到了很多陌生人,孩子一开始可能会表现出不愿意叫人、躲在妈妈身后、谁喊也不理,甚至哭泣等行为,这是害羞;时间一长,孩子跟大家熟悉了起来,见谁喊谁,没有表现出退缩行为,这种情况就不能称之为羞怯或社会退缩。我们在这里仅讨论害羞这一心理与行为现象(有关社会退缩行为详见上期文章)。

现在大多数父母和老师都把孩子的害羞看作是一种缺点,这和以前有很大不一样。在亚洲传统文化中,害羞这个词并没有什么贬义,害羞行为甚至还会被看作是一种美德,例如晚辈对长辈的尊敬、下级对上级的谦逊。在生活中,一个腼腆的男孩往往被认为是“老实的”,一個羞涩的女孩往往被认为是“可人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竞争的加剧,人们面临越来越多的人际交往,害羞者在交友与相处、升学与求职、恋爱与婚姻、谈判与合作等社会活动中的劣势越来越突出。

害羞带来的人际交往障碍是显而易见的,害羞的人往往难以快速建立并维持友谊,虽然希望自己被赏识,但由于害羞而无法从容地展现自己的优点和才能。然而,害羞也有积极的一面。害羞的人往往具备隐忍、谦逊的品质,通常会冷静观察、小心行事,这使得害羞者往往在群体中不被注意也不会凸显出来,在人际交往中就不会让人觉得反感和讨厌,甚至在初步接触以后更加容易取得别人的信任。

害羞并不可耻,几乎每一个人从小到大都经历过害羞,也就是说害羞是具有普遍性的。研究表明,即使在美国文化中,也只有7%的人报告说他们从未感到过害羞,这还并不包栝他们小时候是否存在害羞的情况。需要加以区分的是,有的人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害羞的人,而有的人只是在某些特定的社会情境中表现出害羞。例如生活中经常见到一些成功男士在商场、职场上游刃有余,但是一见到女性尤其是陌生漂亮女性就卡壳了,这就是特定社会情境下的害羞,与自认为的害羞有很大区别。

自认为害羞的人可能是天生的,也可能是后天形成的,受到遗传因素、家庭环境、养育方式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共同交互影响。从遗传角度说,害羞和其他性格特征相似,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遗传学的研究发现存在“害羞基因”——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害羞的人往往拥有该基因多态性中的短等位基因。5-羟色胺是脑内一种非常重要的神经递质,与人们对压力的敏感程度密切相关。

美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Nathan Fox教授曾经指出,父母给孩子的家庭养育环境和养育方式决定了这种害羞基因是表达还是抑制。如果孩子拥有害羞基因,但是父母都表现得自信大方,那么孩子并不会比同龄人表现得更加害羞。如果孩子具有这种短等位基因,又生长在一个缺乏关爱的慢性压力环境中(如物质缺乏、长期留守、居无定所、频繁迁移、虐待、忽视、无稳定养育者等),那么他/她有很大可能会成为一个害羞的人。

心理学研究也表明,父母的害羞与孩子的害羞紧密相连。如果父母都不害羞,他们的孩子一般也不会害羞;如果父母都害羞或一方害羞,孩子害羞的可能性就会增大。因此,自信的父母更容易培养出自信的孩子;给害羞的孩子以合适的家庭养育环境和养育方式,就有很大可能在表观遗传层面消除基因的影响,使得他们变得主动和自信起来。

孩子的出生顺序对是否害羞也有很大的影响。我国已经实行了几十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因此在这方面的研究几乎是空白。国外的研究表明,害羞的父母可能至少会生出一个害羞的孩子,先出生的孩子大多比较害羞(青春期之前),而后出生的孩子大多比较活泼。一方面,父母往往对年长的孩子和年幼的孩子所设立的期望和标准不太一样,大多数父母对后来出生的孩子要求更低一些,使得这些孩子因为自己能力不足或没有达成父母期望而出现害羞行为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另一方面,后出生的孩子为了更好地获取更多的关注和资源,不得不学会更加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这就使得他们往往在人际交往中更受欢迎,反衬出了长子、长女在这方面的缺失和不足而变得不受欢迎。因为不受欢迎,他们给自己贴上了害羞的标签,从而变得害羞。提醒一句,在我国全面开放二胎的政策环境下,各位勇于挑战的父母要均衡好自己的注意资源。

此外,害羞往往与低自尊水平联系在一起。在成年之前,个体自尊(self-esteem)最重要的来源都是自己的身体,其次是自己的学业成绩。男孩身体的优势往往体现在体育活动方面,女孩的身体优势往往体现在外貌或衣物方面,尤其是青春期阶段,这直接关系到个体对异性的吸引力。我国传统的家庭文化和校园文化认为孩子追求外表或衣物是一种不良思想,这是一种偏见。我们建议只要家庭情况允许,可以给孩子较好的物质条件;如果一味地压制孩子的物质需求,反而容易导致孩子表现出不自信的害羞甚至退缩行为。不管对于男孩还是女孩,尽可能地发展他们的一项体育或艺术特长,暂且不论体育或艺术对脑发育和学习的积极影响,这些本身也是一种社交语言,有助于孩子更加自信地融入到不同的群体中去,毕竟不是所有孩子都能用分数这种方式刷存在感的。

父母肯定都想知道如何去应对或干预孩子的害羞行为,但是我不得不说没有什么特效的方法,所有的方法都需要父母付出很大的努力(有关如何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养育环境,请参阅本刊2012年10月刊《儿童早期发展的工作必须在科学研究指导下进行(一)》一文)。父母首先要做到的是不要当面讨论甚至嘲笑孩子的害羞行为(请参阅本刊2017年7月刊《气质的故事》一文),其次要坚信害羞是可以改善的,再次要了解害羞有着积极的一面。从家庭养育的角度来说,改善孩子害羞行为的方法主要有以下这些。

角色扮演游戏,让孩子从对自己的过度关注迁移到对周围人和事的关注上来,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

发展一项特长,让孩子从运动、艺术或棋类等活动中找到乐趣,建立自信心和自我胜任感,发展髙水平自尊。

大声说出感受,让孩子大声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允许孩子用一些激烈的言语表达自己。

有原则地鼓励,鼓励孩子要有的放矢,不要空洞地说孩子“你真棒”,要说孩子你因为做好做对了什么事情所以真棒,否则容易给孩子造成压力,今后万一达不到别人的期望,反而会引发害羞甚至退缩。

情绪能力训练,帮助孩子分析情绪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应对这些情绪,教授孩子情绪调节的技巧。

社会技能训练,教授孩子打招呼、自我介绍、赞美、发起谈话等社交技巧,但不要强迫孩子分享。

这里我们暂且大致描述一下这些方法,情绪能力和社会技能训练的具体策略今后会有文章专门论述。

从学校教育环境角度来说,害羞的孩子更加有可能成为校园霸凌的受害者。这提示学校教育应当更加关注那些害羞甚至退缩的学生,并且引入适合学校教育的社会情绪学习课程以提升学生的社会交往技能,减少校园霸凌的发生。关于学校教育中的社会情绪学习课程,今后也会有文章专门论述。endprint

猜你喜欢

养育基因孩子
修改基因吉凶未卜
养育学堂
养育学堂
养育学堂
养育学堂
基因事件
基因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