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用信息技术 展现科学精彩

2018-01-23兰雁铃

中国科技教育 2017年9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

兰雁铃

摘要:科学探究能合理灵活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就能突破传统实验探究的限制,使得科学探究更加灵活、生动而又富有弹性。在科学教学中,善用信息技术,巧用智能终端设备,活用信息技术资源,可以延续学生的探究激情,升华科学精彩。

关键词:信息技术 科学精彩 探究热情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文明的日趋进步,信息技术也在飞快发展。当前,在素质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驱动下,学校的教学面貌焕然一新,班班装上了多媒体,室室用上了信息技术,人人手上抓着智能机,给科学教学带来了耳目一新的变革,使得科学探究更加灵活、生动而又富有弹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科学奥秘的意识,为展现科学精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下面就如何用好当下的信息技术,谈点个人体会。

一、善用信息技术,做好课前准备,驱动课堂精彩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科学启蒙课程,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当前,农村大部分的学生和家长还未意识到小学科学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对于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学习流于形式,多数学生以死记硬背法学习科学。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充分利用校园网站、校讯通、微信和QQ等平台,借此引导教师、学生和家长充分做好科学探究活动的准备,让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生成精彩,对转变学生和家长对科学课程的学习观念、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具有深远的影响。

1.利用校讯通提示课前准备校讯通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搭建起来的信息交流平台,架起了学校、教师与家长之间快捷、实时沟通的教育桥梁,促成社会、学校、家庭和谐共育的格局。它能在电脑上发送信息,也能在智能手机上发送消息,能针对个别又可以向群体发送信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方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能有效地帮助、引导、督促孩子学习。

在科學教学中,可以利用校讯通提醒家长帮助学生做好搜集实验材料的准备。我不仅在课堂上提前向学生布置课外搜集材料任务,也用校讯通布置,还在上课前一天再次利用校讯通提醒家长检查孩子的准备情况。

如教学“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时,我利用常规教育起始课向学生布置了材料准备工作,并用校讯通提醒家长协助准备。我发送了这样的短信:“下周一科学课需要准备的材料萝卜、泡沫塑料(香烟盒大)、小石块、蜡烛、橡皮、带盖小玻璃瓶、回形针(4枚)、小木块(2厘米4块)、小刀、透明胶、垫扳、毛巾(擦手)。敬请家长提醒并帮助孩子搜集装盒(袋)中,科学路上我们共携孩子前行。”

在教学前一天我又用校讯通提醒家长检查孩子的准备情况:“明天星期一科学课需要带的材料:萝卜、泡沫塑料……敬请家长提醒并帮助孩子,科学路上我们指引孩子前行。”

2.利用微信互动做好课前准备微信平台可以利用智能手机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并与好友或群友分享精彩内容。在微信平台上,我们将科学实验材料以图片、语音或视频上传,让家长、学生适时关注,学生材料准备得充分且有结构。

如教学“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时,我把课本中的实验材料名称和实验材料实物图片用手机拍照之后发到微信上。学生、家长见到图片、文字或语音信息,可以进行互动,反馈准备情况。通过图文互动交流,学生充分挖掘材料资源,准备了有结构性的材料进行实验探究。

我不仅应用校讯通、微信发送信息,还用QQ传送科学教学信息。经常在这些平台上发送表扬的语音短信、实验探究视频、实验探究图片和文字,表示对学生和家长的肯定,学生和家长看到科学教师对孩子的认可和看重、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家长意识到对孩子的科学学习给予必要的帮助是家长的职责,就会转变学生对科学课程学习的态度,提髙科学学习兴趣。

二、巧用智能终端,直观形象互动,展现课堂精彩

现代教育技术已深入科学教学之中,服务于教学的各种技术开发团队逐渐壮大成熟,团队凝聚了一线教学专家的成功经验,构筑了一套套完整的教学辅助系统。通过先进的软件技术、智能终端技术与科学教学的有效整合,营造一个充满生机、气氛活跃的学习氛围,让科学精彩展现在学生应用智能技术进行科学探究之中,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热情,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1.借助DISLab技术,提升探究热情

DISLab是服务于科学探究的数字化信息系统实验室,它是由传感器、数据采集器、数据分析处理软件、实验教程构成的一套完整的实验辅助系统。这种通过软件启动传感器的数据测量工具,能采集到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力、电、磁、温度、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几十项内容的探究数据,给科学课堂探究带来鲜活的视野。DISLab采用现代先进技术手段参与科学探究,突破传统实验探究的限制,变“不容易见”为“可见”,由“不好抓”到“抓得住”,将“繁杂的做法”转变为“操作简单”,让“漫长的等待”变成为“分秒可现”。使数据记录、比较、计算、分析快捷精准,促进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引领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真实的科学探究。

如教学“热”单元的“金属热胀冷缩吗”一课时,应用DISLab的温度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精确测得钢条在加热前的温度和钢条长度数据,钢条在加热到(靠近加热点1cm处测得)50°C、80°C时钢条伸长的长度数据,以及钢条加热到1分钟和2分钟时钢条伸长的变化数据。学生利用DISLab的温度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观测中,时时刻刻、分分秒秒都在关注钢条细微变化的数据,探究数据获取迅速而精确,使实验探究严谨、有序。DISLab在科学探究中展现出独特魅力,不仅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也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操作更细心,而且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实验的点滴变化都能燃起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引领学生的科学探究向着精确的方向发展,形成正确的科学观。

2.应用智能传屏互动,彰显科学精彩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也增添了无穷的生活乐趣,其便捷而先进的拍照、摄像、编辑文档等处理程序,具有飞快传送语音、照片、视频、文档资料等强大功能。只要在手机上安装MirrorOp手机发送端软件,在教室多媒体电脑上安装MirrorOp电脑接收端软件,并应用程序进行连接播放,利用学校的Wi-Fl,手机上任何画面都能实时传送到大屏幕上。教师就能有的放矢地对科学课堂探究的精彩进行展播、点评、指导,引领学生全方位互动,交流不足,欣赏,激励,共勉。endprint

学生在做实验研究方案、现场探究、实验记录时,教师巡视指导中用手机拍照或录像功能拍摄,学生汇报、交流时,通过MirrorOp软件,教师直接用手机投屏展示其亮点和问题,供全班分享、指正、点评。学生在自己小组的位置上展示、交流,不用携带实物轮流上台,方便学生,汇报省时,同时教师在学生跟前聆听、点评、引导,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如教学“摆的研究”一课时,学生在探究“单摆10秒内摆动次数”时,部分小组同学在分工中合作不协调,实验费时而误差大。我在巡视指导中,用手机拍下他们操作的视频,同时也拍下操作规范、完成效果好的小组的视频。在交流反馈时,将视频传到屏幕上展示交流:有的小组采取“秒表连续计时数数法”进行探究,即秒表一直走不按开始和停止,计时员按操作员放手那一刻起计时,从1数到10秒,数摆动次数的计数员一听到10秒立即停止数数。

还有的小组采用“并肩比”进行探究,把3个相同的摆并排,用直尺扶着,只用一个秒表计时,使计时、放手一致。我利用手机通过传屏技术展示学生的创新做法,让全班同学共享。学生在对比之中找到自己小组的不足并及时调整改进。这种快捷的探究方式,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整理、分析实验数据,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手机无线传屏技术不仅可以用在学生的展示交流上,还可以用在教师的演示讲解上,还能用于上网搜索,把一些教学资源展示给学生。

三、活用信息平台,延续探究激廣,升华课堂精彩

信息技术平台的能量巨大无比,它能让上下五千年飞跃于屏幕上,也能將古今中外的事物即刻展现于我们眼前。资源包罗万象的信息技术平台是开放的,冲破了时间、地域、国门、种族的禁锢,任何人均可遨游于其中。学生如果能在教师的正确指引下灵活应用信息平台的资源服务于科学探究,让含苞的科学精彩在学生延续探索的学习中绽放,将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终身学习的习惯,提升其科学素养。

1.活用信息技术,养成勤于探究科学奥秘的习惯

小学科学课程中编排了部分微观和宏观的科学探究内容,其抽象、枯燥的知识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模拟仿真、虚拟实验,是对微观和宏观的科学探究教学的有效补充。这种手段迎合了小学生好奇心强、勇于尝试的心理特征,教师再手把手地指引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继续课外探究学习,可以激励学生养成热爱探究科学奧秘的习惯。

如教学电、磁、地球、宇宙等抽象内容时,我应用了模拟仿真软件、虚拟天文馆软件辅助教学,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操作模拟探究,学生形象地看到了电、磁、地球、太阳系、星座等的仿真运行状况,让学生在头脑中全面、清晰、准确地建构了相应模型。课间,学生意犹未尽地围着我用虚拟技术再探究竟,我顺水推舟向学生推荐了星际漫步的软件和虚拟天文馆软件,指导学生利用模拟软件探究科学奥秘。推荐2个软件,一个是StarWalk(星际漫步),运行

于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另一个是可以运行在Windows和苹果操作系统上的Stellarium(虚拟天文馆)。教师可以把这2个软件的使用方法、可探究的内容传到校园网络、微信、QQ平台上。学生利用软件摸索模拟探究,有的请教

教师,有的请学哥学姐指导,有的请亲朋好友指点。学生在探索星空、北极星不动的秘密、极昼极夜等课题时,被虚拟的情景所震撼,惊叹如身临其境,探究兴趣盘然。

2.开辟翻转课堂模式,养成主动学习习惯

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知识、技术更新日新月异。在这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以探究为中心的小学科学启蒙课程要求教师和学生的教和学模式必需更新转变,教师开辟“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转变教师教和学生学模式的一大举措。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引入,将“教—学”模式转换为“学—教”模式,以此逐渐引导学生养成“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观。

在日常科学教学中,我选择一些微课、优秀教学课例视频、课件、小资料等教学资源上传到校园网、微信平台、QQ群平台上,学生在课外可以随时下载、在线观看,并带着问题自主灵活学习。学生在课外学习中与家长、同学进行交流互动,尝试探究学习。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中,我鼓励他们用手机、相机、摄像机等设备把探究的过程或观察到的精彩内容拍成照片或微视频,用这些智能设备及时记录、分析,并上传到校园网科学资料库、微信平台、QQ群平台中让大家共享。学生在探究中产生的疑难问题在课堂上再集中进行师生、生生互动交流。这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开辟,将学生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学习态度,学生既乐学,又能长期坚持。学生的探究成果在校园平台上展示,让学生、家长、教师进行互动评价,激励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又能让教师及时跟踪学生的探究进度,同时建立起学生科学成长电子档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主动学习习惯。

总之,科学探究中灵活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科学教学定能别具一格,风景独特,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定能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

[2]查莉琳.“活”用信息技术“助”探科学奥秘——小学科学自主探究实验中活用“信息化”助推器-议.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2)

[3]沈德强.PhET互动式仿真模拟实验软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5(5)

[4]姚正东.小学科学教学领域DISLab应用策略研究.实验教学与仪器.2014(11)endprint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
浙江天正思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美术理解与表现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深度融合初探
图们市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全员培训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基于素养提升的信息技术与美术欣赏活动的整合运用
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