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玉启:残疾人就业创业的引路人

2018-01-23张陆永

乡音 2018年1期
关键词:残疾人协会电商

文/张陆永

三年多以前,我曾采写过小儿麻痹症患者、保定森源橡胶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玉启,“扼住命运咽喉”,自强自立,艰苦创业,并尽己所能发挥光和热的故事。那次接触之后,李玉启那低矮的身躯,那条永远失去功能的右腿,那右手拄着拐杖艰难行走的姿势,那时常挂在脸上浅浅的微笑,连同他拖着残腿在大街上摆摊修理钟表、擦鞋,在家养鸡时的情景,不时浮现在我的脑海,特别是他要“拉上残疾兄弟姐妹一起创业”的“豪言壮语”,一直回荡在我的耳畔。转眼三年多过去了,李玉启再次让我感动,这不光因为他成为一名县政协委员,也不光是想要对他进行“追踪报道”,更想借助他的行为,弘扬一种向善向上、勇于担当的时代精神。

雪中送炭,残疾兄弟姐妹都亲切地称他“李哥”

李玉启深深知道残疾人生活的艰辛,就业的艰难,也深深懂得他们渴望社会的关注与扶助。在他成功之后,更加关注残疾兄弟姐妹,为他们捐款物、赠书籍、送温暖,鼓励他们克服自卑情绪,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特别是近几年来,李玉启的企业发展壮大后,他把支持、关心、帮助残疾人就业创业作为自己应尽的义务。当他得知蠡县百中村30多岁的王小军,2014年因车祸失去左腿,面对人生变故,遭受重大打击,一度失去生活信心时,李玉启开车找到王小军家中,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开导他、鼓励他,并拿出10000元现金,支持他在本村开了个小卖部,并不断来看望。现在王小军年收入几万元,一家三口衣食无忧。每每说起这些,王小军都激动地说:“要不是李哥,我不会有今天!”东柳青村40多岁的楚素娜,自幼因小儿麻痹症下肢瘫痪,行动靠轮椅,平时靠制作一些小手工工艺品维持生计。李玉启到家中鼓励她开了个小铺,经营村民们使用的日用百货,并利用自己会开车的便利条件,为她代办各种手续。为使其拓宽销售渠道,增加收入,李玉启专门为她购置一台电脑,使其了解外面的世界,获得更多信息。如今楚素娜的工艺品实现网上销售,足不出户就可挣到钱,家庭生活有了明显改善,她信心满满,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她说:“李哥的热情相助,我感到生活充满阳光!”几年来,李玉启积极回报社会,为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捐款捐物三十余万元,成为当地有影响、有口碑的人物。

李玉启

扛起大旗,寻找撬动残疾人创业的支点

李玉启感到,残疾人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融入社会程度较低,与外界沟通少,信息闭塞,还有相当一部分残疾人有自卑畏难情绪,甚至有“等靠要”思想,应该教育引导他们掌握一定技能,自强自立,实现人生价值,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有一次,李玉启得到市残联要进行电商培训的消息后,立刻报名参加。这次会议讲到,各县要建立残疾人创业协会,把有创业意识和就业能力的残疾人组织起来,争取一切有利条件,为残疾人创业和就业提供政策引导,凝聚创业伙伴,汇聚创业资源,提供创业服务。李玉启反复琢磨,过去为残疾人捐点送点,那只是输点血,如果建起残疾人创业协会,再搞起适合残疾人干的电商平台,残疾人创业就业就有了新的门路,就能强化他们自身造血功能,实现自强自立。回到蠡县,李玉启到残联主动请缨筹建成立了蠡县残疾人创业协会。2016年3月10日,李玉启正式成为蠡县残疾人创业协会的首任掌门人,这使他有了撬动残疾人创业的支点。2016年5月15日,第26个“全国助残日”,蠡县志愿服务联盟成立仪式、“蠡县残疾人创业协会”揭牌仪式在蠡县梁斌黄胄纪念馆广场隆重举行。中国残联、省市有关部门领导、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和乡镇、县直人员共500余人参加。

授之以渔,使更多残疾人过上好生活

李玉启成为“蠡县残疾人创业协会”的擎旗人后,他聘请讲师,先后组织对蠡县残疾人进行4次励志培训、电商知识培训、营销技巧培训和使用技术培训,并提供“免费的午餐”,有的还安排住宿。而后,经过一番考察调研,李玉启与几个志同道合者投资上千万元建立起“华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电子商务+新媒体,整合大数据,打造出一个全新的商业生态系统——优品购,为残疾人搭建一个创业就业的平台。他担任董事长的华旭公司设立于保定未来石写字楼内,并于2017年8月9日在石家庄太行大厦举行隆重的启动仪式。李玉启带领员工,深入蠡县、博野、安国、高阳、安新等县市,对有意进入华旭公司者逐个对其家庭状况、选择地址进行考察,对门店的设计布置一一进行指导,对提出的问题一一解答;对投资购置电脑确有困难者,李玉启就赠送一台。现在公司已辐射到十几个县市,在建1000余个村镇建立了网点,为众多残疾人或贫困家庭,提供了良好的电子商务经营场所。去年5月,李玉启被评为“河北省助残先进工作者”。□

猜你喜欢

残疾人协会电商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娄底市翻译协会简介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加快农村电商全覆盖
我骄傲
协会 通联站
协会 通联站
协会 通联站
农资电商逃得过地推吗?
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