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提琴在我国戏曲乐队演奏中的作用分析
2018-01-23林亚琴
林亚琴
(海南省琼剧院,海南 海口 570203)
中国戏曲音乐是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中非常重要的门类,它是一种集表演艺术、戏曲音乐、舞台造型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对于我国也是尤为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中国戏曲文化有着灿烂辉煌的历史,不仅是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它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历史长河里也诞生了很多经典优美的戏曲音乐,戏曲乐队作为中国戏曲表演的基石在中国戏曲表演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大提琴初入中国戏曲乐队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为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中国文艺界出现了百花齐放的盛况,戏曲乐队也在这样的境况下加入了二胡、琵琶等传统民族乐器。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洋舞台剧在舞台艺术中的地位不断提高[1]琴也以欧洲最为古老的弓弦乐器之一走进了戏曲乐队的视线,大提琴也成为了最早一批加入戏曲乐队中的西洋乐器,大提琴运用到戏曲表演中来给戏曲乐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并且有了远大的意义。
二、大提琴对于戏曲乐队演奏的作用
中国戏曲作为传统民族文化艺术,它所具有的民族风格代表了我国民族文化的传统观念,传统民族文化不应拘泥于技法方面的问题,而技术的革新再创也是一个方面,通过了解传统民族乐器的演奏方法加入西洋弓弦乐器大提琴来进行革新。
(一)大提琴在戏曲乐队中的重要地位。大提琴有着悠久的历史,初入戏曲乐队就以其浑厚丰富的音色成为了乐队不可或缺的主要乐器之一,它在乐队中主要负责中低音的演奏。大提琴的音域宽广而且具有其独特的音色,能够演绎不同类型的音乐,既能独自演奏也能够融入传统乐器进行合奏,不管是抒情性还是戏剧性都能从琴声上体现出来,这种极具张力的乐器对中国戏曲的演绎有了更好的烘托效果,这也使得大提琴成为戏曲乐队所需乐器中无可替代的一份子。
(二)学习新的演奏技法,让大提琴和传统乐队融合为一个整体。戏曲乐队主要在戏曲中负责音乐伴奏以及唱腔伴奏,乐队是由多个不同声部相互连接的整体,低声部与旋律相辉映,在加上变化莫测的和声部组成了完整的伴奏[2]演奏出完美的低声线条是整段伴奏的重中之重,既然大提琴对于伴奏有更好的提升效果,那么对演奏者的要求也更为严格,将大提琴的演奏方式融入到中国戏曲乐队中演奏人必须要对中国戏曲以及西洋乐器都有精准的把控能力。一个专业的低声部大提琴手,除了有严格的技术要求以外还需要融情于琴。对于戏曲音乐的唱腔,大提琴手也应该去掌握了解,如果对戏曲的唱腔不够了解,就无法做到与整个唱腔伴奏相融合,大提琴的音色浑厚有力与独特饱满的唱腔相结合才能产生特别的化学反应,才能够产生对剧情的不俗影响力。在熟悉唱腔之后,大提琴手才能够依据唱腔中的情感变化来转变自己的伴奏技法,已达到营造不同氛围的目的。大提琴演奏手可以使用节拍重音来加入背景伴奏中去,重低音与旋律相一致,根据剧情的发展音色也能够随之发生变化,疏密有致、时强时弱、随情逐流将琴声与音乐伴奏融合统一,以达到不同国度的乐器和谐共存的音乐效果。
(三)大提琴给戏曲乐队带来的革新与变化。大提琴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有着非常伟大的艺术价值,现今,大提琴已经成为了戏曲乐队中一类常规的乐器,在基于传统文化的同时,还要注重加入大提琴后的戏曲乐队的改革与创新[3],戏曲演奏方式已经被逐渐淘汰,在过去我们的民族弦乐器主要是以丝弦作为发音体,而引入的大提琴是采用钢弦作为发音体,将二者相结合在伴奏中交相呼应已经是一个非常大的革新了,大提琴在戏曲音乐中充分发挥自己独特而雄壮的低声部,增加了乐曲的感染力,让观赏者能够与戏曲产生共情。引入大提琴甚至还不足百年,如何来处理将中西差异、古今差异、文化差异等方面问题,在未来我们需要更为优良的演奏方案来进行改良以适应时代的变迁。将西洋乐器更好的纳入到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吸收了其他地方文化的精髓,取其长处,废其短处。在经历了各种不同的尝试之后中国戏曲乐队对更好地推进戏曲音乐的创作和演奏也有了深刻的认识,从一成不变到吸纳西方乐器的演奏方法,开始注重赋予戏曲音乐不同形式的情感演绎,通过采用大提琴加入乐队的方法,戏曲乐队作曲人和演奏者也开始注重起自身的学习和变化,戏曲表现手法与时俱进。
三、结语
总之,艺术是一个不断创造革新的过程,戏曲演奏则是一个传扬民族艺术的重要途径。大提琴在戏曲乐队的地位也是日渐升高,同时也给创作者提出了新的难题,要如何去创作新的使西洋乐器能够更好的为传统民族戏曲服务的作品,还相应的提高了对中国戏曲演奏者的技法要求,如何对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产生出来的成果进行结合,这需要戏曲演奏者来思考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演绎方法,最终能够达到西洋乐器能够完全融入到中国传统戏曲的氛围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