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平的守护与理想的践行
——浅谈墨子战争观对现代战争的启示

2018-01-23

孙子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公输墨家墨子

赵 璐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也是古代思想智慧大碰撞、大发展的时代,儒道墨法,百家争鸣,共同造就了中国思想史上最璀璨、最辉煌的一页,也奠定和铸就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特性。习主席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曾经说过:“中国梦是追求和平的梦。中国梦需要和平,只有和平才能实现梦想。天下太平,共享大同是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理想。”正是在2000多年前,一位面容黧黑、短衣草鞋、风尘仆仆的男子,用自己的理想和实践,为中华民族构筑了一个和平之梦。这就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

一、墨子其人

历史长河的源头总是遥远而模糊的,关于墨子其人,西汉司马迁的历史巨著《史记》中并未为其立传,只在《荀孟列传》末尾作了简要记载:“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寥寥数语,引起后人无数的争论和无限的遐想。根据历史资料和后人的考证,我们大致知道,墨子姓墨,名翟,生卒年月约为公元前480前—公元前389年,鲁阳人(今河南省鲁山县),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自称“北方之贱人”,他博学广才,善于制作,是一个手工业劳动者。毛泽东曾经这样评价他:“墨子是个劳动者,是个比孔子高明的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等,他具有伟大而高尚的人格,不仅是一位为贫民代言的伟大思想家,而且是一位“摩顶放踵而利天下,为之”①《孟子·尽心上》。的伟大践行家。他一生为“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弊”,实现天下太平、共享大同而奔走呼号。墨子以兼爱为中心,创立了“艰苦力行,求真理、爱和平、有组织、有纲领的学派(任继愈《墨子与墨家》语)”,即与儒家对立的墨家学派。墨家学派在春秋战国时期声势浩大,与儒家并称为“显学”。然而,汉代以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墨家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政治土壤,也由于墨家过于完美的理想和对墨者过于严格的要求,墨家学派逐渐衰落消亡,然而其政治理想中的一部分主张如“尚同”“尚贤”等被儒家和法家所吸收借鉴,另一部分品格如反对强权、救助弱小、言出必践的精神在民间源远流长,成为侠义精神的滥觞。历史长河浩浩荡荡,到了21世纪,和平和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然而国家和地区间的冲突和斗争始终存在,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头上。今天我们重读墨子,学习借鉴其思想中的精华和积极因素,尤其是他维护和平的决心、践行理想的行动以及甘为天下牺牲的勇气,能够为我们更好地汲取先哲智慧、发扬民族特性、维护世界和平提供有益的启迪。

二、墨子的战争观及对现代战争的启示

对战争持什么态度,千百年来,不同阶级、不同国家的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有着不同的回答。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渴望和平、力求以非战手段解决争端的文化传统。在战争频仍的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对战争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法家力举“农战”,兵家主张“慎战”“胜战”,道家认为“兵者不祥之器”,儒家主张以德服人,而墨家以其鲜明的态度、系统的论述及坚决的反战实践而成为中国古代和平主义的典型代表。

(一)非攻——旗帜鲜明的反战宣言

战争与和平如影随形。墨子的时代,正是诸侯兼并、战争频仍的时代。孟子形象地描述道:“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①《孟子·离娄上》。老子也说:“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荒年。”②《老子·三十章》。战争中,受害最大的就是普通百姓。墨子作为下层人民的代表,正是表达了普通民众反战的心声。墨子较早地提出了战争正义性的问题,他将战争分为两类:一类是“攻”,即恃强凌弱、扩张黩武的掠夺性、侵略性战争。墨子认为这种战争是非正义的,是必须要制止和反对的。另一类战争是“诛”,即为人民兴利除害的正义性战争、抵抗强权侵略的战争。这类战争是要坚决支持的。正因为如此,墨子及其所领导的墨家对于受强国侵略欺凌的弱小国家给予了坚定的不求回报的支持。公元前440年前后,楚国依恃公输盘制造的攻城利器云梯,准备攻打宋国。墨子听说后,先派出墨家三百弟子在宋国严阵以待,自己日夜兼行十天十夜到达楚国都城,与公输盘在楚王面前演习攻与守的战阵,破解了公输盘的种种攻城之法,最终迫使楚王放弃攻宋。可以说,墨子是一个和平主义者,墨家是一个反战的“国际”组织,为了帮助小国抵抗侵略和进攻,他们可以“赴汤蹈刃,死不旋踵。”这种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抗侵略欺侮的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新中国也坚定地反对非正义的战争,支持正义的战争。习近平在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上强调,“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无论发展到哪一步,中国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永远不会把自身曾经经历过的悲惨遭遇强加给其他民族。”同时,在涉及到领土和主权等原则问题上,中国也“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对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给予了坚决的反击,对于亚非拉等弱小民族,中国也向来给予了最大限度的支持和帮助。可以说,这些与墨子“非攻”思想都是一脉相承的。

(二)兼爱——消除战争的终极境界

从制止战争这一现实目标出发,墨子进一步思考如何从根本上消除人类冲突的根源,进而从根本上消灭战争,实现永久和平。墨子经过考察,认为天下大乱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与人、家与家、国与国之间“不相爱”。由于人们心中的爱有等差,以致于“爱其身”“爱其家”“爱其国”而“不爱人”“不爱异家”“不爱异国”,从而做出“攻异国而利其国”的事情,战争就产生了。墨子认定,世界一切罪恶都是由不相爱引起的,如果人们都能够兼爱天下,国与国之间、家与家之间、人与人之间就能友好相处,世界就会由战乱走向太平,社会也会变得和谐美好,最后达到“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的理想状态。墨子在这里给我们描述了一幅天下和美的大同盛世。与多变的人性和复杂的社会相比,它固然简单化和理想化,然而正如习主席所说,它是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理想。虽然在国与国的交往中,难以真正做到“爱无等差”,但在处理国家关系中能够多考虑一些国际道义,多兼顾一下他国的利益,必然会有效地增加国与国的信任,从而降低冲突和矛盾,减少战争的发生。当前,中国作为一个举世瞩目的崛起大国,面临着国家关系的调整和重构。习主席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要求,在争取、维护、发展中国国家利益的外交实践中,在吸收中国传统的和平主义文化的基础上,提出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这一思想不仅是现实主义的,也是理想主义的;是考虑国家利益的,也考虑国际道义,把正义与利益结合;是考虑本国利益的,但同时也兼顾他国的利益,把本国利益与他国利益相结合。尤其是在与邻国关系上,中国向来奉行“安邻、睦邻、富邻”思想,如今,习主席明确提出要构建命运共同体,这是一个宏大而理想的大方略,体现的是一种共生理念和共利关系,这其中包含的和平思维、同舟共济、见利思义、以民为本等思想,无一不能从墨子思想中找到影子。

(三)备御——积极防御的战略指导

墨子反对非正义的战争,但绝不消极地对待战争。相反,墨家对待战争采取积极防御的态度。首先,墨子极其重视备战,认为一个国家不能等敌兵压境才仓促应战,而应该积极做好准备。如果没有做好准备,即使以正义的战争应对非正义的战争,也难以取胜。《墨子·七患》篇特别强调说:“备者,国之重也;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此三者,国之具也。”“库无备兵,虽有义不能征无义。城廓不全,不可以自守。心无备虑,不可以应卒。”墨子强调要做好器械、粮食的准备,并且全民动员,上下一心参战,“我城池修、守器具、樵粟足、上下相亲、又得四邻之救,此所以持也。”其次,墨子支持弱小国家的反侵略战争,不惜身体力行,以战止战。墨子在这方面的功绩堪称奇迹,止楚攻宋、阻齐伐鲁、多次劝说鲁阳文君放弃攻伐邻国的计划。在具体的战役战术上,强调为了更好地防守,可以对敌人发动主动的进攻,达到以攻为守的目的。《墨子·号令》篇中说:“凡守城者以急伤敌为上。其延日持久,以待救之至,不明于守者也。能此,乃能守城。”强调要不失时机,主动出击,出其不意给敌以重创,尽量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墨子朴素的积极防御的思想是在帮助小国弱国抵御大国强国的斗争实践中形成的,对于弱小国家抵御大国侵略一直具有积极的实践价值。比如全民皆兵、打人民战争的思想,就一直为我们继承和发展;消灭敌人保存自己则揭示了战争的本质和目的。新时期积极防御思想又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习主席指出,既要毫不动摇地坚持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又要丰富和发展积极防御的思想内涵。积极防御根本在防御,要义在积极,要从“积极”二字上做文章,增强军事战略指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强调,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我们不希望打仗,但只要我们有准备、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有打赢的能力,才能从战略上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达到“以武止戈”的目的。

(四)守术——科技强军的创新精神

先秦诸子中,墨子最重科技。他本人精通数学、物理,精于器械制造,又具有创新精神。徐希燕所著的《墨子研究——墨子学说的现代工业诠释》说:“墨子不仅是伟大的社会科学家,而且也是伟大的自然科学家,他达到了那个时代在世界范围内的最高水平。”杨向奎在写完《墨经的数理研究》之后曾说,“中国墨家的科学成就,等于或超过整个古代希腊”。墨家丰富的自然科学成果有许多应用于军事实践,成为最早的科技强军的践行者。墨家防御体系的构建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精巧的军事工程技术和防御器械上。由于在城防战中墨家使用了大量第一流的高科技武器装备,并且最早发明使用了地道战、化学战等战法,这使他们在守御中如虎添翼。在《墨子·备城门》诸篇中,我们看到大量城上、地下、地面的先进武器,如连弩车、转射机等,构成了强大的立体城防体系。孙中原在《墨者的智慧》中说,“在西方,有弩机的弓最早于10世纪在意大利出现,墨者的发明比西方要早1400年左右。”墨子最早认识到,弱国要对抗强国,除了战争指导上的积极防御外,还要制造先进的武器装备,发明先进的防御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极大地提高战斗力。在墨子救宋、与公输盘攻防演示的过程中,“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①《墨子·公输》。展示了墨家强大的军事科技水平,这是楚王最终放弃攻宋的最重要的原因。科学技术是军事发展中最活跃、最具革命性的因素,是推动战斗力提升的根本因素之一,每一次重大科技进步和创新都会引起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的深刻变革。核武器的出现,使世界进入了一种核威慑和核平衡的状态。我国“两弹一星”发射的成功,很大程度上确保了我国的战略安全。现代战争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军队的较量很大程度上是高技术的较量。习主席指出,面对信息化战争快速发展的大势,我军必须要有自己的创造。要发展能有效制敌的“杀手锏”武器装备,着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瞄着敌人的软肋和死穴打,“以能击不能”。这也是做好战争准备、处理好和平与战争关系的重要一环。

三、结束语

墨子的思想博大精深,战争观只是其中之万一。我们读墨子,不仅要读他的思想,更应学习他知行合一的境界和执著牺牲的精神。《墨子新论》著者杨峻光评论:“墨子改革现实、尚贤使能、重视生产、强调节俭、讲求实效的治国方略,在后世一直到今天,都发生过也可以继续发生进步的作用;维护和平、反对侵略的非攻也仍然是今天国际关系的一个准则。他的道德思想充满劳动的气息,本人的人格,大公无私、言行一致、劳身苦心、强力从事、热诚救世、见义勇为的精神,至今还闪烁着不朽的光芒。墨子足以代表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品格。”这是对墨子较为中肯的评价,墨子的精神和品格是值得每一个现代中国人所敬仰和学习的。

猜你喜欢

公输墨家墨子
墨子·公输
先秦显学墨家为何从历史中消失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视域中的墨学研究——朱传棨著《墨家思想研究》序
一方汉字 几点墨彩——访汉字彩墨家周泰宇
“墨子号”与墨子
公输刻凤
墨家何以成为历史上的失踪者
先秦诸子之评述与《墨子》的解读
公输刻凤
墨子与鲁班的三次交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