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的古典思想与浪漫情怀
2018-01-23汪波
汪 波
(宜宾学院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四川 宜宾 644000)
贝多芬年轻时就是一位卓然非凡的钢琴演奏家,他终身热爱音乐创作,一生创作了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这些作品具有丰富的创造力和感动力,能够深刻的表现出贝多芬的崇高音乐精神,他对自己的音乐,表现出精益求精、毫不懈怠的精神。
一、贝多芬与钢琴奏鸣曲
贝多芬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被誉为“新约圣经”,我们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作品是想当一个成功的音乐家所必备的精神食粮,在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的世界里,将会领略到一位音乐家的伟大灵魂,体会到我们不由然的肃然起敬。奏鸣曲像是贝多芬灵魂在沸腾,这些作品是他终其一生创作出来的,其创作阶段主要分为三个时期。
(一)创作初期的奏鸣曲
贝多芬的音乐中蕴含着时代的精神,他将社会观、时代观融入音乐作品。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创作初期共有十一首作品,以献给老师约瑟夫·海顿的三首奏鸣曲拉开帷幕,在创作的过程中,贝多芬大胆的尝试采用多彩的音乐素材,作品中遵循了莫扎特和海顿的音乐创作原则,但音乐作品的乐思发展中透露着抗争性。在告别了跟随海顿学习的数十年里,创作了不少的音乐作品,其中最具有贝多芬创作特点的钢琴奏鸣曲是《悲怆》,这部作品可被称之为创作初期的完美音乐典范,他用作品告诉我们,他意境超越了现实,在作品中感悟到生命中的自我力量,摆脱了尘世的困苦,他在自己的痛苦中培育出优秀的音乐作品献给世人。
(二)创作中期的奏鸣曲
贝多芬是一位有着高深造诣的音乐家,在音乐创作方面具有丰富的感情思想。创作中期的奏鸣曲共有十六首,在1800年之后,他创作出了著名的音乐作品《月光奏鸣曲》、《田园奏鸣曲》,充分显示了他独树一帜的风格。《月光奏鸣曲》中特殊演奏技巧及踏板的使用,让整个作品富有歌唱性,气势恢宏且蕴藏着生机勃勃的生命力。《田园奏鸣曲》全曲情绪平稳,温和平实,明朗闲事,充满了一种幸福感,贝多芬称自己这首作品为大奏鸣曲,标题田园与这首奏鸣曲的内容与形式较为吻合。
(三)创作后期的奏鸣曲
贝多芬在创作后期已经完全失聪,并且达到了他艺术创作成就的顶峰。晚期的创作也就是他生命的最后十年,创作出五首奏鸣曲。1822年完成了浸透他所有乐思创作的第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这部作品表现出深刻丰富的哲理性,使用了诸多曾经使用的音乐素材。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在创作时结构已经放在了次要位置,取而代之的是以以这种更复杂、灵活和富于变化的形式,进一步的显示出作品中表达情感的需要,这种形式可以更加细腻地表达情感及深刻地表现出生活的哲理。
二、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的古典思想
贝多芬的一生充满坚强与洒脱,也是古典主义创作的音乐巨人,在他的初期创作中,以古典主义思想为主。在贝多芬创作中,初期创作的前十首钢琴奏鸣曲中保留了海顿和莫扎特的创作思想,更具古典主义作曲家的风格与形式。在钢琴奏鸣曲Op.2 No1—3的三首作品是贝多芬献给海顿的,这三首音乐作品古典的形式与风格尤为凸显,但贝多芬在创作时也显现出了自己的个性,他将传统的三乐章形式扩充到四个乐章,并且在Op.2 No.2中,将小步舞曲的乐章变成谐谑曲。贝多芬的创作思想大胆创新,注重发挥新式钢琴在音色、力度、歌唱性等方面的潜力,在《悲怆》(Op.13)这首作品中得到充分体现,同时展现了贝多芬创作特征,《悲怆》主题富有戏剧性的发展,调性转换大胆,并且每一个乐章之间选用的材料都相互联系并且相互呼应。
三、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的浪漫情怀
贝多芬中、晚期的创作中,其构思与手段显然超越了传统,他在创作中不断的超越自己,他是一位乐观向上并且坚强不屈的伟大的音乐家,他的创作既有传统的古典思想,又通过自己的情感意欲来表达自己的浪漫情怀,创作时选择的音乐表现形式以及音乐的表现手段都在不断的向前发展,在后期的作品中体现出贝多芬的思索与遐想,并让他的作品与浪漫主义潮流联系起来。贝多芬创作的晚期创作,通过采用自由无拘束地驾驭音乐的形式结构,来体现出音乐表达的内在自我,最后六首钢琴奏鸣曲最能体现出晚期创作的特征:第一个特征是创作时乐章数目不等,Op.90、Op.109、Op.111,这三部作品包含两个乐章结构,Op.101、Op.106、Op.110,是包含有四个乐章;第二个特征是注重运用复调对位的手法,有些作品的乐章采用较为完整的赋格段,Op.101的第二乐段中的对位织体,最后乐章展开部是用主题形式的赋格段,Op.106的最后乐章则整个乐章采用赋格的手法。
四、结语
贝多芬的音乐创作架起了古典主义时期到浪漫主义时期音乐转变的桥梁,他初期创作的作品以古典主义的音乐思想为主,中后期的音乐创作朝着浪漫主义过度,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发展促成的过程中,加强了主题之间的对比,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增加作品乐段中的戏剧冲突,篇幅也随之增加,曲式结构也有较大改变,打破了古典奏鸣曲中惯性的音乐创作手法,将不同的曲式结构穿插到钢琴奏鸣曲中,这是贝多芬的一大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