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的高危因素与护理干预分析
2018-01-23李海识
范 荣 李海识 常 艳
(大连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第十服务管理中心,辽宁 大连 116089)
骨质疏松是多种原因导致的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以骨骼疼痛、易于骨折为特征[1],老年人是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逐渐增加,骨质疏松性骨折不仅为患者带来了生理性痛苦,且治疗时间长,起效慢,导致患者的生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下降严重,并可影响其心理健康[2]。在本次的研究中将使用回顾性分析犯法,讨论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的高危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242例,患者均根据临床症状及X线骨密度仪检查确诊,排除伴有内分泌性疾病、风湿性疾病等继发性骨折疏松患者及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者。患者年龄60~91岁,平均年龄(75.0±3.5)岁,其中男性89例,女性153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将其分为骨折组(25例)和未骨折组(217例)。
1.2 方法:收集242例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家族病史,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家族史、体质指数(BMI)及饮食情况等,根据患者是否发生骨折疏松性骨折将其分组,分析发生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的高危因素。
1.3 统计学方法: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原始数据,单因素分析采用描述性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当P<0.05时,OR代表危险系数,OR>1表示危险因素,OR<1表示保护性因素。
2 结 果
2.1 骨质疏松骨折发生情况:本组的242例骨质疏松患者中,有25例患者发生骨折,发生率为10.3%。
2.2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骨折组中男性4例(16.0%),女性21例(84.0%),年龄<75岁者8例(32.0%),年龄≥75岁者18例(68.0%),有家族骨折史者7例(28.0%),无家族骨折史者18例(72.0%),其中19例为低钙饮食(76.0%),6例为正常饮食(24.0%),17例有慢性基础疾病(72.0%),8例无慢性基础疾病(28.0%),BMI指数<24者10例(40.0%),≥24者15例(60.0%)。骨折组中男、女分别占比为39.2%、60.8%(85/132),年龄<75岁者110例(50.7%),年龄≥75岁者107例(49.3%),有家族骨折史者32例(14.8%),无家族骨折史者185例(85.2%),其中50例为低钙饮食(23.0%),167例为正常饮食(77.0%),107例有慢性基础疾病(50.7%),110例无慢性基础疾病(49.3%),BMI指数<24者142例(65.4%),≥24者75例(34.6%)经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饮食情况、伴发基础疾病和BMI等方面的因素差异有统计学差异(χ2=5.176、3.861、30.845、4.085、6.210,P<0.05)。
2.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年龄≥75岁、低钙饮食和BMI≥2424 kg/cm2是导致骨质疏松患者发生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05、1.501、1.250、1.025,P<0.05)。
3 讨 论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的常见骨骼疾病,临床多表现为腰背部疼痛,并可导致身长缩短、驼背、骨折以及呼吸功能下降,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在本次的研究中242例患者中有25例患者出现骨折,其发生率为10.3%,在学者韩影等[3]的研究中,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为7.8%,笔者的研究结果与以往的研究相似,差异不显著。从结果2.2中可看出年龄、性别、慢性基础疾病、BMI和饮食是导致骨质疏松患者发生骨折的相关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年龄超过75岁、低钙饮食和BMI≥24 kg/cm2是导致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经分析原因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功能逐渐开始下降,特别是女性患者在绝经期后雌激素水平明显降低,而雌激素具有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吸收和促进成骨细胞活性及骨质形成的作用,因此年龄越大且为女性人群,其骨质疏松越严重,更容易发生骨折[4]。另外我国的老年人普遍习惯素食,而素食所含有的钙含量少,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导致骨折,在BMI超过24的患者中,体型较为肥胖,增加了骨组织的负重,在骨质疏松的基础上更容易发生骨折[5]。
为预防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发生骨折,应对导致患者发生骨折的高危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于低钙饮食的人群应改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在饮食中增加肉类蛋白质的摄入,并指导患者服用适量的钙片以增加钙含量的摄入,注意增加饮水量,预防发生尿路结石。老年女性人群在服用适量钙片的同时注意补充适量的维生素D,以每天400单位为宜,另外为患者制定运动计划,每天至少30 min的散步,即可负重锻炼也可同时吸收光照,改善骨骼钙的含量[6]。对于BMI超过24的老年人可适当的增加运动量,并予以低盐、低脂、高维生素和优质蛋白的饮食,改善身体体质,预防骨折的发生,另外注意在雨雪天气避免外出、在运动锻炼时尽量在平地上进行、避免使用高危险性的运动工作或运动项目,以减少摔倒等意外情况的发生。
综上所述,女性、年龄≥75岁、BMI≥24及低钙饮食是导致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折的高危因素,因针对高危因素做好预防性护理对策,以减少骨折的发生,为骨折的预防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