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对子宫脱垂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2018-01-23汪欣
汪 欣
(抚顺矿务局总医院妇科,辽宁 抚顺 113008)
子宫脱垂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妇科疾病,腹压增加、营养不良、分娩损伤等是导致患者出现子宫脱垂的常见原因,若不及时治疗极易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本研究旨在探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对子宫脱垂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以期为子宫脱垂患者的护理提供临床实践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子宫脱垂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及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子宫脱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0例)和观察组(n=60例)。对照组年龄25~70岁,平均(51.19±4.46)岁。观察组年龄25~70岁,平均(51.25±4.29)岁。对照组及观察组的年龄、病情等基线资料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0.0分析,统计结果均显示P>0.05,表示对照组及观察组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均衡可比。
1.2 方法: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常规生命体征监测、生活指导等。观察组予以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干预,具体如下:①心理护理干预:首先要转变观念,更新思想,明确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干预的工作目标,以人为本,关心体贴患者,争取患者的家庭支持。鼓励患者讲述自己内心的想法,将相关的治疗方法详细的告知患者,让患者做好治疗的思想准备。②术前准备:使用0.3%聚维酮碘冲洗患者的阴道,并使用乙烯雌酚涂抹患者的宫颈及阴道壁,以确保患者的阴道得以有效的清洁。指导患者学会深呼吸、术前咳嗽、床上排便等。同时做好备血、备皮、相关药物的皮试以及清洁灌肠等。③术后护理干预:患者回到病房后,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末梢循环、面色,观察患者的疼痛情况,根据患者的疼痛状况采取适当的镇痛方法。同时加强患者的皮肤护理,并按摩患者双下肢以及骶尾骨部的皮肤,以避免静脉血栓及压疮的发生。注意观察患者的会阴切口情况,并注意观察患者的阴道是否有流血现象。及时评估患者压疮、管路滑脱、坠床等的危险因素,并悬挂相应的标识。④饮食指导:根据患者术后病情的恢复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胃部胀满等症状,结合实验室的检查结果,评估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情况,手术后6 h禁食禁水。术后第1天予以流质饮食,第2天予以半流质饮食,待患者肛门排气后予以软食饮食,并逐渐过渡到普食饮食,注意遵循少量多餐,循序渐进原则。告知患者避免用力咳嗽、蹲、久坐等增加腹压的动作,从而避免残端出血现象。⑤健康宣教:告知患者术后休息3个月,术后半年内避免重体力劳动,注意禁止盆浴及性生活2个月,勤排小便,多饮水;避免便秘及慢性咳嗽等。告知患者若有阴道出血或出现分泌物异常等不适症状及时随诊。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满分为100分,<80分为不满意,80~90分为满意,90~100分为十分满意,满意度=(满意+十分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中所涉及的数据处理以及数据分析均使用统计软件SPSS20.0进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的统计方法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的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P<0.05则表示统计结果有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不满意11例,满意28例,十分满意21例,护理满意度为81.67%(49/60);观察组不满意2例,满意34例,十分满意24例,护理满意度为96.67%(58/60);经χ2检验,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P<0.05。
3 讨 论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干预属于一种快捷、高效的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可对整个护理过程进行监督,可及时发现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及时调整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护理效果[2]。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结果表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析原因可能是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首先积极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并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实施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同时手术后对患者实施及时的健康宣教,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效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3]。
综上所述,在子宫脱垂患者中施以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