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情志护理

2018-01-23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25期
关键词:北京中医药大学流性情志

王 婷 刘 娜

(1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脾胃科,北京 东城 100700;2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肛肠科,北京 东城 100700)

胆汁反流性胃炎也被称作为碱性反流性胃炎,其发病原因主要是因为人体的幽门括约肌出现功能失调的问题,致使胆汁、胰液等十二指肠的内容物进入胃部,导致胃部的黏膜出现炎症,引发糜烂和出血现象。其他原因例如胃幽门手术等也会导致这一现象。这会使得胃部黏膜的屏障功能减弱,增加体内H+弥散,从而使得胃黏膜发生慢性病变。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占据了慢性胃炎的22.6%[1]。

1 中医情志护理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科学性

中医上对于胆汁反流性胃炎有其独特的诊治方式,辨病辨证方法在实际运用中展现出了中医手段的优势,特别是恢复患者肠胃动力,改善情志等方面,具有个体化优势。但在临床上对于该病的主要病机还没能达成业内共识,使得该病的辩证标准不具特异性。通过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脾胃科李志红主任对20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研究,得出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病部位在胃胆处,与人体肝脏脾脏具有密切关系。病性判定为实虚夹杂,虚证表现为脾胃气虚、动力不足;实证表现为胃气上逆,胆胃相冲,或体内湿浊邪热、胃气滞满、中焦蕴阻。病因病机: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生与肝胆脾胃具有密切关系,肝主疏泄,喜条达,若患者情志不畅,忧思恼怒,致使气郁伤肝,而肝木乘土,横逆犯胃,将会造成脾胃的升降功能失衡,胃气上逆。根据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胃镜室统计:2010年1月至2018年4月,经内镜检查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共计1268例,其中男性患者约占30%,而女性患者约占70%。根据年龄计算:男性50岁(≥50岁)以上的患者占男性患病比例38%,49岁(≤49岁)以下的患者占男性患病比例62%;女性50岁(≥50岁)以上的患者占女性患病比例40%,49岁(≤49岁)以下的患者占女性患病比例60%。故此可以看出,现患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患者中,女性患病比例明显高于男性,此外,患此疾病多为中青年人群。

通过此调查研究显示,精神压力是导致该疾病的诱发因素之一。研究表明[2],心理、社会因素可加重功能性胃肠患者者症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受到影响,加之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均会造成人体胃食管反流病或胆汁反流性胃炎,如今已经成为临床常见脾胃疾病。但患此疾病的绝大多数患者都忽略了对自己心理上的疏导,从而导致病情反复。故情志护理对于疾病康复也是尤为重要的。

2 中医情志护理举措

2.1 关心体贴,一视同仁。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精诚》中指出“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悲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要“见彼苦恼,若己有之”。良好的医德,可以使许多患者病情得到缓解和促进康复。患者由于受疾病折磨,往往表现出焦虑、恐惧的心理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关心及热情的态度,可使患者在心理上受到满足,而产生移情反应,易于消除不良情志,增强治疗信心,积极配合医疗工作,反之,会强化患者的不良心理,造成患者心情低落、失去信心、恐惧焦虑,从而影响康复。

2.2 避免刺激,稳定情绪。正如清代王燕昌《王氏医存》中所言:“善养病者,调之护之,务期安静,医药有当,自能速愈”。护理人员应在关注患者本身病情的基础上,重视病室环境及患者周围的人和事,消除不良影响。

2.3 因人施护,因病施护。七情过度治病的特点和原因各有不同,受到外界不同的精神刺激源影响,加之情志活动具有差异的性质、患者性格的差异、以及不同情志影响的脏腑不同。因此,情志护理要充分利用中医的辩证观,在护理过程中通过对患者的观察和沟通、与患者家属的交流、综合报告分析、科学推理判断等方式,及时掌握患者的病症和心理情况,做到因人施护,因病施护。

因人施护是指在情志护理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患者使用不同的护理方案。患者因为其各自生活环境的差异、教育程度、性格、职业等均有差别,使得患者在面对疾病时的心理不同,因此在护理中需要因人而异,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的情志护理。详细了解患者的生活背景以及性格特点,采用释疑解惑法以及说理开导的方式提升患者的护理效果,详细向患者讲述病情的起因以及控制措施,向患者讲授消极情绪的影响,告知治愈成功的案例,提升患者对于医院和治疗的信心。因病施护是指根据患者病症的不同使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因为病症的不同,对于治疗的时机、轻重缓急、痛苦程度均有所不同,因此患者的心理状态也有差异[3]。

人的情志活动对健康的维护和疾病的康复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既病之后,精神因素一直影响着病情的发展,而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尤须调摄精神,远烦戒怒,颐情悦性。故我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加强“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加强中医情志护理。

猜你喜欢

北京中医药大学流性情志
调畅情志 远离悲秋
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效果分析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专家访谈
——访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大内科副主任、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赵进喜教授
呼吸科与消化科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认识的异同点
大学英语MODEL教学体系的应用与实践——以北京中医药大学英语教学团队为例
蒙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84例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院长 王耀献
肃降肺胃法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观察
移精变气法在情志病治疗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