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米诺环素经根管-根尖-牙周途径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疗效分析
2018-01-23仲心洁
仲心洁
(丹东市中心医院口腔科,辽宁 丹东 118002)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是指患者同时患有牙周炎和牙髓病症,主要发生于牙周炎中晚期。牙髓组织和牙周组织在解剖学上有许多连接通道,因此二者的病症和病菌极易相互渗透、相互感染,从而出现以厌氧菌、牙菌斑为主的混合型感染,极易并发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笔者在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中施以盐酸米诺环素经根管-根尖-牙周途径治疗,取得不错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132例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每例患者取1颗患牙)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及随机数字表法将13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6例)和观察组(n=66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34.42±1.16)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51±1.13)年。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34.53±1.32)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55±1.16)年。对照组及观察组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通过统计学分析,统计结果均显示P>0.05,表示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衡可比。
1.2 方法:两组患者收治后均先予以牙周基础治疗,主要包括龈上洁治及龈下刮治,使用0.5%甲硝唑、3.0%双氧水注射液对牙周袋进行交替冲洗,对照组使用樟脑酚棉对根管消毒后在牙周袋内注入盐酸米诺环素治疗,观察组经根管-根尖-牙周途径以及牙周袋同时注入盐酸米诺环素治疗。告知患者每隔5 d复诊换药,复诊3次后予以根管充填治疗。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牙龈指数、菌斑指数、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所有数据统计均使用统计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其中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以百分数、(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分别采用χ2检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前,对照组及观察组的牙龈指数分别为(2.59±0.63)、(2.57±0.61);菌斑指数分别为(1.65±0.22)、(1.67±0.20);出血指数分别为(4.58±0.82)、(4.60±0.84);牙周探诊深度分别为(5.89±0.91)mm、(5.90±0.93)mm;经t检验,治疗前,对照组及观察组的牙龈指数、菌斑指数、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比较,统计结果均显示无差异,均有P>0.05。
治疗后,对照组及观察组的牙龈指数分别为(1.21±0.14)、(0.78±0.10);菌斑指数分别为(1.14±0.14)、(0.62±0.12);出血指数分别为(1.64±0.36)、(0.98±0.13);牙周探诊深度分别为(2.99±0.44)mm、(2.14±0.05)mm;经t检验,治疗后,对照组及观察组的牙龈指数、菌斑指数、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有P<0.05。
3 讨 论
牙周洁治及根管治疗联合是当前临床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常用治疗手段,虽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对厌氧菌感染的治疗效果不佳,患者极易出现复发现象。盐酸米诺环素对大部分革兰阳性菌均有效,在常规根管治疗基础上加以盐酸米诺环素可发挥良好的作用[1]。本研究对观察组患者施以盐酸米诺环素经根管-根尖-牙周途径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牙龈指数、菌斑指数、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盐酸米诺环素通过根管-根尖-牙周途径治疗,不但能在牙周袋及根管起到抗感染的作用,还能通过患者的牙髓牙周病灶的各种交通途径到达患者的根周及根尖,与常规在牙周袋内使用抗生素相比,更能彻底清除病原微生物[2]。同时盐酸米诺环素可有效抑制厌氧菌内蛋白质的合成,并能对厌氧菌胶原酶的活性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达到促进牙周组织新生、杀灭厌氧菌斑的作用[3-5]。
综上所述,在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中施以盐酸米诺环素经根管-根尖-牙周途径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