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超对上肢静脉内血栓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2018-01-23盛春梅
盛春梅
(丹东市公安医院电诊科,辽宁 丹东 118000)
疾病、创伤、手术、孕期等是发生上肢静脉内血栓的高危因素,若不及时治疗,极易并发各种并发症,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早期精准的诊断是治疗的关键,因此寻找一种有效安全的诊断技术对改善上肢内静脉血栓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旨在探讨彩超对上肢静脉内血栓的临床诊断价值,以期为上肢静脉内血栓的诊断提供实践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156例疑似上肢静脉内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及随机数字表法将156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78例)、观察组(n=78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34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59.32±2.29)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36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59.36±2.31)岁。对照组及观察组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通过统计学软件分析,统计结果均显示P>0.05,表示两组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予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测,观察组予以多普勒彩超检测。检查设备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设备PHILIPS-IU22,探头频率设置为6~10 MHz,为避免出现血流外溢问题,将滤波频率设置为50 Hz,同时血流方向保持在声束的60°角以内。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显露手臂、肩部、颈部等部位,然后沿着锁骨下方切面扫描锁骨下静脉,然后调整探头,继续沿血管方向运动,并转至头静脉、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肱静脉、腋静脉等,观察管腔内导管的位置,并注意观察管壁的光滑程度以及是否有血栓附着,记录静脉内血流的方向及状态等血流参数。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检出率。
1.4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中所涉及的数据处理以及数据分析均使用统计软件SPSS20.0进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的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的统计方法采用χ2检验;P<0.05则表示统计结果有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检出率为94.87% (74/78),观察组检出率为92.31% (72/78),经χ2检验,观察组的检出率与对照组的检出率比较,统计结果无差异,P>0.05。
3 讨 论
静脉壁破损、血液凝固性升高、血流缓慢是导致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而起搏器的安装、导管植入、中心静脉穿刺是上肢静脉内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在血流量较大的上肢静脉不容易形成血栓,但是当凝集物脱落至腋静脉、锁骨下静脉时则发生血栓的风险大大增加[1]。静脉血主要累及四肢深浅静脉,发生于上腔静脉和上肢静脉的比较少见。静脉输液的部位是上肢浅静脉血栓的好发部位,主要是由于静脉腔内放置有导管或输注的药物所致,贵要静脉和头静脉是常累及的部位。锁骨下静脉和腋静脉是上肢静脉内血栓形成的好发部位,形成静脉血栓后壳导致肢体静脉回流受阻,而远端的静脉压升高及组织缺氧,引起血管通透性升高,引起肢体肿胀及浅表静脉曲张。静脉造影是静脉内血栓形成诊断的金标准,但其有放射性损伤且是有创的,应用比较受限制。彩色超声检查可顺着血管的走形探查,从而对整条静脉均起到检测作用,减少了漏诊的可能。彩超检测可对上肢血栓形成的大小、部位、有无官腔变窄以及官腔变窄的程度、是否有闭塞等。彩超还能检测上肢静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对治疗静脉曲张、及早拔除静脉插管、输注有刺激溶液、避免静脉血栓形成均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2]。此外,彩超还具有重复性强、清晰度好、分辨率高、无创、无痛等优点,已经成为诊疗上肢静脉内血栓的重要手段。上肢静脉血栓的彩超表现:血栓处静脉壁边界模糊,管径增宽,管腔内有低实质性回声,且回声欠均匀,行探头加压试验可看到静脉管腔无法压瘪。由于上肢深静脉是与同名的动脉相伴而行,所以在对上肢深静脉进行彩超检查时需注意,若扫查的静脉旁无相应的动脉伴行,极有可能是滑到了邻近的扩张侧支静脉,因此应注意加大扫查的范围。对于位置表浅的深静脉,应使用探头轻触上肢的皮肤,避免探头压力过大造成血流速度的加快。当怀疑血栓出现在浅静脉时,应以横切面探头进行加压扫查[3]。此外,在进行上肢静脉内血栓的诊断还应与外压性静脉狭窄、肢体淋巴水肿、静脉血流缓慢等相鉴别,以提高上肢静脉内血栓诊断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在疑似上肢静脉内血栓病例中予以彩超检测,精确性高,且检出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接近,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