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新形势下泥河湾遗址群的开发对阳原县发展的助推作用

2018-01-23李海旭成胜泉

文物春秋 2018年5期
关键词:河湾考古遗址

李海旭 成胜泉

(1.张家口学院 旅游与环境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2.阳原县文物保护管理所,河北 阳原 075800)

泥河湾盆地是一个主体在河北省阳原县的狭长断陷盆地,自上新世以后被泥河湾古湖占据,距今十余万年前,古湖逐渐消失,留下了厚逾百米的古老湖相沉积。20世纪20年代以来,这里发现了大量的旧石器遗址,可从距今几万年前一直追溯到距今约180万年前[1]。泥河湾盆地现有的从直立人到早期智人再到晚期智人活动遗迹,是研究东亚地区人类演化的宝库。泥河湾遗址群考古研究成果相继发表在各级学术期刊上[2—8],受到了海内外公众的持续关注,学术界认为泥河湾遗址群的重要性可与非洲的奥杜威峡谷相媲美,堪称东方人类的故乡。与泥河湾遗址群的热度不相匹配的是,其所在地阳原县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较为落后,仍属国家级贫困县。

一、阳原县面临有利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

随着张家口与北京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国内外媒体对张家口的报道越来越多,社会对张家口文化旅游、经济发展等方面情况越来越关注,张家口的对外知名度逐步提升,更多优秀企业家来张投资兴业,四方游客来张旅游,带来了巨大的消费需求。同时,在交通领域、城区改造和城市绿化等方面,中央和河北省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并在项目资金安排上向张家口倾斜。张家口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迎来新机遇,发展后劲更足。

国家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后,中央出台了一系列超常规政策举措和保障措施,河北省精准扶贫政策也密集出台,作为深度贫困县,阳原县在财政投入、产业、基础设施及生态建设、公共服务、扶贫开发用地、金融等六大方面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与此同时,泥河湾遗址开发建设也在有力推进。总投资5979万元、建筑面积达8294.7平方米的泥河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泥河湾研究中心正抓紧建设。目前,泥河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路面硬化基本完成,后续工程正在逐步推进,该公园建成后将集旅游、休闲、科普、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泥河湾研究中心是集考古研究、学术交流、考古展示于一体的国际化、生态化考古研究基地,现已基本建成,可以进行考古成果展示,后续功能还有待开发。考虑到阳原县城的泥河湾博物馆距离泥河湾遗址群较远,不利于研究和展示,所以,规划在泥河湾新建一座泥河湾遗址博物馆,专门展示泥河湾文化,县城内的博物馆将建成一座综合性的博物馆。目前,总投资4570万元、建筑面积5600平方米的泥河湾遗址博物馆项目建议书已获河北省发改委批准。以此为契机,阳原县充分发挥自身的经济特点和文化特色,实现经济和文化跨越发展将大有可为。

二、泥河湾遗址开发所面临的问题

泥河湾遗址群有旧石器遗址40余处,这些遗址地处偏僻小村落,遗址点多且分散,使得遗址群开发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

1.周边乡村服务性基础设施不足。第一,主要遗址马圈沟遗址、小长梁遗址所在地大田洼乡尚没有供游客住宿的宾馆,来访者需开车到化稍营镇投宿。第二,通往泥河湾遗址群的交通指示标识设置还不到位,不熟悉路线的人员经常走弯路。这些都在无形中为旅游参观增大了阻力。

2.文化遗址的经济效应利用不足。为了借助泥河湾文化推动阳原县的旅游业发展,泥河湾情怀联谊会每年都举办“泥河湾杏花节”,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赏花、购物,参观泥河湾遗址。2017年6月,在泥河湾又举办了全国首届“旧石器文化节暨第三届泥河湾公众考古周”,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给阳原县带来了大量的客流。但是,当地对其中的商机发掘不足,“吃”“住”“娱”等行业还有待进一步开发。

3.遗址群的文化价值展示不充分。泥河湾遗址群以学术价值闻名于世,文化是泥河湾遗址群的灵魂,然而当地对遗址群的文化价值展示并不充分,现在遗址群还没有专业的讲解员,也缺少展示的标牌,普通游客由于缺乏专业知识,面对平平常常的荒土坡,很难激发起游览的兴致,严重制约了泥河湾遗址群旅游业的发展。

三、泥河湾遗址开发带动阳原县发展新举措

泥河湾遗址群自开发以来对阳原县的经济发展有了一定推动作用,如商标效应、就业压力的缓解等[9]。新形势下,泥河湾遗址开发和当地经济发展都迎来了新的机遇,笔者围绕泥河湾遗址群和阳原县经济文化发展的结合点,提出了以下文化遗址开发带动阳原县发展的新举措。

(一)补足泥河湾遗址群服务设施短板

京张联合申办冬奥会成功后,更多国际目光投向张家口,赴张家口的游客大幅增加,在其带动下,赴泥河湾遗址群游览的人数也逐年上升,给阳原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多商机。阳原县应着眼于游客的需要,打造泥河湾优质旅游品牌,补足泥河湾遗址群服务设施的短板。在通往泥河湾的交通干道及路口加大交通指示标识牌的覆盖率,丰富标识牌内容(如周边路况、餐饮、住宿等),以使游客更加顺畅地到达目的地。在泥河湾遗址群旅游区积极发展“吃”“住”“行”等服务产业。据调查,泥河湾遗址群旅游区餐饮住宿服务发展较为落后,规模较小。阳原县虽有多家成规模的租车公司,但用于旅游用车、野外考察的较少。政府应探索出台旅游区食宿等服务产业扶持政策,引导成熟餐饮企业到旅游区开设分店。适当鼓励有资质的租车公司开展临时旅游包车业务,为泥河湾游客服好务。目前,泥河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游客服务中心及科普广场项目已经启动。游客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后,应立足高标准,坚持高起点,为来泥河湾旅游的游客提供周到细致的人性化服务。同时,建议该中心拓展业务范围,为考古工作者提供吃、住服务,探索开展野外实地送餐服务。

(二)提升泥河湾遗址群的文化价值

泥河湾文化是泥河湾遗址群的魂,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要不断丰富泥河湾的文化内涵,提升泥河湾遗址群的价值。

1.加大遗址保护工作力度。由于泥河湾遗址群地点分散、范围较广,保护工作面临较多困难。泥河湾遗址原貌屡有被破坏的现象,现在仅石沟、油坊两处遗址搭建了保护棚,已初步达到保护遗址剖面完整性以及减少天气因素对考古工作制约的效果。要借鉴遗址保护棚经验,加大重要地点保护设施建设,防范自然因素对遗址的破坏。同时,相关部门还应完善泥河湾野外发掘管理制度,合理布局规划勘察范围,规范发掘行为,引导文明采样、文明勘察。对于发掘出的无用样品应及时还原,或交由当地相关责任人保管,不得随意乱扔,以免损坏遗址原貌,甚至误导他人考古。

2.持续推进遗址群绿化工程。绿化不仅可以起到对遗址群的保护作用,而且可以提高遗址群的旅游文化价值。近年来,小长梁遗址周边的绿化工程已基本完成,道路建设逐渐完善;通往大田洼乡的道路绿化也已落实,隐含的旅游文化价值逐渐显现。马圈沟、侯家窑等遗址的绿化工程尚需统一规划,加快实施。将遗址群绿化工作纳入全县志愿服务范围,在遗址群周边开展植树志愿服务,将遗址绿化转化为公益活动,不仅可以解决资金和人力短缺问题,同时也能起到遗址宣传的效果。

3.多渠道丰富文化特色活动。当地应在办好“泥河湾杏花节”“泥河湾公众考古周”等已有文化活动基础上,丰富活动内容,突出文化特色,注重游客体验,增加文化活动的吸引力。目前,已有关于泥河湾的曲艺台词出版[10],但是缺少演艺队伍实地演出,影响有限。政府应多鼓励面向大众的泥河湾曲艺创作、演出,推动泥河湾的文化活动更加繁荣。

4.充分发掘新媒体宣传潜力。河北泥河湾遗址群保护区管理委员会已建立了泥河湾网站,为泥河湾遗址提供了宣传平台。然而目前的宣传模式单一,内容有待丰富,更新尚不及时。需进一步拓宽信息传播渠道,寻求宣传形式的多样化,借助微信、微博等新兴互联网宣传媒介,不断加大泥河湾遗址群的宣传力度。探索开发遗址群APP,通过提供疑难解答、工作成果展示、评价互动等服务项目,让游客随时随地关注文化遗址信息。

(三)深挖泥河湾遗址群的经济价值

当前,我国正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在泥河湾遗址周边村落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优势明显,有许多美丽乡村建设的理论可以借鉴[11—15],这对于助推阳原县的发展很有帮助。

1.做足特色小吃文章。目前,圪渣饼、糊糊、驴肉、油皮、黄糕等阳原县特色小吃,吸引了众多游客,游泥河湾遗址,品阳原特色小吃成为泥河湾旅游的特色之一。圪渣饼是用精制面粉、胡麻油、绵白糖为食材制成的厚度约4毫米、直径约90毫米的饼,它选料精良,工艺考究,外形薄,吃起来脆,别有风味。早在咸丰年间,阳原人李增光出任滨州知府时以圪渣饼进贡朝廷,得到慈禧太后赞赏。糊糊,又称为“阳原咖啡”,是将豌豆、小米、黄豆等几种豆谷类炒熟后磨成的粉状物,营养价值高,用开水冲泡搅匀即可食用,口感极佳。油皮是制作豆腐皮、豆腐干等豆制品时的副产品,是烧煮豆浆时表面结成的一层蛋白质薄膜。黄糕是用黍子去皮磨成的粉蒸成的主食,最大的优点是抗饿,当地有“三十里莜面四十里糕”的说法。应根据市场需求,对当地已有的特色小吃进行口味创新,丰富小吃产品形式,增加包装吸引力,用多样、美味的小吃加深游客特色服务体验。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增设特色小吃DIY,提高游客兴致。

2.充分挖掘商标实用价值。泥河湾商标最早是河北泥河湾酒业有限公司注册的。现阳原县以“泥河湾”为名注册的各类产品商标100多个,商品畅销国内外。当地可探索增加泥河湾商标的文化内涵,将泥河湾遗址群的标志性形象和旅游线路印制在产品包装上,实现经济产品和文化的双促进。

3.做大现有特色产业链。一是依托“泥河湾杏花节”,开展特色种植,指导有意愿的游客自己动手种植杏树,在开展赏花游的基础上,增加游客采摘游,实现“种植—观光—采摘加工”链式循环。二是开发泥河石,专家学者在文化遗址进行实地考察采样,将适合做研究的样品带走,剩余的石料经过加工,变成深受游客喜欢的泥河石,实现“考古—泥河石”行业互利发展。三是开展旅游扶贫,可根据泥河湾旅游服务岗位需求开展定向培训,为泥河湾遗址群培养服务工作人员,优先考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吸收更多的贫困人员加入到发掘队伍中[9],既增加当地人的收入,又解决考古发掘的人力不足问题,增大考古服务—旅游—扶贫关联度。

泥河湾遗址群最初以巨大的学术价值引起国内外广大学者的关注,现在其文化价值又吸引了众多的旅游爱好者。面对泥河湾遗址群对当地发展促进作用不足的现状,笔者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前期泥河湾遗址群的研究成果和阳原县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提出了泥河湾遗址群开发带动阳原县发展的新对策,希望此举能够促进阳原县的发展。

致谢:文章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中国地质大学涂华老师的指导,在此表达感谢!

[1]谢飞,朱日祥.泥河湾盆地马圈沟遗址研究之现状[J].文物春秋,2008(6):3—10.

[2]马东东,赵海龙,郑雪芳,等.泥河湾盆地板井子遗址锯齿刃器实验研究[J].人类学学报,2017,36(3):318—330.

[3]李罡,任雪岩,李珺.泥河湾盆地二道沟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发掘简报[J].人类学学报,2016,35(4):509—521.

[4]卫奇.泥河湾盆地黑土沟遗址N111E85探方石制品[J].文物春秋,2017(2):25—36.

[5]裴树文,贾真秀,马东东,等.泥河湾盆地麻地沟E5旧石器地点的遗址成因及石器技术[J].人类学学报,2016,35(4):493—508.

[6]裴树文.泥河湾盆地南部(蔚县盆地)发现一处重要古人类活动遗址群[J].人类学学报,2017,36(1).

[7]王法岗.泥河湾盆地南山边遗址发现的旧石器[J].人类学学报,2016,35(3):331—342.

[8]王法岗.侯家窑遗址周围区域旧石器专题调查报告[J].文物春秋,2018(4).

[9]李海旭,安定明,成胜泉.泥河湾遗址经济文化效应探析[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3(3):76—80.

[10]杜忠,冬雁.泥河湾[J].大舞台,2008(3):37—47.

[11]王甲迎.国内外美丽乡村研究现状及典型案例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2):448—449.

[12]王卫星.美丽乡村建设:现状与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53(1):1—6.

[13]张建涛.我国美丽乡村建设模式的特点及选择[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33(3):1—5.

[14]于法稳,李萍.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江西社会科学,2014,(9):222—227.

[15]何得桂.中国美丽乡村建设驱动机制研究[J].生态经济,2014,30(10):113—117.

猜你喜欢

河湾考古遗址
神秘的地下遗址
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三星堆考古解谜
河湾春夕
大地彩画 古朴村庄 宜良县河湾村
项链
黑暗月光下的非洲丛林——《大河湾》的后殖民生态解读
刘家庄遗址的跌宕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