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仲考论
2018-01-23黄锦前
黄锦前
(河南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1976年湖北随县涢阳鲢鱼嘴(今属随州市曾都区淅河镇)出土一件曾仲之孙戈(集成[1]17.11254)[2,3]384,铭曰:
该戈援平伸,有中脊,中胡,阑侧一小穿二长穿,内上有一横穿,后部饰勾连纹。时代应系春秋中期,或定为春秋早期[4]72,当偏早。戈铭器主自称“曾仲之孙”,系东周时期南方地区铜器铭文中常见的标示阀阅的形式(参见拙文《东周时期南方地区“阀阅类”铜器铭文试析》,未刊稿)。据有关同类材料来看,“曾仲”应为曾国公室,系器主祖先中声名显著者,因而后人以其标示阀阅。其主要活动年代应不晚于春秋早中期,即系春秋早中期人。春秋时期铜器铭文中称“曾仲”者还有以下各例:
1.曾仲盘(集成16.10097)[3]444:曾仲自作旅盘,子子孙孙永宝用之。
(春秋早期)
2.曾仲子敔鼎(集成 5.2564)[3]425—427,[5]:曾仲子敔用吉金自作宝鼎,子孙永用享。
(春秋早期)
3.曾侯仲子游父鼎(集成4.2423、2424)[3]11—17:曾侯仲子游父自作彝。
(春秋早期)
4.曾 仲 斿 父 铺(集 成 9.4673、4674)[3]30—32,[6]103:曾仲斿父自作宝铺。
(春秋早期)
5.曾仲斿父方壶(集成 15.9628、9629)[3]33—38,[6]104,[7]:曾仲斿父用吉金,自作宝尊壶。
(春秋早期)
(春秋早期)
(春秋早期)
(春秋早期)
9.曾子仲宣丧鼎(集成5.2737)[3]438,[11]:曾子仲宣丧用其吉金,自作宝鼎,宣丧用饔诸父、诸兄,其万年无疆子子孙孙永宝用享。
(春秋早期)
(春秋中期)
(春秋中期)
(春秋中期)
(春秋中期)
曾仲盘系传世器,原藏江都秦敦甫,现下落不明。其时代过去定为西周晚期[4]36—37,据铭文字体来看,应系春秋早期前段器。曾仲子敔鼎系1979年4月湖北襄樊市(今襄阳市)文物管理处从废品公司拣选,据云系襄阳一带出土。为窄沿外折,浅腹圜底,立耳,三蹄足。耳外侧饰重环纹,颈部饰无目窃曲纹,其下有一道弦纹,腹部饰卷体夔龙纹。时代为春秋早期前段[5]。曾仲斿父诸器系1966年7月湖北京山坪坝镇苏家垄出土。鼎直口,平折沿,附耳,浅腹三蹄足,腹部有一道箍棱。耳饰S状纹,颈饰无目窃曲纹,无地纹[3]11—17。铺盘直壁折沿,平底,束腰形高圈足。盘饰窃曲纹,圈足饰镂空波曲纹。方壶椭方体,侈口长颈,鼓腹,矮圈足外侈,颈两侧有一对兽首衔环耳,内插式盖,盖顶作盘口形,中透空,边缘有莲瓣形镂空波曲纹装饰。盖外壁和颈部饰窃曲纹,上、下腹饰波曲纹,圈足饰垂鳞纹。时代均为春秋早期前段[3]30—38。
例3曾侯仲子游父鼎、例4曾仲斿父铺及例5曾仲斿父方壶,据铭文及同出情况可知应系同人之器无疑,鼎铭器主自称“曾侯仲子游父”,铺及方壶则称“曾仲斿父”,可知器主系“曾侯”之“仲子”,字“斿父”,“曾仲斿父”系其简称,“仲”系排行。
商周铜器铭文及传世文献常见“中子”,如《淮南子·道应》:“崇侯虎曰:‘周伯昌行仁义而善谋,太子发勇敢而不疑,中子旦恭俭而知时,若与之从,则不堪其殃。纵而赦之,身必危亡。冠虽弊,必加于头。及未成,请图之!’”
又《逸周书·王会》:“西方东面正北方,伯父、中子次之。”孔晁注:“中子,于王子中行者也。”王应麟云:“中子,王之支子也。”[16]李学勤结合铜器铭文和历史文献,指出商末周初铭文中的“中子”为支子[17],其说可从。曾仲斿父诸器或称“曾侯仲子游父”,或称“曾仲斿父”,“仲子”应指排行第二的儿子,即次子,而与金文及文献中泛指支子的“中子”有别。
例2曾仲子敔鼎的“曾仲子敔”,对照有关文例,如曾大攻尹戈(集成17.11365)“穆侯之子西宫之孙曾大攻尹季怡”、雌盘(参见拙文《雌盘考释》,《考古与文物》待刊)“蔡庄君之子子趒之子雌”等来看,“子”应系美称,“仲”为排行,即器主为“曾仲”,系曾侯“仲子”,名“敔”,而不能理解为“曾仲”之子“敔”。结合上述曾仲斿父及器物时代等情况来看,曾仲子敔与曾仲斿父(曾侯仲子游父)很可能系一人,“敔”为其名,“斿父”系其字。同样,曾仲盘的“曾仲”,很可能也指同一人。
例3曾侯仲子游父鼎铭所云之“曾侯”,据研究当即上曾太子般殷鼎(集成5.2750)[18]的“上曾太子般殷”、曾子倝鼎(集成5.2757)[3]428—429的“曾子倝”,二者系同人,“倝”为其名,“般殷”为其字,其身份为曾国太子,后即位为曾侯,即上述京山苏家垄出土曾侯仲子游父鼎、曾仲斿父铺、曾仲斿父方壶等33件青铜礼器墓的墓主(详参拙文《复议上曾太子般殷鼎国别及相关问题》《出土古文字资料所见曾侯世系》,未刊稿)。曾仲斿父(曾侯仲子游父)为其子,结合曾仲斿父本人所作有关铜器来看,其身份应较为显赫。另外,曾仲斿父壶系方壶,一般而言,方壶的等级较高,从这个角度来讲,其器主曾仲斿父的身份之显赫,也可见一斑。然则其后人以其标示阀阅,也就不难理解。
总之,综合有关古文字和考古资料来看,曾仲之孙戈的“曾仲”,很可能即京山苏家垄所出曾仲斿父诸器的曾仲斿父(曾侯仲子游父)、襄阳出土曾仲子敔鼎的“曾仲子敔”及传世曾仲盘的“曾仲”,系曾侯般殷之仲子,即次子,名“敔”,字“斿父”。
[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M].北京:中华书局,1984—1994.
[2]曾昭岷,李瑾.曾国和曾国铜器综考[J].江汉考古,1980(1):72.
[3]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曾国青铜器[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
[4]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第十七册[M].北京:中华书局,1992.
[5]襄樊市文物管理处.湖北襄樊拣选的商周青铜器[J].文物,1982(9):84.
[6]中国青铜器全集编辑委员会.中国青铜器全集:第10卷[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
[7]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期间出土文物展览简介[J].文物,1972(1).
[8]鄂兵.湖北随县发现曾国铜器[J].文物,1973(5):25.
[9]郑杰祥.河南新野发现的曾国铜器[J].文物,1973(5):15.
[10]湖北省博物馆.湖北枣阳县发现曾国墓葬[J].考古,1975(4):223.
[11]黄锦前.伯家父郜簋国别析论:兼谈曾子仲宣丧鼎与番君嬴匜[C]//吉林大学中国古文字研究中心,吉林大学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纪念于省吾先生诞辰120周年姚孝遂先生诞辰9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待刊.
[12]吴镇烽.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第4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13]吴镇烽.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第6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14]吴镇烽.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第10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15]吴镇烽.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第13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16]黄怀兴,张懋镕,田旭东.逸周书汇校集注:修订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810.
[17]李学勤.长子、中子和别子[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1(6):1—3.
[18]临朐县文化馆,潍坊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山东临朐发现齐、鄩、曾诸国铜器国[J].文物,198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