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明朝崇祯皇帝敕命左懋泰的圣旨

2018-01-23刘爱丰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圣旨铁岭大夫

刘爱丰,张 剑

(铁岭市博物馆,辽宁 铁岭 112000)

1 圣旨内容简介

封赠制度的凭证文书就是诰命圣旨或敕命圣旨。现在社会上流传最多的也正是这类圣旨,主要功能是封赠官员及其先人、妻室。在铁岭博物馆的藏品中,就有一件明朝崇祯皇帝敕命左懋泰的圣旨,是左懋泰任河南开封府祥符县知县时所授。左懋泰(1597—1656),字韦诸,号大来,明末山东莱阳人。

全文大意如下:治理地方要与民无欺,河南开封府祥符县知县左懋泰文学才华出众,治理有功,现授左懋泰散官文林郎,望继续努力工作,为国为民作出应有的贡献。夫人赵氏,是大家闺秀(莱阳四大望族之赵文焞之女),德技勤体俱优,现封为孺人,并享受相关待遇。

其实,诰命和敕命只是圣旨的一部分,作为封建社会最权威的官方文书,圣旨包括制、诏、诰、敕、谕、旨、批等多种形式。诏,一般是有重大事情需要昭告天下,相当于现在的政府公告。制,一般是嘉奖令,相当于现在的通令。诰,始于西周,唐时用于文武官员的升降赏罚,相当于任免命令,宋时也可以封赠官员的先代、妻室和子孙,生者为封,死者为赠。铁岭博物馆同时收藏一件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封赠吏部文选司员外郎邓庆麟胞叔祖父和胞叔祖母的圣旨,题头为皇帝制曰,授予称号用的就是赠。敕始于西汉,含有告诫的意思,常用于封赠官员,目的是让官员不负圣恩,努力工作。

2 各代封赠制度

封赠制度指封建社会皇帝对臣僚赠与官阶或封赠爵号,并赋予一定特权的制度。古代官职分为两种:一种是承担具体行政职能的职事官阶,是官员的具体职务;另一种就是表明品级的文武散阶,是官员的待遇标准。通俗地说,就相当于现代的职务和级别,类似职务是省长,级别是正部级,特殊情况下新省长可能是副部级,老省长可能是副国级。散官制度在唐时最为鼎盛,到明朝,散官制度的最大特点是按官授阶,与官品相配。明朝散官分为九品十八级,从九品至正五品,以及正、从一品,每级有初授、升授两等,从四品至正二品则有初授、升授、加授三等。散官的授予办法是,初授或升授某品官,同时赐予初授散官;初考称职时,赐升授散官;再考功绩显著者,赐加授散官。而考核平常者,不赐升授或加授散官。

明朝的文散阶有四十二阶:正一品,初授特进荣禄大夫,升授特进光禄大夫;从一品,初授荣禄大夫,升授光禄大夫;正二品,初授资善大夫,升授资政大夫,加授资德大夫;从二品,初授中奉大夫,升授通奉大夫,加授正奉大夫;正三品,初授嘉议大夫,升授通议大夫,加授正议大夫;从三品,初授亚中大夫,升授中大夫,加授大中大夫;正四品,初授中顺大夫,升授中宪大夫,加授中议大夫;从四品,初授朝列大夫,升授朝议大夫,加授朝请大夫;正五品,初授奉议大夫,升授奉政大夫;从五品,初授奉训大夫,升授奉直大夫;正六品,初授承直郎,升授承德郎;从六品,初授承务郎,升授儒林郎,吏材干出身授宣德郎;正七品,初授承事郎,升授文林郎,吏材干授宣议郎;从七品,初授从仕郎,升授征仕郎;正八品,初授迪功郎,升授修职郎;从八品,初授迪功佐郎,升授修职佐郎;正九品,初授将仕郎,升授登仕郎;从九品,初授将仕佐郎,升授登仕佐郎。武散阶有三十阶,冠以大夫、将军、校尉之名,具体内容不再赘述。

汉代以后,王公大臣(即官在“执政”以上者)之妻开始称为夫人,唐、宋、明、清各朝还对高官的母亲或妻子加封,称诰命夫人,从高官的品级,有俸禄,没实权,相当于一种荣誉称号。对于有品级之分的,如一品诰命夫人,在重大节庆日子要到后宫参加由皇后主持的宴会。在明朝,诰命夫人有6种称呼:一品、二品官员的正妻称夫人,嫡母称太夫人;三品官员正妻称淑人;四品官员正妻称恭人;五品官员正妻称宜人;六品官员正妻称安人;七品以下官员正妻称孺人。

3 圣旨流传的历史背景

铁岭博物馆馆藏的这件圣旨,授予左懋泰时,他属于正七品文官,按照散官制度及诰命制度,授其文林郎,封其妻为孺人只是按制而为。而这份圣旨之所以出现在铁岭必然与左懋泰在铁岭流放有极大的关联。崇祯年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顺治六年(1649年)被清廷举家流放盛京居铁岭戍所。至于流放的原因目前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降清说;二是抗清说。

(1)降清说。明末,农民军在李自成的带领下攻占北京后,左懋泰即归降了李自成的大顺政权,被李自成任命为兵部左侍郎,协助唐通镇守山海关。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将李自成赶出京城,入关后,鉴于左懋泰的才华,清军劝降了他。后清军南下,弘光皇帝命兵部右侍郎左懋第等人北上出使清朝乞和,而左懋第正是左懋泰的堂弟,早年间,左懋第前往南明前,将母亲徐氏托付给左懋泰照顾,徐氏病重,左懋泰伺奉于前,其母亡故后又安葬其母,可以说,左懋泰对左懋第有侍母、葬母之恩。在谈判过程中,多尔衮十分欣赏左懋第为人,同时鉴于左懋第在南明朝廷的影响力,便派其堂哥左懋泰来劝降,动之以情、晓知以理,试图用亲情来打动左懋第。结果却出乎多尔衮意料,左懋第见到左懋泰后,先是一跪在地谢过左懋泰的恩情,后而起身斥责左懋泰苟且偷生的变节行为,说:“懋第无降敌之说,亦再无尔这等兄长”。 劝降无果,左懋第被押赴北京菜市口刑场处死[1]。经此事后,左懋泰每想起此事便深觉愧疚。左懋第母亲徐氏临死前,把左懋泰叫到身边说:“我们左家是受过皇恩之人,不能为国捐躯,也不要草间偷活。我把这些话说给你,你一定要记着啊。”徐氏不久便死了。此后,受堂弟母子事情的影响,左懋泰整日悲观厌世,对清廷安排的事也是能拖就拖,消极对抗。左懋泰如此表现正好给了其仇家构陷的机会,一份奏折以其仇视大清、复明之心不死为由,将其告上了朝廷。很快,左懋泰被流放到了铁岭。

(2)抗清说,主要出自莱阳左氏后裔。明朝灭亡后,左懋泰担任李自成政权兵部左侍郎职务,并助唐通把守山海关。1643年,吴三桂投降清庭,引清军关内攻打起义军,起义军力战不敌,兵败西撤。当时左懋泰既未随起义军撤走,也没有屈膝投降清庭,而是回归山东故里。清顺治六年(1649年),其仇家因左懋泰曾镇守过山海关,有抗清嫌疑,将其告发,左懋泰因此获罪流放[2]。

说不尽的明清史,道不清的左懋泰,到底是降清还是抗清,后人不得而知。笔者推测,流放铁岭的左懋泰还保存着前朝圣旨,可能他的心里还是明之遗民吧。

4 左懋泰对辽北文化的贡献

左懋泰也是一名出色的诗人,诗文出众,为众人所倾倒。函可曾称誉他为“塞外高松”,认为左懋泰在诗坛上的造诣可与明代的李梦阳相媲美,曾作 “古塔十三级,北城独立幽。八方随佛日,一柱起边愁。铃铎诸天语,阶梯象罔求。无从登北处,仰视自悠悠。”广为传颂。他对辽北文化的最大贡献就是创办“冰天诗社”和资助创办银冈书院。

4.1 参与创立“冰天诗社”

清顺治七年(1650年)11月27日,左懋泰55岁生日时,高僧函可召集当时盛京、铁岭与尚阳堡等地流人文士等33人为左懋泰过寿。受邀来客中既有僧人和道士,也有名士及举子。此时,新老朋友齐聚异乡,大多又都是被朝廷流放之人,当年在官场宦海中的身份距离早以荡然无存,有的只是“始以节义文章相慕重,后皆引为法友”的真情实感,众人吟诗作词,互相倾诉。左懋泰在宴席上赋了一首名为《答诸公见赠》的答谢诗,诗云:“神农虞夏忽芜荒,五十五年事香茫。绛县春秋羞甲子,楚歌宋玉谱官商。腐儒不死蠹空在,窜落添龄罪愈彰。松柏好存冬日色,任随沤沫注沧桑。”诗中虽充满沧桑苍凉,但却可以感受到左懋泰大义凛然。在此次聚会上,函可见参会之人皆对当前处境与时事有共同的感受,他受江南才子结社和宁古塔流人吴兆骞创办“七子之会”的启发,提出创办“冰天诗社”的想法,一经提出,即得到大家一致赞同与响应。“冰天诗社”的创立汇聚了当时流放到盛京、铁岭、尚阳堡一带的文化流人,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学术团体。据考,这也是辽沈地区最早的文学团体。

4.2 参与创办银冈书院

银冈书院的创始人是郝浴。郝浴(1623—1683)直隶府定州(河北定县)人,号雪海,后更号复阳。清顺治进士,授刑部主事,后改湖广道御史,巡按四川。郝浴有节气,不畏权贵,不附势,因疏劾吴三桂而流徙奉天(辽宁沈阳市),后迁尚阳堡。4年后赶上朝廷大赦,郝浴还以自由之身,经函可推荐与左懋泰相识。两人一见如故,郝浴想在铁岭修建“致知格物之堂”(即铁岭银州区银冈书院前身),用以教授文化,培育人才。这一想法得到了左懋泰的鼎力支持。银冈书院共办学339年,被史家评为“东北地区建院最早、保存最完好、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清代第一书院”,开创了东北书院教育的先河,奠定了铁岭地区文运遐昌的基石。而这一切,自然也有左懋泰的心血和奉献。

在铁岭博物馆的馆藏圣旨中,说左懋泰“早著文声连翩甲第”,其为官遭遇令人同情,其才华让人钦佩,清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左懋泰因病去世,至今,左家沟仍遗其后人。据说,在清河边上过去有座“吏部天官坟”,20世纪50年代修建水库时淹没于水下。在当年充军的流人中,只有左懋泰做过吏部员外郎(一说吏部郎中),推断“吏部天官坟”可能就是左懋泰墓。左懋泰无辜遭流放,铁岭有幸迎北里,透过已经陈旧掉色的圣旨,让我们再次缅怀这位文化先贤。

猜你喜欢

圣旨铁岭大夫
你知道古代圣旨和纸钞是怎样防伪的吗
铁岭雷锋纪念馆
古代为什么不假造圣旨?
铁岭关
古人为什么不造假圣旨
铁岭关
进步太快
皇帝的圣旨
间接性失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