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企业进军养猪业的必然趋势
2018-01-23李昆鹏
李昆鹏
(河南燎原种猪改良有限责任公司,河南 鹤壁 458000)
我国当今畜牧业从传统养殖进入现代化、集约化养殖已呈现出不可逆转的趋势。从国家政策层面看,国务院印发的《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指出,统筹考虑种养规模和资源环境承载力,推进以生猪和草食畜牧业为重点的畜牧业结构调整,形成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这说明政府将要大力扶持规模化养殖场,逐步清除散养户、小型养殖场。近期,非洲猪瘟在全国暴发,发病场集中在散养户、小型养殖场,这些场的特点是规模小、管理混乱、防控意识薄弱,随着疫情的发展,更是加快了这类养殖场的退出。养殖行业洗牌加速,整个养殖环境将会出现一个大的改观。所以,从行业生存环境来看,散养户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是必然趋势,而以此为根基的饲料企业又将何去何从呢?
大型养殖企业用料基本自给自足,同时依靠自身的雄厚资本、成熟的管理体系以及完善的人才培训机制,迅速攻城略地,步步挤压饲料企业的生存空间。嗅觉敏感的一些大型饲料集团早已纷纷布局产业链,向下游养殖扩张,抢占市场份额。而更多的中小型饲料企业通过租赁、代养、收购、入股、融资、托管等手段快速进入养猪行业。也可以说饲料生产者都在通过自建大型规模场或扶持中小规模场来进行反哺、自救,以解决当前的产能过剩问题。
从生产模式来看,在美国有专业农业服务中心将中小规模场整合在一起,并为这些农场提供技术、资金支撑。而在我国虽然也有很多服务机构,但其规模以及实力与当前社会需求仍相距甚远。而饲料企业可以依托自己的关系网和社会影响力联合优质的中小规模场组成合作社。饲料企业转变自己的角色,由简单的饲料供应商转变为平台搭建的主导者,这个平台应包括但不限于融资担保、技术培训、基础设施改建、兽医支持、终端销售等内容。
1 融资担保
众所周知,一个现代化养猪场是一个前期投资数量大,经营见效慢、资金回笼时间长的产业。而良性循环的资金链对于养殖场的重要性不亚于体内血液循环系统,一旦资金链断裂,企业很可能会休克。所以饲料企业通过自身强大的资本为中小规模场提供资金保障,同时也能反哺自己,加快消化过剩产能。
2 技术培训
随着科技高速发展,更多新兴技术、养殖理念层出不穷。无针头注射减少了猪之间的疾病传播;定时输精与卵泡发育监测的结合使批次化生产更加高效;猪脸识别、电子耳标以及计算机数据管理将智能化+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引进这个古老行业。更多的新技术正处于科研机构的实验室,或已在示范推广的路上。饲料企业可以从自建养殖场中将成熟的技术逐步推广开来,提高整个养殖行业的生产力水平。
3 兽医体系的建立
随着非洲猪瘟疫情愈演愈烈,政府一定会对兽医体系的建立更加重视。重大疾病的净化、无抗养殖理念的实现都需要大量而专业的兽医人员。而饲料企业可以依托自己的兽医团队,与政府合作来完善针对中小规模养殖场的兽医体系,包括优化组合猪病防治管理体系、生物安全管理体系、风险管理和预警体系。最终形成一个在政府指导下,依靠饲料企业经验丰富的兽医人员构建起针对中小规模养殖场的管理体系,逐步净化包括猪伪狂犬病、猪蓝耳病在内的多种疾病。
4 基础设施改建
对于当前的中小型养殖场,改建不仅限于通风、排污、厂房修整等设备基建,更多的应该是生产模式的改变。由原来的“一条龙”生产模式改为两点式甚至是三点式饲养模式。在一个合作社中,养殖户共同建立母猪场,各养殖户不再饲养母猪,而是从共建母猪场引进断奶仔猪来养。这对猪蓝耳病、猪流行性腹泻以及其他疾病的控制有着非常好的效果。在此过程中,饲料企业可以通过高效的组织、科学的规划、严谨的实施,为我国的养猪业开创一个新局面。
5 终端销售
多数养猪集团和饲料集团都建立了自己的屠宰场以及销售渠道作为自己产业链中的一环。而饲料集团可以通过自己这一优势加强与中小规模养殖场的合作关系,在取得安全可靠猪源的同时还能稳定饲料销量,在产业链内部形成生产互补。
中国养猪业体量是巨大的,全球养猪业的一半在中国,但今天中国的养猪业总体生产效率仍然很低。养猪产业的组织方式还存在着传统的千万家散养户,养殖量前10名的养猪企业总产能只占全国的5%左右,但集约化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集约化程度反映着行业的发达程度,当下在国家政策和疾病的双重作用下,散养户快速退出历史舞台,释放出空前的养殖空间。养猪集团依靠自身多年积累,抢占市场份额,而饲料集团作为养猪行业的后起之秀拍马紧追,除了自建场模仿养猪集团的成功之道,更多地是整合中小规模养殖场,完成弯道超车。智者贵于乘时,时不可失,顺应国家政策的大趋势,抓好时机,未来养猪市场必将有饲料企业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