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文化》2018年第1—6期总目录
2018-01-23
一 遗产保护理论
我国石窟寺保护现状及发展探析 ………………………………………… 王金华 陈嘉琦 1 6
砂岩类石窟寺保护新进展——以云冈石窟保护研究新成果为例………………………………… 黄继忠 王金华 高 峰 王逢睿 齐 扬 刘绍军 1 15
溯源与新解:论文物古迹“原状” …………………………………………………… 王 璐 2 6
国有文物“不得作为企业资产经营”辨析 …………………………………………… 于 冰 2 13
世界文化遗产多层级价值整合的重要性与研究方法——以清西陵为例 ……………………………………………………………… 赵晓梅 3 6
我国私人不可移动文物所有权限制与补偿研究 …………………………………… 张国超 4 6
关于重建和真实性 …………………………………………………………………… 李 伟 5 6
文化生态圈关联发展视角下史前遗址的保护利用思路 ………………… 刘军民 李 琳 5 13
“非遗”传承人保护政策的再思考 ………………………………………… 吕 静 薄小钧 6 6
“非遗”传承人权利保障机制地方法制评述:兼论“非遗法”的反思与完善…………………………………………………………………………………… 李一丁 6 12
“场”“类”“度”视域下“非遗”生产性保护的基本原则 ……………………………… 刘 容 6 18
二 考古探索
江苏泗洪韩井遗址2014年发掘简报………………………………………… 中国国家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 泗洪县博物馆 1 20
江苏泗洪韩井遗址2015—2016年发掘简报………………………………………… 中国国家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 泗洪县博物馆 1 28
安徽泗县新石器时代中期遗址的调查与研究 ………………… 张小雷 张 伟 何钰婧 1 40
江苏邳州山头遗址发掘简报 …………………………………… 徐州博物馆 邳州博物馆 1 48
江苏邳州煎药庙西晋墓地M1发掘简报……………………………………………… 南京博物院 徐州博物馆 邳州市博物馆 2 20
山东临沂四面柱体造像碑之考察 ………………………………………… 肖贵田 于秋伟 2 33
江苏徐州兴化寺晚唐摩崖石刻调查初探 …………………………………………… 高 歌 2 46
考古学的中国深度:张忠培先生的文化演进论 …………………………………… 段天璟 3 15
安徽当涂船里山遗址发掘简报 ……………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当涂县文物管理所 3 21
广州增城墨依山遗址两座出土玉牙璋的商代墓葬 ………………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3 32
江苏丹阳北宋邵亢夫妻合葬墓发掘报告 ………………………………… 霍 强 连小刚 4 12
广西北部湾地区宋代窑址调查……………………………………… 四川大学考古学系 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 4 18
江苏苏州谢家坟元明朱氏家族墓发掘报告 …………………………… 苏州市考古研究所 4 29
南京市玄武区板仓街明墓发掘简报 ……………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南京市考古研究院 4 42
酋邦概念与国家探源——埃尔曼·塞维斯《国家与文明的起源》导读 ……………………………… 陈 淳 5 19
浙江永康庙山遗址试掘简报 ………………………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永康博物馆 5 26
江苏金坛高庄土墩墓D1发掘简报……………… 南京博物院 镇江博物馆 金坛博物馆 5 34
浙江德清东坡岭战国墓发掘简报 ………………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德清县博物馆 5 46
安徽淮北相山渠沟墓群M50发掘简报………………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淮北市文化旅游体育委员会 淮北市博物馆 6 23
安徽马鞍山雨山银塘东晋墓发掘简报 …………………………………… 马鞍山市博物馆 6 35
江苏淮安如意里唐井发掘简报 ………………………………………… 淮安市楚州博物馆 6 39
三 地域文明
顺山集文化与大伊山类型 …………………………………………………………… 燕生东 1 61
江苏泗洪韩井遗址水稻驯化的植硅体证据及相关问题………………………………………………………………… 邱振威 庄丽娜 林留根 1 71
论大汶口文化的拔牙和崇獐习俗 ………………………………………… 张 溯 王 绚 1 81
多时相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考古发掘过程中的应用——以江苏孔塘遗址为例 …………… 吴 怡 朱晓汀 林留根 李 宁 杨 林 1 88
西汉南越王墓出土陶响器试析 ……………………………………………………… 林冠男 2 57
岭南铜提筒与江东原始瓷筒形器的比较研究——兼论百越文化视野下的提筒形器 ………………………………………… 高逸凡 2 64
南京江宁出土刘宋罗氏家族买地券研究——南徐州侨民与晋宋之际的建康社会 ……………………………………… 陆 帅 2 75
从壁画砖看南京西善桥宫山墓的年代 ……………………………………………… 王 汉 2 81
关于上山文化年代的讨论 …………………………………………………………… 陈伟驹 3 39
淮河中游地区史前人类文化演化过程的环境考古学观察………………………………………………………………… 胡 飞 杨玉璋 张居中 3 46
马家浜文化晚期陶鼎的兴起及其影响 ……………………………………………… 马晓光 3 54
试论史前时期长江流域随葬猪下颌骨习俗 ………………………………………… 孙 丹 3 62
区域交流影响下的文化趋同与社会发展——东山村遗址崧泽文化墓葬的启示 ………………………………………… 穆东旭 3 70
西玉东传与东工西传——黄河流域龙山时代玉器比较研究 ……………………………… 王 强 杨海燕 3 80
汉画像“捞鼎”图的流传与嬗变 ……………………………………………………… 张艳秋 4 49
五代北宋高邮秦氏家族世系研究——以江苏扬州发现秦咏夫妇墓志为线索 ……………… 王潇潇 刘 刚 束家平 4 57
明代墓葬出土家具明器陈设浅探 …………………………………………………… 白瑶瑶 4 68
明代五爪龙纹瓷的使用及相关问题 ………………………………………………… 张 科 4 75
安徽尉迟寺遗址大汶口文化晚期家户研究 ………………………………………… 姜仕炜 5 56
长江流域新石器至商周时期城墙建筑方法研究 …………………………………… 张 华 5 65
试论宁镇地区商时期考古学文化的结构 ………………………………… 许鹏飞 何汉生 5 74
山东新泰周家庄墓地出土的吴越式兵器及其来源 ………………………………… 王 震 5 83
者汈编钟与越国乐制 ………………………………………………………………… 张闻捷 5 91
秦汉时期岭南联体陶器研究——以五联罐为主 ……………………………………………………………… 周繁文 6 45
汉代画像石“献食进浆”图像探讨 ………………………………………… 原 媛 张 媛 6 57
江苏扬州双山汉墓墓主身份探讨 …………………………………………………… 余国江 6 64
江苏镇江东晋画像砖墓的渊源和意义补论 ……………………………… 韦 正 朴南巡 6 69
管窥9—10世纪我国陶瓷贸易的域外中转港现象——以东南亚地区为焦点 ……………………………………………………… 项坤鹏 6 76
广东东莞南汉经幢相关问题辨析 …………………………………………………… 张平凤 6 85
北宋中期越窑瓷业技术传播及相关问题研究——兼论核心区越窑瓷业衰落原因 …………………………………………… 谢西营 6 91
四 博物馆新论
《国际博物馆协会博物馆职业道德准则》的法律意义 …………………… 王云霞 胡姗辰 1 93
博物馆的政治传播功能释读 ………………………………………………………… 刘 燕 1 99
“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标准的完善 …………… 吕 军 郝 静 马 苗 1 105
跨学科视域下的博物馆非遗类展陈——以“云泽芳韵土布展”为例 ………………………………………………… 方 云 1 110
相关性共鸣度同理心——博物馆企及观众的关键所在 ……………………………………………… 郑 奕 1 116
博物馆经典藏品资源的文创产品开发——以曾侯乙编钟文创系列产品的开发为例 ………………………………… 杨 蕾 1 122
博物馆讲述“她”故事:博物馆与女性主题展览 …………………………………… 徐 玲 2 92
博物馆女性题材展览的类型与意义 ………………………………………………… 杨 瑾 2 98
试论博物馆艺术授权的结构模式与价值链 ………………………………………… 王秀伟 2 105
博物馆文化授权:理论内涵、生成逻辑与实施路径 …………… 杨 毅 谌 骁 张 琳 2 112
文旅融合下的博物馆公众服务:新理念、新方法 …………………………………… 钱兆悦 3 90
社交媒体时代的博物馆信息传播——以徐州博物馆为例 ………………………………………………………… 谢砚文 3 95
网络时代的真实社交:博物馆展览社交设计初探 ………………………………… 李 林 3 101
参与性收藏的理论探析与思考 ……………………………………………………… 赵 莉 3 108
后普查时期博物馆藏品管理的新发展研究——以南京博物院为例 ……………………………………………………… 杨海涛 3 114
欧美博物馆藏品注销制度与规则 …………………………………………………… 彭洁薇 3 120
重置与转向:当代博物馆理念的梳理与思考 ……………………………………… 尹 凯 4 82
张謇的博物馆建设思想对高校博物馆的启示 …………………………… 黄 洋 赵 荦 4 90
试论博物馆儿童专区展览“双重尊重”原则及其实现对策——以台北“故宫博物院”儿童学艺中心为例 ………………………………… 周婧景 4 96
凝视或遗忘:广东省博物馆临时展览观众行为研究 ………… 朱嫦巧 龚金红 刘睿珺 4 104
论博物馆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要点 ……………………………………… 臧 胜 张小朋 4 112
“互联网+博物馆”平台的组织采纳影响因素研究——以“文物山东”平台为例 ………………… 周 蕊 高 震 梁乙凯 练 洁 4 117
中国博物馆策展人制度本土化的历程与发展 ……………………………………… 段晓明 5 101
试论博物馆对外展览建构国家形象的价值与路径 ………………………………… 孔 达 5 107
何以“具身”——论博物馆中的身体与感官 ……………………………………………… 王思怡 5 115
从乌托邦到异托邦:妇女主题博物馆的空间实践 ………………………………… 傅美蓉 5 121
从知识、技术到智识传统:“非遗”主题展览的话语分析 …………………………… 关 昕 6 98
从“良渚全考古”到“良博全展示”——以良渚博物院2018年改陈策展为例…………………………… 高蒙河 宋雨晗 6 104
博物馆展览传播质量观察维度的思考 …………………………………… 严建强 许 捷 6 111
如何讲好中国文物的故事——论中国文物故事传播体系建设 …………………………………………… 陆建松 6 117
五 域外广角
历史、文化遗产及其背后的系统——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为中心 …………〔日〕西村幸夫(著)〔中〕杜之岩(译) 2 119
六 学术动态
科技考古的新起点——“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纪要………………………………………………………………… 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 2 124
“江南土墩墓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南京博物院 常州博物馆 镇江博物馆 4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