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华严寺薄伽教藏殿辽代彩塑服饰研究
2018-01-23王婷
王婷
(大同市华严寺文物管理所,山西 大同 037000)
我国佛教的文明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各朝各代都有不同风格的服饰纹样,其中辽代的佛教服饰纹样风格各异,内容丰富,色彩绚烂。这些纹样风格也从侧面上体现了辽代的政治面貌、宗教信仰和文明习惯等。华严寺内29尊辽代彩塑佛像按照辽代三铺三世的说法进行排布,部分体现了华严寺圆融的佛教思想。这篇文章主要从29尊佛像的服饰方面对辽代彩塑进行探讨。
1 菩萨的服饰
一共有14尊菩萨佛像被供奉在薄伽教藏殿内,其中4尊坐着的菩萨被称为四大菩萨,其余10尊为站立的菩萨。菩萨的服饰体现了印度女子和中国各民族女子服饰风格的不断融合。菩萨的服饰丰富多彩,当时贵族服饰的审美风格也完全被菩萨的服饰风格所体现出来。从汉魏以来,菩萨的服饰一直是工匠展示自己创作才能的主要途径,并且菩萨的服饰风格也一直处于变化之中。到现今为止,头冠、上衣、下裳、飘带等一直是人们研究的主要对象。文殊菩萨坐落在佛祖释迦牟尼的左前方,文殊菩萨的莲座是八面型,中间最窄处卧着四匹马,然后云纹镂空把每匹马隔开。文殊菩萨的头冠是高宝金筒冠,头冠尖端高高耸起,头冠前方有浮雕包围一周,头冠下方加有飘带,飘带垂直向下时可以延续至菩萨肘部。文殊菩萨的面容比较慈祥圆润,仪态很端庄,长辫披在两肩,在肩头有犹如蝴蝶一样的花朵,另外两条飘带紧贴背部垂直至腰下。文殊菩萨的衣袖简陋,手肘部的衣服有如花瓣一般的纹络,在其他菩萨服饰上很少见,很是壮观美丽。文殊菩萨的袖长可以到手腕之处,手腕之处还有环形手镯,周身飘带紧贴背部垂下胸前垂绕过双腿,直达底座莲花之处,复杂之中又可见自然之美妙。普贤菩萨在释迦牟尼佛像的右前方,他的姿势和服饰和文殊菩萨基本相同,只是在造型和珠串的设计上与文殊菩萨略有不同,莲花座底也没有雕刻悬浮纹饰的动物,但仍为八角形座底。观音菩萨在佛坛东北角上,燃灯佛的左前侧方。观音菩萨的背后有葫芦形状的背光,背部和头部都在葫芦形状的镂空之处,更显示出了观音菩萨的高大。观音菩萨背部有红绿相间的云纹,不同的云纹组成了火焰状的雕饰,后背之处有装饰的网目纹饰,格外美丽。观音菩萨的服饰和文殊菩萨也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观音菩萨颈部以下的装饰较为繁琐,珠串也很多,胸部衣服并没有纹饰,且衣服很薄,但有飘带,在胸前绕成心形。阿弥陀佛在佛坛的东南角方位,位置和观音菩萨对称而坐,并且背光,头冠、飘带的服饰与观音菩萨基本相同,没有较大差异之处。值得一提的是,阿弥陀佛的裙裤边缘有皱褶,与观音菩萨不同。
2 护法服饰
在薄伽教藏殿内的四角,各自矗立着一尊塑像,他们是穿着铠甲的护法天王,气质非凡,威风凛凛,高3米有余,头戴头冠,脚穿战靴,手持法器,无不显示他们的威风和霸气之处。
我们由东北角护法说起,首先我们能够看到东北角持国天王护法面部呈现特有的红色,脸颊较宽,颧骨高。紫金花头冠戴于头顶处,头冠有镶嵌的红樱宝石宝珠等,还有美丽的纹饰头发编成辫子盘在后颈处。胸下被绳子束缚,左手中有刃,右手中有刀,腹部铠甲上有兽纹雕刻在上面,铠甲由背部绕过,系于胸前,肩部有兽首护住,飘带绕过右肩左臂,贴住背部。衣裙犹如能够随风飘动,枣红色裙底颜色艳丽,裙底还有牡丹纹络,可以看出是明清时期的创作手法。裙边为金色,飘带底色是墨绿色,一周都有金色的花边。东北角护法天王蜷缩颈部,腹部略鼓起,持剑的右手下垂,左手抬起,至胸部托起剑,营造一种很强的震慑力,让人们望而却之。东北角护法以高大的气势,力壮山河的威风,给人一种粗犷,豪迈的感觉,能够使人们真切感受到他的气量和强大,令人敬佩。
东南角增长天王护法,发髻高盘,发丝清晰可见,头戴紫金宝冠。只有在头冠上边缘有云纹雕刻,其他并无纹络。飘带结于耳后两侧,向上飞起,气势非凡。内衬依旧是宽袖,袖口之处有花纹刺绣,并且披有一个短甲。这些短甲的制作大致相同,和东北角护法相似,肩部有兽首护住,周身胸下有束带,革带上还有精美的饰品雕刻在上面。和东北角护法不同的是,其裙底为绿色底纹,裙面有绘制的牡丹花纹样式,两飘带飘扬而下,在两腿后打结,脚上是云纹战靴。东南角护法眼神犀利,凝视远方,一种霸气和豪迈不由产生,目瞪远方,给人以一种压迫感,神态狰狞,左手微微向下伸。整体看上去,一种灭敌的势不可挡的气势早已不言而喻,令人们神往、敬佩而又不敢冒犯。
西南角的广目天王护法,高3米有余,头冠上方有红樱插在上面,兜鉴在耳后盘绕而结,广目天王护法的服饰风格和大体形状和增长护法相似。天王腹部有一只护法兽,耳朵小,周身卷毛,长有獠牙,眼睛瞪得很圆。广目天王护法的裙底是红黑色,飘带同样绕过腿间,飘在身后,铠甲有雕刻的云纹式样,战靴也有云纹雕刻在上面。广目天王护法怒目而瞪,嘴唇紧紧闭着,眼神中闪着怒火,圆脸,五指张开,掌心向下,手指关节虽然不太明显,但是圆厚的手指并没有失去一丝的威猛气势。
西北角多闻天王护法,头冠是束发金冠,飘带绕过耳后结于颈部,结花上下飘动,与其他三者相比显得较小。同样是身穿宽袖长裙,露出手臂,铠甲和广目天王护法相同,红色裙底黑色边缘。皱眉,颧骨凸起,有少许胡子,双手交叉在胸前,左腿向前方迈出,作休息状,于是整体造型的重心落在右腿,而不乏威猛的体态。
3 薄伽教藏殿佛像的服饰特点
说起薄伽教藏殿的佛像,不得不提的是被供奉在薄伽教藏殿内29尊辽代佛像,堪称世界经典之作。其中以菩萨的服饰最为经典,也最能显现古代艺术家的创作才能,更重要的是,它们反映了当时阶段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政治面貌,无论从历史还是美学角度都极其具有研究价值。唐代佛像有两种最为显著的特点:其一,披袈裟,下身为羊肠裙;其二,裸露上身,下身羊肠裙。薄伽教藏殿内14尊塑像相比较于唐代的佛像风格,衣着服装等方面都有所发展,归纳起来,这些佛像的衣着风格有三种:头冠两侧垂有飘带,肩上有飘带,胸前有云纹护胸,琵琶袖极具风韵,典型的可以以四大菩萨为例。年纪稍大的在主尊旁边的菩萨着装风格,露右肩,飘带垂下,护腰有花纹雕刻,背光上有火焰纹饰。年纪较小的并且远离主尊佛像的菩萨服饰,上身无衣,下身为羊肠裙,腹部有结花系于腰上。三种菩萨服饰和各自对应的位置都有明确的对应关系。
4 结束语
通过文章中对于佛像衣着风格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辽代时期的思想文化有其明显的风格。佛像的威猛神态显示出辽代时期人们崇尚武力,结合了游牧民族衣着风格的特点而创作形成。更为重要的是,菩萨头冠形式为印度贵族和汉朝服饰的统一结合,更体现了男女平等的进步思想。大量的金色使用和金箔雕刻,也证明了辽代人们对于金的喜爱,极大程度地展现了契丹族尚金的风格特点。更加值得我们借鉴的是,佛像的造型大多高大威猛,展现了辽代积极向上的民风和以健康为核心的审美价值观念。
经过岁月长河的冲刷和洗礼,我们在现代社会能够找到并且着力研究的古文明已经太少。古人们给我们留下厚重的精神文明,我们应该加以保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寻找并把值得后人借鉴的古老文明发扬光大。关于这些佛像,现代人们有很多已经不能认真地领会它们的内在精神含义,但是它们依旧是佛教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后人应该加以保护,弘扬佛教正能量,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乃至世界各地的人们,认识并且能够了解中国佛教博大精深的内在含义。■
[1]马巍,李宁,杨宝.大同下华严寺薄伽教藏殿辽代彩塑艺术赏析[J].文物世界,2016(06):29-31.
[2]杨俊芳.大同华严寺薄伽教藏殿辽代彩塑服饰研究[J].美育学刊,2014(02):75-84.
[3]白勇.大同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建筑风格略论[J].文物世界,2011(03):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