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全科“三碗面”
2018-01-23赵万燕成都市武侯区晋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赵万燕(成都市武侯区晋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每个全科医生的成长经历可能不一样,有辛酸也有收获,我接下来以自身经历给大家讲讲我的全科成长过程中收获到的“三碗面”。
“第一碗面”:我应该算是比较早参加全科转岗培训的那批医师了,2008年拿到全科转岗证书,一脸懵懂全然不知道这个证有什么用途。那时在二级综合医院内分泌科工作,逐渐接触到居民建档、入户填问卷等基层工作,当时觉得有些繁琐,也不能体会和理解全科医学的含义。直到2012年,我来到目前工作的晋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才真正完全融入到全科医生的工作环境和氛围里。我们的工作模式跟以前的专科大有不同,包括“以人为中心”预约式的全科接诊模式,以及以“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康复医师”为综合团队的慢性病管理模式来完成慢性病的门诊和家庭管理。一路走来,工作模式也在逐步摸索中改变和创新,现在武侯区的“慢性病有偿签约服务”以及“以患者为中心的家庭医疗服务模式(PCMH)下的慢性病管理”也在不断推动签约服务工作的开展。这几年我们团队设立的“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从患者实际需求出发,带给他们不同的健康教育内容和形式,让他们在快乐中学到知识,一路坚持累积了很多“粉丝”患者,同时他们也跟我们团队签约,关系就如同亲人一样。因此,勇于创新慢性病管理模式和收获“粉丝”患者就是我收获的第一碗面——“情面”。
“第二碗面”:进入基层工作后,可能很多医生会觉得基层全科医学工作很简单,每天就是建档、随访、开药等。其实全科的工作很繁琐也很丰富,包括临床工作、慢性病管理工作、带教工作、学习考核、讲座学术等。去年在华西医院全科医学科老师的带领下组建了一支“明日家医”的学习小组,我们自主学习,每个月定期固定一个学习讨论内容,我们不分身份,不分地位,都是一群有着共同爱好和热爱全科医学这份事业的全科人走在一起。在大家的影响和带动下,我积极参与各种学术讲座、学术演讲等,在去年的全国心内科学术演讲中获得了荣誉,记得有专家曾这样点评:“基层的老师能走到这个舞台,能跟专科的医生一起比赛,非常了不起!”因此,我收获的第二碗面就是——“脸面”。
“第三碗面”:作为基层全科医生,各种展示和学习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因为我本身喜欢挑战,喜欢去展示自我。对我人生影响最大,也是第一次站在最大的舞台上,就是在成都召开的“2017年第八届中国慢性病管理大会暨西部慢性病峰会”,我非常有幸参加“基层之声”征文比赛并获得全国一等奖,而且代表基层医生在大会上进行发言。可能这样的场景对很多医生来说是家常便饭,可是对于我们基层的全科医生来说是非常值得骄傲的一件事。在这里我寻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明白到了全科医生也有非常大的机会展示自己。因此,这就是我收获的第三碗面——“场面”。
这三碗面收获就是我全科成长中的收获,也许在别人眼中算不了什么,但是在我心目中一直有这样一个梦想:全科医生一定要有梦想,而且一定要敢想,最终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去实现!献给各位医生朋友们:我们不要畏惧学医,无论是什么专业,都一样布满荆棘,但是重点是要有梦想,敢于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