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流程应用措施分析
2018-01-23何平
何 平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0)
踝关节骨折为关节内常见骨折,多发中青年人群,关节内骨折在治疗时要实现精准解剖复位,保证关节及早活动,才能促进关节软骨修复[1]。踝关节承担人体全身的重量,要保持踝关节良好稳定与灵活,才能保证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一旦踝关节发生骨折而未得到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操作,就会使踝关节功能受到影响,不能恢复踝关节功能,与手术治疗有关,与临床护理措施也有着密切的关系[2]。本次研究中,为探讨踝关节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流程应用情况,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0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设为实验对象,围手术期根据护理流程操作,随访1年后,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0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设为实验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男72例,女30例;年龄13~70岁,平均(41.5±10.2)岁;致伤原因:75例为交通意外伤,17例为压砸伤,10例为高空坠落伤;骨折类型:开放性骨折19例,闭合性骨折83例。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前待床平均6.2 d,其中有20例患者合并软组织并发症,给予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同时根据护理流程操作,应用围手术期护理操作,具体如下:
1.2.1 术前护理:①紧急处理操作。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及时为患者紧急处理,根据RICE(休息、局部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的基本原则,对患者的踝关节骨折处进行冰敷、制动和脱水消肿、抬高等护理。对患者踝关节骨折部位肿胀、血运变化等注意观察,若有异常及时上报医师处理。②心理护理。发生骨折以后,因剧烈的疼痛,再加上活动受限,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负面心理,再加上对疾病知识与手术治疗的不了解,会抵触临床治疗和护理。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到完成骨折复位固定术后,要及早下床活动,接受功能康复锻炼,才能保证肢体康复,及早恢复健康,返回正常工作和生活。有些患者排斥治疗不乐意配合护理人员工作的,护理人员要为患者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对手术和围手术期护理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要及早告知,使患者更好的配合完成手术治疗和护理操作,取得最佳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建立康复的信心。③基础护理。指导患者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及高营养的容易消化的食物[3]。
1.2.2 术后护理:①监测生命体征。术后指导患者平卧,术后6 h要禁食水,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及呼吸等生命指标的变化情况,患肢有严重肿胀发生的患者要抬高患肢大一些的角度,>30°。②冷敷。敷料加压包扎的方式对患者踝外冰敷,时间维持48 h,以此减轻患者组织肿胀、疼痛,控制组织炎性反应,帮助手术伤口及早愈合。冰敷通过局部降温的方式能收缩血管,减缓局部组织的代谢,起到减少出血和水肿的效果。③观察患肢血供。观察患肢血循环情况,若肢端的皮肤颜色和温度、感觉等发生异常,表明血管受压,可能发生肿胀。要对过紧包扎进行调整,有时可以解除外固定,对患肢进行按摩,以此避免患肢发生压疮。④康复训练。指导患乾及早开展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膝关节、趾间关节和股四头肌等进行锻炼,具体锻炼难度要按照患者情况制定锻炼方案。术后6周,可以指导患者练习踝关节背伸、跖屈锻炼等,逐步通过锻炼进行行走训练[4]。
2 结 果
102 例患者均配合手术治疗与护理干预,均治愈出院,随访12个月,102例患者骨折端均愈合,根据X线检查骨折解剖复位,而踝穴恢复正常,未见骨性关节炎改变情况发生,所有患者踝关节功能均恢复正常,未见疼痛和酸胀感。
3 讨 论
围术期冰敷可以收缩组织血管,控制局部小血管的出血,使局部炎性反应得到有效的控制,减少组织液的渗出,起到早期消肿的效果。而加压包扎可以将渗出物和积血散于周围正常的组织内,由于接触面的扩大导致吸收效果更好,还能降低关节粘连、软骨变性等病理改变。合并踝关节脱位时,要以手法对脱位进行复位处理,选择石膏、支具等进行外固定处理。对肿胀情况严重并有水泡发生的患者可以应用跟骨牵引,以牵引方式帮助患者关节完成复位,而且可以起到一定的制动作用。入院过晚而且肿胀情况严重的患者,可以选择250 mL的20%甘露醇进行静脉输注,每日用药1~3次,起到降低组织间隙压的作用,从而实现脱水、消肿的治疗效果。对局部有水泡的患者可以选择穿刺抽液后以无菌敷料进行包扎的方法,经过1周治疗患者的肿胀消退比较明显,若皮肤有皱褶就要改期手术治疗[5]。
踝关节骨折实施手术切开复位治疗可以保证关节回复正常的解剖位,术后及早根据护理流程指导患者锻炼踝关节和肌肉收缩能力等,可以防止踝关节发生僵硬、肿胀等不良症状,术后指导患者要循环渐进开展康复功能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