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制类报纸信息舆情应对模式及策略探析
——以《法制日报》为例

2018-01-23刘乐怡

传媒 2018年17期
关键词:法制舆情舆论

文/刘乐怡

随着我国法治社会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法制类报纸因其较强的新闻性、时效性、权威性、综合性等特点,越来越受到重视。与此同时,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也引发越来越多的舆论事件,甚至舆论危机。对此,法制类报纸要加强管理和创新,提高自身信息舆情应对能力,从而更好地引导信息舆情走向。《法制日报》作为中国第一张以法制命名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报纸,自创刊以来,以“宣传民主法制,促进长治久安”为宗旨,从早期的纯纸质报道,到如今的全媒体报道,其在舆情应对上表现突出,对我国法制类报纸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法制类报纸信息舆情应对的特点

法制类报纸大力报道中国立法、普法和执法方面的新闻,关注百姓生活,反映群众心声,其对法治教育和法律宣传有着其他报纸无法替代的作用。《法制日报》作为中国目前唯一一张立足法制领域的中央级法制类综合性日报,以传统媒体先锋者的职责连接大众与法治,在舆情应对上具有引导作用。

权威性。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媒体良莠不齐,特别是舆情事件产生后网络评论不计其数,其中不乏一些歪曲事实、激化矛盾的言论。《法制日报》作为舆论的“压舱石”,仍是社会信息的主要源头和传播者,可促进舆论发生质的演变。去年“世界知识产权日”前夕,《法制日报》就网络版权争论问题刊发了《技术创新不能侵犯新闻版权》的报道,以权威视角向全社会宣传“尊重作者、尊重原创、尊重创新”的版权理念,回应有关新闻版权的舆论争端。

时效性。法制类报纸依靠时效性占领舆论阵地。应对网络信息时代,大部分法制类报纸已启动网络舆情监控,第一时间掌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以有针对性、及时地进行舆情引导,防止舆情事件负面影响扩大。2017年8月,南京火车站猥亵小女孩事件一经曝出,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随着事件上升为公共事件,既有受害人隐私泄露,又有无辜网友被误认为嫌疑人,舆论走向不可控阶段。《法制日报》的文章《面对隐私,舆论要懂得适可而止》,为各媒体树立了法律的边界意识,及时挽回了舆情局面。

亲近性。近年来,《法制日报》经过改革创新,向市场化、大众化和地域化道路靠近,其舆情应对也是以人民需求为导向,解决百姓面对舆情事件的困惑和争议问题。例如,2018年1月,《法制日报》刊发了《揭上海迪士尼天价插队费:VIP团额外付2.4万免排队》的报道,相关话题热度不断攀升。

法制类报纸舆论应对模式的五个原则

当舆论即将走向非理性局面时,全方位深层次的报道不但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人心,也能在社会层面中调动全员。因此,法制类报纸应对信息舆情要坚持五个原则:

信息的公开透明化。对于突发的舆情事件,特别是负面的事件,必然会引起网络舆论的广泛关注。法制类报纸在处理这种舆情事件时,要坚持“宜疏不宜堵”的原则,用事实说话,公开信息真相。2017年11月24日,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一经曝出,引发公愤。在经过几天的调查后,《法制日报》就以《红黄蓝幼儿园事件新进展》进行通报,还原事情真相,即幼儿园看护虐待罪名成立,网传喂食药片、猥亵儿童系编造。法制类报纸作为连接公众与舆情案件的重要媒介,有义务和责任保证传达信息的公正性与透明性。

主动解答公众疑问。对于网上存在的各种疑问,要采取积极处理的态度,主动解答相关疑问。例如,在2014年“3·21”平度纵火案中,人们关于纵火背后的故事也是众说纷纭,《法制日报》及时公布纵火案始末,公布土地争议问题的证据,使强拆强占的谣言不攻自破;并于3月28日刊发《平度纵火案凸显基层治理病灶》一文,将反思价值由农村经济利益纠纷引到整个基层民主治理之上,向公众深入分析该事件背后折射出的治理暴力化、涉黑化问题。

反映事件的全面性。随着群体极化倾向日益明显,再加之网络信息时代的放大效应,错误的舆论极易在相关的固定人群中坚立立场,如“华尔街事件”即是极端言论发酵、法制失控舆论的结果。因而法制类报纸在引导舆情的过程中,既要保持辩证思维,也要突出主流意见导向。在2017年到2018年都倍受关注的杭州保姆纵火案中,公众对于犯罪人莫焕晶的法律裁决也出现不同态度。2018年6月6日《法制日报》针对保姆纵火案以《法院要善于在舆论关注下公正审案》对司法机关提出更高要求,要坚持用司法公正的最大值回应舆论、民声、民意;同时,也向公众表明司法案件在审理过程中始终坚持法律原则,不能对民意过分迁就甚至被绑架。

注重态度温和。法制类报纸与政府法制部门联系密切,在一定程度上带有官方色彩,在引导舆论时,就要更加注重报道的态度,以免引起人们的反感。《法制日报》作为中央机关报,在关注热点的同时保证语言的生活化,杜绝简单粗暴的批判说教,因此能拥有广泛的群众读者基础。随着其网络版在线上的迅速扩张,《法制日报》网络版更加贴近民众,用语更加网络化,选材更加生活化,有效地在“浅阅读”人群中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如《法制日报》2018年7月22日网络版题为“父母缘何成朋友圈谣言传播主力?”的文章,以其言论的生活化在网络上广泛传阅,通过生动的语言举例论证,并对谣言、舆论背后的隐喻进行剖析,一定程度上净化了舆论发酵地之一的朋友圈。

讲究方法。舆情通常要经过发端、发酵、形成、发展四个时期,同样平息也需要尊重规律,不能一蹴而就。因此,报纸需追随舆情变化,随时引导走向,承担社会责任。2018年2月,汤兰兰案件再审之际,舆论的持续发酵让案件更加扑朔迷离,2月2日《法制日报》以《汤兰兰案:从舆论中走出,让民众与司法一起成熟》一文率先发声,既向公众传达有关部门应对舆论时“不回避、不遮掩、不粉饰”的态度,又为公众树立了面对司法案件时正确和理性的态度。随后,《法制日报》展开五个月的调查复查,追踪报道。2018年7月27日,汤兰兰案件再次开庭,《法制日报》以《汤兰兰案:只有法治能够拨开真相的迷雾》将案件真相公之于众,做到对事实负责、对法律负责,为案件整个过程中的舆论画上法治的句号。除此之外,《法制日报》还可学习其他法制类报纸,采取纪实小说体持续报道社会事件,既能吸引大量读者,又能间接引导舆论走向。

法制类报纸应对信息舆情的具体策略

面对信息舆情,作为以法制为中心的纸媒应切实立足政法,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起到引导主渠道作用,为巩固社会秩序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贴近群众,创新舆情应对策略。

当今时代日新月异,法制类报纸也必须转变观念,创新舆情应对策略。《法制日报》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是其他法制类报纸难以比拟的,其更像一个秉公执法的法律工作者,而未将以人民为受众中心体现出来。为正确引导舆情发展,《法制日报》可借鉴《广州日报》转型思路应对舆论环境,即利用现有政治资源,重新定义市场。亦可向有法制特色的综合性都市新晚报《法制晚报》学习,在体制突破、内容制作上确定目标受众,贴近人民生活。始终坚持“四变四不变”原则,即:改变办报思路、改变报纸定位、改变经营机制、改变报道视角,保持政治家办报原则、保持党和人民的喉舌功能、保持弘扬主旋律要求、保持社会效益第一原则不变。为了丰富报纸内容,《法制日报》可针对各类焦点热点问题,推出各种专题报道,同时对相关热点问题的客观理性的分析,给群众带来启发和帮助。如对于留英女博士失联的事件,《法制日报》可根据事态发展将相关调查情况公开,优化舆论效应。

优化网络环境,引导舆情应对趋向。1999年,《法制日报》已紧跟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正式开通了电子版日报。随后十余年间,陆续建立了《法制日报》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坚持以法律的视角还原新闻事件,以热点新闻事件讲述法制案例,以案例传民声、讲普法,以客观、公正的媒体态度,报道民众生活、追踪热点事件,传播正能量。在舆论引导和应对方面,《法制日报》具备灵敏的危机意识,引领法制类报纸改革的方向,用更加符合网络时代人们阅读习惯的方式处理,更加直接和及时,体现了舆情应对思路的转变和技术的提升,第一时间对舆情回应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对防止不良的舆情引导发挥着作用。

制度上规范化,完善舆情应对预案。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任何一个社会事件经过网络发酵,都有可能变成充满争议的舆情事件,强大的舆论就有可能对司法带来一定影响。如山东的辱母杀人案,社会公众普遍站在弱者于欢一方,引起对于法律、伦理等广泛的大讨论,最终影响了判决结果,由无期徒刑改为有期徒刑5年,这充分体现出舆论带来的强大力量。所以,《法制日报》在体现法治社会的普法要求的同时也要进行有效的舆情引导,建立起完善的舆情应对预案,遇到突发性的舆情事件,要迅速做出反应,以进行有效的应对。

行动上坚持原则,保证权威客观准确。法制类报纸是彰显法律权威的重要的媒介载体。由于法律本身的严谨性和权威性,法制类报纸也必然要体现权威、客观、准确。批评报道作为都市报参与市场竞争的工具,在党报机关报中因各方面原因,难以对具体的社会事件展开批评。《法律日报》兼备法律优势,利用舆论监督的优先作用,不仅要带头打“苍蝇”,更要打“老虎”。为强化舆情应对下“法”的作用,《法制日报》要利用法律以及媒体优势帮助弱势群体,敢于揭露和批判贪污受贿、黑恶势力等犯罪行为,为社会底层的发声出一份力。《法制日报》作为政府管理的法制报刊,应当进一步提高调查研究的严谨性,还原事件的真实性,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念,确保报道内容的权威性,做人民群众可信赖的媒体。同时,加强对法制类报纸的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的开发,加强网络媒体话语权威性,充分利用移动端媒体信息传播更加便捷的优势,发挥好舆论引导工作。

总而言之,法制类报纸要积极应对新时代舆情的新问题,积极完善自身职能,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法制类报纸的社会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法律知识,为建设法治社会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法制舆情舆论
《民主与法制》杂志1000期大事记
Making scents of history古法制香,感受非遗魅力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数字舆情
数字舆情
消费舆情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培养中职生法制意识探析
医养结合亟须法制规范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