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肾上腺素应用于重症支气管哮喘院前急救的价值分析
2018-01-23钟爱军
钟爱军
(山东省威海市中医院急诊科,山东 威海 264200)
一般来说,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病症,患者多由于气道高反应从而引发喘息困难、气息急促等表现[1],而重症支气管哮喘病症较为急骤,如果患者未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严重时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的院前急救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针对小剂量肾上腺素应用于重症支气管哮喘院前急救的价值进行分析,报道内容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40例,按照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哮鸣音等,经院前初步判断确诊为重症支气管哮喘。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36~75岁,平均年龄(45.62±1.65)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35~71岁,平均年龄(44.52±1.84)岁,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显著。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前急救治疗,即使用吸氧和静脉输液进行治疗,并对患者的血压、心率进行密切监测,使用药物多为激素类药物、β2-受体激动剂气雾剂、茶碱类药物等。观察组应用小剂量肾上腺素治疗,首先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国药集团容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727,40 mg:2瓶),然后对患者进行皮下注射肾上腺素(丹东医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1020623,1 mL:1 mg),如患者在首次注射症状无缓解时,可再次注射肾上腺素,需要注意的是,皮下注射肾上腺素最多为3次。待患者病症得以有效缓解时,对患者进行常规院前急救治疗,治疗方式与对照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0 min、治疗30 min院前急救评分,评分根据为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哮鸣音、焦虑状态、大汗等,分数越高表明患院前急救效果越差,反之则说明院前急救效果越好[2]。
1.4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所得数据先用Excel 2010进行录入校对,采用SPSS 16.0生物学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根据不同资料类型以及检验目的分别进行t检验法、卡方检验法和秩和检验法等,P>0.05表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院前急救评分为(12.52±0.62)分,治疗10 min后院前急救评分为(6.21±1.22)分,治疗30 min后院前急救评分为(3.06±0.38)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前院前急救评分为(12.36±0.68)分,治疗10 min后院前急救评分为(11.83±0.81)分,治疗30 min后院前急救评分为(11.61±0.75)分,两组患者治疗前院前急救评分差异不大,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院前急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在重症支气管哮喘院前急救中多使用药物治疗的方式,多为激素类药物、β2-受体激动剂气雾剂、茶碱类药物等,但该类药物治疗的起效时间较长、病症缓解效果较差,对于病症急骤的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院前急救来说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而肾上腺素作为一种典型的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能够更好的作用在患者支气管平滑肌中,使其在短时间内达到松弛的效果,从而有效减缓患者气管黏膜水肿和充血症状[3-6]。
本研究中所使用的小剂量肾上腺素皮下注射,能够在皮下注射后迅速起效缓解哮喘症状、改善患者病情,治疗效果十分明显,逐渐被广泛的应用在重症支气管哮喘院前急救中,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本次实验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院前急救评分差异不大,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院前急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在院前急救中使用小剂量肾上腺素相比于常规院前急救来说效果较好,且治疗过程中无任何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院前急救应用小剂量肾上腺素的救治效果极佳,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临床实践中可广泛推广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