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晚期大肠癌合并转移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8-01-23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29期
关键词:大肠癌术式开腹

邓 斌

(湖北省谷城县中医医院,湖北 谷城 441700)

随着社会的快速的进步,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作息习惯、饮食习惯等多方面因素导致大肠癌疾病发生的病例逐渐的增加,其中尤为突出的为老年群体患者,由于其体质功能随着年龄增大,其在疾病抵抗力、术后创伤恢复速度及并发症抵抗力较以前相比大幅度的下降[1],其可已通过手术对大肠癌疾病进行治疗,研究如何使用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去提高对患者的治疗质量水平及治疗满意度是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2],目前研究出治疗该疾病研究的方法及手段多样,可各种治疗方法都有其优劣,无法做到十全十美。下文将对本院住院治疗的78例患者进行两种术式治疗后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观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老年晚期大肠癌患者合并肝转移78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3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男性20例,女性19例,年龄62~82岁,平均(65.73±11.04)岁,观察组患者男性21例,女性18例,年龄63~83岁,平均(65.23±11.87)岁,两组患者在其基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在确保了解对患者药物过敏情况下对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腹术式治疗,严格遵循手术规章作业方法进行。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术式治疗,对患者实施全身麻醉,刺穿其脐部后及时建立气道并将压力控制在13~15 mm Hg,在实施完戳孔术式后注意观察患者两侧髂脊前段情况,随后以腹直肌外延与右下腹部为主、辅操作孔进行手术[3]。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围术期数据及术后患者并发症状发生概率进行观察分析。

1.4 统计学方式: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计算。计数资料(%)表示,采用χ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围术期指标比较:围术期间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32±21.3)mL,对照组术中出血量(303±33)mL,比较结果(P<0.05,t=27.943)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下床时间(17.9±5.8)h,对照组术后下床时间(66.7±4.5)h,比较结果(P<0.05,t=40.978)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住院时长(7.9±2.7)d,对照组住院时长(15.8±2.6)d,比较结果(P<0.05,t=12.992)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并发症概率比较:术后出现发热、小便功能障碍、腹胀痛、出血等并发症患者中,观察组总共出现4例(10.25%)低于对照组10例(39.00%),比较结果(χ2=22.266,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大肠黏膜上皮在受到多种致癌因素如环境、遗传因素等的影响,致使大肠癌疾病的产生,是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大肠癌患者群体中,老年患者群体往往容易产生许多并发症状,如腹部隐隐胀痛、慢性贫血、营养不良等,然而老年患者往往对此不加以重视,仅按一般病症情况进行治疗,这是导致老年群体患者存活率降低的原因。如患者出现以上并发症状时,家属应当引起重视,及时将老人送往医院进行大肠癌的筛查与检查,以此减少漏诊率,提高早期诊疗效率,如一旦确诊,及时对其进行腹腔镜切除手术治疗,通过腹腔镜检查患者腹腔内病变,并通过其指导下将专套管置入各种系统之中,来进行病变部位分离、切除、止血等操作,由于其戳孔数量较少使患者术式创伤与疼痛大大的降低[4],这些优势如今深受医师与患者的欢迎。本文对本院进行术式治疗后的78例患者围术期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进行了分析,腹腔镜术式对比传统术式就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长及术后并发症状等有较为明显的优势与降低(P<0.05)。

综上所述,对老年性大肠癌合并肝转移患者采用腹腔镜术式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率,且对比传统开腹术式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术后恢复时间快等特点,不仅能够避免传统开腹术式的弊端,还能达到其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大肠癌术式开腹
改良Miccoli术式治疗甲状腺肿瘤疗效观察
MED术式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的中长期随访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大肠癌组织中EGFR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改良Lothrop术式额窦引流通道的影像学研究
FAP与E-cadherinN-cadheri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上睑下垂矫正术术式选择分析
1 32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避免中转开腹的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