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承传优秀农耕文化

2018-01-23田丰

岭南文史 2018年1期
关键词:农耕岭南现代化

田丰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振兴乡村战略,作为推动农村现代化的重大任务。振兴乡村是“五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加强文化建设是题中应有之义,而保护和承传优秀农耕文化遗产是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实现农村全面文明进步的一个重大举措。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总是相互纠缠相互矛盾,而中国作为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走向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道路上更突显了这种传统和现代的矛盾运动。从文化的本质和发展过程看,现代和传统是相互转化的。所谓传统,“它是现在的过去,但它又与任何新事物一样,是现在的一部分”(黑格尔语)传统可以为民族文化体的同一性提供价值纽带,为民族文化创新提供知识和精神资源。中国是泱泱农业大国,中华文明从远古走来,它的博大精深和鲜明特色,是由农耕生产、交往和生活方式所造就。从思想方法到生活习俗,从道德规范到社会风气,从语言文字到村落建筑,从长城运河到古道小径,无不深深打上农耕文化的烙印。保护和传承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充分发挥其在治理乡村,淳化民风,凝聚人心中的作用,是建设文明美丽乡村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

传统向现代的转承开新需要时代和实践的催化。时代是文化之母,实践是文化之源。近代工业革命以后,农耕文化就被打上保守落后的标记,随着工业文明时代向知识文明、生态文明时代的迈进,工业文明在引领人类进步的同时伴随产生的“社会病”“城市病”愈来愈受到批判,而中华农耕文明所蕴含的现代价值愈来愈受到重视。如农耕文化崇尚自然、保护自然、道法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自然观,追求家庭邻里和睦相处,民众和衷共济,“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伦理观,讲求重义轻利,知足多乐,笑看庭前花开花落、天上云卷云舒的淡定心态,还有饱含中华特色的节庆文化、民间文化、书画文化、戏曲文化等,这些理念智慧和特色文化已成为优秀民族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珍贵遗产,也成为今天克服工业文明带来的弊病,缓解人们在急速现代化过程中的“焦虑症”,破解城乡两极分化、乡村文化失落问题的珍贵资源。当然,农耕文化资源能否与现代文明融合共生,返本开新,关键要与振兴乡村的实践结合起来,广泛调研,深入挖掘,科学规划,取其精华,保护好,活化好,利用好,弘扬好,在实践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开放兼容的岭南文化既继承了中原农耕文化的优秀成分,又吸收了海外先进文化元素,因而具有丰富多彩的形态和生机勃勃的内涵。如珠三角地区的桑基鱼塘的农耕模式、潮汕地区的精耕细作的农艺文化、客家地区的山歌对唱的民俗文化、粤西地区的年例文化、雷州文化中的石狗文化等,不论是观念形态的还是艺术、风俗、器物形态的,都是岭南农耕文化的宝贵积淀,至今仍流淌在岭南民俗的日常生活中。积极挖掘和保护应用岭南农耕文化,既是当前实施振兴乡村战略的需要,也是广东文化强省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

猜你喜欢

农耕岭南现代化
忆岭南
农耕初体验
农耕旧事十二韵
岭南建筑的前世今生
雨岭南
立足农耕 特色强校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不辞长作岭南人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
拾趣安吉,快乐“农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