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后现代视角分析国外档案利用服务若干典型案例

2018-01-23詹逸珂

山东档案 2018年1期
关键词:国家档案馆家谱后现代主义

文·詹逸珂

一、前言

特里·库克在《档案学与后现代主义:传统观念新构想》一文中指出,面对后现代主义和新技术的挑战,档案学者不应固守已经过时的理念和实践方法,而应积极推动档案学理论“范式”(paradigm)的转变:档案不是在业务活动中纯粹自然产生的,而是受到了特定的价值观念影响后综合形成的;档案不应被视作是静态的、封闭的概念,而应该是动态的、开放的体系;档案不只是上层社会政治活动的产物,而是包括弱势群体在内的所有社会成员产生的记录;档案学者不再是历史材料的被动管理者,而应当是主动的传承者、记录者和传播者。[1]这些论断对推动档案学实践原则的创新和学科话语权的重构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外档案学界更加注重档案的结构化功能和运动过程,重视档案文献背后的职能、背景等深层属性,并且更加注重收集和研究社会弱势群体的档案材料,以此推动社会公义的伸张和实现。基于后现代视角的国外档案利用服务典型案例分析,可以揭示这一思潮与档案职业的结合点,及其对档案利用与服务实践的积极作用。

二、后现代视阈下的国外档案利用服务典型案例

近年来,国外学术界和档案机构在提升档案服务质量和开放水平、丰富和优化档案馆藏、促进弱势群体档案研究、发挥档案馆的文化与社会功能等方面产生了显著效果,其中许多理念与措施契合了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内涵。较为突出的案例有英国国家档案馆网站的信息集成服务、美国家谱档案的数字化开发利用、加拿大安大略省档案馆的宣传资料编辑工作以及南非公共档案开放和利用的社会化。

(一)英国国家档案馆网站的信息集成服务

在互联网和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下,英国国家档案馆意识到,只有改变综合档案馆陈旧封闭、高高在上的公众观感,改变静态、被动的馆藏利用方式,积极向社会宣传自身职能,推介自身馆藏资源,逐步增进档案馆与社会各界的互动与交流,才能获得社会公众对档案事业的理解、信任和支持。英国国家档案馆官方网站在推介档案馆藏、宣传档案工作、提供多样化信息集成服务等方面形成了较为突出的特色。

英国国家档案馆网站主页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功能布局和页面设计,提供专业化信息服务模块。[2]较为突出的首先是教育(Education)模块,包括按时间顺序介绍国家历史、在线教育课程、工作坊、虚拟课堂、专业能力拓展以及针对教师和学生的定制服务等;其次是学术辅助(Help with your research)模块,这一功能以馆藏文献、档案、图像材料为基础,为学术研究工作提供帮助。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网站可以提供分类指导、在线网络资源检索、在线连机服务、外部链接指引、电子文档复制以及其他付费服务等;第三是信息管理(Information management)模块,包括提供专业咨询和指引和版权细则、对日常公共部门的档案信息工作给予指导、介绍部分关键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提供专业性培训等。此外也有对本馆馆藏情况、编研项目、在线播客、联系方式等的介绍。

用户在访问英国国家档案馆网站时,可以充分利用其强大的信息检索和导航工具,根据自身需要选择按字母或数字排列的检索目录,在输入框输入姓名、题名、日期等关键词后即可在全馆范围内进行检索,并且专门开辟了无障碍页面,方便残障人士利用网站信息,满足了不同用户的多样化需求。[3]值得注意的是,英国国家档案馆网站重视将用户的反馈和参与过程同特定主题相结合。为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100周年,网站推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00周年探秘”(Explore First World War 100)活动,不仅展示了大量与一战有关的馆藏信息,还邀请网民在线上参与和馆方的互动,讲述自己的家庭成员和一战的渊源,触动内心深处的一战记忆。英国国家档案馆网站的信息集成服务具有主题全面、内容丰富、重视双向互动等特点,在合理有序布局的基础上做到专业性和通俗性的结合,突出实践价值和文化教育功能。[4]它契合了后现代主义主动、开放、重视时代背景和参与精神等主张,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美国家谱档案的数字化开发利用

美国是典型的移民社会,因此民众一直极为重视家族树的建立和梳理,探寻自身和祖先的渊源。近年来,作为系统记录宗亲血缘关系和世系人物情况的家谱档案(Genealogy Archives)在美国逐渐受到青睐,反映出档案研究的主要客体已不局限于上层社会或公务活动产生的历史记录,而是更加重视普通社会成员形成的文献,这和后现代主义所主张的关注整个社会、关注普通个体不谋而合。家谱档案信息的有效开发和利用,能够让普通民众真实地了解历史事实、社会风貌和时代特色,进而提升自我认同感和家族认同感。其中,政府部门提供的家谱服务、商业化的家谱数据库以及档案馆网站下设的专题页面等都为家谱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便利。

政府部门提供的家谱服务以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署(NARA)网站最为典型。NARA网站设有“家谱学者研究”(Research for Genealogists)一栏,不仅可以免费向家谱查询者提供数据报告、检索工具等在线资源,而且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制作家谱视频,帮助用户梳理复杂的血缘关系。[5]商业化的家谱数据库目前则主要由Ancestry.com、myfamily.com以及遗产探寻在线(Heritage Quest Online)等美国大型家谱网站出资建设并维护,近年来也在美国各地受到网民追捧。此外,许多美国州立综合档案馆网站设有家谱档案专题页面,将馆藏家谱档案按出生、婚姻、移民、人口普查、死亡等主题进行分类后,实现馆藏家谱档案资源的在线提供利用。用户只需根据这些主题词确定需要找寻的家谱档案类别,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检索,即可获得自己的家族和亲缘信息。[6]

可以看出,美国家谱档案的数字化开发利用更加注重提供人性化、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服务。以整合家谱档案信息资源为契机,美国档案学界对社会需求适时作出回应,在积极与家谱保管单位、数据库运营商和个体收藏者展开合作的同时,向社会公众提供可操作性强的数字化家谱信息利用指引,为民众的寻根和溯源活动提供协助,体现了后现代主义多元、动态、开放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它不仅有助于提升民众的家庭归属感和自豪感,也有助于推动数字化条件下档案实践原则和方法的创新。

(三)加拿大安大略省档案馆的宣传资料编辑工作

安大略省(Ontario)位于加拿大南部,其档案馆保存有大量内容丰富的现行文件、手稿、图纸和个人全宗。将这些丰富的馆藏文献介绍给社会公众,增进公众对独具特色的移民文化和地域历史的理解,提升馆藏档案利用率一直是安大略省档案馆的重要宗旨之一。近几年来,安大略省档案馆创新档案利用服务模式,积极推动档案内容、查阅流程和相关规章的公布、编辑与出版工作,增强了档案职业、档案工作与社会的互动。

安大略省档案馆宣传资料的编辑工作与其自身业务紧密联系,具有较为完善的流程和程序。在确定编辑目标前,首先须征求档案馆各部门和社会利用者的意见,进而确定既符合档案工作实际又为公众喜闻乐见的编辑项目。在此基础上,馆方人员可以制定详细的工作规划,并在实施过程中反复多次修改,经客户服务部终审后,可面向社会出版推广。目前,安大略省档案馆已出版介绍安大略历史文化、档案馆网站和馆藏档案利用事项的信息手册,2017年后将计划出版为用户提供当地版权条款以及有关私人捐助与家族史研究的信息册。[7]这些宣传资料设计别致,印刷精美,语言也较为大众化。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社会公众,安大略省档案馆还编辑出版了更具针对性的宣传材料,有针对历史研究者的,有针对普通公众的,也有针对中、小学生和残障人士的。[8]这些宣传资料从包装设计到内文表述均别具一格,富有特色,受到公众的广泛欢迎。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充分利用多种渠道和形式向社会宣传档案馆藏和档案职业已成为档案工作者的重要责任。安大略省档案馆的宣传资料编辑工作不仅体现了这一点,也与后现代主义主动、多元、共享与开放的理念相一致。档案工作者们已不再是被动、消极的文件保管者,而是成为积极主动的社会文明参与者和档案职业推介者,在与社会的动态交互中不断实现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学科话语权的重塑。

(四) 南非公共档案开放和利用的社会化

上世纪80年代前,南非实行种族隔离制度,黑人的民主权利和政治地位受到严格限制。在这一背景下,南非的公共档案馆往往只关注白人政治集团形成的历史记录,有意识地忽略黑人的文明成果和历史文献。[9]在档案的提供利用方面,黑人也常常被排斥在服务对象之外。上世纪90年代后,南非黑人争取自由和解放的抗议诉求越来越强烈,南非档案界意识到,无视黑人档案权利的政策已经难以为继,随即开始档案开放与服务机制的改革。

在档案学者凡尔纳·哈里斯(Verne Harris)等人的倡导下,南非的公共档案机构逐渐在提升利用服务水平、促进档案服务均等化等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在国家档案馆中,档案文件的查阅、复制与翻译服务逐渐向黑人开放,封闭保守与白人至上的观念被摒弃;档案机构不再有意识“遗忘”黑人的历史,而是尽力弥补这一空白,邀请黑人参与档案信息的开发和公布;档案馆经常以举办各类展览会、推介会为契机,积极向包括黑人在内的社会公众宣传馆藏文献的内容和价值;以南非档案工作者协会(SASA)为代表的一批专业机构开始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依据国际标准检讨南非档案利用服务的现状,推进公共档案利用服务的公开化和民主化。[10]经过不懈努力,南非档案机构的利用服务改革产生了积极效果,南非国家档案馆(SAS)也成为国际档案理事会(ICA)的正式会员之一。

南非公共档案开放和利用的社会化,既契合了后现代主义思潮,同时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正如特里·库克所言:“档案馆正在从带有行政、司法色彩的政治机构逐步转变为以大众政策和需求为基础的社会文化见证机构,这一变化也会影响到档案工作者的工作重点和管理理念。”[11]在南非,这一转变则伴随着社会公义的伸张和传统利用服务理念的扬弃,与后现代主义的内涵相吻合。

三、结语

档案不仅具有重要的凭证与信息价值,同样也是社会根源感、身份认同与集体记忆的源泉。[12]后现代主义倡导档案工作者关注档案文献的宏观背景和时代意义,增强对社会公众尤其是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以更加主动开放的姿态参与到记录历史史实、向社会公众推介档案资源和档案学科的活动中。从以上分析的案例能够看出,后现代主义思潮契合了传统档案利用服务模式的解构和重塑过程,有助于推动档案职业因应社会变化、顺应时代潮流、赢得公众认同。[13]可以预见,随着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未来后现代主义思想将在更广范围和更深层次对国外档案利用与服务实践产生影响,也可为我国提升档案开发与利用水平,促进档案服务社会化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1][11]Terry Cook. Archival Science and Post-modernism:New Formulations for Old Concepts[J]. Archival Science,2001(1): 3-24.

[2]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United Kingdom[EB/OL].[2017-10-18]. http://www.nationalarchives.gov.uk.

[3][4]唐莉.英国国家档案馆网站档案宣传的理念和策略[J].兰台论坛,2014(7): 6-7.

[5]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Administration (NARA)[EB/OL].[2017-10-18]. http://www.archives.gov/research/genealogy.

[6]韦加佳.美、英、澳、加四国家谱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途径及启示[J].北京档案,2014(10): 32-35.

[7]尹力.再现精彩纷呈的历史和文化——加拿大档案宣传出版工作一瞥[J].中国档案,2011(12): 44-45.

[8]Services to the Public, Archives of Ontario[EB/OL].[2017-11-04]. http://www.archives.gov.on.ca/en/public/public.aspx.

[9]谭必勇,李晓冉.由封闭到民主:南非公共档案馆的转型之路[J].外国档案,2017(4): 6-15.

[10]Verne Harris. Redefining Archives in South Africa:Public Archives and Society in Transition, 1990-1996[J].Archivaria, 1996(42): 7-9.

[12]Joan M. Schwartz, Terry Cook. Archives, Records and Power: The Making of Modern Memory[J]. Archival Science,2002(2): 10-11.

[13]陈洁.加强档案文化宣传 促进档案文化建设[J].兰台世界,2015(5): 66-67.

猜你喜欢

国家档案馆家谱后现代主义
家即是国,钩沉史海乐为舟——“家谱文化的传扬者”朱炳国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英国国家档案馆启动“档案年:2018”项目
法国国家档案馆和乔治亚·蓬皮社研究所签署合作协议
社会发展、理念转变与机构变革: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建立的过程及推动因素探析
后现代主义的幻想
家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国家档案馆电子化公共服务能力比较研究
岁月沉淀中的老家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