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文化统战意义下客家文化的海外传播
——兼论客家山歌在新加坡

2018-01-23姜莱陈菊芬

客家文博 2018年3期
关键词:山歌新加坡文化

姜莱 陈菊芬

中华文化的认同是做好海外文化统战工作的核心和基础。“作为文化群体共有的情感和基本的价值取向,一方面,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存在的根基,是民族形成、存在与发展的粘合剂和源动力,是民族融合的先决条件,甚至可以说,民族认同本质上就是文化认同;另一方面,文化认同是国家认同的核心要素,文化认同构成了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和意义系统,为国家实现社会整合提供巨大的社会心理资源,为国家制度、政权的合法性提供支撑,激发和涵养爱国主义情怀,引导人们热爱和忠诚于国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海外统一战布全球的客属社团,以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世界客商大会'等重要国际性平台,客家文化的软实力在持续得到彰显。”2这种软实力对促进全世界客家华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中华民族的国家认同起着特殊的推动作用。因此,做好海外客家华侨华人的统战工作,客家文化是不可或缺的因素,进一步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本质上就是争取对海外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的认同。”1客家人,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作为海外华人中的一个重要方言群体,客家人以其对自身族群文化的高度认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坚守,以及其在海外的广泛分布、各行各业的突出成就、绵密的社团组织和跨国性的联谊平台,展现出了强大而又特殊的文化软实力……特别是通过遍说,做好海外客家华侨华人对客家文化的认同工作,是海外客家华侨华人统战工作得以顺利实施的必要基础。

客家文化厚重,作为客家文化的有声载体,客家山歌极其发达。客家山歌是用客家方言吟唱的山歌,自唐代始,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继承了《诗经》中的传统风格,受到唐诗律绝和竹枝词的重大影响,同时又吸取了各流行地的优秀音乐成分,无论是词曲创作、演唱技艺、演唱方式,均与一般民歌有所不同,千百年来,广泛流传,久唱不衰,被称为有《诗经》遗风的“天籁之音”。作为客家文化的优秀代表,客家山歌因其独具的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于2005年被列入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所有海外内外客家儿女所珍视和自豪。“歌随人走”,由于这一民系曾创造了历史上声势浩大的海外移民运动,华侨和客家山歌的关系就十分密切,凡有客家人足迹的地方,便有客家山歌的存在。今天,无论何时何地,当人们用客家话深情唱起客家山歌时,在场的客家华侨无不心潮澎湃,热泪盈眶,多有无法挥去的潜在的乡情。在海外客家华人社会中,山歌的情感功能和社会功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在客家人追梦四海过程中,哺育、激励、影响了一代代客家儿女。因此,探索客家山歌的海外传播,将在情感皈依与文化认同方面深刻影响海外客家华侨华人统战工作的开展。而挖掘海外客家山歌文化资源,提升客家文化软实力,也有助于促进国际客家文化交流,进而开拓海外统战工作的新形式、新领域。

近年来,笔者工作单位一直以课题形式组织“客家歌谣的海外传播”考察团队,笔者作为课题组负责人有幸长期受邀前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参加客家山歌文化交流活动,利用自身优势,积极为统战工作服务,通过长期、不同阶段的调查,同新加坡音乐界、新闻界、高校以及一些民间艺术团体都有广泛接触。文章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以新加坡客家山歌为例,在摸清现状,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探索了客家山歌在新加坡统战工作中的利用与传播策略,以增强客家山歌的转化力、创新力、提升力、凝聚力和辐射力,更好地为客家文化在海外统战工作的建设做出贡献。

一、客家山歌是新加坡统战工作中重要的文化资源和基础

开展文化统战工作,文化资源是重要的前提。新加坡以其浓厚的客家文化基础、政府和客家宗乡社团、以及客家华侨华人的大力支持等种种有利现实条件和基础,成为服务新加坡统战工作的重要文化资源。

(一)新加坡客家山歌的文化资源丰厚

新加坡客家歌唱界,人文荟萃、人才辈出。如,高金宝(南洋客属总会合唱团负责人)、邬国胜(茶阳大埔会馆客家歌唱班老师)、梁肇辉(应和会馆客家山歌班老师)等人一直活跃于新加坡客家会馆并积极推动歌唱活动,构成了新加坡客家山歌重要的人文力量和历史背景。这些客家文化精英,虽然不是专业歌手,但是对客家山歌的传播热情引人瞩目,他们不仅关心客家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也关怀世界范围内的客家族群如何为中国的崛起作贡献。这种深沉的故土与家国情怀念不仅仅停留在感性,而是落实在坚持不懈的实际行动上,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文化觉悟,思考着在新加坡这个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中如何相传悠悠数千年之客家山歌文化薪火。在这些客家歌唱推动者的影响下,新加坡客家年轻后裔中不断形成一种良好的文化自觉,不断参与到客家山歌的传承保护队伍中来,因此,客家山歌班历来在新加坡久负盛名。

新加坡客家社团是传播客家山歌的中流砥柱。新加坡除了有南洋客属总会外,现下设26所规模大小不一的客属血缘性和地缘性宗乡会馆。这些客属会馆成立早期是客籍移民团结的象征,也把推动与保护客家文化作为重要的会务来经营,并号召客家族群支持。南洋客属总会现设有华乐团、汉乐团、合唱团和歌唱团,严格地说,这些艺术团体中大多不是专业团体,但在艺术上的追求则以专业团体为标杆,经常在海内外客家华人社团的联谊、庆典等活动中演绎客家音乐,深得海内外客家华侨华人的赞扬与肯定。以合唱团为例,该团经常在新加坡不同场合的演出中演绎由客家山歌改编成的合唱曲,并多次在全球客家社团组织的国际比赛中摘下金牌;现拥有72名演奏家的新加坡华乐团是目前新加坡唯一的专业华乐艺术团体,1979年成立至今,一直积极推广包括客家山歌在内的华人音乐,也经常携手国内外客家歌唱家合手演绎客家山歌作品。除此之外,客属总会也与下属各类属团保持密切联系,经常轮流邀请中国的客家山歌手、艺术家和台湾、马来西亚等地的客家歌手、学者来新加坡举办讲座、传授山歌,也频繁组团到中国及海外其他国家和地区参加各类客家音乐赛事和文化活动,与海内外高水平山歌团队切磋交流,取长补短,不仅提高了新加坡客家歌唱界的整体水平,又加深了世界客家人民彼此间深厚的友谊。在当地众多客属社团中,茶阳(大埔)会馆在推动客家山歌的学术研究上一直不遗余力。如,2003年,在会馆总务谢世康的筹备下,成立了客家歌曲推广委员会,专门收集有关客家歌曲的资料。近年来,其下属客家文化研究室积极协助、赞助新加坡的高校、科研机构主办客家文化研讨会、讲座等,鼓励国内外学人对客家文化进行研究,借此实现弘扬和保护新加坡客家文化的目标。

新加坡客家山歌的赛事、文化活动非常丰富。自2005年由茶阳(大埔)会馆主办了第一届“客家歌谣演唱观摩会”以来,该赛事受到本地客属会馆的积极参与及互相扶持,已在当地已形成规模,吸引了世界各地众多客家山歌表演团体和歌手参加,近千名民众现场观看。每逢中国传统的节日习俗,如春节、中秋以及“方言文化节”等重大节庆,新加坡都会举行大型华人音乐文娱表演活动,衍生出来的客家山歌演唱活动是其中的重要内容。除此之外,南洋客属总会80周年庆、茶阳大埔会馆150周年庆,以及应和会馆、丰顺会馆在会馆会庆活动时也都积极邀请中国或海外歌手前去表演助兴。这些山歌赛事、活动的举办不仅丰富了新加坡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进一步弘扬了族群文化。

综上,新加坡客属团体及民间客家人士为增进海内外客家民系的友情、乡情和亲情,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传递客家山歌和客家文化,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其中经历的艰辛不难想象,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后辈学习。

(二)客家山歌在新加坡有良好的传播基础

文化的海外传播除了自身吸引力外,还要具备一定的传播渠道和基础。当前,在新加坡统战工作中,运用新加坡客家山歌的文化资源,助力新加坡统战工作的实施,还主要依赖以下因素:

1、客家人高度的民族认同心理

“民族情结是共同的利益基础和民族认同。同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民族的一致性是海外华族建立共同文化理念的根本基础,这种大家都可接受的共同文化就是中华文化。”3千百年以来,客家人在海外极力地保留着自己独具魅力的文化,体现出的祖先崇拜、重教观念、寻根意识、开拓精神与这种民族心理不无关系。从历史上来看,客家山歌会受到侨居国和原乡乡亲的喜爱,得到传承也绝非偶然,究其原因乃因歌谣丰富的客家文化内涵。作为客家文化重要的一隅,客家山歌不仅是一种音乐现象,还体现了各个时期、各个流传地的客家文化、民俗、语言和美学观点。勤劳质朴的客家人以其不屈不挠、敢于开拓的优良精神和不忘根本、崇文重教的优秀传统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客家文化,客家精神在客家山歌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使客家山歌被赋予了感人的力量。因此,移民喜欢用山歌淳朴而又独特的方式来赞美家乡、抒发情感和激励斗志,构成了客家山歌在新加坡得以传播的重要文化基础。

2、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中华文化热”在全世界范围内持续升温。作为炎黄子孙,海外客籍华人华侨的民族意识、爱国热情也随之高涨,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深刻地认识到:强大的祖国和稳定统一家园,才是客家民系幸福安康的重要根本。近些年来,新加坡的客家华人中涌现出一批政治、经济、文化精英,在当地建立起自己卓著的事业,在“一带一路”所推动的开放格局下,他们将更加重视发展客家文化的海外事业,自觉地通过弘扬客家山歌来弘扬客家精神,从而使客家人在海外树立更加重要的地位。

3、中新和平稳定的外交关系

中新建交27年来,双方开展了领域广泛、层次多样、务实创新的全方位合作,为客家文化在新加坡的发展与传播奠定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基础。近年来,在“一带一路”的开放格局下,我国积极创新中新文化交流合作机制,例如,2010年7月中新两国在新加坡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新加坡共和国关于建立与时俱进的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2016年底,中国文化中心在新加坡成立,为客家山歌在新加坡的长足发展营造了新的文化增长点。而新加坡自古儒家人文氛围深厚,近年来对于当地华族文化的保存与发展也以国家力量支持,其和谐包容的多元文化生态为进一步实现两国音乐文化交流合作,促进音乐文化交流互鉴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保障。

总之,作为一个华人占主体、以多元文化为主的东南亚国家,新加坡保留着悠久的客家文化传统,而作为移民时代以来发展起来的华人文化之一,客家山歌资源积淀深厚。当前,在新加坡统一战线工作开展的历史进程中,开发与利用好客家山歌文化资源,丰富新加坡统战文化资源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二、客家山歌在新加坡文化统战中的现实困境

新加坡自独立以来,努力扶持西文教育,发展多元文化,并受到全球化的剧烈冲击,很多新加坡的中青年客家人对客家文化和华人文化的情感淡漠,甚至已不会说客家话。这些因素或将成为制约新加坡文化统战工作的深入展开,充分发挥客家山歌文化资源优势的现实阻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客属会馆在新加坡客家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正在减弱。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第二、第三代客家移民已基本融入当地社会,在生活与工作中不再依赖社团组织,作为客家文化传承重要载体的客属会馆在新加坡的影响力逐渐式微,面临转型发展困境。

第二,华族音乐文化在新加坡的生存空间日益狭小。早期的客家山歌主要在宽广辽阔的大自然、田间地头和城镇集市的瓦肆勾栏进行演唱,在“大移民时代”一度成为以客家劳工为代表的底层劳动者为主的音乐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加坡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客家山歌在新加坡逐渐受到“西化”困扰,传统山歌的象征意义和表达精神与现代人的精神追求已相距甚远,并受到快餐文化和流行音乐的猛烈冲击,不再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和喜爱,难以融入当地主流文化,客家山歌在新加坡也因此缺失重要的文化土壤,面临不小的生存困境,需要抓紧时机完成现代化转型。

第三,新加坡客家山歌面临“断层”危机。坚守本族群传统文化需要很大的自觉性,作为未来客家文化的主要受众和传播者,侨生的第二、第三代客家人已经丧失了这种文化自觉。他们的国家认同变成了对新加坡的认同,对客家族群文化缺少深厚的认同情结,对山歌的情感冷漠。加之新加坡客家山歌一直缺乏专业化、现代化、市场化的传播渠道,在大众媒介的运用上严重不足,一并限制了客家山歌在青年人中的传播效力和辐射面,尽管尚未断层,但前景不容乐观。

三、文化统战意义下开展客家山歌海外传播的几个着力点

诚然,客家山歌的文化功能在新加坡统战工作中的独特作用显而易见,但也面临不小的时代挑战与转型困境。在新加坡客家华侨华人的统战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好这一宝贵的文化资源优势,需要抓紧时机完成山歌创作的转型,并以丰富多样的手段和途径促进山歌的传承保护、学术研究、对外宣传等,从而加深印象、凝聚情感,进一步发挥山歌对客家华侨华人凝聚与感召的效果。总之,这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利用空间,有待统战工作进一步创新,建言如下:

(一)抓紧时机完成客家山歌的现代化文化转型

传播什么样的文化,是文化统战的核心命题。我们认为,在当下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格局中,作为一种民族艺术文化,客家山歌的海外传播必须依靠传统的新生和民族精神来占领海外文化传播的制高点。即是说,需要继承民族音乐中最优秀的传统文化要素,弘扬具有人类价值的客家精神。如近年涌现的以客家为题材交响诗《土楼回响》,自2000年在世界客属第16届恳亲大会首演以来便经久不衰,受到海内外客家儿女的普遍的认同和广泛的喜爱,究其原因,是作品通过采用客家音乐中最典型的音乐素材,如:原生态的闽西客家山歌、竹板歌,第三乐章中树叶吹奏这一客家特性的音乐演奏和最后乐章以合唱演绎的“客家之歌”,特邀“闽西山歌王”李天生的演唱等,表现了客家民系不屈不挠、敢于开拓的精神和不忘根本、崇文重教的传统。这种客家精神在作品中贯穿始终,对海外客家受众构成了很强的向心力,作品讲述的虽是客家故事,表现出的却是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因此,也进一步增强了海外客家儿女的文化自信。我们认为这种创作思维对当代客家山歌的创作也应有所启蒙,根据我们现有的客家山歌作品来看,多数作品还是在国内视野打造的,有国际视野的精品不多见。未来,客家山歌在创作上应秉承文化自信的理念,树立对客家文化的高度自觉和自信,让文化自身说话;坚持民族化创作思维,并汲取当地文化养分,确立客家文化的世界性和民族性形象,使其在与新加坡多元文化的联动中发出更加强劲的声音,以此增强客家山歌的现代活力,使其更具吸引力、感召力和竞争力,进而成为海内外客家儿女交流沟通的媒介。

(二)完善海外推广方式,借助客籍组织和海外推广专业机构和人士做好客家山歌海外市场的培育

实现海外统战是一个长久目标,是一个综合化、系统化、长效化的工程。目前,在新加坡统战工作中,要运用好客家山歌文化资源,需要在已有的基础上,通过国家、政府和以各种切实可行的途径和手段,进一步完善推广方式,借助各级客籍组织及通晓国际文化市场运作的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士进行客家山歌海外宣传。积极培育海外市场,主要包括短期培育和长期培育两个方面。短期培育是指在进行客家山歌演艺活动或文化交流活动之前,在当地进行全方位的宣传活动,如,借助现代影视传媒,做好宣传片、纪录片的打造,以精美的图片、优美的文字、丰富的视频等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客家山歌进行宣传,以最大化的消除跨域传播的文化距离感,使客家华侨华人尤其是年轻新裔代愿意欣赏和了解客家山歌。长期培育是指以合理的方式长期在海外宣传客家山歌。首先要对客家山歌相关的影视音像、影视动漫、出版物、文艺演出等海外营销网络予以及时补充和完善。其次,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设好客家山歌的网络资源平台,实现传播长效机制。目前,国内已建设了三个大型客家网站:客家文化时空网站、中国客家堂和客家风情网,网站内容涉及客家民系相关的历史、音乐、风俗、美食等方方面面,并已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但如从满足海外文化统战工作,扩大客家山歌的海外传播来看,这些网站的专业性、时效性和辐射面亟待加强。我们建议这些国内客家重点网站以互建链接、内容供应、技术合作等方式与新加坡网络媒体合作,或政府组织相关机构在现有网站基础上,斥资建设全球首家专业性的“客家山歌数字化信息资源网站”,并特邀客家山歌音乐专业人才对网站内容提供专业化咨询帮助。网站建成运营后,可在当地客家社团、会馆、主要景点、对口接待宾馆等地,建设终端式触摸屏电子信息系统予以推广,扩大传播辐射面,也可与智能手机系统供应商的合作,开发客家山歌数字化软件,将优秀的山歌作品推向大众市场,供当地客家山歌爱好者下载使用。通过上述手段,加大客家山歌海外传播的长期效应和辐射力,也进一步丰富当地统战工作的途径和活力。

(三)充分发挥海内外客家山歌同根性优势,积极开展同根性山歌文化交流活动,拓宽联络渠道,夯实基础

发挥客家山歌在新加坡统战工作中的文化作用,要以同根同源、乡情亲情友情为纽带,不断创新客家山歌交流平台,拓宽联络渠道,进一步密切联合新加坡各大传媒、人民协会、国家艺术理事会、工商团体、宗乡会馆、文艺及基层团体等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山歌联谊交友活动,进一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客家山歌的国际文化交流,如,组织好海外新生代的客家山歌教育培训工作、客家山歌学术研讨会、国际山歌演唱名家的音乐会、访问讲学、山歌友谊赛等,并积极与当地华文教育、媒体、产业进行各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将客家山歌推向市场,实现与旅游、演艺、影视业等相关产业的联动式发展,拓宽统战资源。

当然,最重要还是要保持繁荣稳定的大局。在此前提下,依托客商网络和当地民间社会组织建立国际性关系网络,将客家山歌的世界资源有效加以集中和利用,并保护好传统山歌资源和传承人,方能真正实现客家山歌传播予海内外,扩大海外统战客家文化资源的大计。能力以及资源整合能力,是促成有效海外传播的关键因素,是海外客家华侨华人统战工作的重要人文资源,应引起特别关注,并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文章根据现有的调查成果,值海外统战工作开展之机,对做好客家山歌在新加坡统战工作中的利用与传播,做了一点粗浅的探讨,所论难免挂一漏万,在此一并就教于方家。

结 语

总之,在全球化范围内传播客家山歌和客家文化,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国传统音乐的神韵与魅力,是我们每一个从事传统音乐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在发挥客家山歌在海外统战工作中的文化资源优势,推动客家山歌海外传播的过程中,海外客家华侨华人及社团组织是一支重要的生力军。作为传播主体,他们自身的文化阐释能力、跨文化交流

注释:

1 李艺、张珍.论文化认同是文化统战工作的基础[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3):51-55.

2 冷剑波.海外客家文化的软实力浅析[J].文化软实力,2017(2):77-82.

3 蒋述卓、何万宁.华侨高校境外与海外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探索[J].高教探索,2003 (2):57-59.

猜你喜欢

山歌新加坡文化
山歌还要妹起头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山歌
新加坡
五彩斑斓的新加坡
苗山歌
谁远谁近?
在新加坡乘公交车
酷炫的新加坡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