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儿童二胡演奏教学中的“超前化”
2018-01-23万诗芸
万诗芸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8)
古往今来,思想文化政治经济的碰撞与冲击,二胡不断博采众长,不断创新与融合。加之,当今异常激烈的社会竞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等观念的驱动下,国内有大波的儿童加入或被加入至学习二胡的队伍中,出现“超前化”的教育模式。
现如今,儿童的“超前化”已越来越严重,集中的反映在了儿童的成人化,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没有站在儿童的角度思考问题,关注儿童体验和审美的程度还不够,忽视了儿童与生俱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使得儿童成了生搬硬套的替代品。每个“别人家的孩子”身后,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而一味的攀比只会让家长们深陷漩涡却无法自拔。
在一部分教师看来,由于学生的幼稚、经验不足和心智未成熟性,就要依靠作为成人的教师们、家长,通过逻辑思维与规划定位帮助他们选择教育中的各种需要。他们认为为学生着想,就需要把教学难度加大,练习时间延长且加倍,这样学生们才可以学得更多知识;因为学生自主性不强,所以要由教师来控制课堂,以便于提高教学效率。”然而实质上,这并不是一种“针对学生”的需要,是强加给学生的成人的幻想,二者尽管有表面有相似性,可在需要得主体、功能以及内容等方面却是根本不同。当今社会教学环境中的儿童精神世界的灰暗、单调,直接导致负担重、厌学,择其要者,就在于儿童为自己作主的不如意,也就是教育者不把学生当儿童,而是当作小大人,揠苗助长,其结果往往愈适得其反。其次,社会教育的目的论蒙蔽了儿童教育的价值本体。不管是学习美术还是音乐,根本的在于家长的期望而不是儿童自身需要这种教育。这种教育目的取向弱化、遮盖了教育的本体价值,忽视了儿童对于教育的本质需求。早在十八世纪,卢梭就曾指出,“我们对儿童是一点也不理解的:对他们的观念错了,所以愈走愈入歧途。最明智的人致力于研究成年人应该知道些什么,可是却不考虑孩子们按其能力可以学到些什么,他们总是把小孩子当大人看待,而不想一想他还没有成人哩。”尽虽如此,如今依然有很多人无法客观公正地看待儿童,成人习惯于总是按照自己的认识水平和价值取向去为儿童安排教育内容、强度和方式,教育者的拔苗助长,表面上是提高儿童的学习效率,然而这种违背教育规律的超前化期望,不仅剥夺了童年的童真,也影响了其身心的正常发展。
现代的教育方式对孩子总是爱进行超前教育,甚至对儿童进行“填鸭式”教育。众所周知,孩子的教育是让孩子立足于社会的重要保障,因而许多的家长愿意花掉重金投入到孩子的艺术教育中来。他们渴望通过艺术的熏陶培养出身心发展统一的孩子,这样的呼声已经越来越强烈。这也给当代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慢慢地发现孩子的个性差异,同时也要培养孩子独立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二胡的演奏教学也是如此,我们不能制定统一的标准,来引导他们全面发展。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认清这种厉害关系。
儿童因受外界干扰小,其记忆力、创造力和想象力优势明显,因此,儿童启蒙,对其激发潜力至关重要。因此,对儿童进行二胡“超前化”的演奏教学存在具有合理性。但月盈则亏,水满则溢。在“超前化”的演奏教学中,我们更应重视以下几点:
1.以人为本,更加重视儿童的身心健康
儿童时期的身心养成至关重要,这不仅影响到一个人今后的思想、学习、生活和工作,且与家庭、社会息息相关。无论古今,倡导的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人无德不立”。而德的养成与一个人身心健康的养成密切联系。因此,在“超前化”二胡演奏教学模式下,我们应注重孩子身心健康养成。
2.更加注重因材施教
孔子提出“因材施教”,天生我材必有用,用到好处,便是人才。用的不好,便是蠢材。若在“超前化”二胡的演奏教学模式下,若更能重视孩子突出点,扬长避短或是取长补短。
3.更加重视培养儿童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儿童对二胡演奏的兴趣,需教学发挥一定作用。比如通过鼓励激励、耐心教学、教学内容和方式形象生动化、多样化等措施促进儿童提高学习二胡的积极性。比如学者谢海琴在《少年儿童二胡教学法探究》一文中提出欢乐教学法、联想教学法、吟唱教学法、反复教学法和提问教学法等方法,使二胡演奏教学丰富化多样化,有利于充分提高儿童学习二胡的兴趣。
诸多因素推动“超前化”演奏教学模式的出现,因此,其“超前化”演奏与教学模式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但我们也应更加重视“超前化”教学带来的危害。我们今后应更加注重“快乐教育”“快乐学习”,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与演奏方法,对不同儿童特点进行有针对性性具体性的二胡教学,为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创造更好的氛围与环境,激发儿童活力与积极性,让更多的儿童对二胡感兴趣,这对于我国音乐人才培养、文化软实力竞争力与活力、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将起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