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胸腔镜下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分析
2018-01-23赖小刚刘方绪王宪东刘大治
赖小刚 刘方绪 王宪东 刘大治*
(解放军第202医院胸心外科,辽宁 沈阳 110812)
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恶性肿瘤,肺癌患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当前,临床上多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对早期肺癌患者进行治疗,常见的有开胸肺叶切除术,能彻底切除病变肿块,控制病情进展[1]。但是,开胸肺叶切除术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创伤,且并发症多,术后恢复慢,会增加其精神和经济负担。近年来,胸腔镜技术不断完善,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成为临床上治疗早期肺癌的有效措施。本研究为深入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了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80例早期肺癌患者的一般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于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早期肺癌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8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为40例。研究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27~78岁,平均(51.5±12.2)岁;病理类型:19例患者为腺癌,14例患者为鳞癌,7例患者为其他。对照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6~77岁,平均(51.3±12.4)岁;病理类型:18例患者为腺癌,16例患者为鳞癌,6例患者为其他。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可对比。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正式启动。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健侧卧位,气管插管全麻,单肺通气。根据病变部位经第5肋间或第6肋间后外侧切口进胸,切口长度20~25 cm。进入胸腔后,对肿瘤大小、浸润范围、病灶转移等情况进行观察,清扫肺门及纵隔部位淋巴结,随后实施常规肺叶切除。研究组采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健侧卧位,气管插管全麻,单肺通气。做腋中线第7肋间切口,经切口置入胸腔镜;将4 cm切口做于胸前线第4肋间或第5肋间,作为手术操作孔,第7肋间腋后线2 cm切口作为副操作孔。胸腔镜置入胸腔后,对胸腔内情况进行观察,明确肿瘤大小、肿瘤位置、浸润范围、转移病灶等,清扫肺门及纵隔部位淋巴结,将病肺切除,及时送病理活检。
1.3 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观察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拆线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并发症等指标变化情况。其中,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评估,疼痛由轻到重采用0~10表示[2]。
1.4 统计学分析:将收集到的数据通过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均用(±s)表示,以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对比: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围术期死亡;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拆线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分别为(5.2±0.8)d、(75.2±20.2)mL、(2.3±0.4)d、(800.0±254.2)mL、(10.5±1.2)d、(5.8±1.0)分,均优于对照组的(8.0±0.4)d、(152.3±42.8)mL、(4.6±0.7)d、(898.5±180.0)mL、(12.6±1.8)d、(7.2±1.5)分,结果有统计学意义(t=19.799、10.303、18.043、2.000、6.139、4.912,P=0.000、0.000、0.000、0.049、0.000、0.000)。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研究组发生率为5.0%(2/40):1例肺炎,1例术后出血。对照组为20.0%(8/40):3例肺炎,2例支气管残端漏气,2例术后出血,1例心房颤动。两组对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χ2=4.11,P=0.043)。
3 讨 论
肺癌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会给人们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影响。当前,临床上多采用手术切除肿瘤的方法治疗早期肺癌,主要经由对病变组织进行切除,并实施淋巴结清扫,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但是,传统开胸手术需要将较多胸壁肌肉切断,且需对肋骨进行牵拉,会导致机体出现较多手术创伤,且术中出血量较大,术后极易出现切口感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临床应用受到限制[3]。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胸腔镜技术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相较于开胸手术,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野宽、效果明确、术后恢复快等特点,能在达到与开胸手术相同临床疗效的同时,弥补开胸手术部分不足之处[4]。而且,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过程中,在胸腔镜引导下,能获得更为清晰的术野,可充分暴露纵隔淋巴结,显露小血管,便于术者进行辨别,并准确进行夹闭处理,可避免损伤组织器官,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且,手术过程中,经由淋巴结外膜实施钝性游离,及时对淋巴结进行清除,辅以超声刀与钛夹,能有效控制术中出血量[5]。手术过程中仅需经由小切口进行操作,不必将肋骨切断,不会影响胸廓完整性,能减少手术创伤,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且能控制给机体免疫功能带来的影响,减少肺内感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本研究发现,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围术期死亡;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拆线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文献结果相符[6]。由此可知,在早期肺癌治疗中,实施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能有效克服开胸肺叶切除术创伤大、出血多、痛苦大、恢复慢等弊端,具有微创性。此外,研究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凸显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在早期肺癌治疗中应用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在早期肺癌治疗中,实施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能获得较开胸肺叶切除术更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