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合为变”的灵活性对新时代强军的启示
2018-01-23王硕民
王硕民
“分合”,是孙子兵学上的一对对立统一范畴,既可用于能量凝聚,也可用于能量释放;“分合为变”,是孙子兵学思想灵活性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对兵力机变运用的一种思维方式。兵合则力强,兵分则力弱,力强则胜,力弱则败。所谓“合”就是要凝神聚气、集中兵力打击对手,而单纯的“合”不可能完全解决问题,有时还要以“分”发力。《孙子·军争篇》辩证地提出:“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可理解为:一方面要巧妙地将一支军队分成不同单元,对力量重新排列组合,以产生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力量;另一方面要因情而灵活地使用兵力,正如曹操说:“兵一分一合,以敌为变也。”①孙武著,曹操等注:《孙子十家注》,见《诸子集成》,上海书店1986年影印版,第11页。是分是合视情而定。张预进而认为:“或分散其形,或合聚其势,皆因敌动静而为变化也。”分合为变,要求能动地将精神力量与物质力量灵活分合,行藏在我,有机融聚,产生无坚不摧的作战能力。新时代随着战争形态与作战方式的变化,汲取孙子“分合为变”思想精髓,对于凝聚各种力量,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世界一流的人民军队,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一、以政道统一意志凝神,启示今天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治军聚力,孙子首先抓住“道”这个形成战斗力的纲。其要义在于兵民对君主和将帅的服从,上下一心,凝神一志,即可出生入死,无坚不摧。其中奥妙在:“齐勇如一,政之道也。”(《九地篇》)这就是国防与军队建设中的政治力。
首先要同心同德保持上下高度一致。战争中,个体力量微不足道,单打独斗为匹夫之勇,而集体力量才是强大的,只有将个体力量聚合起来,形成整体合力,才能形成对敌的力量优势。《孙子》开卷列举的“五事”,即决定战争胜负的五种要素,将“道”放在首位。“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计篇》)“孙子十家注”者对“道”有大同小异的理解。杜佑说是“德化”,杜牧说是“仁义”,张预说是“恩信使民”。王晳认为只有君主善治“道”,才能获得民心,上下统一意志。全国、全军上下统一意志,紧密团结,民众与君主、士卒与将帅就能够生死与共而无所畏惧。这里所说的“道”即属思想政治,要使全国上下统一意志,保持高度一致。这是战争准备的首要条件。《谋攻篇》还有“上下同欲者胜”的断言。这也是后来中外目光远大军事思想家的共识。
克劳塞维茨同样认识到战争中精神力量的重要,而精神力量主要来自于民众、军事权力与政府这三个方面。三者分别包含了原始的暴力及其要素、盖然性的因素及机会、思想政治,这就是《战争论》中论及的影响战争胜负的三个要素,强调赢得战争并非直接的物质力量一个方面,必须依靠全民全军所凝聚起来的统一力量。这正与孙子在思考战争诸种因素时,首先强调兵民对君主和将帅的服从、凝聚人心、形成合力是一致的。
毛泽东同志对战争中人民群众作用的认识更加深刻而且旗帜更加鲜明。他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指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①《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1、134页。他还深刻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反革命打不破我们,我们却要打破反革命。在革命政府的周围团结起千百万群众来,发展我们的革命战争,我们就能消灭一切反革命,我们就能夺取全中国。”②《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1、134页。《论持久战》还揭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③《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01页。这些英明论断铸造了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特色,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是引导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力量之源。孙子以“道”聚合战斗力朴素地体现出这个特点。
聚合新时代的强军之力,首先要深入贯彻十九大精神,树立“四个意识”。十九大报告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其次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化方式。新时代,这种方式能够使受教育者入耳、入脑、入心,把思想、政治、道德要求转化为自身的需要,产生心理上的根本变化,从而变成自觉行动,收到固化的教育效果。再次实施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达成全员的心灵默契。孟子说:“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④焦循:《孟子正义》,见《诸子集成》(1),上海书店,1986年影印版,第131页。思想政治工作要达到情与理的统一,不仅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感人。这就要充分尊重官兵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切实维护官兵权益,解决实际问题,以公平持正服人心,以热心服务感动人,取得官兵心悦诚服。最后还要将静态与动态相结合。要适应形势发展,因情施教,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而环境的变化在一定时期内又是相对稳定的,教育理念、规章制度、途径措施等都要保持相对稳定性。
二、以分数编组单元聚力,启示今天深化体制编制调整
战斗力不单是“合”形成的,同时也要善于“分”。如果一支人数众多的队伍,不加编组,则杂乱无章,成乌合之众,就难以调动指挥,也就无从聚合作战力量。孙子则对指挥庞杂的队伍充满了信心:“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势篇》)“分数”,曹操注:“部曲为分,什伍为数。”善于掌握分数之法,治理大部队就如同治理小分队,易如反掌。
首先要合理规划军队的编制。“分数”,就是将无序的兵众变为有序。一个团体在无序状态下,不便于管理调动,而一旦进入有序状态,则便于组织指挥,形成合力。兵法上,善于掌握分数之变,指挥再庞大的队伍也能够“治众如治寡”。这就需要用《计篇》中的“曲制”之“法”。李筌说:“曲,部曲也;制,节度也。”这就是军队的编制,如军、师、旅、团、营、连,直至排、班等。陈皞说:“若聚兵既众,即须多为部伍,部伍之内各有小吏以主之,使之训齐决断,遇敌临陈,授以方略,则我统之虽众,治之益寡。”①孙武著,曹操等注:《孙子十家注》,见《诸子集成》,上海书店,1986年影印版,第66页。如果按“分数”将整个队伍组织起来,能够递相统属,各加训练,虽治百万之众,如同调动指挥小股部队一样,纲举目张,指挥自如。《势篇》断言:“识众寡之用者胜。”《淮南子·兵略训》则引申说:“将众而用寡者,势不齐也;将寡而用众者,用力谐也。”要使一支军队发挥出应有的能量,不一定非“合”不可,时而合,时而分。张预认为:“统众既多,必先分偏裨之任,定行伍之数,使不相乱,然后可用。”②孙武著,曹操等注:《孙子十家注》,见《诸子集成》,上海书店,1986年影印版,第66页。因此,《势篇》还有“治乱,数也”的说法。
其次运用阵法的纷纭变换进行有机分合。“阵”,古代指军队交战时布置的战斗队列或者队列组合方式,现代指作战时的兵力部署。《孙子》中虽然不见“阵法”一词,但是出现许多“阵”字,并有对阵法运用的描述。如“无击堂堂之陈(阵)”“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奔走而陈兵车者,期也”,等等。《势篇》说:“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分合无常,变幻莫测,就呈现出“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的无端可循之阵势。这正是对出奇制胜阵法的最好描述。阵法是根据作战需要而按军队的编制排列成一定队形,以便有机组合兵力的作战方法,其纷纭变换要诀就在于分合之变。岳飞曾总结说:“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③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编:《二十五史》(8),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6年版,第6456页。古代阵法千变万化,但无论如何排兵,阵式如何变化,分也好,合也罢,都要随机排列,合理组合,巧妙发挥个体力量。只要能组织好各部士卒于一定的队列阵形之中,就便于指挥,进止统一,从而使整体战斗力发挥到最佳。《司马法· 定爵第三》又指出:“陈,巧也。用其所欲,形其所能,废其不欲不能。于敌反是。”还要求:“凡阵:行唯疏,战唯密,兵唯杂。”④周百义:《白话通译武经七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22、186页。这就充分掌握了布阵的规律。战斗中阵法的运用,就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个兵种、各种兵器有机组合在一起发出的力量,以局部兵力的高效打击,发出军队整体的强大战斗力。
兵法说:“聚不聚为孤旅。”“分不分为縻军。”⑤周百义:《白话通译武经七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22、186页。这里从“聚”与“分”对立方面分析了灵活分合用兵的重要性。以“合”聚集力量是正向思维,以“分”聚集力量则是逆向思考,分与合协调得当,都能使军队战斗力产生最大值。同时更要善于“变”,忽分忽合,分合不定。《吴子兵法》中还有按照士卒的能力素质将军队进行编组。《图国》要求“强国之君,必料其民”。据此,将军队分成有胆勇气力者、乐以进战效力而显其忠勇者、能逾高超远而轻足善走者、王臣失位而欲见功于上者、弃城去守而欲除其丑者五个类型,聚为一卒,即可练出精兵锐卒。假如拥有这样三千人的队伍,“内出可以决围,外入可以屠城矣”。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针对敌强我弱力量对比极端悬殊的现实广泛开展游击战,有时“化整为零”,有时“化零为整”,使游击队像流水和疾风一样,迅速地移动其位置,忽南忽北,声东击西,即打即离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83页。。这就如《虚实篇》所描述的那样:“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这也是对“分合之变”灵活而巧妙运用的典范。
受此启示:今天要因情把握军队力量编成。军队力量编成是军队作战单元的科学编组,是构成军队中各种力量及其编组形式,单位、人和武器装备是力量编成的基本要素,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也是新时代军队改革的重要内容。从古代冷兵器战场的分合变换,到现代信息化指挥系统的综合集成,虽然时代不同,武器装备各异,“以分合为变”的内涵不同,但是分合组织变换的思维方式仍然有相通之处,即要善于分合,只有进行有机的合、恰当的分、灵活的变,才能使军队编制单元发挥整体作战的巨大能量,提高信息化联合作战能力。随着战争形态逐渐向信息化战争演变,一体化联合作战成为基本作战样式,科学编成军队力量,优化力量组合,已为世界军队改革所关注。我军力量编成要知彼知己,既要借鉴世界军事强国的先进经验,又要有中国军队的特色。一是按装备的发展确定军队力量的结构。随着军事科技快速发展,新型装备不断涌现,促进军队力量结构体系深刻改变,按装备的革新调整军队的体制编制,是军队力量编成的基本原则。二是按使命任务确定军队力量编成的规模。维护国家利益始终是军队最重要的使命任务,也始终是确定力量体系构成和力量编成的基本依据,虽然世界各国各不相同,但是在确定军队力量编成的诸多因素中,这点是最基本的依据。新时期,要以任务为牵引,依据国家在不同战略方向上的使命任务,研判安全威胁,预测军队可能担负的作战任务,形成军队力量编成的基本方案。三是按战争形态与作战方式确定军队组织的分合。现代战争是以信息为主导的体系对抗,只有将各级各类作战要素有机整合、系统配套,才能实现整体作战效能跃升。四是以世界最强军的力量结构为参考。要以建设世界一流军队为目标,面对强军,既要取长补短,又要扬长避短,避实就虚,向精干、联合、模块、灵便、高效发展,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军队。
三、以形名统一行动聚气,启示今天加强组织纪律建设
凝神旨在聚气,只有思想的统一才能有一致的行动。假如一支军队在行动中各自为是,军心涣散,不听指挥;或自恃勇猛单独冒进,或大敌当前畏葸退缩,根本不能形成专一力量。这就要善于指挥。《势篇》说:“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如此则能在指挥大部队作战时,如同指挥小队人马一样运用自如、整齐划一,就在于依靠“形名”。曹操注:“旌旗曰形,金鼓曰名。”②孙武著,曹操等注:《孙子十家注》,见《诸子集成》,上海书店1986年影印版,第66页。这是对《军争篇》“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的发挥。金鼓旌旗在于统一视听,“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军队以形名统一行动,便于调度,行有章法,动有力量。
一是齐心协力,凝聚士气。“气”是产生强大爆发力与打击力之源。士气有蓬勃向上的锐气、义愤填膺的杀气、视死如归的勇气,有时是三气合一,相互交融,形成爆发力。孙子提出“治气”,且要治“朝气”,“朝气锐”,最具杀伤力。《司马法·严位》说战斗中“以力久,以气胜”。士卒凭借体力可以持久,军队依靠士气可以取胜。“本心固,新气胜,以甲固,以兵胜。”①周百义:《白话通译武经七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30页。二是快速行动,发出闪击。通过始料不及的速度、瞬时的出击,如咏春拳的“寸拳”,以“秒三拳”的猛攻闪击对手,靠的是快速打击,出其不意而达成目的。孙子主张用兵贵在神速,《九地篇》说:“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黄石公三略·上略》引《军谶》说:“战如风发,攻如河决。”这样的军队“可望而不可当,可下而不可胜”。《军谶》还有:“将谋欲密,士众欲一,攻敌欲疾。”这是因为“士众一,则军心结;攻敌疾,则备不及设”。俄国著名的统帅苏沃洛夫把军队的迅速机动和闪电般的冲击,说成是真正的战争灵魂,预言:“一分钟决定战斗结局,一小时决定战局胜负,一天决定帝国的命运。”战端一起,就得抢占先机,速战速决。三是势如破竹,所向披靡。通过“择人而任势”,恰当地选择人才;还要把握好节奏,“势如 弩,节如发机”,一旦威势造成,在力量对比上就产生了“以镒称铢”的巨大悬殊,击敌如“决积水于千仞之溪”,势不可当。
若要举重若轻,从容指挥,形成统一的行动,首先必须纪律严明。《计篇》在“七计”中将“法令孰行”作为判断战争胜负的条件之一。曹操说:“设而不犯,犯而必诛。”还要不分贵贱亲疏。孙子吴宫教练斩美姬、周亚夫对汉文帝视察细柳营一视同仁,就是以“刑无等级”而流传古今的典范。杜牧说:“县法设令,贵贱如一。”②孙武著,曹操等注:《孙子十家注》,见《诸子集成》,上海书店1986年影印版,第10页。还要赏罚分明,“赏罚孰明”是孙子判断战争胜负的又一重要条件。《尉缭子·兵令下》也有类似的要求:“赏如日月,信如四时,令如斧钺,制如干将。”这样治军,士卒没有不听命的。在必要时“施无法之赏”,超越常规行施奖赏,就可以“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九地篇》)。一方面,要加强教育引导。孙子认为,“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地形篇》)治军缺少法度,没有组织纪律,军队则成散沙。指挥队伍的协同动作要能如《九地篇》中的常山之蛇,“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使部伍各部位相互观照。尤其是在复杂环境下作战,三军严整,“携手若使一人”。另一方面,要使士卒顺从将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行军篇》。“令”,有的版本作“合”)。曹操说:“文,仁也;武,法也。”李筌补充说:“文,仁恩;武,威罚。”③孙武著,曹操等注:《孙子十家注》,见《诸子集成》,上海书店1986年影印版,第166页。文,即导之以德;武,为严之以法;恩威并用,宽严相济,士卒才能为之所用,军队才能统一行动。同时,更要注重平时养成。《行军篇》指出:“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素不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因而,“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杜预认为“得”,就是“相亲说也”。“亲说”,即亲悦,团结和睦的意思。只有在将帅和士卒之间建立起互相信赖的良好关系,士卒才能养成严格执行法纪的习惯,时刻听从指挥。
今天要取得统一行动,一是要“严明党的纪律”。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正风肃纪。重点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严起来。二是要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纪律教育。强化纪律执行,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三是要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必须全面贯彻党领导人民军队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制度,确立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坚持政治建军、依法治军。四是加强部队的纪律教育。要不断加强纪律教育,努力增强法纪意识,让官兵自觉服从组织纪律,严格执行条令条例,令行禁止。要注重平时的教育养成,善于运用军纪、法制等手段,执行严格的规章制度,引导和调动各级官兵在各种行动中,养成知法、守纪、依规行动的自觉性。
四、以因利制权形成锐力,启示今天加强作战理论创新
孙子善于“因利而制权”造势。从“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到“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无不体现着“因敌变化而取胜”的灵活性。从分合规律来说,强己之兵要聚合我之力,弱敌之兵须分散敌之力,亦即造势。这就是《虚实篇》“我专而敌分”之法,是强我之军的反向思维。分与合是灵活使用兵力的基本原则,善治分合,正反调度得当,都能产生强大的战斗力,充分体现了孙子灵活超越用兵之神妙。
先是夺其所爱乱敌方寸。假如敌大军压境,且队伍齐整,就要乱其阵脚。因此《九地篇》指出:“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以此打乱敌之计划、部署,破坏其有序协调。分合聚力是多变的,实战中需要酌情处理,穿插交替,灵活机变。通常情况下,处于内线作战之军面对多路之敌的正面围攻,则需分出少部力量,选择有利的环境阻敌多路,创造局部优于敌人的条件,同时聚合主力,突然进攻敌方的虚弱部,迅速将内线转化为外线作战,努力从被动转变为主动。方法之一就是“先夺其所爱,则听矣”(《九地篇》)。战国时期孙膑的围魏救赵、解放战争时期的围城打援、“一战”开局的俄军进攻东普鲁士解法国之围等用的都是如此战法。
次是分化敌之内部的聚合力。如果敌人团结一致,就要加以分化瓦解,分散削弱其力量,即“诡道”中的“亲而离之”(《计篇》),以此破坏其邦交,分化其联盟。《九地篇》指出:“夫霸王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攻伐大国要做好两件事情:一是使敌国民众不听号令,军队不得集结;另一是兵威强压敌人,使敌国的邦交不敢配合,离散而去。孟氏说:“以义制人,人谁敢拒!”李筌认为:“夫并兵震威,则诸侯自顾,不敢预交。”①孙武著,曹操等注:《孙子十家注》,见《诸子集成》,上海书店1986年影印版,第208页。孙子又说:“信己之私,威加于敌,故其城可拔,其国可隳。”(《九地篇》)要以威德之势相逼迫,离散敌众,拆散敌交,弱敌强我。
再次“形人而我无形”。《虚实篇》要以此分割强敌,形成“我专为一,敌分为十”之局,“我众敌寡,能以众击寡”“以十攻其一”。“示形”惑敌,使其不知战地不知战日,这样就会造成敌人处处设防,处处被动。“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其中玄机在于“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置敌于“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的被动境地。
这就启示我们要加强作战理论创新。习主席深刻指出:“科学的军事理论就是战斗力,一支强大的军队必须有科学理论作指导。”②《习近平在出席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 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实现新跨越》,《解放军报》2016年3月14日第1版。作战理论作为军事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战争及其准备中具有指导作用,作战理论是否领先,一定程度上关乎甚至影响战争成败。一是要具备重大战略问题前瞻性课题创新、针对性研究能力,同时具备超前构想战争、主动设计战争,推动作战理论创新不断走向深入的能力。二是加强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理论研究。在力量结构上,模块化灵活编组是一种趋势,强化信息综合集成,将各武器装备、各作战单元、各军兵种等综合集成一个整体,形成作战系统的整体效能,着力增强新质作战能力生成研究。三是逐步完善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既要建立健全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减少指挥层次,优化指挥流程,也要加强态势感知和指挥控制装备建设,提高信息传输速度和互联互通能力,确保全维感知、先敌决策、快敌行动。四是要加强战法理论的研究。要加强信息化战争非线式、非接触、非对称等作战样式的研究,这就需要善于分合,以适应信息化战争形态与作战样式发展的需要。
五、结束语
作战能力的凝聚与释放就在于巧妙灵活把握分合之变,单纯的合或单纯的分,都不可能获得预期效果。合中有分,分中有合,或分或合,因情而变。作战能力是军队履行职能使命的能力,提高军队作战能力,历来为兵家所重视,军队建设就是要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今天借鉴孙子“分合为变”的用兵之道,加强军队的思想政治建设,团结一心,凝神聚气;要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科学推进军队的体制编制调整;加快作战理论研究与战法的创新,推进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建设,对于提高部队战斗力、实现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无疑具有重要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