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惠金融助力精准扶贫

2018-01-23农经牛沐萱

农经 2018年5期
关键词:金融服务贫困人口贫困户

文|《农经》特约记者 牛沐萱

普惠金融是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抓手,在精准扶贫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持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金融作为现代经济运行的“血液”,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起到重要作用。伴随着中央脱贫攻坚战略和国家惠农政策的大力实施,中国农村经济社会正在迎来转型升级窗口期。农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农村社会的深刻变革,迫切呼唤普惠金融在“三农”领域的践行,为农村经济社会的新陈代谢输血供氧。

新形势下,我国扶贫开发总体上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由绝对贫困转为相对贫困,致贫原因复杂化、扶贫难度进一步加大。为确保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传统“大水漫灌”式扶贫手段必须转为“精确滴灌”。实施普惠金融是实施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客观要求。

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

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简言之,就是面向农民、小微企业和城镇低收入者等社会所有阶层全方位地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

普惠金融发展要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统筹规划与因地施策相结合、基础服务与改革创新相结合、规范发展与防范风险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明显改善对小微企业、贫困人口、特殊人群等薄弱领域的金融服务水平为重点,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金融改革发展的成果。

进一步明确金融扶贫对象,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一方面,要完善贫困户建档立卡信息,建立多维贫困识别体系。在现有的贫困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基础上,推进建档立卡信息与不动产登记、低保、公安系统等信息的衔接,完善贫困户基本信息。改革单纯以农户年人均收入识别贫困户的方法,建立和完善贫困户多尺度、多维度识别方法。将农户收入能力、可支配能力、消费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贫困人口识别与评判综合指标体系。另一方面,要健全精准扶贫动态监管与目标考核体系。贫困人口只有“有进有出”才能实现真正精准。以农村地区家庭日常实际生活成本为参照,明确贫困户的退出标准,创建退出机制。建立脱贫户生计特征定期监测体系,对脱贫户的生计状态实施动态监测和评估,将返贫农户及时纳入扶贫对象。根据监测、评优数据,及时调整扶持措施,着力降低贫困地区农户返贫率。

构建金融扶贫新格局,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一方面,要制定精准扶贫责任清单和进度协调计划,加快完善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的多元协作机制,研究制定专项扶贫和行业扶贫责任清单及考核目标。根据2020年现有标准下贫困人口脱贫的总体目标,按照扶贫开发任务分工,进一步明确扶贫办以及各相关责任部门精准扶贫的每一项责任,形成详细的责任清单,避免扶贫任务重叠或者漏出。另一方面,中央银行积极创新运用倾向政策工具,发挥再贴现、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差异化监管政策等工具的正向激励作用,引导和鼓励金融资源向贫困地区聚集。政策性银行重点做好异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以及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的储备、包装与对接工作,充分利用低成本、长周期的开发性、政策性资金,为贫困人口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向贫困地区延伸服务网点,实现贫困地区金融服务全覆盖。重点支持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以及涉农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产业发展引领和新型主体带动,为贫困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农村信用社等合作性金融机构需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商业化经营,推动小额信贷、农户联保等金融产品创新。鼓励金融机构“一手给资金,一手给技术”,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提高人们金融服务可获得性的同时实现贫困人群的精准脱贫。

创新金融扶贫模式,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运用“金融+思维”,将金融机构自身优势与扶贫政策、财政资金相结合,探索创新扶贫贷款新模式,推动信贷资金流向农村,流向贫困户。鼓励开展“政府担保+信贷”的产业链带动模式、“农户信用评分+信贷”的征信模式、“政银保”小额扶贫贷款模式等。积极开展两权抵押贷款,完善农村生产要素确权、登记、评估市场,鼓励将法律不禁止、产权归属清晰的农村集体房屋、土地等不动产及机器设备等农村资产纳入担保范围,有效扩大农村企业、农户的抵押品范围。探索开展“互联网+”扶贫模式。利用互联网信息手段,搭建农村与城市消费者的供需平台,把贫困户的土鸡、土鸭、土鹅等农产品推介出去,让城市的爱心帮扶者与农村贫困户结成对子,用以买代捐的方式让贫困户获得稳定收益。通过以上模式的创新开展,精准对接特色产业、贫困个体金融服务需求,拉动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实现贫困人口收入的稳定增加、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实现金融扶贫精准定向滴灌,解决贫困人口脱贫的可持续性问题,避免脱贫人口返贫现象的发生。

扎实做好农村金融服务工作

突出支持重点

以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农田水利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涉农企业、农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信贷支持重点,持续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努力实现涉农信贷投放持续增长。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单列涉农信贷计划,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根据自身战略定位和业务特点向“三农”客户倾斜资源配置。县域以下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大对当地的贷款投放。要大力支持“三农”保险发展,强化支农惠农能力。各保险机构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提高农业保险覆盖面和风险保障水平;发展多样化的养老保险、健康保险产品,完善农村保障体系。

完善机构体系

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体系机制改革,不断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农业银行要深化“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农发行要加大中长期“三农”信贷投放。农信社(农商行)、村镇银行要强化立足县域、服务“三农”定位,更好发挥支农服务主力军作用。支持邮政邮储银行建立“三农”事业部,稳步发展小额涉农贷款业务。支持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到乡镇设立支行,把金融服务触角伸向农村。其他商业银行要发挥自身专长,发展涉农业务。支持各类符合条件的社会资本参与设立村镇银行,力争早日实现县域全覆盖。积极引导推动金融机构在行政村设立金融综合服务站,办理银行卡消费、小额现金取款、现金汇款、转账汇款、余额查询、代理缴费、各项支农补贴发放、零钞兑换、金融知识宣传等普惠金融服务,在贫困村要率先全覆盖。保险机构要以“三农”服务站点为平台,不断延伸保险服务触角,以乡镇机构为依托,建立涵盖承保、理赔、防灾防损和各项增值服务为一体的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

创新金融产品

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农村实际、农业特点、农户需求,进一步加大涉农信贷产品与农村金融服务方式的探索与创新。要积极探索低成本、可复制、易推广、量体裁衣式的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快建立健全符合本地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体系。经济学家刘劲哲在有效市场假说基础上指出,要鼓励金融机构根据农业生产周期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资金需求特点,合理确定贷款额度、期限和利率,有效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额和中长期资金需求。结合农村信用工程建设,简化贷款流程,坚决杜绝“吃拿卡要”不良风气,推动信贷管理规范化,积极打造“阳光信贷”。要积极探索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林权抵押贷款、大型农机具融资租赁等业务,充分发挥担保机构作用。

保险机构要积极发展农村小额信贷保险、农民养老健康保险、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等普惠保险业务,鼓励开办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农房保险、农机保险、农业基础设施保险等特色优势涉农保险,探索发展农业保险保单质押贷款和农户信用保证保险业务。要积极做好外出务工人员、低保户、贫困户等重点群体的保险保障工作。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根据农业生产实际,支持合理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范围,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障水平。

普及惠农金融不仅有利于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而且对激发农村经济活力和发展现代农业意义重大。

猜你喜欢

金融服务贫困人口贫困户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隐形贫困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