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明风雨桥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特征刍议

2018-01-23王莉莉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三明风雨桥梁

王莉莉

(三明市博物馆,福建 三明 365001)

中国自古被称之为“桥的国度”,是桥文化的故乡。景与桥可作诗成词,情融桥能入画作曲。人们爱桥颂桥,寄情于桥,既有“晴虹桥影出,秋雁橹声来”的诗意咏叹,“长洲茂苑草萧萧,暮烟秋雨过枫桥”的枫桥夜泊,也有《清明上河图》中妙笔临摹的虹桥、京剧《长坂坡》《断桥》里演出的“桥戏”。折柳送别的西安灞桥、红军强渡的泸定桥、神话传说构建的七夕鹊桥等不胜枚举。过桥人将故事镌刻于水木之上,将美好愿景赋予跨水行空。

千百年来,人们遇水架桥,将桥作为路的延伸,接连两岸、联通外界。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精湛的桥梁工艺。早在西周、春秋时期,最原始的桥梁已经出现,一般为独木桥,或碇步桥,也称碇埠,又名磴步、踏步、汀步,俗称马齿桥,学术界则称之为堤式梁桥,是古代桥梁的雏形。东汉时期,出现了梁桥、浮桥、拱桥、索桥(唐宋及五代时期),桥梁发展至鼎盛时期,出现了一系列的名桥,如赵州桥(隋代)、虹桥(北宋叠梁式木拱桥)、泉州万安桥、潮州湘子桥(多跨石梁桥与开合式浮桥相结合)等。元明清时期,桥梁发展进入饱和时期,浮桥、梁桥、拱桥和索桥是其主要类型。其中,出现于宋代的叠梁式木拱桥(虹桥、飞桥)是中国古代桥梁中最富生命力的桥型,其简便短构长跨、预制装配、强度好等性能,是世界桥梁史上的独创。

1 风雨桥的由来和形制

西晋以来,三明境内也出现桥的影子。风雨桥,因其既可连接交通,又能躲避风雨,故而得名。

福建省三明市地处福建中部,全境总面积22 965 km2。境内以中低山及丘陵为主,北西部为武夷山脉,中部为玳瑁山脉,东南角依傍戴云山脉。峰峦耸峙,低丘起伏,溪流密布,河谷与盆地错落其间。境内溪河众多,河网密度大于0.13 km/km2。河流长度大于10 km的有90多条,多数属闽江水系,少数属汀江、九龙江和江西省琴江水系。为满足生产和交往的需求人们在溪河上用当地盛产的杉木和石材建造起了形态各异的桥。为保护木构件,也为给往来行人提供便利,建造者在桥上建造屋子,形成适应环境、具有当地特色的风雨桥。在全国第一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中,三明市共有桥梁329座,其中,风雨桥115座。其分布范围为泰宁16座、大田16座、将乐15座、清流13座、明溪12座、宁化11座、永安11座、尤溪9座、沙县8座、建宁3座、三元1座。按梁架材质又可分为2种:①木伸臂平梁风雨桥全市共29座:永安7座、将乐5座、大田4座、清流3座、尤溪2座、沙县2座、建宁2座、宁化2座、泰宁1座、明溪1座;②石拱风雨桥(包括堤坝类)共86座:泰宁15座、大田12座、明溪11座、将乐10座、宁化10座、清流9座、尤溪7座、沙县6座、永安4座、建宁1座、三元1座。

风雨桥大多为石结构和木结构,前者一般两边较为平坦,中间拱桥部分陡然高耸以便舟船行驶;后者大多在山区,桥墩上架木为梁,梁上铺木板,木板上再铺砖或夯土。桥面盖重檐翘角的亭阁,雕龙画凤、涂红描金。同时在长廊顶上铺有瓦片,两侧盖有遮护板,在保护桥梁结构的同时,可遮阳避雨;桥上置有长条板凳,有的设有戏台,有的供有神龛。

风雨桥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历史变迁的缩影,更是传统文化的珍宝。它以独特的桥梁结构形式解决了大尺度无柱跨越的问题,为人们带来了出行便利和运输方便,成为中国尤其是山地人居木结构桥梁中,最具创造性和技术性的桥梁形式,彰显着中国历史上木拱桥营造技术的先进与精湛的同时,又向世人展示着宏大的精神内涵和深厚的乡土文化,是中国南方山地人居文化的典型范例。

木拱风雨桥结构特征之所以独特,主要表现在下部拱结构桥体上,它是由短小木构件榫卯搭接形成两种结构体系,并通过上下交叠编织组成大跨度、无柱拱结构,主要包括主拱圈和拱上结构两部分。主拱圈是由单个短小杆件相贯形成的3节苗、5节苗(3节苗、4节苗)两套拱肋系统相互穿插、互相承托,并通过横向牛头、剪刀撑联结成近似板肋拱的特殊拱结构,它是桥体的主承重构件,也是整个桥体结构价值的核心;拱上结构是辅助体系,起传递荷载和加强主拱圈的作用:这两部分结合形成的桥体结构在整体上近似现代空腹式拱桥,具有一定的结构安全性和科学性。

三明境内的木拱风雨桥基本上没有了拱下结构桥体,即没有主拱圈部分,只剩下拱上部分。仅在毛石垒砌金刚墙上或石桥墩上,用原木叠架出挑成梁,再用大口径圆木直架横跨作桥梁,上铺木板成桥面。由于溪壑纵横、水流湍急、多险滩峡谷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古代桥梁设计和施工等诸多难题,以及有限的经济能力和技术条件等,造成了今天三明境内风雨桥的这种局面。从木拱结构技术发展的大体脉络“木平梁桥-木斜撑桥-木八字撑桥-木拱桥”来看,三明境内的风雨桥结构现状仍停留在早期阶段,即木平梁桥,之后便是石拱风雨桥,中间两个阶段暂没发现。

风雨桥建造资金来源主要有4个方面:①老百姓自行集资;②募捐集资;③官方倡导,民间兴建;④官方独立承建。正是由于有这样灵活的资金来源模式,才形成了三明地区村、乡、镇之间数量众多的风雨桥。

2 风雨桥的民俗事象

一般来说,风雨桥是一个地区或村落的中心,既是重大事件的议事场所、物资交流中心、人们日常交往的重要场所,又是当地人的信仰载体。①议事场所。以风雨桥为中心的辐射范围内,大到村与村、家族与家族之间,小到家庭、邻里之间的矛盾,都会到桥上进行双方辩论,请村里的公证人形成公认的处理意见,从而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矛盾。②物资交流中心。捕获的猎物、采集的果实、自家的蔬菜等都在此进行交易,既加深了邻里情感,又促进了乡村经济发展。③聚会场所。风雨桥是人们聚会的首选地,年轻人尤爱在此交友。④信仰载体。风雨桥的中心点一般建有“神龛”且对着来水方向,根据村落文化信仰和河流地形,供奉各个神祇及各姓氏的开山鼻祖。每逢初一、十五,或出门求财、求学,或亲友来访迎送之时,都到这里焚香祈福。亦有些人家凡家中出现灾祸,都会到桥上顶礼膜拜以求庇佑。因此,风雨桥便成为整个地域的信仰中心。

3 风雨桥的文化内涵

三明地区独具风貌的建筑展现了该地居民独特的心理诉求和生命体验,承载着当地文化的多样性,联系着乡俗与乡情,促使该地区形成了独具内涵的民俗文化。风雨桥是人本观念与自然和谐结合的完美体现。三明风雨桥以其奇巧的建筑构造引人瞩目,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更是让人着迷。三明风雨桥的形成与三明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但每一种文化,都处在一种恒常的变迁中[1]。

风雨桥最基本的功能是沟通两岸,为行人提供挡风遮雨、纳凉交谈的场所。除此之外,它还被当地人当作“护村符”,给百姓提供安全感。位于宁化水茜的赤卫古桥,不仅具备实用价值,还是客家民俗及建筑的艺术象征标志,是对三明客家人的恢宏气概与硬颈精神的阐释,散发着客家文化气息。

在人类社会早期,生产力低下,人们无法科学地认识自然。为了生存和繁衍,人类既惧怕自然,又渴望控制自然,这样的原始观念深深影响了三明先民。他们认为村落是人们得以生存重要组织结构,当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时,他们往往将问题根源归于当地的风水,因此希望建造一座充满福气的桥来躲避自然灾害。由此可知,三明风雨桥寄托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着丰富的生命寓意。因此,风雨桥也被三明人称之为“福桥”。

始修建于清乾隆年间,位于永安青水畲族乡沧海畲族村水尾的化龙桥,体现了当地独特的民俗文化。桥中设观音神龛,奉祀观音、善财童子、龙女木雕神像各1尊,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五日,人们将神像用4人轿抬出巡街游行。巡行时也有船篷、旗帜、锣鼓长号、琴乐队,轿后也有少年香炉队。神轿所经街道两侧的住户,会事先煎好油糍、炸好油蛋,在大门前摆设香案,迎祀菩萨。

通过上述提及的当地习俗来看,桥含有让往者“转世投胎”或“安魂”的含义,这与当地文化环境有着不可磨灭的关系。当今社会,科技与经济都在飞速发展,三明人民的思想观念和物质生活都在不断变化,新时期的人们正逐步摆脱固有思想的束缚。文章追寻风雨桥最初建立的目的和它所代表的含义,是为了深刻剖析“福桥”的内涵,激发出三明人民对当地文化的认同感,才能真正了解这种建筑艺术的魅力。

4 风雨桥的艺术特征

建筑是科学、文化和艺术的综合体。三明风雨桥古朴端庄,造型优美,给人以质朴苍劲的感受。它将功能和自然融合,将凝聚当地传统与文化的建筑造型、装饰艺术完美结合。每座桥都凸现了独特的艺术性:宁化石壁的溪背屋桥雄浑古朴、秩序工整;水茜张坊的屋桥壮观厚实、高大雄伟;永安槐南最长的石拱廊桥与自然浑然一体、天广地长。

始建于明代的会清桥,位于贡川镇南门沙溪与胡贡溪两溪交汇处,南北两边入口各有一座双檐庑殿顶的门楼,飞檐翘角,悬“会清桥”三字木匾。正脊饰一对鱼吻,既起装饰作用,也暗含防火之意。桥中的桥亭高出屋面,单檐歇山顶,飞檐翘角,正脊同样饰一对鱼纹。桥亭下设神龛,祀奉真武大帝。神龛顶装饰方型藻井,顶彩绘双龙戏珠图案,这种设计在众多廊桥中独一无二。其结构为上悬臂托架简支架参差错落,而桥内部柱、挂、梁纵横交错,上套下接的结构给人以别致却和谐之感。

从桥的外部结构来看,楼顶的4个角向外翘起,桥廊廊脊和塔脊刻有花鸟鱼虫等精美花纹作装饰。楼亭顶部的尖端收尖部分置有铜制的鸟或白鹤,其尖喙处有簧片,簧片经风吹动会发出声响,如鸟鸣声,生动有趣。封檐板处常以动植物、几何形状作为装饰。从外部来看,风雨桥整体色彩简单淡雅,白梁黑瓦相映交错,给人以强烈的对比感。

永安青水畲族村寨兜澄江两岸的永宁桥建筑别致,内部装饰主要以彩绘为主,黑色瓦片上有五彩斑斓的装饰品,配以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内容与三明人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代表当地人民的生活和审美情趣。瓦尾也饰有狮子、双龙等,栩栩如生。部分栏杆上还有动植物木雕。

5 结束语

若说荟萃建筑文化、装饰艺术于一身的三明风雨桥是一座文化艺术的殿堂,那么点缀其中的楹联、字画、雕刻就是这殿堂里的明珠。三明风雨桥横跨两岸,既供人行走,又堵住一方风水,成为给人们带来福气的福桥;它为行人提供遮风避雨之处,又供人遮阴躲阳;桥面长廊上建有多座宝塔,塔有3层、5层、7层,飞檐重叠,檐角彩绘花、鸟,桥脊上还有各种吉祥崇拜物。

风雨桥吸取中华传统古建筑中桥、廊、房、塔、鼓楼的优点,将之巧妙地融合于自身建筑中,艺术境界颇高。远眺三明风雨桥,宛如巨龙于水中嬉戏;近观桥体,无论是其雕饰还是其色彩,无不令人惊叹。

猜你喜欢

三明风雨桥梁
风雨不动安如山
风雨面前我们一起扛
四十载风雨人大路
手拉手 共搭爱的桥梁
句子也需要桥梁
going Coastal
高性能砼在桥梁中的应用
三明医改应避免昙花一现
三明之道:五大改革成功控费
我与三明医改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