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麦积山景区文物保护与旅游管理摭谈

2018-01-23张晓君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麦积山石窟景区

张晓君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甘肃 天水 741020)

麦积山石窟是我国著名石窟寺之一,是甘肃省对外旅游宣传的重要名片,它保存着北朝以来的以雕塑、壁画和建筑等为主体的佛教文化艺术珍品。麦积山石窟以其广博的佛教石窟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人文景观、绿色的森林氧吧,吸引着来自陕西、四川、宁夏、青海等周边地区的众多游客。近年来,北京、上海及南方一些城市的游客也在不断增多。随着麦积山石窟知名度的不断提升、外部交通条件的显著改善,麦积山景区的游客数量迅猛增长。这种情况在显示出旅游业繁荣景象的同时,也给景区文物保护和旅游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产生了一些新矛盾,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处理这些矛盾与问题已成为景区管理的当务之急,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1 麦积山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行政体制上的多头管理

历史上的麦积山石窟是丝绸之路中的佛教圣地,麦积山瑞应寺是陇东南地区影响颇大的佛教寺院,麦积山周边田产原归瑞应寺所有,附近村民多为寺院佃户。清末以来寺院衰败,外来流民迅速涌入,他们在石窟周边垦荒开地,与寺院之间的纠纷时有发生。新中国成立后,麦积山石窟由人民政府接管,周边几个自然村落纳入地方政府统一管理,寺院田产在土改中也被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1953年9月,天水麦积山文物保管所成立,隶属天水县文化局。1961年3月,麦积山石窟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2年,改属甘肃省文化局,后曾由天水县文化馆代管,1973年起又归属甘肃省文化局管辖。1982年5月,麦积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正式成立,由天水市人民政府管辖。其具体职能为负责麦积山、仙人崖、石门、曲溪和街亭温泉等景区景点的管理和开发工作。

1984年7月,麦积山石窟山体加固工程竣工。同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1986年,麦积山文物保管所更名为“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由原来单纯的保护和管理机构扩展为兼顾文物修复、美术临摹、石窟考古、宣传展示、旅游接待、文物安全保卫等多重职能的机构。与麦积山石窟周围的森林属小陇山林业实验局——麦积林场管理。20世纪80年代扩建为小陇山麦积植物园。21世纪初,又升格为国家森林公园[1]。

这样一来,在麦积山石窟保护范围内出现了分别隶属于文物、园林、旅游、林业和地方政府等多个系统的行政机构和部门。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游客维权意识也不断增强。为减少因多重购票而引发的矛盾纠纷,2005年5月,在甘肃省人民政府具体协调下,天水市人民政府、甘肃省林业厅、甘肃省文物局等三家主管单位最终达成统一出售门票,再按比例分成的解决方案,暂时解决了因重复购票而给游客带来的不便。

但随着民众文物保护理念的更新,旅游服务需求的提升,生态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民生现实需求等客观条件的变化,景区内各部门开始陆续出台相应管理办法和发展规划,以期提升管理水平并获取更多项目资金支持。因此,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最突出的表现是不同系统单位和部门在制定各自发展规划和管理办法时,仅局限于本系统内,对整个景区范围却无力顾及,因而也造成了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的局面。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管理范围仅限于石窟及寺院,对其行为除了做宣传教育外,几乎无能为力,无任何制约手段。这种情况显然不利于整个景区健康良性的互动和发展。麦积山风景管理局尽管有行政执法权,但对于同样拿着地方政府合法建房手续的村民却是毫无办法,只能对其楼层和规模进行力所能及的限制,对国家相关规定很难得到贯彻落实。

1.2 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

经过多年建设,麦积山景区内的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观,但与客观发展需要仍有不小差距。在接待服务方面远不能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每年节假日期间的表现尤其突出。由于游客数量在短时间内骤增,且集中分布于麦积山景区,导致游览参观、交通住宿、餐饮购物等均处于饱合或超员状态,服务质量严重下降,接待服务水平经受着严峻考验。而冬季则又呈现出另外一种情况:由于游客锐减,景区内交通、餐饮、住宿行业大部分歇息,给游客带来诸多不便,尤其对非自驾游客造成了不小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麦积山景区接待服务水平的发展。

(1)道路交通方面。由于整个景区目前尚未建成循环参观线路,导致仙人崖、曲溪、石门等景区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无法得到相应开发和利用,大量外地游客不能合理分流,一窝蜂涌向麦积山石窟。这种景区交通线路设置,导致在旅游旺季游客常常临时改变行程,给接待能力相对薄弱的仙人崖、石门、曲溪等景区造成了诸多不便。同时,各景区之间不发达的交通也给游客造成了许多不便。

(2)接待服务方面。主要表现在两点:①景区购物问题。由于麦积山景区并未建立起一个规范有序的、与景区融为一体的旅游购物和餐饮市场。各种摊点只能沿景区参观道路依次排开,既阻碍了游客和车辆通行,又影响了景区环境卫生。除此之外,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②景区讲解服务不规范。受单位管理范围限制,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讲解服务只能从窟区入口开始。当外地游客乘观光车到达麦积山脚下停车场时,首先面对的是由风景管理局组织的导游讲解人员,游客在他们带领下,前往麦积山石窟广场,沿途浏览道路两旁风景,也有一些相关知识介绍。然而参观石窟之时的接待服务则由研究所的讲解员承担,游客想要真正了解和认识麦积山石窟,又要重新购买石窟讲解票之后才能进入代表性洞窟,听取专业讲解员讲解,感受博大精深的佛教艺术。这种讲解服务方式的反差,导致的直接结果便是游客的普遍质疑、不满和投诉。

(3)住宿餐饮方面。伴随国家封山育林政策的实施和游客的不断增多,景区内村民围绕旅游而开办的农家住宿、餐饮、商铺、租车,以及小摊小贩等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各种店铺在选址、建筑风格、体量等方面非常随意,普遍存在私搭乱建现象。建筑样式也是五花八门,服务质量良莠不一、参差不齐。这些严重影响整个景区风貌,与世界文化遗产地麦积山石窟的形象不相匹配。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与整个景区没有形成系统规划与切实加强管理有很大关系。

2 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

麦积山石窟是麦积山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只有承载着千年历史的佛教艺术宝库得到有效保护和管理,整个景区才具有相应的旅游、宣传和推介价值,也才能把景区各项工作带动起来,使景区各项事业兴旺发达,并最终使景区内相关方受益,从而推动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带动周边地区产业开发、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

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存在一定的矛盾,天水市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使文物保护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每年“五一”、国庆,以及中秋小长假期间,都有大量外地游客涌向麦积山。其时人山人海,拥挤不堪,游客仅排队购票时间就长达1~2 h,之后才能登上栈道参观石窟,使整个参观时间延长至4 h左右。高峰时期登临洞窟者日均在1.8万~2.2万人之间,超出最佳承载量的3倍。游客的参观体验也仅是人挤人在窟区栈道上走一圈而已,结束后多已疲惫不堪,更谈不上愉悦和收获了。此外,由于栈道过于拥挤,窟区只能暂停讲解服务,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发动全体员工进入窟区值勤疏导,同时还借助武警、公安、交警、工商等部门前来维持秩序,以确保游客和文物安全,整个景区的交通、餐饮、住宿、通信等处于超负荷状态。

3 对景区发展的建议

3.1 树立全局观念,依法建设管理

甘肃省创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工程获得国务院批准之后,相应的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也陆续展开。2016年12月,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麦积山石窟改属敦煌研究院管理,这是甘肃省加强丝绸之路沿线石窟文化保护与研究的一项重要举措,也能借助敦煌研究院先进的文物保护管理理念、技术、经验,以及巨大的国际影响力,使麦积山等甘肃石窟文化资源得到更加科学的保护、研究、管理、弘扬和发展[2]。

在这种情况下,具有景区相关行政管辖权的天水市人民政府和甘肃省林业厅如能尽快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政管理审批权限,与敦煌研究院协商,制定《麦积山风景名胜区保护与管理条例》,依法全面推进景区内的道路、景点、村镇以及各种服务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并结合国家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国计民生项目,使整个景区在规划设计、建筑风貌、使用功能、日常管理等方面达到和谐统一,才能使景区内的各种旅游资源得到合理、有序的开发与利用,从根本上解决麦积山景区所面临的困境。

3.2 强化文物保护意识

相关调查分析表明,95%以上的外地游客是在对麦积山石窟进行调查之后,方才选择到麦积山景区。麦积山景区在核心景区规划、管理、建设、服务等方面还有许多缺点和不足。主要表现在过于强调条块分割、重视短期及部门利益、并没有真正树立起文物第一的观念,特别是景区内各相关单位和村民,尚未认识到麦积山石窟的保护在整个景区开发、利用和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价值和独特作用。

针对这种情况,作为麦积山石窟管理主体的文物部门,不但要争取机会做好石窟文物的保护和窟区环境的监测预警工作,还要与相关管理部门紧密合作,通过广泛宣传,使相关利益方充分认识到,保护麦积山石窟就是维护整个麦积山景区长远发展、造福当地民众的根本所在。

3.3 合理利用资源,社会与经济效益双赢

麦积山石窟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把它保护好、宣传好、弘扬好,让历史活起来,让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之光照亮当代,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当务之急在于转换思路,统一思想,真正树立起全局观念。对作为景区管理的职能部门——麦积山风景名胜管理局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打破常规,协调景区内各单位,按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规划要求,对景区资源重新整合、优化,争取在景区环行道路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有所突破。同时,在景区内各景点开发过程中要突出特色,增强功能,扩展项目,完善设施,以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延长游客滞留时间,改变景点过于单一现状。此外,应根据景区内不同景点不同特点,适时推出一些具有休闲度假、户外探险、保健养生、农业采摘等旅游项目,以满足不同游客群体需求。这些措施不但可以增加景区相关利益方的收入,也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麦积山石窟旅游旺季的参观压力,从而在根本上解决麦积山景区长期存在的季节性旅游带来的种种弊端。

第二,充分利用现代媒介和科技手段,使其在文物保护宣传和旅游经营管理中发挥出更大作用。景区内各种参观资源的在线展播、包装、宣传、推介等方面应有所突破,在涉及网络预约售票、讲解参观服务、餐饮住宿预订、网络支付等大数据支持和管理等方面要积极推广,确保安全稳定,使游客真正感受到网络和现代科技所带来的便利[3]。

第三,麦积山石窟展示也要充分利用网络科技和数字化技术成果,采用3D、AV、AR等技术,全面展示和宣传历史悠久的麦积山佛教石窟艺术,使之变成广大游客和民众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普及性视频资料、文创产品、通俗读本等,为弘扬社会正能量和价值观发挥应有的作用。充分利用网络互联和数据分析的优势,在窟区文物本体监测、游客流量控制、文物保护修复、文物数据资源管理和共享、学术交流和研究等方面加强游客与文物工作之间的互动,以增强全民文物保护意识、确保文物安全[4]。

4 结束语

国内各风景名胜区遇到的问题,兼具普遍性和特殊性。就麦积山石窟所处的麦积山景区而言,关键则在于理清管理体制,调整各方关系,防止推诿扯皮,使其健康有序协调发展。文物保护研究与旅游发展管理是一对矛盾统一体,二者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如果处理得当,会收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效果。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因相关各方利益关系较为复杂,如若能权衡利弊得失,照顾各方利益关系,妥善解决各种矛盾,成功化解意见分歧,才能使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完全发挥其作用,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麦积山石窟景区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晒经石、麦积山石窟
壮观的麦积山
陈然作品
『摘牌』
“摘牌”
郭峰:以画守持 自见清净
某景区留念
夜宿石窟
麦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