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7年敦煌學研究論著目録

2018-01-23宋雪春

敦煌学国际联络委员会通讯 2018年0期
关键词:大學敦煌研究

宋雪春

(上海師範大學)

楊敬蘭

(敦煌研究院)

2017年度,中國大陸地區共出版敦煌學專著40多部,公開發表相關論文300餘篇。現將研究論著目録編製如下,其編排次序爲: 一、 專著部分;二、 論文部分。論文部分又細分爲概説、歷史地理、社會文化、宗教、語言文字、文學、藝術、考古與文物保護、少數民族歷史語言、古籍、科技、書評與學術動態十二個專題。

一、 專 著

陳紅彦《敦煌·西域·民語·外文——善本掌故》,上海: 上海遠東出版社,2017年1月。

程同根主編《敦煌楷書大字典》,南昌: 江西美術出版社,2017年1月。

程同根主編《敦煌行書大字典》,南昌: 江西美術出版社,2017年1月。

吴葒《北周石窟造像研究》,蘭州: 甘肅教育出版社,2017年1月。

方廣錩、吴芳思主編《英國國家圖書館藏敦煌遺書》(41—50),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年2月。

趙貞《敦煌文獻與唐代社會文化研究》,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年2月。

方豪著,鄭阿財編《中西交通史》,杭州: 浙江大學出版社,2017年2月。

魏文斌《麥積山石窟初期洞窟調查與研究》,蘭州: 甘肅教育出版社,2017年3月。

張景峰《敦煌陰氏與莫高窟研究》,蘭州: 甘肅教育出版社,2017年3月。

趙曉星《吐蕃統治時期敦煌密教研究》,蘭州: 甘肅教育出版社,2017年3月。

馮培紅《敦煌學與五涼史論稿》,杭州: 浙江大學出版社,2017年3月。

姜亮夫《敦煌學論稿》,杭州: 浙江大學出版社,2017年4月。

王招國(定源)《佛教文獻論稿》,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年4月。

《歷代碑帖法書選》編輯組《敦煌本柳公權書金剛經》,北京: 文物出版社,2017年5月。

徐秀玲《隋唐五代宋初雇傭契約研究: 以敦煌吐魯番出土文書爲中心》,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年5月。

陳可冀、李金田、戴恩來編《敦煌文化與中醫學·中華文化與中醫學叢書》,北京: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年5月。

趙聲良《佛陀微笑》,蘭州: 甘肅教育出版社,2017年6月。

于華剛主編《世界民間藏中國敦煌文獻(第二輯)》,北京: 中國書店出版社,2017年6月。

竇俠父《敦煌上下兩千年》,蘭州: 敦煌文藝出版社,2017年7月。

郝春文主編《2017敦煌學國際聯絡委員會通訊》,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7月。

程同根主編《敦煌草書大字典》,南昌: 江西美術出版社,2017年7月。

張德芳、王立翔《簡帛書法大系: 敦煌馬圈灣漢簡書法》(壹、貳、叁),上海: 上海書畫出版社,2017年7月。

段文傑《敦煌石窟藝術研究(精)》,蘭州: 甘肅人民出版社,2017年8月。

郝春文編著《英藏敦煌社會歷史文獻釋録》第15卷,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年8月。

王亞麗《敦煌寫本醫籍語言研究》,北京: 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7年8月。

楊利民、范鵬主編《敦煌哲學(第四輯)》,蘭州: 甘肅人民出版社,2017年9月。

楊郁如《敦煌隋代石窟壁畫樣式與題材研究》,蘭州: 甘肅教育出版社,2017年9月。

張元林《北朝——隋時期敦煌法華圖像研究》,蘭州: 甘肅教育出版社,2017年9月。

王惠民《敦煌佛教與石窟營建》,蘭州: 甘肅教育出版社,2017年9月。

馬國俊《敦煌書法藝術研究》,北京: 文物出版社,2017年9月。

金少華《敦煌吐魯番本〈文選〉輯校》,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7年9月。

沙武田《歸義軍時期敦煌石窟考古研究》,蘭州: 甘肅教育出版社,2017年9月。

劉傳啓《敦煌喪葬文書輯注》,成都: 巴蜀書社,2017年9月。

金雅聲、郭恩主編《法國國家圖書館藏敦煌藏文文獻》(21),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10月。

張小琴《敦煌壁畫精品綫描》,石家莊: 河北教育出版社,2017年10月。

李建强《敦煌·對音·初探——基於敦煌文獻的梵、藏漢對音研究》,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年11月。

甘肅省文物局、敦煌研究院編纂,馬德主編《甘肅藏敦煌藏文文獻》(1),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12月。

陳海濤、陳琦《圖説敦煌二五四窟》,北京: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有限公司,2017年12月。

饒宗頤主編《敦煌吐魯番研究》第17卷,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12月。

二、 論 文

(一) 概説

朱鳳玉《陳訚舊藏敦煌文獻題跋輯録與研究》,《敦煌研究》2017年第1期。

馬德《莫高窟前史新探——宕泉河流域漢晉遺跡的歷史意義》,《敦煌研究》2017年第2期。

孫志軍《1907—1949年的莫高窟攝影》,《敦煌研究》2017年第2期。

經崇儀著,王平先譯《照片檔案遺産: 敦煌、探險照片與羅氏檔案》,《敦煌研究》2017年第2期。

車守同《由〈吴忠信日記〉再探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的時代背景》,《敦煌研究》2017年第2期。

黄征《古籍整理的規範問題——以敦煌文獻爲中心》,《敦煌研究》2017年第2期。

榮新江《絲綢之路也是一條“寫本之路”》,《文史》2017年第2期。

劉進寶《東方學背景下的敦煌學》,《敦煌研究》2017年第3期。

王冀青《英藏敦煌漢文文獻“蔣孝琬目録”編纂始末》,《敦煌研究》2017年第4期。

王慧慧《“西北藝術文物考察團”在敦煌考察時間考》,《敦煌研究》2017年第3期。

梁旭澍、王海雲、盛岩海《敦煌研究院藏王子雲、何正璜夫婦敦煌資料目録》,《敦煌研究》2017年第3期。

韓春平《敦煌遺書數字化演進史》,《中國社會科學報》2017年6月28日。

王楠《伯希和與清代官員學者的交往(1906—1909年)》,《西域研究》2017年第4期。

段小强、陳亞軍《敦煌地區史前文化初步研究》,《敦煌學輯刊》2017年第4期。

王冀青《伯希和1909年北京之行相關事件雜考》,《敦煌學輯刊》2017年第4期。

鄭麗穎《俄藏斯坦因致奥登堡信件研究》,《敦煌學輯刊》2017年第4期。

張瑛《先秦時期的敦煌文化》,《中國史研究》2017年第4期。

蔡迎春《民國時期敦煌學著作及其整理研究》,《圖書館雜誌》2017年第3期。

邢培順、王明東《劉昞與他的〈敦煌實録〉》,《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17年第3期。

賈應生《敦煌哲學建設的學派意義》,《甘肅社會科學》2017年第4期。

杜海、鄭炳林《曹氏歸義軍時期敦煌文獻書寫特徵研究》,《敦煌學輯刊》2017年第4期。

(二) 歷史地理

陳國燦《試論吐蕃佔領敦煌後期的鼠年改革——敦煌“永壽寺文書”研究》,《敦煌研究》2017年第3期。

楊寶玉《〈張淮深墓誌銘〉與張淮深被害事件再探》,《敦煌研究》2017年第2期。

李宗俊《晚唐張議潮入朝事暨歸義軍與嗢末的涼州之爭再探——以新出李行素墓誌及敦煌文書張議潮奏表爲中心》,《敦煌研究》2017年第4期。

李并成《瓜州新發現的幾座古城址的調查與考證》,《敦煌研究》2017年第5期。

孫寧《“瓜州今敦煌”地理認識的形成——以〈左傳〉相關注解爲中心》,《敦煌研究》2017年第5期。

朱艷彤《酒泉馬氏與五涼王國——以〈西涼建初四年(408)秀才對策文〉與辛氏墓誌中“馬騭”爲中心》,《敦煌研究》2017年第5期。

鄭炳林、唐尚書、曹紅《北魏至隋唐羅布泊地區的生態修復與城市重建》,《敦煌學輯刊》2017年第3期。

鄭炳林、史志林、郝勇《黑河流域歷史時期環境演變研究回顧與展望》,《敦煌學輯刊》2017年第1期。

楊富學《“瓜州塔”考辨》,《敦煌研究》2017年第2期。

高啓安《烏蘭縣置廢與轄境申説》,《敦煌研究》2017年第2期。

馮培紅、王蕾《中古時期烏蘭關、縣位置考辨》,《敦煌研究》2017年第2期。

張啓榮、張啓芮《五方隋唐烏蘭墓誌考釋》,《敦煌研究》2017年第2期。

杜立暉《黑水城文獻所見元代亦集乃路的機構建制與運行機制》,《敦煌研究》2017年第2期。

鄭怡楠《新出〈唐敦煌張淮澄墓誌銘並序〉考釋》,《敦煌學輯刊》2017年第1期。

魏迎春、鄭炳林《敦煌歸義軍節度使承襲制度研究(上)——張氏歸義軍節度使的承襲引發的有關問題》,《敦煌學輯刊》2017年第1期。

高士榮《簡牘文獻中秦及漢初奴婢制度的特徵》,《敦煌學輯刊》2017年第1期。

鄭怡楠、鄭炳林《敦煌寫本〈曹議金重修開元寺功德記〉考釋》,《敦煌學輯刊》2017年第2期。

王樂《魏唐時期敦煌吐魯番地區的綾織物》,《敦煌學輯刊》2017年第2期。

郝二旭《唐五代敦煌柴草消費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敦煌學輯刊》2017年第3期。

蘇金花《敦煌吐魯番文書所見糧食作物“?栿?”名實辨析》,《中國經濟史研究》2017年第6期。

尹波濤《粟特康氏會稽郡望考論》,《敦煌學輯刊》2017年第1期。

王慶衛《新出唐代張淮澄墓誌所見歸義軍史事考》,《敦煌學輯刊》2017年第1期。

朱艷桐《姑臧城空間佈局與五涼河西政治》,《敦煌學輯刊》2017年第2期。

王蕾、劉滿《劉元鼎入蕃路綫河隴段考》,《敦煌學輯刊》2017年第2期。

鄭紅翔《唐安史之亂後河隴陷蕃問題再探》,《敦煌學輯刊》2017年第4期。

王瑞芳《新見唐〈竇希珩墓誌〉考釋》,《敦煌學輯刊》2017年第4期。

王力平《八到十世紀的敦煌杜氏家族研究——兼及藏經洞文書的“偏向性”》,《敦煌學輯刊》2017年第2期。

尹偉先、李賀文《甘肅隴東地區北朝碑銘所見人名研究——以〈山公寺碑〉〈北周立佛像〉等爲例》,《敦煌學輯刊》2017年第2期。

陳光文《元代諸王出鎮敦煌相關問題新探》,《敦煌學輯刊》2017年第2期。

吴炯炯《〈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之唐貞休世系再考》,《敦煌學輯刊》2017年第1期。

杜海《敦煌文書中的“國太”夫人考》,《敦煌學輯刊》2017年第3期。

趙貞《唐代黄口的著録與入籍——以敦煌吐魯番文書爲中心》,《西域研究》2017年第4期。

任艷艷《試論唐代河東道之交通——以敦煌文書和圓仁〈入唐求法巡禮行記〉中關、驛、店爲中心的考察》,《安徽史學》2017年第4期。

邵天松《黑水城出土〈宋西北邊境軍政文書〉校補》,《敦煌研究》2017年第4期。

趙大旺《唐前期的“小男當户”李世龍》,《敦煌研究》2017年第5期。

田衛衛《旅順博物館藏唐户令殘片考——以令文復原與年代比定爲中心》,《中華文史論叢》2017年第3期。

(三) 社會文化

李正宇《公平形式掩蓋下的不公平——敦煌契約别議》,《敦煌研究》2017年第3期。

趙和平《奠雁——兩千年婚禮儀式的變與不變》,《敦煌研究》2017年第5期。

薛艷麗、王祥偉《敦煌文書S.4657與BD09282釋録研究》,《敦煌研究》2017年第4期。

鍾羅慶《敦煌社邑文書反映的文書檔案工作情況研究》,《檔案學研究》2017年第5期。

董大學《英藏敦煌寫本斯三三三〇號背諸文獻綜合研究》,《瀋陽大學學報》2017年第1期。

買小英《身體力行與躬行實踐——敦煌文書所見中古兄弟間的倫理關係》,《敦煌研究》2017年第4期。

趙青山《唐代禁殺思想傳播的兩種渠道及其影響》,《敦煌學輯刊》2017年第3期。

何志文《吐蕃統治敦煌西域時期的雇傭問題探析——兼與陷蕃之前及歸義軍統治時期雇傭比較》,《中國農史》2017年第5期。

蒲成中《非奴婢而是被收養人: 敦煌文書中“恩子”的身份》,《上海師範大學學報》2017年第5期。

陳于柱、張福慧《新發現的綫裝本〈張天師發病書〉〈發病全書〉整理研究》,《敦煌學輯刊》2017年第2期。

楊秀清《千年歷史入眼來——敦煌石窟壁畫中的古代社會生活(上、中、下)》,《文史知識》2017年第1、2期。

楊秀清《情態任天然(上)(中)(下)——敦煌壁畫中的古代兒童遊戲》,《文史知識》2017年第3、4、5期。

宋坤《填還陰債與預寄珍財——代“受生”“寄庫”觀念考辨》,《敦煌研究》2017年第3期。

許飛《論吐魯番隨葬衣物疏中的“海東頭、海西壁”》,《敦煌研究》2017年第6期。

宋翔《唐五代時期敦煌城外園宅地的空間佈局》,《敦煌研究》2017年第6期。

劉傳啓《“勸孝”與敦煌喪儀》,《敦煌學輯刊》2017年第4期。

鄭燕燕《釋迦牟尼葬禮再考察——兼析傳譯者及解讀者對涅槃經的重構》,《敦煌學輯刊》2017年第4期。

(四) 宗教

方廣錩《隋唐敦煌漢傳佛教的宗派問題》,《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7年第6期。

徐鍵《吐蕃高僧吴法成生平三題》,《敦煌學輯刊》2017年第1期。

趙青山《敦煌寫經的歷史與現實意義》,《中國社會科學報》2017年2月14日。

董大學《論唐代〈金剛經〉信仰之儀式化傾向——以敦煌文獻爲中心的考察》,《華東師範大學學報》2017年第1期。

方廣錩《一條達摩入華的另類資料》,《敦煌研究》2017年第5期。

張炎《敦煌佛經殘卷的綴合與定名——以〈妙法蓮華經〉爲例》,《敦煌研究》2017年第5期。

張炎《英藏敦煌本〈大集經〉殘卷綴合研究》,《中國典籍與文化》2017年第1期。

張炎《俄藏敦煌本〈灌頂拔除過罪生死得度經〉殘卷綴合研究》,《古籍研究》2017年第1期。

羅歷辛《宜賓市博物院藏敦煌寫本〈妙法蓮華經〉殘卷考》,《新疆大學學報》2017年第6期。

趙曉星、勘措吉、萬瑪項傑《敦煌本〈六門陀羅尼經〉研究——中唐敦煌密教文獻研究之四》,《敦煌研究》2017年第5期。

王邦維《再談敦煌寫卷P.2001號: 學術史與〈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的書名》,《清華大學學報》2017年第5期。

路旻、劉永明《從敦煌本〈度人經〉及南齊嚴東注本刊道教天界觀的形成》,《敦煌學輯刊》2017年第1期。

劉屹《古靈寶經出世歷程之我見》,《敦煌吐魯番研究》第17卷,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12月。

陳大爲、陳卿《敦煌金光明寺與世俗社會關係》,《敦煌研究》2017年第5期。

韓傳强《敦煌寫本〈圓明論〉録校與研究》,《敦煌研究》2017年第6期。

錢光勝《敦煌寫卷〈靈州龍興寺白草院史和尚因緣記〉與唐五代的刺血寫經》,《敦煌研究》2017年第6期。

郜同麟《〈天尊説隨願往生罪福報對次説預修科文妙經〉初探》,《敦煌研究》2017年第6期。

景盛軒、陳琳《英藏敦煌〈大般涅槃經〉殘卷初步綴合》,《敦煌研究》2017年第3期。

龍成松《北朝隋唐侯莫陳氏家族與佛教研究——兼論〈頓悟真宗要訣〉之背景》,《敦煌研究》2017年第4期。

馬德、段鵬《新見敦煌寫經二件題解》,《敦煌學輯刊》2017年第1期。

王冀青《近代印度學體系中的牛津大學佛教研究》,《敦煌學輯刊》2017年第2期。

張銘《兩宋時期麥積山與南方佛教交流——從第43窟宋代題記談起》,《敦煌學輯刊》2017年第1期。

計曉雲《羽153V〈妙法蓮華經講經文〉中九色鹿王本生故事源流考》,《敦煌學輯刊》2017年第3期。

楊學勇《三階教化度寺無盡藏機構的管理與運轉》,《敦煌學輯刊》2017年第3期。

趙洋《新見旅順博物館藏吐魯番道經敍録》,《敦煌吐魯番研究》第17卷,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12月。

王晶波、朱國立《從敦煌本佛教靈驗記看佛教的傳播技巧》,《敦煌學輯刊》2017年第2期。

羅慕君《〈俄藏敦煌文獻〉未定名〈金剛經〉殘片考》,《敦煌吐魯番研究》第17卷,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12月。

廬芳玉、薩仁高娃《〈大唐三藏聖教序〉考》,《敦煌吐魯番研究》第17卷,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12月。

史經鵬《敦煌遺書地論學派〈涅槃經疏〉(擬)中的佛性思想——以BD2224、BD2316、BD2276爲中心》,《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7年第7期。

湛如《居家律範——從P.2984V看敦煌的檀越戒儀形態》,《敦煌研究》2017年第1期。

張涌泉、劉明《敦煌本〈佛説大乘稻芉經〉及其注疏殘卷綴合研究》,《浙江師範大學學報》2017年第2期。

張磊、左麗萍《國家圖書館藏敦煌寫本〈大乘無量壽經〉綴合研究》,《文獻》2017年第1期。

計曉雲《〈維摩詰經講經文〉中的文殊信仰——以貞松堂藏本及國圖藏〈文殊問疾〉爲考察中心》,《宗教學研究》2017年第2期。

鍾書林《敦煌吐魯番文書的又一新發現——“馮氏藏墨”中的〈重譯妙法蓮華經〉長卷及題跋》,《江漢論壇》2017年第1期。

陽清《敦煌寫本殘卷〈慧超往五天竺國傳〉中的五言詩——兼論中世佛教行記的情感抒寫及其詩筆》,《清華大學學報》2017年第4期。

劉林魁《敦煌本〈佛法東流傳〉的學術價值》,《中南大學學報》2017年第4期。

李尚全《敦煌唐代皇家寫本〈妙法蓮華經〉殘卷考述》,《揚州大學學報》2017年第5期。

徐浩、張涌泉《〈國家圖書館藏敦煌遺書〉誤綴四題》,《文獻》2017年第1期。

徐浩、張涌泉《從綴合看古代寫經的製作——以敦煌本漢文〈大般若經〉爲例》,《人文雜誌》2017年第10期。

武海龍《心道與民國時期涼州佛教的復興》,《敦煌學輯刊》2017年第4期。

韓紅《佛教傳入後中土冥界觀演變研究》,《敦煌學輯刊》2017年第4期。

顔福《元西行景教僧朝聖路綫考》,《敦煌學輯刊》2017年第4期。

(五) 語言文字

鄧文寬《敦煌本〈開蒙要訓〉三農具解析》,《敦煌吐魯番研究》第17卷,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12月。

張穎《敦煌佛經音義聲母演變的中古特色》,《敦煌學輯刊》2017年第3期。

張小艷《〈敦煌醫藥文獻真跡釋録〉校讀記》,《敦煌吐魯番研究》第17卷,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12月。

竇懷永《敦煌寫卷避諱字形遞變現象初論》,《敦煌吐魯番研究》第17卷,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12月。

牛尚鵬《〈太上洞淵神咒經〉異文考校十一則》,《宗教學研究》2017年第2期。

吴士田《敦煌寫本〈壇經〉的繁化俗字》,《長春大學學報》2017年第5期。

趙大旺《敦煌社邑文書校讀劄記三則》,《中華文史論叢》2017年第3期。

趙家棟《〈序聽迷詩所經〉疑難字詞考辯》,《敦煌研究》2017年第5期。

孫幼莉《説“屈戌”》,《敦煌研究》2017年第6期。

鄧强《唐五代西北方音見系開口二等演變考》,《敦煌研究》2017年第6期。

陳曉强《論敦煌文獻中的“墼”》,《敦煌研究》2017年第6期。

鄧文寬《敦煌文獻詞語零拾》,《敦煌研究》2017年第4期。

姬慧《敦煌文獻慫恿類語義場詞語演變考》,《敦煌學輯刊》2017年第4期。

陳雙印《〈高僧傳〉地名“抱罕”爲“枹罕”校誤》,《敦煌學輯刊》2017年第4期。

(六) 文學

王素《敦煌本〈珠英集·帝京篇〉作者考實》,《敦煌研究》2017年第1期。

李軍《敦煌本〈唐佚名詩集〉作者再議》,《敦煌學輯刊》2017年第1期。

喻忠傑《敦煌因緣與佛教戲劇關係考》,《敦煌學輯刊》2017年第1期。

邵文實《〈王昭君變文〉與唐咸安公主關係論考》,《敦煌學輯刊》2017年第3期。

任偉《〈敦煌願文集〉之〈兒郎偉〉再校補》,《敦煌學輯刊》2017年第1期。

趙陽《黑城本〈彌勒上生經講經文〉爲詞曲作品説》,《敦煌學輯刊》2017年第3期。

王晶波《從敦煌本〈佛説孝順子修行成佛經〉到〈金牛寶卷〉》,《敦煌學輯刊》2017年第3期。

林生海《從“歸來去”到“大聖變”: 唐宋時代淨土信仰的一側面》,《敦煌吐魯番研究》第17卷,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12月。

段真子《國家圖書館藏“八相變”的寫本學考察——以BD3024號爲中心》,《敦煌吐魯番研究》第17卷,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12月。

喻忠傑《敦煌儺: 作爲儀式與戲劇的中介——以敦煌驅儺詞爲考察中心》,《吐魯番研究》2017年第1期。

許松、程興麗《論敦煌變文駢句的個性與功能》,《敦煌研究》2017年第1期。

劉景雲《輝煌的華夏史詩: 〈夏聖根讚歌〉》,《敦煌研究》2017年第4期。

鄭阿財《敦煌寫本〈隋淨影寺沙門惠遠和尚因緣記〉研究》,《敦煌研究》2017年第1期。

何劍平《〈維摩詰經講經文(八)〉校注》,《中國俗文化研究》2017年第1期。

張涌泉《〈秋胡小説〉校注》,《中國俗文化研究》2017年第1期。

楊寶玉《敦煌佚名詩研究芻議——以〈張淮深碑〉寫本卷背詩爲例》,《西華師範大學學報》2017年第6期。

賈娟《敦煌變文寫卷整理思考》,《文教資料》2017年第11期。

冷江山《敦煌文學寫本題記探析》,《貴州師範大學學報》2017年第5期。

(七) 藝術

劉玉權《長安興教寺塔玄奘塑像設置時代問題探討——玄奘圖像學考察(二)》,《敦煌研究》2017年第1期。

馬兆民《敦煌莫高窟第285窟“天福之面”(kritimukha)考》,《敦煌研究》2017年第1期。

顧穎《論西域樣式凹凸法與天竺遺法》,《敦煌研究》2017年第2期。

張寶璽《梵天勸請圖像考釋》,《敦煌研究》2017年第3期。

張亮《四川大邑藥師岩新發現〈佛頂尊勝陀羅尼經變〉及相關問題討論》,《敦煌研究》2017年第3期。

任平山《龜兹壁畫“殺犢取皮”》,《敦煌研究》2017年第4期。

黄文昆《敦煌早期三窟及濕壁畫技法——〈敦煌石窟全集〉第一卷〈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報告〉編後》,《敦煌研究》2017年第5期。

高海燕《試析捨身飼虎本生與睒子本生圖像的對應組合關係——兼論麥積山第127窟功德主》,《敦煌研究》2017年第5期。

龍德俊《新見白描〈晚唐敦煌菩薩像幡〉探微》,《敦煌研究》2017年第5期。

陳琦、陳海濤《莫高窟第254窟割肉貿鴿圖的藝術表現特徵》,《敦煌研究》2017年第5期。

周方、卞向陽《莫高窟第285窟南壁故事畫中的持麈人物》,《敦煌研究》2017年第6期。

陳曦、洪德善《桂州窑遺址出土陶塑佛教造像初步研究》,《敦煌研究》2017年第6期。

曹學文《炳靈寺新發現的兩塊銘文磚及其所反映的重修歷史》,《敦煌研究》2017年第6期。

朱曉峰《敦煌畫稿中的音樂圖像研究》,《敦煌學輯刊》2017年第2期。

王友奎《大同雲岡第1、2窟圖像構成分析》,《敦煌學輯刊》2017年第2期。

董華鋒《成都出土石刻阿育王瑞像研究》,《敦煌學輯刊》2017年第1期。

鄭阿財《從敦煌佛教文獻、壁畫論佛經繪圖形式與功能之發展》,《敦煌學輯刊》2017年第1期。

邵强郡《莫高窟第98窟〈維摩詰經變〉新探》,《敦煌學輯刊》2017年第1期。

李金娟《敦煌晚唐時期報恩窟營建的流行——以莫高窟索義辯窟爲例》,《敦煌學輯刊》2017年第1期。

李金娟、高秀軍《大足石刻彌勒信仰下的兩處“啓門圖”》,《敦煌學輯刊》2017年第2期。

葉梅《克孜爾石窟壁畫中的龍形象探析》,《敦煌學輯刊》2017年第3期。

王毓紅、馮少波《營造現實版的西天淨土: 敦煌石窟的性質》,《西夏研究》2017年第1期。

寧强、何卯平《西夏佛教藝術中的“家窟”與“公共窟”——瓜州榆林窟第29窟供養人的構成再探》,《敦煌學輯刊》2017年第3期。

趙燕林《莫高窟“三兔藻井”圖像釋義》,《西北民族大學學報》2017年第5期。

張善慶《涼州瑞像示現之“正光説”獻疑》,《敦煌學輯刊》2017年第3期。

邵曉峰《敦煌壁畫中椅子圖式的漢化與發展》,《民族藝術》2017年第5期。

王惠民《敦煌莫高窟第390窟繪塑題材初探》,《敦煌研究》2017年第1期。

八木春生著,姚瑶譯《初唐至盛唐時期敦煌莫高窟西方淨土變的發展》,《敦煌研究》2017年第1期。

陳清香《敦煌莫高窟第76窟八塔變佛圖像源流探討》,《敦煌研究》2017年第2期。

蔣人和著,王平先譯《阿育王式塔所具有的多種意義》,《敦煌研究》2017年第2期。

王友奎《雲岡石窟第11—13窟圖像構成分析》,《敦煌研究》2017年第4期。

張總《風格與樣式——中國佛教美術中四家樣説簡析》,《敦煌研究》2017年第3期。

李靜傑《炳靈寺第169窟西秦圖像反映的犍陀羅文化因素東傳情況》,《敦煌研究》2017年第3期。

潘亮文《盧舍那佛像研究——以7世紀以前的中原地區發展爲中心》,《敦煌研究》2017年第3期。

張小剛《莫高窟第220窟甬道南壁寶冠佛像淺析》,《絲綢之路研究集刊》,2017年。

周安慶《敦煌莫高窟第323窟〈康僧會金陵佈教圖〉壁畫賞讀》,《東方收藏》2017年第8期。

孟建軍《第一個仿製敦煌壁畫樂器的人(上)(下)——訪著名敦煌樂器學專家鄭汝中》,《樂器》2017年第9、10期。

馬若瓊《莫高窟第285窟窟頂壁畫題材與構圖特徵》,《敦煌學輯刊》2017年第4期。

陳振旺、佟艷《中唐早期莫高窟藻井圖案研究》,《敦煌學輯刊》2017年第4期。

林嚴冬《敦煌石窟藝術的特殊呈現——以曹氏三窟爲中心》,《敦煌學輯刊》2017年第4期。

楊冰華《莫高窟第61窟甬道北壁西夏重修供養人像蠡探》,《敦煌學輯刊》2017年第4期。

(八) 考古與文物保護

四川大學考古學系、四川大學考古學實驗教學中心、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嶽縣文物局《四川安嶽上大佛摩崖造像調查簡報》,《敦煌研究》2017年第4期。

四川大學考古學系、四川大學考古學實驗教學中心、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嶽縣文物局《四川安嶽捨身岩摩崖造像調查報告》,《敦煌研究》2017年第4期。

張多勇、李并成、崔惠萍《安武縣地望與南北石窟寺名稱的由來》,《敦煌研究》2017年第1期。

夏立棟《試論高昌地面佛寺的類型與分期》,《敦煌研究》2017年第2期。

李國、沙武田《莫高窟第156窟營建史再探》,《敦煌研究》2017年第5期。

王玉、張曉彤、周智波、王樂樂、葉梅《新疆庫木吐喇石窟壁畫顔料的分析研究》,《敦煌研究》2017年第1期。

石建剛、劉向峰《陝西靖邊魚頭寺石窟調查與初步研究》,《敦煌學輯刊》2017年第4期。

王惠民《敦煌石窟考古的進展——石窟考古的六個領域及其研究現狀》,《敦煌研究》2017年第1期。

梁金星、萬曉霞、孫志軍、李嬋、李俊峰《敦煌壁畫顔料顔色數據庫構建方法》,《敦煌研究》2017年第1期。

張楠、張乾、馮偉等《古代壁畫病害標識系統及其在敦煌莫高窟的應用》,《敦煌研究》2017年第2期。

陳冬冬、黄睿、馮偉、王小偉、柴勃隆、丁淑君、孫濟洲《一種面向文物本體微小變化監測的三點重定位方法》,《敦煌研究》2017年第3期。

楊善龍、王旭東、郭青林、裴强强《敦煌莫高窟崖體中鹽分分佈特徵研究》,《敦煌研究》2017年第4期。

岳琪峰、黄睿、馮偉、張龍、叢一蓬、孫濟洲《基於圖像分析的室外文物病害演變監測方法與應用實例》,《敦煌研究》2017年第4期。

錢玲、夏寅、胡紅岩、張尚欣、吕功煊、陳港泉《熊家塚含鹽情況調查與分析》,《敦煌研究》2017年第5期。

張春庭、蘇伯民、張正模《敦煌莫高窟微環境控制方式的CFD模擬與實驗》,《敦煌研究》2017年第6期。

王沖、謝振斌、郭建波、陳顯丹《樂山麻浩崖墓石刻風化機理研究》,《敦煌研究》2017年第6期。

鄒飛《塔克西拉佛教遺址發掘歷程述論》,《敦煌學輯刊》2017年第3期。

王百歲《甘肅省西和縣法鏡寺石窟調查與研究》,《敦煌學輯刊》2017年第3期。

補雅晶、萬曉霞、李俊鋒等《基於可見光譜特徵提取的敦煌壁畫顔料識别方法研究》,《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2017年第3期。

張鐵山、彭金章《敦煌莫高窟B465窟題記調研報告》,《敦煌研究》2017年第1期。

楊富學《裕固族與晚期敦煌石窟》,《敦煌研究》2017年第6期。

(九) 少數民族歷史語言

吐送江·依明《回鶻文〈玄奘傳〉國内外研究情況綜述》,《敦煌學輯刊》2017年第1期。

陸離《敦煌藏文文書〈吐蕃官吏呈請狀〉所記陸、岸二部落考》,《西藏研究》2017年第1期。

牛宏《P.T.116中有關禪師語録的文獻譯注》,《中國藏學》2017年第2期。

沈禎雲《清代茶馬貿易制度及其對漢藏關係的影響》,《敦煌學輯刊》2017年第1期。

陳踐《敦煌藏文文獻〈古太公家教〉譯釋(上)(下)》,《西藏民族大學學報》2017年第2、3期。

陳踐《英藏敦煌藏文文獻IOL Tib J 506號時日宜忌文書譯釋》,《西藏民族大學學報》2017年第4期。

德吉卓瑪《敦煌文本P.T.993吐蕃寺院稽考》,《西藏研究》2017年第1期。

陳踐《法藏敦煌藏文文獻P.T.55(4)號夢兆禳解譯釋》,《西藏民族大學學報》2017年第1期。

鍾書林《敦煌寫本〈爲肅州刺史劉臣璧答南蕃書〉疏證——兼論唐代中期的唐、蕃關係及書信創作時間》,《中國典籍與文化》2017年第4期。

劉有安、張俊明《民國時期哈薩克族在河西走廊的活動述論》,《敦煌學輯刊》2017年第4期。

才讓《P.T.245號密宗超度儀軌之譯解》,《中國藏學》2017年第2期。

王啓濤《“目”“翟”二姓與粟特關係新證——以吐魯番出土文獻爲中心》,《民族研究》2017年第1期。

張鐵山、崔焱《回鶻文契約文書參與者稱謂考釋——兼與敦煌吐魯番漢文文書比較》,《西域研究》2017年第2期。

皮特·茨默著,王平先譯《解讀敦煌文獻 B464∶67之回鶻文詩歌》,《敦煌研究》2017年第1期。

松井太著,白玉冬譯《英國圖書館藏“蕃漢語詞對譯”殘片(Or.12380/3948)再考》,《敦煌研究》2017年第3期。

陳于柱、張福慧《敦煌古藏文寫本P.T. 1055+IOL Tib J744〈十二錢卜法〉研究——敦煌漢藏文術數書的比較歷史學研究之三》,《蘭州大學學報》2017年第5期。

陸離《關於發放堪布土登口糧契約的幾個問題——以三件英藏敦煌藏文文書爲例》,《青海民族大學學報》2017年第2期。

任小波《暗軍考——吐蕃王朝軍政體制探例》,《中國藏學》2017年第2期。

薩爾吉、薩仁高娃《敦煌藏文儒家格言讀物研究——以中村不折舊藏本〈古太公家教〉爲中心》,《中國藏學》2017年第1期。

(十) 古籍

劉全波《論中古時期佛教類書的編纂》,《敦煌學輯刊》2017年第2期。

劉全波《〈經律異相〉編纂考》,《敦煌學輯刊》2017年第3期。

張新朋《〈中國藏黑水城漢文文獻〉之儒學典籍殘片考》,《敦煌吐魯番研究》第17卷,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12月。

景永時、王榮飛《未刊佈的西夏文刻本〈碎金〉考論》,《敦煌學輯刊》2017年第4期。

田永衍、吴大洲《張元素修訂本〈五臟論〉辨僞》,《敦煌學輯刊》2017年第2期。

牛潤珍《敦煌本2526號類書殘卷新證》,《歷史研究》2017年第3期。

范習加《〈諸經要集〉書名、著者等問題考》,《歷史教學》2017年第3期。

金少華《敦煌寫本〈文選〉李善注引〈毛詩〉考異》,《敦煌研究》2017年第3期。

(十一) 科技

趙貞《敦煌具注曆日中的漏刻標注探研》,《敦煌學輯刊》2017年第3期。

劉英華《敦煌本P.3288 3555AV°藏文星占文書研究之一——九曜和二十八宿名表釋讀》,《西藏民族大學學報》2017年第5期。

沈澍農《俄法兩個敦煌卷子綴合與相關研究》,《中醫藥文化》2017年第4期。

(十二) 書評與學術動態

許建平《敦煌學與避諱學的互動——評〈敦煌文獻避諱研究〉》,《敦煌研究》2017年第3期。

趙大旺《〈敦煌吐魯番文書與中古史研究〉評介》,《敦煌研究》2017年第4期。

李靜傑《關於佛教感通圖像研究的新成果——〈敦煌佛教感通畫研究〉讀後感言》,《敦煌研究》2017年第5期。

王丹《佛教造像之神聖性建構與崇拜研究的新拓展——評蔣家華〈中國佛教瑞像崇拜研究——古代造像藝術的宗教性闡釋〉》,《敦煌研究》2017年第6期。

李金娟《〈敦煌陰氏與莫高窟研究〉評介》,《敦煌學輯刊》2017年第2期。

張小貴評《榮新江〈絲綢之路與東西文化交流〉》,《敦煌吐魯番研究》第17卷,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12月。

白玉冬評《劉戈〈回鶻文契約斷代研究——昆山識玉〉》,《敦煌吐魯番研究》第17卷,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12月。

李方評《劉子凡〈瀚海天山——唐代伊、西、庭三州軍政體制研究〉》,《敦煌吐魯番研究》第17卷,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12月。

陳昊評《岩本篤志〈唐代の醫藥書と敦煌文獻〉》,《敦煌吐魯番研究》十七卷,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12月。

孫寧《劉進寶著〈敦煌文書與中古社會經濟〉評介》,《中國史研究動態》2017年第5期。

張銘《〈麥積山石窟初期洞窟調查與研究〉介評》,《敦煌學輯刊》2017年第2期。

柴劍虹《敦煌“守護衆神”與絲路之魂——爲紀念段文傑先生百年誕辰而作》,《敦煌研究》2017年第6期。

鄭阿財《段文傑先生對我在敦煌研究上的啓發》,《敦煌研究》2017年第6期。

劉進寶《傑出的學者 卓越的學術領導人——紀念段文傑先生誕辰100週年》,《敦煌研究》2017年第6期。

史曉明《美術大家風範 敦煌學界豐碑——我心目中的段文傑先生》,《敦煌研究》2017年第6期。

馬强《心摹手追 妙合神契——探究段文傑先生敦煌壁畫臨摹藝術》,《敦煌研究》2017年第6期。

趙俊榮《咫尺匠心 砥礪傳承——段文傑先生對敦煌壁畫藝術的臨摹研究與傳承》,《敦煌研究》2017年第6期。

吴正科《段文傑先生對北石窟寺文物的斷代——從張魯章先生筆記中整理》,《敦煌研究》2017年第6期。

柴劍虹《深切懷念馮其庸先生》,《敦煌吐魯番研究》第17卷,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12月。

榮新江《馮其庸先生敦煌學二三事》,《敦煌吐魯番研究》第17卷,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12月。

鄧文寬《芳草地上留芬芳——懷念沙知教授》,《敦煌吐魯番研究》第17卷,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12月。

郝春文《回憶沙知先生》,《敦煌吐魯番研究》第17卷,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12月。

榮新江《絲綢之路與中外文化交流研究動態》,《敦煌研究》2017年第1期。

張先堂《2016年在敦煌舉辦的敦煌學學術會議動態》,《敦煌研究》2017年第1期。

蓋佳擇、楊富學《唐代兩京敦煌景教寫本文獻研究述評》,《唐史論叢》2017年第1期。

張廣才《近百年敦煌文獻整理研究綜述》,《湖北社會科學》2017年第1期。

王旭東《敦煌學研究動態暨〈敦煌研究〉發展研討會致辭》,《敦煌研究》2017年第1期。

黄文昆《堅定不移以敦煌石窟研究爲〈敦煌研究〉選題重點——根據敦煌學研究發展趨勢確定〈敦煌研究〉發展方向》,《敦煌研究》2017年第1期。

張加萬《敦煌文物數字化保護傳承技術》,《敦煌研究》2017年第1期。

高啓安《引領敦煌研究向深度和廣度前進》,《敦煌研究》2017年第1期。

馬德《恪守學術特色 堅持高端創新》,《敦煌研究》2017年第1期。

張德芳《敦煌學研究應該把河西漢簡的研究包括進來》,《敦煌研究》2017年第1期。

馮培紅《〈敦煌研究〉的特色與定位》,《敦煌研究》2017年第1期。

楊富學《敦煌民族史研究的現狀與展望》,《敦煌研究》2017年第1期。

戴春陽《敦煌學研究動態與〈敦煌研究〉發展相關問題漫議》,《敦煌研究》2017年第1期。

汪萬福《積極申請〈敦煌研究〉自然科學版》,《敦煌研究》2017年第1期。

楊秀清《把握敦煌學研究動態 引領敦煌學學術導向》,《敦煌研究》2017年第1期。

葉愛國《關於期刊編校品質的問題——以〈敦煌研究〉第4期爲例(部分)》,《敦煌研究》2017年第1期。

趙聲良《嚴謹踏實、開拓進取,推動敦煌學研究的發展》,《敦煌研究》2017年第1期。

党燕妮《〈敦煌研究〉工作報告》,《敦煌研究》2017年第1期。

孔令梅《〈敦煌研究〉網站建設報告》,《敦煌研究》2017年第1期。

張先堂、李國《傳承與創新的盛會——“紀念段文傑先生誕辰100週年敦煌與絲綢之路國際學術研討會”述要》,《敦煌研究》2017年第6期。

魏學宏、侯宗輝《肩水金關漢簡中的“家屬”及其相關問題》,《敦煌研究》2017年第4期。

林獻忠《〈敦煌馬圈灣漢簡集釋〉辨誤十二則》,《敦煌研究》2017年第4期。

孫其斌、何雙全、張德紅《敦煌、居延簡牘中的絲路漢代戍邊醫學》,《敦煌研究》2017年第6期。

代國璽《從懸泉置壁書看新莽羲和、納言的職掌及相關問題》,《敦煌研究》2017年第6期。

黄艷萍《〈肩水金關漢簡(肆)〉中的紀年問題》,《敦煌研究》2017年第6期。

姚磊《〈肩水金關漢簡(肆)〉綴合與釋文補正》,《敦煌研究》2017年第6期。

猜你喜欢

大學敦煌研究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亮丽的敦煌
绝世敦煌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大学女生的日常
那些大学时立过的fl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