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背景下我国绿色扶贫问题研究

2018-01-23李晓红

农业经济 2018年10期
关键词:方略贫困地区理念

◎李晓红

我国“十三五”规划大力倡导科学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也提出了创新、协调、开放、共享、绿色的发展新理念,这奠定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绿色。在我国正在实施的精准扶贫战略中,绿色发展,生态扶贫是其重要内容。绿色发展理念不仅可以促进环境保护,促进我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可以破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反思我们以前的发展模式,总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先经济发展再环境保护,先污染环境再重资修复,结果不但经济没有得到有效发展,生态环境也遭受到了严重破坏,危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目前,我国贫困地区大多是生态脆弱地区,再采取传统的扶贫方式,只会使环境遭到更加严重的破坏,唯有转变思维,实现绿色扶贫才是精准之道。

一、绿色扶贫的内涵

绿色扶贫也称之为“生态扶贫”,其有两方面内涵:一是无论哪种扶贫方略都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所有的扶贫行动都要以科学发展和绿色发展为基础,集中把脆弱的生态环境治理好,把生态环境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二是绿色扶贫要与精准扶贫的理念相契合。扶贫要做到精准,找准目标,消灭贫困,改善民生,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整个绿色扶贫过程中需要的人力物力资源要以本地区的人力物力资源为主,发展过程中要有区域特色,因地制宜,走适合自己的路。建立起贯穿经济、自然、人文、地理等多方面因素的适合本地区发展的产业链。

为了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实施这样一个绿色扶贫的发展道路,保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维护国民经济发展,保护国民身体健康,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样的绿色发展道路包括以下方面的内涵:

1.全面实现绿色发展。实际上,绿色发展在每个领域都有其先进性的特征,因为只有绿色发展才会让经济面向未来,具有前瞻性。而扶贫工作自然也离不开绿色发展的理念。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经济发展需求和落后的社会现状之间的矛盾是当前社会主要矛盾,所以我国目前的脱贫目标不能只追求经济层面,实现区域协调一致发展才能真正满足人民的脱贫需求,实现平等富裕。所以国家应实行绿色扶贫,实施完善绿色脱贫的生态经济模式。

2.适应生态发展需求。当前中国的总体经济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对立关系日益严峻,只靠国家的财政补贴不是长久之计,国家应该走绿色脱贫的道路,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相结合,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同时追求生态环境的保护,全面打造绿色产业链,以保护贫困地区的环境为基础,在符合国家基本方略的过程中进行资源的开发利用,培育出新的生态经济产业链增长点,打造出符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发展模式。

3.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发展离不开经济效益,当然也要以地区生态环境为基础。绿色扶贫理念不仅要发展贫困地区经济,也要保护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并改变该地区生态的脆弱现状。只有增强了该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才能避免出现因缺乏发展后劲再次返贫的情况。基于我国复杂的地区格局和资源分配不均的现状,实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循环经济,既符合传统扶贫理念又符合新型绿色扶贫要求。这样的发展模式,体现以人为本,发展为民的科学发展观,又能充分调动地区资源,调整该地区资源现状,为后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同时实现人与自然的共赢局面。

二、实现绿色扶贫的重要意义

2015年通过的第十三个五年计划中明确提出绿色发展的新理念,这是未来发展的基础,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是人民未来美好生活的前景。发展理念是管全局性、管方向性的东西,是一切行动的根基和体现。所以,当绿色扶贫理念提出时,绿色扶贫行动就方便开展了,绿色扶贫行动就有了新方向,就可以形成“绿色扶贫”的基本方略。

1.绿色扶贫是扶贫工作的基本原则。习总书记说,扶贫要遵循“生态保护,绿色发展,脱贫攻坚,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牢记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牢牢把握新形势下生态扶贫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做到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相统一,用维护贫困地区脆弱生态环境为前提发展经济帮助人民群众脱贫致富,让人民群众从修复生态环境中得到更多益处,体现以人为本和保护环境的科学发展思路。

2.绿色扶贫是我国人民群众脱贫的重要方式之一。根据我国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以及生态环境状况特点,我国政府提出了精准扶贫的“五个一工程”,其中一项就是生态脱贫。对于贫困地区的生态脆弱问题,要加大生态修复力度,人力物力资源尽量以贫困地区为主,这样在保护该地区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脆弱的生态环境得到保护,人力物力环境资源大大节约,生态更加平衡,经济平稳向前发展,这样才是真正并且成功的扶贫。

3.脱贫和环保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绿色扶贫工作就是通过国家的相关政策把脱贫和环保这两个关键点结合起来,把绿色发展作为未来减少贫困的动力和方向,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绿色发展里融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科学布局,理性开发,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生态都融进绿色发展里,前期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资源,后期一定会有可观的利益回报。当然,绿色扶贫的意义不仅仅是经济利益,还有生态环境的后期保护,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等。

三、绿色扶贫方略实施的现实困境

传统的扶贫方式只是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往往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方式来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这种传统扶贫方式之所以能持续多年,是因为牺牲环境带来的后果往往短期内影响力并不显著,所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但长久以来,随着环境的破坏力加大,牺牲环境带来的后果会逐渐暴露,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环境污染带来的诸如水土流失、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问题开始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但是,传统的脱贫模式短时期内较难改变,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

1.传统脱贫方式的影响根深蒂固。传统的脱贫方式只是普通的脱离贫困,当时的经济增长并没有在乎污染环境的后果,所以普遍的脱贫方式总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当时的普遍思想观念是以破坏环境拉动经济增长,结果造成大量的植被被破坏,污染物大量排放等问题。一般来说,脱离贫困就是发展经济,经济增长又要消耗物资,总要影响经济,而当时的中国并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常常使用资源脱贫,破坏环境换取经济发展的传统方式。这样的脱贫方式和固有观念根深蒂固,短时期内难以改变。

2.客观物质经济条件的制约。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在地区之间的不平衡,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思路,绿色扶贫想要实施必须依赖财政的支持,所以,经济状况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绿色扶贫方略能否得到贯彻和实施。绿色扶贫方式有利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当贫困的现实状态阻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时,人民群众就迫切的要将这个欠缺从外界免费的绿色环境中求得弥补,这样不规律不科学的发展方式自然不是长久之计,被破坏的贫困地区生态环境会进一步阻碍经济的增长。因此,客观物质制约下的经济现状是影响绿色扶贫方略建构的重要因素。

3.滞后的绿色发展科技手段。绿色扶贫不仅需要理念先行,经济支持,当然还需要科技手段。科学的生态文明建设同样需要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指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技术支持。绿色扶贫是绿色发展经济和科学解决贫困的结合体,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过程,所以该战略的实施也离不开科学的手段引领和支持。但一般而言,既要动用当地可用的人力资源,又要寻找掌握高科技的人才扶持发展本地经济,也是两难的境地。贫困地区的教育相对都比较落后,在这些地区高科技人才更是屈指可数,而具有相关技术水平的人员一般都不愿去贫困偏远地区工作。总之贫困地区经济的落后,科学技术手段的落后,人才的缺乏都是阻碍绿色扶贫方略实施的关键因素。

4.扶贫开发工作者缺乏绿色发展理念。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说,绿色扶贫方略的实施应该有绿色的扶贫理念。理念是贯穿整个扶贫方略的基本线,绿色发展是推动贫困地区发展的良好方式,可以保障该地区的长久发展。如果扶贫开发者都不认同绿色开发,那就根本谈不上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现阶段我国发展方式的创举和突破,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走科学发展道路才是长久的文明发展道路。虽然从当前的形式来看,我国基层扶贫工作者还缺乏绿色扶贫意识,相关人员缺乏专业技能和绿色发展理念,对生态环境保护还缺乏专业的了解和认知。这样的基层扶贫开发者根本无法带领人民群众做到真正的绿色开发扶贫,就无法真正实现绿色扶贫的现实利益。

5.主体环保参与意识薄弱。传统的扶贫方式通常采用的是政府对贫困地区的财政支持和补贴,或者组织社会资助的方式来解决贫困问题,但是这样的方法手段治标不治本,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地区的贫困问题,因为这样的做法脱离了贫困群体,难以激发本地区群众的环保意识,只有当民众参与进来,真正成为绿色发展的一份子,才会更好的了解绿色扶贫方略并贯彻实施。研究表明,民众参与环保的积极性往往和经济发展程度息息相关,贫困地区的民众参与度往往较低,参与意识薄弱。贫困地区的经济落后导致环保教育的缺位,环境教育的缺位让人民群众失去接受先进发展意识的机会,包括现代化意识、绿色意识以及可持续发展意识等。因此,生态环保参与意识的薄弱是影响绿色扶贫方略建构的主观因素,提高主体环保意识十分重要。

四、实现绿色扶贫的途径

扶贫和污染并不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摆脱贫困是完全有可能的。在精准扶贫战略实施中,把脱贫和环保有机结合的新思维就是“绿色扶贫”,在绿色中寻求经济增长,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持环境。因此,实现扶贫方略“绿色化”的转型升级是进行精准扶贫、绿色扶贫的关键。扶贫方略“绿色化”的转型升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全新生态扶贫方略的顶层设计与绿色扶贫实践的有效结合。绿色扶贫必须首先要有全新的,不同于传统扶贫方式的顶层设计,全新的生态扶贫方略制定要有全新的发展理念,扶贫工作应该一以贯之,形成全面、绿色、科学的扶贫理论体系,该理论体系应该高效严谨,具有可实施性。在继承精准扶贫的具体实践中,也必须加入绿色发展理念,这样会不仅可以实现环境的长远保护,实现生态美、百姓富,而且可以更好的贯彻科学发展观、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脱贫和环保的结合,就意味着绿色扶贫在保住青山绿水的同时也做到了实现金山银山的目标,实现贫困地区发展的结构性改革,将为中国带来全新的生机和活力。

2.在绿色扶贫战略中要借鉴传统扶贫方式和理念。现代绿色扶贫方略可以在保护环境中寻求发展,在扶贫开发中实现经济增长和生态保护,建设环保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模式。当然,传统的扶贫工作也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在传统扶贫方式下,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也是有目共睹的,虽然在绿色环境保护方面付出了代价,但如果我们可以融入科学发展理念,学习先进的扶贫理论,普及绿色环保的意义,就能将全新的绿色扶贫方略更好的实施。对于政府来说,要树立科学的政绩观,不能一味以追求经济的增长为目标,作为人民利益的维护者,实现更好的绿色发展才是根本。从承前启后的角度来看,如果能在吸取传统扶贫方式精华的同时,大力实行全新的绿色扶贫方略,将有利于国家精准扶贫战略全面实现。

3.提高民众的生态扶贫意识并全面构建绿色扶贫环境。根据全新绿色扶贫方略内容,当前需要大量培养有绿色理念的人才。人才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须统筹安排。对于紧缺的绿色人才首先要采取引进之法。虽然高层次人才紧缺,但是出于经济和环保的考虑,贫困地区可以走出去引进人才,聘请或者采用合作等方式壮大该地区的人才力量。其次建立属于本地区的人才队伍。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要彻底解决人才缺失的问题,就要建立一个属于本地区的专属人才队伍,这就需要政府在财政和教育上进行支持,鼓励人才向贫困地区转移,另一方面,需要完善培养机制,增设相关专业,加大福利待遇,只有待遇和福利提高了,才能更好的夯实绿色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基础。

4.提高绿色扶贫工作者的绿色发展意识和能力。由于贫困地区的社会结构失衡,即使有先进的理念也因缺乏专业人才队伍而难以实践,外部委派的扶贫工作者又对当地贫困现状缺乏基本的了解,认识不足,理解不深。因此,应该强化扶贫工作者绿色发展理念的培养和发展能力水平的提高。首先,管理要科学化合理化,使绿色扶贫工作者融入到当地的现实情况,举办交流会,深入农村内部探讨交流,深刻认识和学习绿色发展理念,树立整体绿色的开发意识。其次,完善管理制度,只有高效的治理结果,才能让人民群众看到治理的意义,才能让人民对绿色扶贫工作充满信心。其三,建立互联网信息互通模式,先对本地区绿色扶贫方法进行互联网模拟,然后科学管理实地实施,建立动态的监控体制,绿色扶贫工作者对该模式要有全面地把握,成功的案例可以对其他贫困地区有成功的借鉴意义。其四,当地的扶贫工作者与专家良性互动,对外聘请专业技术人才,流动负责绿色扶贫问题,将效益发展到最大化,分门别类的保护各地区的绿色扶贫开发,实现理论到现实的转变,实现解决贫困问题的多地实践。最后,在贯彻实施绿色扶贫方略时,加大扶贫的精准性,多方面发展,打通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

5.提高贫困地区民众绿色发展观念。只要民众能接受,政策才能更好实施,这也是实施绿色扶贫的重要条件。有学者认为,生态意识是人们在面对生态困境时自觉产生的有关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忧患意识。当面对环境问题时人民群众应该激发自身忧患意识,环境会影响人类的生存发展,正确认识环境与经济的互动关系。在贫困地区应当大力普及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为国家推行绿色扶贫奠定思想前提。当人民注重环境保护,认识到绿色发展的益处,推行绿色扶贫政策就顺理成章了。因此国家在贫困地区应该不断宣传环境保护重要性,讲解绿色发展会带来的长久经济效益,让绿色扶贫观念被真正接受。

猜你喜欢

方略贫困地区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物理复课有方略 三轮复习见成效
浅谈二轮复习阶段练习指导方略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