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牦牛脑棘球蚴病的防控措施建议

2018-01-23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8年1期
关键词:包囊转圈牦牛

(青海省玉树州杂多县畜牧兽医工作站,青海杂多 815399)

1 前言

牦牛脑棘球蚴病又叫牦牛脑多头勤病,是带科、多头属的多头绦虫(Mulitceps multiceps)的中绦期幼虫寄生于脑及脊髓中所引起。多头坳是豌豆大到鸡蛋大的囊泡,囊内充满透明液体,内膜上生有很多头节。虫卵进入牛体后,随血液到达脑和脊髓中,由虫卵中含的六钩坳发育成为多头拗,其成虫寄生于犬、狼、狐狸的小肠中。近年来,随着红原县饲养的藏葵、藏狗数量的增加,该病传播与发生呈上升趋势。随虫体在脑组织中的寄生部位、包囊大小的不同,对脑神经压迫程度不一,而表现出不同的症状,给手术定位造成困难。

2 症状体征

2.1 原发型

棘球蚴逐渐增大,造成颅内占位效应,并对脑室系统压迫和梗阻,以至颅内压增高。由于包虫囊肿扩张性生长,刺激大脑皮质,引起癫痫发作,囊肿较大的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视力减退和视盘水肿等。依囊肿所在部位产生局灶性症状如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等。主要的临床特点是颅内压增高和癫痫发作。

2.2 继发型

症状比较复杂,一般分原发棘球蚴破入心内期,潜伏静止期,和颅压增高期。继发棘球蚴破入心内,由于大量棘球蚴的内容物突然进入血流,可出现虚脱,呼吸急迫,心血管功能障碍以及过敏性反应等症状。由于棘球蚴不断长大,且系多个,分布广泛,所以该型临床特点与脑转移瘤相似。

3 防控措施建议

3.1 高度重视脑棘球蚴病防控工作

对此病的防控工作,行政部门负责牵头,依靠科技部门,协同各方面力量做好此项工作。注意搞好宣传工作,增强民众防控此病意识。根据地方此病流行特点,制定切合实际的防治方案。就目前此病而言,牦牛脑棘球蚴病的防控,不再仅局限在生物学层面,更多也体现出社会学的问题,比如:细粒刺球绦虫和多房刺球绦虫终极宿主为食肉类动物,而中间宿主为人、有蹄类家禽及野兽等等。由此,对脑棘球蚴病的防控,务必要提升到应有的重视程度,尤其兽医界承担的责任将更大,要充分发挥区域内兽医防疫网的联防作用,调动兽医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切实提升脑棘球蚴病的防控质量。此外,考虑到中间宿主、终极宿主的差异性,加上不同地区地理条件有所不同,对脑棘球蚴病的防控不能千篇一律,务必要切实实际,因地制宜。

3.2 重视此病的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调动民众参与此病防控的积极性,充分发挥集体防病的协同作用,将此病的防控不留死角。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此病防控的长久性,短时间的一蹴而就往往效果不佳。对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力求多元化、多样化。借助多种宣传教育形式,广播、电视、图片、宣传栏等等,对此病防控进行到位宣传。或者说,将包虫的防治,直接编写到乡土教材中去,为此病的防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3 注意控制野犬的数量

野犬在此病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媒介作用。由此,处于科学防病的角度考虑,务必严格控制野犬数量。特殊情况下,应注意及时捕杀野犬,降低此病的易感率。

3.4 定期组织驱虫防病

药物防控,在降低此病易感率方面,同样有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常用的药物,有吡喹酮食饵性剂型,主要用于成虫期前的驱虫,每年驱虫7~8次,能有效控制此病发生。如果能长时间坚持下去,数年后能达到净化此病的目的。

3.5 做好卫生检疫工作

做好肉食卫生检疫工作,尤其在牦牛屠宰旺季,例行好此项工作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旦被发现肝脏有感染包虫情况,务必妥善进行无公害处理,集中深埋焚烧,或经发酵制肥,禁止将病畜脏器随意抛食动物。大量的调研实践中证实:啮齿类动物为此病重要的中间宿主。由此,切合实际,制定灭鼠计划,在此病防控中更为关键。灭鼠活动中,及时处理鼠类尸体,切断寄生虫传染史,避免此病的扩散和蔓延。

4 手术治疗措施

4.1 确定手术部位

(1)病牛直线运动,双眼失明,包囊多在大脑前端(额叶),靠近中线。病牛自由行走遇障碍物阻挡或在槽前走动时,头部先偏转的一侧即虫体寄生侧。

(2)病牛转圈运动,双眼失明或视力正常,转圈方向即为虫体寄生侧。

(3)病牛转圈运动,一侧眼睛失明,失明眼侧与转圈方向一致,则虫体寄生在转圈方向的对侧。病牛向寄生部位对侧转圈,是由于包囊大,囊液量多,寄生侧颅内压增高累及脑底部的视神经所致。根据视神经交叉的原理,手术部位应在视力减退或失明眼的对侧。

4.2 手术摘除

术前准备:手术前最好注射止血剂,避免手术导致脑血管出血。确定的手术位置,进行剪毛、消毒。待手术部位,进行局部麻醉。个别性情较差的,建议用二甲苯胺噻唑,全身麻醉。前期准备完毕,对病牛进行保定,通常情况下,固定头部。侧卧保定,确保头盖向上。

手术方法,牦牛头骨软化部位,以此为中心画“十”字,经消毒后开口,抛开皮肤。而后,用圆锯钻2cm左右的圆孔,取下骨片,将其放置生理盐水中,暴露脑膜。露出部位,用手术剪剪开小口,呈“十”字剪开。剪开后,由于内颅压力较大,包囊会自动突出体外。只要顺力轻轻拉出来即可。通常情况下,在拉出2/3时,包囊会卡住。此时,取20ml口径的注射器,穿刺包囊内,将内液抽出。而后,注射95%的酒精2ml每次冲洗,持续2-3次。然后,在手术皮肤处作结节缝合,伤口处涂抹100万单位的普鲁卡因油剂青霉素,或者用碘酒涂抹。取小块脱脂棉浸蘸碘酊,覆盖伤口,然后取纱布包住创伤手术部。

[1] 吴卫杰,杜结小,常太胜,等.羊棘球蚴病的防控措施[J].当代畜牧,2016,(11):123.

猜你喜欢

包囊转圈牦牛
赛牦牛(布面油画)
牦牛场的雪组诗
美仁大草原的牦牛(外一章)
走夜路 易转圈
跟着牦牛去巡山
海洋甲藻包囊及沿革
《四川省若尔盖牦牛藏绵羊包虫感染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图版
四川省若尔盖牦牛藏绵羊包虫感染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羔羊对细粒棘球绦虫免疫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