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重庆零售业发展的思考

2018-01-23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零售业业态重庆市

(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重庆 400067)

一、“一带一路”战略在渝贸易格局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给沿线省市和关联地区带来了巨大的贸易与发展机会。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自2011年以来不断上升,截至2017年年底,中国与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总额累计超过5万亿美元,占中国全球贸易总额的24.69%,直接投资超过700亿美元。

重庆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与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区位优势独特,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海上丝绸之路的产业腹地。这些条件是重庆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实现互联互通的基础。

前对重庆来说,可以利用的最主要贸易枢纽就是渝新欧国际货运班列。渝新欧班列现已常态化运营,是目前开行数量最多、带动性最强的中欧班列。它使重庆突破了内陆位置的局限,逐渐由传统内向型经济转向外向型经济。此外,发达的交通干线带来强烈的产业集聚效应,国际贸易频繁,推动重庆对外经济发展。这也是重庆2011年后外贸总额突增并持续走高的主要原因。

海上丝绸之路对重庆来说作用似乎远小于铁路干线。事实上,重庆的水路交通更多受益于长江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暂时只是未完成的设想,不过一旦重庆经昆明和印度洋的对外海上通道建成,出海时间将大大缩短,这对中西部的商贸影响将是巨大的。

二、重庆零售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重庆市零售产业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然而受地理位置与起步晚等客观因素限制,零售业整体力量弱,本土品牌不突出,一些要素如物流设施技术、行业人才、政策支持等明显欠缺,产业现状不足以支撑其进行跨国选址等活动,也无法承担跨区域投资风险。

(一)整体产业力量薄弱,发展不平衡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各种零售业态纷纷进入重庆,直辖后,更多新型业态进入市场。然而政府没有及时调整,导致之前进入的各种业态已开始发展,新步入业态抢占市场份额,造成整体业态市场发展不足,损失了一部分利润。

除了业态发展不充分,重庆零售产业也呈现出不均衡的现象。重庆城市规模成片区状,流通性差,主城区内商圈集中,零售产业主体聚集,而周边区县发展情况参差不齐,零售业态分布也不均匀,物流配送功能弱,使重庆地区的零售业发展总体不均衡。

(二)政策支撑不够,资金人才等要素欠缺

重庆市针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制定了不少发展策略和政策支持,如两江新区、寸滩保税港区等保税物流中心,以及过境72小时内免签等政策红利。这些政策对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是有利的,但想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零售流通业,重庆还应着重强调产业政策引导。目前重庆市对产业群的政策支持尚有欠缺,特色或优势产业集群没有出现,致使整体竞争力低。另外,产业发展现状与战略计划对接不够,无法培育良好的区域经济发展氛围。

除了政策缺陷,资金要素也明显匮乏。重庆市建设目标中包括成为“我国西部和长江金融中心”,而目前资本市场短板明显,金融业务在西部地区不占优势,成都更胜一筹。资金缺乏导致了重庆上市公司资源匮乏,就零售业来看,能引导行业发展的本土企业凤毛麟角,市场多被外来企业分割,本土品牌优势不明显,难以立足海外市场,零售业的整体力量不足以支撑其海外选址和投资。

此外,重庆零售产业缺乏相应的人才储备。目前重庆已通过高校培养计划与创新创业扶持为“一带一路”战略提供了不少人才,但受限于西部内陆的区位环境,人才资源始终无法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同时,严重的城市虹吸效应使优势资源不断流向成都等地,在区位和经济基础均不占优势的情况下,重庆想要在区域间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取得成果,难度较大。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重庆零售业如何发展

由以上分析不难看出,重庆市零售业正处在快速增长时期,产业发展潜力大。然而就目前来看,重庆零售业想要“走出去”、实现国际化还有些难度。因此,现阶段重庆零售产业依旧以提高自身实力为主要目标。考虑到区位优势,重庆最适合通过“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引进企业、资金、管理、技术等,在进一步促进本土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下,逐渐提高零售产业国际化水平,实现“走出去”。

(一)完善零售产业发展环境

重庆市零售业发展环境不理想,主要两个方面仍然是基础设施建设不全和政策不完善。

重庆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达,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推行以及渝新欧通道常态化运营,重庆已成为电子、物流产业辐射欧亚大陆的新门户。重庆应将物流信息网建设作为零售产业依托,着重发展现代化的流通业。完善的物流信息网将为零售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引用到电子商务和区县零售市场中,可以完善配送服务,调整业态不平衡现状。这是增强零售业实力、做好“走出去”准备的第一步。

就政策来看,要继续发挥政府调控作用,规范市场规则,加强准入机制管理,调整业态不平衡现状;其次要坚持管理体制创新,以自由贸易区类的平台为依托,专注于创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利用先进的外资力量,在“引进来”的同时“走出去”。

(二)弥补产业弱势,打好发展基础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重庆属于重工城市,商贸服务业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各产业间关联不强。在科技融入行业发展的今天,行业边界开始模糊,零售作为连结生产与消费的重要环节,积极向第一、二产业融合,产生多样化的零售业态,能够细化目标市场,吸引顾客。此外,业态创新可以贴合本土市场,使原有产业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产业融合能弥补以前业态的某些不足,增加更多附加价值,使零售业利润得到提升,业态竞争力增强。

结合“一带一路”,重庆市零售企业要想提升国际竞争力,也应该探索不同的经营模式。面对大型企业对营业利润的大规模瓜分,中小企业可以通过重组、并购、合资等方式与其抗衡,也可以尝试如发展自营品牌,形成口碑效应;发展连锁化经营,形成规模集团,在降低风险的同时发挥规模经济优势。

(三)结合“一带一路”, “引进来”为主,“走出去”为辅

重庆应将渝新欧国际线作为战略布局的重点,促进沿线产业集聚,以此为契机进行招商引资。凭借着日渐完善的物流系统,结合信息技术,统一零售业供应链管理,发展规模化产业,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产业效益。同时,重庆市基于自身产业优势,在强大的电信产业基础上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并将其作为未来发展的侧重点。通过电商促进本土零售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对于本土企业,政府应当予以扶持和政策鼓励,培养本地一批骨干、精英企业,发挥本土优势,利用特殊政策,成为重庆地区商贸流通发展的中坚力量;对于外来企业,政府在防止其过度收购和潜在的垄断可能性时,要让外来资本充分发挥“鲶鱼效应”,通过激烈的竞争带活本地零售业企业,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企业健康成长。

对资金不充足、与外界交流不够等问题,重庆应该加大开放力度,借助通道优势,在完善物流系统的前提下稳定开放一批自贸园区,以园区和产业集聚地作为平台发展对外贸易。同时及时制定国际复合型人才引导、培育政策,通过优惠政策吸纳海内外人才,依托重庆各优势突出的高校,推行人才定向培养计划,直接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重庆市零售业自身实力弱,发展海外市场,进行海外投资能力不强,各方面还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和不可预测的经营风险,如何完善自身实力,摸索出适合本土零售产业现状的海外发展模式非常重要。

猜你喜欢

零售业业态重庆市
发挥示范功能,探索数字助农新业态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唤醒街区想象力:多元业态赋能创意社区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共享员工”更需共同呵护——新业态劳动者的权益如何保障?
这15种新业态、9 个新职业“拍了拍你聪明的小脑瓜”
铸造辉煌
——重庆市大足区老年大学校歌
零售业 餐饮业 到底谁模糊了谁?
效率才是新零售业本质
场景营销视野下的零售业O2O模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