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流通效率影响因素及路径研究
2018-01-23◎李霞
◎李 霞
一、电子商务农产品流通的主要类别和范围
1.农产品的特点
农副产品的销售是有很强的季节性。由于农副产品是有成熟期的产物,所以它不仅受成熟期的限制,还会因环境、气候的不同对其产量及质量产生影响。(1)农产品是分区域的不稳定产物。不同区域因生长环境不同所出产的农产品也不相同,在粮食及蔬菜的品种上也是不同的,根据不同的蔬菜及农作物就可知道其产地是哪里,相同产地的相同农产品因土壤成分及气候温差、种植方式这些因素,所得到的产品质量亦不相同,这就使得农产品为不稳定产物。(2)产地限制农产品。农产品的种植需要大片好的土壤,足够的水源,充足的阳光及肥料,还有细心的种植、除草、杀虫。这就将农产品大量种植定型在农村,因其土地广阔。(3)对农产品存放及销售。农产品有很多不同的种类,它们的储存方式也是各不相同的,有对于温度的要求,也有对于存储空间大小要求,这就要求在对农产品的运输过程中需要严格根据储存方式进行运输,以确保产品新鲜。
2.电子商务信息化对农产品流通的作用和影响
我国开展网络销售改变了农产品的单一销售模式。在当今这个科技时代,网络已经走进千家万户,这就促使农产品的销售范围更为广阔;再有,农产品进入网络销售这一平台,加宽了农产品走出来的路子,是农产品不仅走向全国还能做出过门,将农产品推向世界,销往全球任何地方,这样及缩短的买卖双方之间的距离,也拓宽了农产品的交易渠道,提高农产品知名度及销量。农业信息化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走向,农产品销售链也会因信息发展而改变。
二、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制约因素
1.农产品流通主体层次较低,主体功能定位模糊
就目前农产品的流通方式来看,属于低端的销售方式,在没有竞争力的前提下,缺少对主体功能的定位。对农产品的加工企业与物流公司都是事业的摸索期,没有已经成型的企业为它们起到带同领导作用,更没有做强做大的企业来掌控市场的需求量。我国在大约4000多家专门批发农产品的市场中,年流通额能够达到1亿元以上的仅为半数,农产品批发形成集团规模管理的没达到100家,占不到5%市场比例,像雨润农产品集团及宏安集团等,均未将企业做大成为带头产业,不能将企业加工及货物流通水平完全发挥出来,物流体系还不健全。现在的农产品在销售市场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致使很多方面的优越性不能完全发挥。大部分的农场品的经营方式无非就是在以政府为主导经营及个体自主经营两种方式。政府主导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政府各部门的管制过多,经营利润低,就变成,没有秩序的盲目经营,使得商家选择不进入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交易,将市场的经营作用降低,同时降低的还有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2.农产品流通环节较多,流通成本过高
就我国的当前形势还没有农产品的带头企业及大规模的批发企业与为公益做活动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现在网络销售农产品还属于早期的萌芽状态,农产品批发以销售不能直接接触,区域性强、管理部门多这些问题都阻挠市场发展。在农产品种植地没有好的交通运输条件,这就致使农户与市场销售的矛盾日益增加,从而引起农产品销售缓慢引起滞销。将现有的农产品销售的模式是:种植户--收购人员--采购员--原产地批发商--农产品集中批发市场--各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及零售--百姓餐桌,这种多层次的销售方式,经销商过多,销售链过长。过多的经销商使农产品从采摘到走进消费者餐桌之间的价格提高很多。就现在市场流通的农产品,从采摘出产到进入消费者手中,这中间在价格上提高了30%。还有由于农产品被层层加价及农产品的流通范围小等因素,在农产品出产地会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而在外围市场就会出现供小于求的现象。
3.农产品流通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传统交易方式仍占主导地位
农产品需要通过走出原产地,那么网络销售平台和网络交易系统就必须健全。就现在的网络销售对农产品的信息还不够详细其销售形式也太单一,致使消息无法迅速传播,联系缓慢,不能对农产品的生产及销售进行及早评估。这就使得农产品的批发商及零售商,因得不到消息而使交易推迟、过期交易。这就出现了很多种新的交易方式如远期合作交易、竞价拍卖这些以现货为主的新型交易模式,网络交易、电子结算、网络代理这些先进的交易方式不能被普及,以网络统计数据来看我国农村通过网络市场进行批发销售的仅占10%的农村市场,而加入农业部信息网的使用网络收费及电子结算的仅有二十多家。由于农业信息服务、农产品设计、农产品加工及对农产品存储和运输还有市场包装这些方面仍未形成一条龙的信息模式,对农产品销售的提高产生制约。
4.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发展滞后,流通损耗严重
由于农场品的特殊性,对物流运输方面有着极高的要求,对储存地点的要求,对产品的检验,还有运输车辆的冷藏设施这些都是有要求的。我国现有的运输车辆基本配置相对简单,对农产品的运输要求不能完全做到。经手农产品原产地批发市场及各地批发市场都是老旧的设施,没有相应的储存条件。连最基本的设施建设都不能达到标准,更没有先进的保鲜技术。在运输上不能做到冷链运输,通常都是在常温的情况下进行运输的。由于使用冷链运输车辆会将运输成本增高,及冷链车辆少,还没有健全的温控技术这些原因使农产品在物流运输中会有很大的损耗,导致流通缓慢。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给出的数据是,使用冷链物流运输农产品仅占20%。果蔬类占有20%、肉类占有30%水产品占有36%,而欧美国家及日本等国家在多农产的运输上有95%以上使用冷链运输,以这些国家相比我国的冷链运输就变成果蔬类5%损耗达到15%、肉类15%损耗达到8%、水产类23%损耗达到10%。因物流企业的发展速度缓慢,现有的物流企业是由过去运输公司与仓储公司发展而来,并没有太多的改进,还处于一种小范围,不集中的状态,这就很难实现大规模运输,无法满足现有的市场运输要求。
三、提升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有效路径
1.创新流通公共管理政策有效性导向
著名的经济学家丁伯根说过,为实现N个经济发展的目标,就需要有N中独立的并且有效的经济政策来实现。所以这就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及有效的管理政策来配合公共管理政策的实施:第一,将农产品销售以分类形式进行公共政策划分,这就需要熟悉农产品政策、农村发展政策、及商业政策和国际物流政策,并利用这些政策的条款,方针及针对人群来协调流通政策与农产品的销售,第二,合理运用农产品流通公共政策模式,通常使用内在提出模式与外在提出模式两种模式来达到实现公共政策的有效供给;第三,对我国的农产品流通的公共政策进行阶段性目标定位,从而推进物流发展。
2.创新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公益性导向
不完善的农产品基础设施是农产品销售体系无法快速发展成长的关键阻碍,想要进行基础建设就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激励。农产品销售的基础是建立在有一定公共性质的设施上的,政府的参与以公益的形式建立从产品销售基础设施是对农产品销售的激励,这些基础设施包括:先进的冷链物流车,配备齐全的交易市场,健全的网络销售系统。
3.创新流通组织对接模式多元性导向
将农产品形成出产、销售体系链是农产品销售的基本要求,这就需要对市场联系方式进行创新,其主要在于:将我国农产品销售市场进行网络化管理,对给农产品经销部门建立网站如,农村合作社网站、超市自建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网站、农产品期货网站、及农场品网络平台;这样重点解决农户的销售问题。
4.创新现代流通方式互补性导向
高科技的农产品销售方式使农产品销售进入一个新的里程碑,现在我国的农产品销售主要是三种方式进行:以合约为销售基础的农产品销售体系;以拍卖形式进行农产品销售的拍卖体系还有就是农产品以网络为销售渠道的信息平台体系。无论这三种销售方式的那一种都会有销售风险、价格差距、销售数量、信息更新、经营方式这些差距存在。
5.创新食品安全体系预防性导向
食品的安全一直是农产品销售的症结及关键,这是因为销售环节中需要销售商注重道德品质及选择方向。还有就是农产品的销售环节的多元素化、安全食品的共有性、销售情况、外来因素、信息来源不符等,这些会导致食品安全出现突发的危机事件,从而引起扩散发展,覆盖面广、处理情况无法预先知道等连锁反应。
6.创新农产品流通市场组织对接模式
由于农产品中间商过多对农产品的销售具有一定影响,对于这一问题的处理即实现生产后直接到达消费者手中。就需要网络平台对农产品进行销售,创建网络平台,创新销售模式减少中间商。加快农产品销售速度。就现有我国的农产品生产方式上来看主要是以家庭形式进行生产再零散销售,这种销售方式无法满足农产品市场销售规模。使得农产品销售出现多种经营方式,其中有市场批发、农村合作社、深加工企业、零售商、网络销售等。不同的销售方式有着不同的销售特点,对销售的选择就需要慎重考虑仔细研究。解决这种供满足不了求的销售形式,可以将农户联合起来,成立共同销售合作社,建立当地的品牌产品等,加入到科技销售模式中。另外,农产品收购商可以与农户签定合同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形成新的销售方式。通过这些方式将农场品进行汇集,从而达到规模化销售及专业化生产。
三、结语
归根结底,通过网络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提高农村的网络信息覆盖面,以县城为单位建立互联网网络平台,对农业信息及时快速的更新,对农产品有用的信息及时传播出去,加快农产品销售速度。与此同时,对农产品的储存、保鲜处理、运输等环节进行规范化管理使其达到要求,保证农产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