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孜州牦牛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8-01-23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8年1期
关键词:牧户甘孜州种草

(甘孜州畜牧业科学研究所,四川康定 626000)

甘孜州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川西北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四川省最大的草原牧区和全国牦牛主产区之一。全州辖18个县(牧区县5个,半农半牧县13个),325个乡(镇),2679个行政村,国土面积15.3万km2,拥有天然草地0.1亿hm2,其中,可利用天然草地面积为0.08亿万hm2,草地面积占总国土面积的60.3%。据2004年世界牦牛大会资料统计:全世界牦牛总数为1400多万头,其中95%分布于中国,而甘孜州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广袤无垠的草原,成为牦牛的主产区。现存栏牦牛200多万头,占全国牦牛存栏的20%,占世界牦牛总数的17%。牦牛是青藏高原的标志性畜种,是全州农牧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产生活资料。

1 牦牛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现代农牧业建设进程的加快,甘孜州相继实施了一系列措施推进牦牛的产业化发展,通过人草畜三配套、退牧还草等项目建设,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完善,牦牛产业化综合开发建设、牦牛保种选育、畜种改良及技术研发推广、牦牛肉等系列加工产品研发项目相继实施,产业环境逐步完善,并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技术储备。在精准扶贫、脱贫奔康工作中,牦牛产业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途径,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促进了牦牛产业的快速发展。但总体来看,我州牦牛产业的发展仍处于低收入、低产出的粗放经营模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畜群结构不合理,饲养管理落后

甘孜州牦牛产业仍处于“粗放经营”阶段 ,大多数牦牛主产区(如石渠、白玉、色达、理塘等)仍沿袭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的靠天养畜习惯。牦牛终年放牧,无补饲,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牧区畜牧业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牧户经营的牲畜牛、马、羊俱全,这样的畜种结构不利于科学利用草场,严重影响着牦牛群体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1.2 草场超载过牧,草畜矛盾突出

甘孜州牧区牦牛的饲养主要以放牧为主,虽有辽阔的天然草地,但牦牛产业至今还保持传统畜牧业养殖方式,单纯依靠对廉价现有草地资源的索取来获得收入。草地长期超载过牧,冷季草场有时超载高达40%以上,草量下降25%左右,加之沙化、鼠虫害严重,畜牧业资源遭受破坏,草原生态日趋恶化,草地生态明显失衡。由于草地退化,牧草产量和质量持续下降,草畜矛盾日益突出。

1.3 出栏率低,养殖效益不高

甘孜州牦牛出栏率主要在10%~15%(全国牦牛出栏率15%)。出栏率低的共性原因:由于饲养管理粗放,造成出栏周期长、出栏率低、周转慢、养殖效益低。出栏率低的特殊原因:在产业化发展水平较高并且有区位交通优势的县出栏率相对较高(>10%),主要有九龙、理塘等县;在“惜宰”观念较强的地区出栏率低于10%,如色达、石渠、白玉、道孚等县。

1.4 产业化发展水平低

目前,甘孜州牦牛产业化经营正处于起步阶段,现有牦牛肉、奶加工企业12家,牦牛养殖合作社76家,但普遍存在企业规模偏小,管理机制不健全,加工能力不强,产品质量粗糙,产品结构单一,产业链短,产业附加值低,辐射带动能力弱,营销环节不畅,中介组织发展迟缓等问题。

1.5 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

由于单户小规模饲养,对牦牛的本品种选育重视不够,长期以来对种公牛不进行科学的选择和培育,随意在亲代中留种,处在自群留种、自然交配的状态,导致牦牛良种繁育不健全,畜群平均生产水平下降,在整个母牛发情季节里公牦牛的体力消耗太大,配种量难以控制,加之又没有对公牦牛的补饲习惯。致使公牦牛的体质变弱,繁殖力下降。

2 产业发展对策

2.1 加快推进牧区繁殖、半农半牧区育肥出栏模式

甘孜州牧区海拔高,气候恶劣,加快推进牧区繁殖、半农半牧区育肥和屠宰加工模式是饲料、技术、资金与人才资源的最佳组合。企业化、组织化采取三季集中育肥模式(夏、秋季集中架子牦牛育肥至入冬前出栏,秋末冬初集中淘汰老弱牦牛冬季暖棚育肥至春节前后出栏),是缓解牧区冬春季饲草料供应压力,实现全年供肉增效的有效途径。

2.2 开展人工种草与饲草青贮技术推广

牧区人工种草主要以种草大户、现代家庭牧场、合作社效果较明显,而对于大部分普通牧户,牧民对人工种草技术掌握程度不够,人工种草量少、效果差,其饲草储备来源包括人工种草(围栏补播草场)和天然草场割草,户储草量多数不足300kg,仅满足老、弱牛补饲。牧草贮备不足,造成冬春饲草匮乏,难以抵御雪灾等自然灾害,牦牛掉膘及死亡损失严重。为了减少越冬损失及提高草-畜转化效率从而提高养殖效益,需要加大力度建设饲草供给技术体系。建议以户营打贮草基地为主,同时开展饲草生产基地建设与公司化运营。为了利用秸秆养牦牛,需要秸秆青贮技术、氨化技术。建议开展饲草生产基地建设与公司化运营。

2.3 推进“企业+合作社+牧户”产业带动模式

“企业+合作社+牧户”的产业带动模式具有发展潜力:(1)合作社受到牧户的欢迎和政府政策扶持,(2)当地政府欢迎并政策性优惠企业、培育龙头企业,(3)合作社缺乏经营能手或经营经验,有与企业合作愿望。

由于“小生产”(一家一户)模式本身与产业带动主体(企业)联系不紧密,加上目前“小生产”本身标准化程度低、作为中间连接环节的专合组织联系机制不完善不成熟等问题,不能保证满足企业所需的标准化生产和经营利益风险,因此生产主体与产业带动主体联系不紧密。作为产业带动发展的主要动力,当地政府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企业投资来带动产业发展,同时加速合作社建设来推进标准化养殖及与企业的联系。

猜你喜欢

牧户甘孜州种草
生日礼物种草合集
生计资本对牧户牲畜养殖规模决策的影响
——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为例
加强甘孜州教育事业以促进藏文化保护的几点思考
科尔沁沙地草原畜牧业经济效益研究
节日“种草”
草原牧户游升级记
美容须防被“种草”
我国牧户生计脆弱性研究进展及应对措施
Cut off my Ha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