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携手推进中国地域文化研究的繁荣发展※

2018-01-23邵汉明

地域文化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文化研究

邵汉明

欢迎莅临“首届中国地域文化研究高层论坛”!感谢大家不辞辛苦,在“十一”长假刚过,就放下手头的工作,从四面八方赶来参会;感谢学界同仁多年来在开展和推动中国地域文化研究中的辛苦付出和学术贡献;感谢大家对《地域文化研究》这份刚满周岁的学术期刊的关心、帮助与支持!

学界名家冯天瑜先生曾为《地域文化研究》撰写创刊号的头栏头条文章,题目是《中华文化的地域分野》;《地域文化研究》发刊词也将地域文化定义为:“我们观念当中的地域文化,是在一定自然地理范围内,经过长期历史过程形成的,为当地人民所熟知、所认同,带有地方文化符号特点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提出“我们倡导的地域文化研究,不是简单的地方文化研究,不是边疆民族研究,更不是文化地理学,而是对中华文化的地域视角的研究。”都是将地域文化放在中华文化的大视野当中。

司马迁曾在《史记》中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中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风貌,遍及各地的自远古至近现代的遗址、遗物,可移动和不可移动文物,异彩纷呈、魅力无限,使中国的地域文化研究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中国丰富的史家著述、文人笔记、诗词歌赋等历代连续不断积淀下来的文献资料,汗牛充栋、蔚为大观,成为当代地域文化研究坚实的基础、丰厚的底蕴,不仅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而且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其他民族所无法比拟的。因此,中国地域文化研究,是一个大有作为的研究领域,值得我们倾注心血、推动它不断深入,使之成为“中国话语”的重要来源、“中国故事”的重要内容,服务于中国人精神家园的重塑、服务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对外传播、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大学毕业之后即由皖南负笈北游,就学于吉林大学哲学系,研究生毕业后一直生活、工作在吉林,人生大部分时间都在东北度过,对中国地域北雄南秀的文化畛域感同身受,也很早就萌发了对中国地域文化做一点推波助澜工作的想法。2006年,我在任《社会科学战线》主编期间,曾与《社会科学战线》“区域历史文化”栏目的责任编辑尚永琪博士一道赴武汉、福州、昆明、成都等地调研,拜访冯天瑜、段渝、方铁等先生和学术期刊界朋友,谋划《中国地域文化研究》杂志。当时的想法是,从地域文化的研究特点上看,地域文化的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都很重要,但经过改革开放后一波接一波的地域文化研究热潮,各个地域的纵向研究现在已经比较充分,横向研究却相当薄弱,即多专注本地域的问题,对各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各地域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关注不够,既不利于各地域文化研究的深入,也不利于中华文化的认同和分布于各地域的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中华民族的认同。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是缺乏地域文化研究方面的一个全国性的学术研究会,二是没有一个全国性的学术交流平台,其中学术平台建设尤其紧要。从学术研究的发展规律和当时的现实状况来讲,没有一个全国性的关于地域文化研究的学术期刊,使地域文化研究陷入了各自为战的局面,极大地局限了学术发展的空间,始终不能进一步深度拓展进而进行实质性的横向比较研究,因此也就不能很好地将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地域文化”纳入到“中华主流文化”的研究格局中来。所到之处,大家都很赞同,也十分支持。但是,由于刊号封闭,这个想法直到2017年才在原《东北史地》杂志社同志的艰苦努力下、在新闻出版部门和冯天瑜先生、方铁先生、魏存成先生等学界朋友的鼎力支持下得到实现,可谓“十年磨一剑”。

2010年,我在“第三届西口文化论坛”上,曾就地域文化的发展提出十项建议,其中主要的有如下四点:第一,成立一个全国地域文化研究学会,把全国从事地域文化研究的人员汇集、组织起来,为建设一支热心于地域文化研究、具有相当理论和学术水平的专业队伍,为繁荣我国的地域文化研究,从学术研究的层面完成其所肩负的使命。现在,学会已经成立了,在座的就有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区域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虞和平先生。第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牵头,成立地域文化研究领导小组或地域文化研究中心,负责制定全国地域文化研究的总体规划,向国家申报地域文化研究项目和课题,争取学会活动、创办刊物的经费和科研基金的支持,协调全国地域文化研究的布局和资源分配,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地的地域文化研究积极性,从行政规划和管理的层面,推进地域文化研究快速发展。第三,由全国地域文化研究学会组织召开定期或不定期全国地域文化学术会议,为全国从事地域文化研究的专业工作者搭建交流学术信息的平台。学术会议可以就地域文化的理论问题、热点问题和研究规划等一些重大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出版会议论文集,力争使每次学术会议对地域文化研究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此次论坛,就是一种尝试。第四,由全国地域文化研究学会或地域文化研究中心牵头,创办地域文化研究刊物,为地域文化研究成果发表提供园地,以收到繁荣地域文化研究和培养地域文化研究队伍的双重效果。《地域文化研究》已经于2017年7月创刊。如区域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有意,可以采取适当的方式,与主管主办单位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合作办刊,作为服务于全国地域文化研究的高端平台。

在地域文化研究这项事业上,我个人曾有几个愿望:第一,创办一个全国性的学会;第二,创办一本期刊;第三,出版一套丛书;第四,举办一次全国性的地域文化研讨会。目前看来,这几个愿望都已实现。学会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虞和平先生创办的,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创办的《地域文化研究》已经面世一周年了,“东北文化丛书”刚刚出版,研讨会今天也顺利召开。大家能够远道前来,共赴此会,不是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有多大的魅力,而是都关注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中国的地域文化研究如何进一步深入下去,以何种方式前行。

希望通过大家的研究讨论,对改革开放40年中国地域文化研究的成就与经验进行全面总结,并就今后如何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有效的沟通交流机制、就地域文化研究与文化类期刊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等问题,达成共识,凝聚起全国地域文化研究的力量,促进地域文化研究在更大平台、更高层次上的繁荣发展。

猜你喜欢

文化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谁远谁近?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