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学方式改进的思路与探讨
2018-01-23廖其华
廖其华
一直以来,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受制于软硬件资源投入和教学方式陈旧,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相对缓慢。不管从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以教育公平推进社会公平的角度,还是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角度,办好农村教育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现状
我国义务教育当前教学方式,以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主要表现为:
农村教师往往采用“满堂灌”“一言堂”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却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直接影响了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意识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课堂教学缺乏应有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僵化、死板、教条的课堂教学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创造力。同时,农村课堂教育在教学思路上重理性、轻感性,重演绎、轻归纳,不利于学生想象力发挥。
日常课堂教育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中多为单向传递,缺乏双向互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过于饱和的课后作业往往占用了学生大量的课余休息时间,客观上影响了学生对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不利于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农村教学方式改进的思路与探讨
农村地区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备设施匮乏,改进农村教学方式应该更多地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方面出发,主要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开展互动式教学。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促进教学过程各要素、各层级间的交互协调,有助于教师更多了解学生学习状况,提升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个人创造力。
借助课外活动教学。课堂上和书本中学习的知识和理论,可以在丰富的课外活动中得到印证、加以应用和延伸思考,既可激发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浓厚兴趣,又能使学生得到学科思维的升华。
采用学科结构导学法。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不是背书和记忆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因此,教师要作为一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学习方法的指导者,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在课堂上统观全局,在自学的基础上找到知识的线索,找出学习重点、提出存在疑点,经过思考,形成初步的知识结构。
实施信息网络教学。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是技术革命对当代教育的最大影响。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这需要政府部门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完善学校硬件设施配置。同时,农村教师需要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让学生从以往枯燥无味的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探索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它是对应于“接受性学习”而言的一种学习方式。
结语与展望
农村教学方式需要变革,这需要政府部门、教育机构和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让农村学生从以往枯燥无味的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必须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更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农村学生得到更为公平的教育条件、更为全面的发展机会。
(作者单位:江西省德安县邹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