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跨境电商农产品贸易发展特点与制约因素*
2018-01-23◎赵逖
◎赵 逖
一、跨境电商农产品贸易发展的特点
近年来,国家力促跨境电商的发展,在市场趋势和政策利好的双重推动下,传统农业借助互联网渠道逐步实现了转型升级,带动了农产品出口的持续增长,而跨境电商也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变,通过物流、仓储、金融等各服务商之间的合作,促进了跨境电商的规范化发展,形成了一个生态链和服务链,服务范围也随之不断扩展,跨境电商农产品贸易发展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
1.农产品跨境交易规模提升空间巨大。2016年,阿里巴巴零售平台交易额高达3.8万亿元,而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关闭了269家实体店,两者的鲜明对比释放了一个信号,那就是未来贸易将逐步朝线上化和数据化发展。过去工业品是我国跨境电商出口的主力军,农产品出口主要依靠传统贸易方式,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深入,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更加广泛,合作平台更加多样化。聚焦到跨境电商农产品领域,“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覆盖的人口总数达46亿,必将为线上贸易带来更多机遇,开拓出一个全新、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据电子商务中心数据显示,2016年跨境电商网络零售交易额已达1.25万亿元,海淘用户人数已达4100万。从2011年到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我国农产品进口额年均增长11%,我国的大米、棉花、食用植物油、玉米等大宗农产品已经成为部分国家的重要进口来源地,中国农产品正通过跨境贸易以喜人的姿态走向全球。随着我国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农产品跨境电商已经成为一个蓬勃兴起的新兴业态,成为我国外贸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巨大的农产品市场需求,使我国农产品跨境交易规模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
2.由粗放型向精细型服务转变。其一,生产方式的转变。农产品跨境贸易卖什么农产品,原来是什么值钱种什么,追求贸易量的增长,没有市场支撑,造成农产品出现滞销,而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电子商务,解决了农产品供需信息不对称引发的农产品“买难”和“卖难”问题,通过大数据对国内外市场资源进行统筹分析、对用户需求进行分析,为农产品营销提供参考决策,进而转变生产方式,实现按需供给,构建稳定、可持续的全球农产品供应网络。其二,农产品供给的转型升级,农产品附加值不断增加,通过借鉴国外经验,把农产品加工延伸到如保健品、美容护肤、饮料等深加工领域,进一步挖掘农产品附价值,为客户提供更加丰富的产品体验。其三,农产品物流体系不断优化。跨境贸易初期,农产品主要以大宗交易为主,物流体系单一,随着跨境电商的发展,个体贸易逐渐增加,物流体系也发生了变化,新建立的交通线路弥补了物流运输中的不足,通关手续更加便捷,海外仓增加了物流效率,同时也降低了成本。其四,电商平台服务更加专业化、精细化,在农产品种类、规格、产地等信息方面分类更加细致,国外采购商和消费者可通过电商平台找到我国各地的特色农产品,并根据品质、价格等具体细分,按照采购需求筛选出合适的农产品卖家。
3.消费升级,向品质电商转变。跨境电商只是农产品进出口的一种切入手段,随着物流、支付方式、金融业务等跨境贸易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新技术的出现,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的形态也会随之不断演化。农产品从产地到消费者手中的方式越加多元化,跨境B2C、C2B的业务模式与B2B业务模式会形成有效互补,消费升级必将推动跨境电商向品质电商转变,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者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人们对农产品品质要求更高,从最初的“吃饱”变成了“吃好”,而这种消费理念的转变正是消费升级的体现。其一,在农产品生产规划方面。跨境电商使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C2B定制模式正在流行,它充分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从传统的单向加工转变为挖掘需求、消费者参与、生产、配送的模式,根据消费者需求生产,减少资源浪费的同时也能提高利润,并能解决传统模式所带来的周期长、库存高、供需不匹配等问题,优化农产品供应链,从根本上进行风险控制。其二,在农产品品牌化发展方面。我国农产品品种多,市场广阔,成长空间巨大,国际市场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提高我国农产品的认知度和受欢迎度,出口一些像澳洲脐橙、菲律宾凤梨、新西兰佳沛果等具有知名度的优质品种,加快农产品品牌化发展是必由之路。其三,在农产品经营主体应用水平方面。得益于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很多农产品卖家都在电商平台上从事农产品销售,尽管内销和跨境销售在实际操作上存在着一定差异,但通过电商平台的经营,很多卖家已经突破了传统农产品流通销售的思维,对互联网、跨境交易、零售的应用水平正在逐步提升,消费者购买体验越来越好。
4.农产品跨境交易领域和范围扩大。其一,线上线下联合互动。跨境电商贸易由于地域限制,多数消费者只能通过电商平台展示的图片了解产品信息,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农产品走出国门,通过举办农产品艺术节、农业博览会和设立品尝周等活动,让国外的消费者先切身感受产品的品质,进而再通过电商平台购买他们喜欢的农产品。其二,跨境互动交流形式多样。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机构以及各大电商平台的交流愈加频繁,农产品电商大会、食品峰会等各种形式的推介交流会,为农产品跨境贸易开辟了更多的合作渠道。不同国家农产品电商、食品企业掌门人,通过分享各自电商产业发展的运营模式和经验,促进了更多农产品和农业投资在国家之间的流动,推动了跨境农产品贸易额的持续增长。其三,围绕跨境农产品展开的服务贸易正迎来一个新的机遇。买卖是农产品跨境交易的一个基础层面,而围绕农业科技信息、教育等领域的合作也在不断增加,通过农业服务贸易,既可以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国际人才,同时可以增强我国农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二、跨境电商农产品贸易发展的制约因素
农产品跨境贸易不同于一般的跨境电商,它牵扯到食品安全、保质期等问题,所面临的自然条件、市场、运输技术以及当地社会环境的风险与其他行业不同,因此也就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1.对外出口配套环节不健全。其一,冷链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目前国内人均冷库容积0.1-0.3之间,低于其他大部分国家,随着跨境农产品电商贸易的快速发展,冷库容积小、功能滞后的问题进一步凸显出来,这也导致跨境农产品从源头开始便出现损耗现象,而国外一些国家的冷链运输体系也不完善,在今年9月份召开的世界农产品电商大会上,来自欧洲电商协会的顾问介绍说,欧洲人更倾向于在网上购买服装、旅游产品和一些体育用品,食品和农产品虽然有需求,但由于冷链运输体系配置不健全,人们更喜欢在实体店购买。其二,物流链有待进一步完善。跨境农产品物流链条比国内要长很多,而且存在天气、技术、边检等不可控因素,只要某个物流环节出现“断链”,就很容易影响农产品的新鲜度。目前我国小额农产品跨境电商一般采取外包运输方式,覆盖的市场范围有限、成本高,而海外仓建立需要大额投资,并且对库存、管理要求很高,这些都大大增加了农产品出口的成本。其三,产品链建设不完善。目前我国很多跨境农产品电商还停留在集货阶段,甚至还有来路不明的农产品,产地直采方式欠缺,没有从源头建立起新鲜安全的产品链,也就难以保障农产品在零售环节的品质。其四,信息系统建设不完善。农产品从出库到消费者手中存在监管盲区,无法全程实时监控物流信息,运输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一是难以及时回应客户,二是责任划分不明确,导致客户体验降低,同时给卖家造成损失。其五,法律法规、信用评价、管理服务等支撑体系缺失。相对于国内,国外消费者在农产品选择上更为挑剔一些,对品质要求会更高。而我国针对跨境电商农产品的质量检验标准、认证体系、监控机制尚不健全,导致出口的农产品质量存在参差不齐的问题,这也是阻碍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因素。伴随着跨境电商迅猛的发展势头,相关部门反应不够迅速,造成法律法规的制定、监管模式都出现滞后,导致农产品企业在应对跨境电商贸易问题时,采取的对应措施欠妥。
2.跨境电商本土化运营进展缓慢。农产品跨境电商要做大做强,只有走出国门,了解当地的生活和消费习惯,为消费者提供本土化服务,才能提高国际竞争力,与国外同行竞技,能否本土化服务和营销是跨境电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跨境电商农产品走进来我们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模式,而对于走出去面向国外消费者,还缺乏一定的经验和能力。由于跨境电商链条的复杂性,以及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很多农产品企业走了不少弯路,本土化尝试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进展十分缓慢。特别是对中小农产品企业来说,跨境电商在网络平台设施建设、物流、国际支付、营销、通关等一系列过程中都需要充足的资金保证,这些都严重制约了跨境电商本土化运营的发展。而海外合作的落地也有待进一步加强,在人才、资源、市场配置方面都需要进行不断调试。
3.跨境电商农产品贸易面临“无人可用”的困局。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与业务开展,涉及到采购、仓储物流、通关、结汇、销售、推广等多个环节,流程复杂,专业性强。农产品跨境电商贸易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人才问题,相比于工业品贸易,跨境电商对网络营销策划、法律、外语、外贸实务操作等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更高,而农产品跨境销售不单需要懂跨境电商的人,同时需要懂农业的人。目前我国高校对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欠缺,政府和其他社会资源也基本没有培养这类人才的专门机构,很多都是依靠农产品经营者自学和不断摸索,但学习和成长的速度远远落后于跨境电商的发展,仅仅依靠高校开设的部分跨境电商课程根本无法满足社会需求,这也是制约我国农产品走出去的重要原因。目前,大多数农产品企业倾向于选择电子商务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但农产品跨境电商需要两者兼具并懂农业的复合型人才,单一专业无法满足这种综合性需求,高端电子商务人才更是存在严重的缺口。
三、跨境电商农产品贸易的优化路径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农产品上行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跨境电商为农产品出口开辟了新的通路,并成为我国外贸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据预测,未来几年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增长速度将保持在年均20%左右,到2020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有望达到12万亿元。但走出去的道路还有很多障碍,这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企业、社会以及各个国家之间通力合作,推动农产品跨境电商贸易不断向前发展。
1.多主体合作,打造全产业生态链。跨境电商农产品贸易要想走得更远,必须拥有全产业链的基础能力,尤其是在产品标准化和物流上能承受更多挑战。其一,打造稳定的农产品供应链。农产品供应稳定增长,是跨境流通的基础条件之一。通过农产品基因改良、农业机械化应用、农业管理水平提升以及农产品转型升级等手段,使我国农产品在供应端能一直保持稳定的产出。推动农产品产地直采模式的发展和品牌化建设,通过产地直供及品牌效应,让消费者在享受安全新鲜的农产品的同时,提高产品认知度和忠诚度。其二,打造畅通的物流链。物流产业链协同是整合国内外资源、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和物流整体效率的关键,除了政府部门寻求与跨境物流服务商合作外,国内跨境物流企业也要挑起大梁,整合各种业态的物流企业,跨境电商企业、物流链各节点企业、海外仓相互结合,协同资源分配、互补短板,实现节点之间的信息共享,保证资源利用最大化,进一步巩固物流链条的稳定性。借助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和国际物流,使农产品供给者和消费者直接对接,绕过反补贴、反倾销、检验、检疫等非关税贸易壁垒限制,简化出口交易环节,降低出口成本。其三,建立创新、高效、规范、便利的监管体系。一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共管体系;二要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出口农产品检验检疫监管体系;三要建立有助于推动农产品贸易便利化的监管体系,努力在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流通标准上保证“同线同标同质”内外贸融合发展。
2.搭建大平台,建设信息技术管理体系。其一,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产品投资贸易促进活动,为农产品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搭建平台,寻找更多贸易和投资合作的机会,推动农产品贸易增长和农业投资的流动。其二,构建大数据信息技术管理体系。在跨境贸易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以及消费者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准确把握国内外市场信息离不开互联网电子信息技术。在进行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也要加强与电子运营商的合作,加快物流管理平台的开发,与海关、边检、金融等部门实现联网,利用电子信息技术为跨境农产品企业、物流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通过海外仓大数据平台,协助跨境电商卖家了解国外消费者的购物需求,以此作为未来市场走向的重要依据,解决货物滞销给卖家带来的资金周转期长、成本增加等问题。
3.构建新环境,助力跨境电商农产品贸易发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内外跨境电商数量的迅猛增长,仅仅依靠几家农产品企业和电商平台合作是肯定不行的,需要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电商平台、跨境供应链企业协同发力,构建跨境电商发展的良好环境,共同解决跨境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其一,需要加强与国内外各电商企业的对接交流,营造更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其二,要依托条件好、实力强的电商企业,培育和打造一批商业模式成熟的农产品企业,推动我国跨境农产品贸易的快速发展。其三,加强跨境电商贸易培训。高校要根据社会需求开设专业,为农产品跨境电商输送专业人才,同时跨境农产品企业要加强员工的再教育,可以邀请电商平台的专家或讲师不定期为员工进行培训,并创造条件引进人才。其四,政府要加大政策和技术支持,调动农产品企业走出去的积极性,构建跨境电商农产品贸易发展的新环境。
四、总结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种类丰富,市场空间大,这为跨境电商农产品贸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以及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我国农产品跨境贸易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跨境电商、消费群体不断扩大、消费升级等众多大形势的推动下,必将迎来更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