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职业农民的分类培育策略探究⋆

2018-01-23张明媚

农业经济 2018年3期
关键词:培育农民职业

◎张明媚

一、引言

在“民工荒”尚未找到有效的应对策略之际,“农民荒”又悄然而起,从显性的数量关系来看,“农民荒”与农村劳动力的大幅外流有着高度的关联;而从隐性的质量关系来看,“农民荒”与现代农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才供应不足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临界期,其中既包括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的转型,又涵盖着生产技术和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与集约化,而传统农民的素质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的需要。美国人类学家埃里克·沃尔夫在其著作《农民》中对职业农民和传统农民进行了严格区分,他认为传统农民从事生产的目的是维持生计,且为身份迥异于市民的一个群体,强调的是一种等级的秩序;而职业农民则将农业进行产业化运作,通过市场手段使自己获取的收益最大化,所以类似于经济学意义上的理性人。以传统农民为主体的传统农业显现出过于依赖经验的保守特征,而现代农业则是在基于先进生产技术的前提下,将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营方式运用到农业的产前组织、生产过程和产后服务当中,因而需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但新型职业农民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科学有效的培育过程。

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意义

1.农业现代化的需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一种发展趋势和必然要求,西方发达国家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培育出一支职业农民队伍,虽然他们占人口总数比例较低、数量较少,但能够很好地承担起农业生产的重任。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是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而长期以来农村劳动者业务素质和科学素养均不高,成为农业高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制约因素,同时农业生产成本刚性上升,要突破客观资源条件的束缚,归根结底需要依靠掌握和使用先进生产技术的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2.职业属性回归的有效途径。传统农民归类于社会学意义上的农民身份,是与工人和知识分子等并列的职业称谓,同时又是城乡二元结构中的重要一极,这种划分无疑过于强调等级秩序。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进而实现社会关系的和谐,而农民与社会各阶层之间和谐关系形成的基础是农民真正拥有职业收入保障,并在城乡经济与社会统筹发展的前提下拥有均等化的公共服务,而这些均需要通过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为前提,进而促进农民职业属性的回归。

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构成单元。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的不断升级及农业功能的不断拓展,传统的分散经营模式正在不断退化,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外在形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同时成长起一大批高素质的现代农民。因此,从个体形态而言新型农业经济主体基本等同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是培育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的基本构成单元。

三、新型职业农民的分类培育路径

1.务农农民。随着农业功能拓展、农业分工细化以及农业产业链条的延伸,一些农民选择在农村从事与自身能力相符的工作。总体来说,这类农民主要从事三种类型的工作:一是生产经营型。他们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源和专业技能,通过承包和租赁等手段开办家庭农场,但缺乏足够的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二是社会服务型。他们通过长期的实践操作积累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从事着产前、产中和产后等农业生产服务,但服务理念有一定的局限性,有时无法同市场的需求接轨;三是专业技能型。他们以雇工的形式出现,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从事着较为稳定的工作,获得相对理想的经济收入,但这种安稳状态时常会使他们产生不思进取的惰性心理。因此,虽然这类农民具备一定的职业化基础,但真正要将这些务农农民培育成新型职业农民,还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1)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目前,虽然我国已经全面取消了农业税,但农业生产效益仍然较低,只有相对高的收益水平才能吸引农民安于农业生产经营。因此,提高农业生产收益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尤为关键。一是逐步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必须保持农产品价格的合理水平,不断扩大实施价格调控的农产品种类,保障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合理收益,并通过临时收储政策等提高主要农产品的最低收购价水平。二是建立补贴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在扩大农业补贴范围、提高农业补贴标准的同时,要合理调整补贴方式,改变过去那种按人头发放的模式,将补贴资金真正发放到那些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民手中;三是切实加大农产品的营销力度。政府应通过农产品推介会及特色农产品交易会等产销对接活动,切实加大农产品促销营销力度,并积极开展“农超”对接工作,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2)改善金融服务功能。国家实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要充分兼顾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并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一定的倾斜。一是扩大贷款抵押品范围。建立国家财政资助的农业专项贷款扶持体系,积极探索将农作物种植预期收成、畜禽养殖预期收入及其他农业生产经营预期收益等作为贷款担保抵押品,以解决贷款担保抵押品不足的问题;二是探索成立新型职业农民专项发展基金。通过创新的农业投融资机制,建立起民间资本、产业资本和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并以政府投入为主体的专项发展基金,从而对涉农资金进行有效的整合,弥补政府财政资金不足的问题;三是加大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金融机构应简化贷款程序,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并丰富信贷产品的种类,适度放宽对养殖、蔬菜种植大户的信贷准入,适当延长还款期限,以加大对农民创业的支持力度。

(3)健全培育体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一是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应加强顶层设计,探索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规范管理和政策扶持体系,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制度配置等手段,以“项目”或“工程”等形式有效推进培育工作的开展;二是引导龙头涉农企业参与。龙头涉农企业参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有着独特的作用和优势,因为这类企业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和营销策略,所以这类企业主导的培训项目更有效率和针对性。同时,涉农企业具备成熟的现场教学条件,拥有真实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员快速吸收。

2.新生代农民。2017年农业部出台了《“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总量要超过2000万人,并要求积极探索农业后继者培育途径,吸引高等院校毕业生回乡务农创业。

(1)改革高等教育体制。一是要探索定向招生的订单式培养制度。高等院校对那些毕业后愿意回农村工作的大学生,可以采取订单式培养的招生政策,免除他们在读期间的学费,并给予相应的生活补助;二是培养大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鼓励大学生以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为平台,通过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生活体验和生产实践等方式,在提升大学生使命感的同时,高等院校也应通过田间课堂等教学创新活动,拓展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并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他们到农业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提高大学生的抗压能力。大学生不但要具备不怕苦、不怕累和不怕脏的实干精神,更为重要的是要具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高等院校应针对大学生的创业愿意开设相关的心理辅导课程,帮助返乡创业的毕业生减轻创业压力、坚定创业信念。

(2)完善政策扶持环境。一是建立宽松的政策环境。政府应根据当地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土地、金融和税收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并完善政府的服务功能,为大学生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二是构建待遇激励保障机制。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工作的大学生,要确保他们能享受到“五险一金”待遇,从而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并对城乡收入差距采取合理的补偿机制,调动起大学生去农村创业的积极性;三是发挥主流媒体的导向作用。引导全社会将农民视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职业,理解并支持大学生到农村创业,从而从内心激发起大学生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潜在意愿。

(3)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与城市相比,农村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步伐明显滞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信心。因此,要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把公共服务同质地延伸到乡村,努力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在养老、教育、医疗、发展权利等方面实现城乡均等化,让农民真正享受与城市居民平等的待遇,让农民成为一个体面的职业,从而吸引大学生投身现代农业。同时,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应立足于农村发展的现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农村交通状况改善、垃圾处理、环境保护、水力电力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为大学生创造一个优良的生产生活环境,同时吸引更多的创业人才投身于农村经济发展,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主力军。

[1]张水玲.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育需处理好的五大关系[J],农业经济,2016(9):64-66.

[2]许浩.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路径与举措[J],中国远程教育,2012(11):70-73.

[3]董耀飞,杨旭东.试析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J],现代农业,2015(9):103-104.

[4]马建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职业教育责任及行动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15(8):73-79 .

猜你喜欢

培育农民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职业写作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我爱的职业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