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原地区传统乡村文化重构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研究⋆

2018-01-23王卫才

农业经济 2018年3期
关键词:重构旅游传统

◎王卫才

一、引言

在我国农业经济转型和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已经发展成为旅游消费中一个充满生机和潜力的“旅游+”新领域。据《中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研究报告(2016年度)》,“2016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近21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5700亿元;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上规模的各类经营主体已达30多万个,整个行业快速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越来越成为市民出行旅游的首选。”[1]乡村旅游业的兴起,主要是由于乡村地域拥有丰富的乡村自然、人文景观和观赏物,以及纯朴的乡风乡情和乡村文化等,满足了都市人欣赏乡村风光、亲近乡土人情和体验传统乡村文化的心理情感需求与放松休闲的旅游目的。在乡村空间视域内,传统乡村文化的表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深刻影响着乡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主导着乡村社会的思想观念与价值伦理,传统的乡村文化景象对于乡村和城镇居民具有天然的亲和力与心理认同感,所以对于乡村旅游,文化是影响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乡村旅游的本质属性是乡村文化,以乡村文化为核心是乡村旅游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新的增长点,因此乡村旅游也是一种乡村文化旅游。

近年来,乡村旅游也日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领域,学界从不同视角对乡村旅游开展了多种视角和层面的研究,并围绕传统乡村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及其文化功能等不同主题进行了学术探讨。主要有以下三类观点:第一类研究普遍认同的观点是传统乡村文化是发展乡村旅游的一种助力,也是提升乡村旅游品质的一种路径,认为传统文化是乡村旅游存在和发展的动力源和配置性资源;第二类观点认为传统乡村文化本身就是可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强调乡村文化旅游所带来的经济价值;第三类观点强调乡村旅游对于乡村文化存续的促进作用。以上观点表明,一方面传统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精神根基和发展源泉;另一方面乡村旅游是乡村文化汇聚重构和发挥其文化功能的平台,也为乡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基本的经济保障。目前以传统乡村文化作为文化资源的乡村旅游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乡村旅游视域下乡村文化的重构也亟待深入的探究和完善。

本文在乡村旅游视域下,在界定乡村旅游与传统乡村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以传统乡村文化和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问题作为落脚点,在分析总结乡村旅游发展经验和学界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传统乡村文化形态重构的问题作进一步探讨,以期推动学界对这一问题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二、内涵界定

(一)乡村旅游

关于乡村旅游的内涵界定,学界有着不同观点和表述:英国学者 B·莱恩(Lane)认为纯粹形式的乡村旅游是建立在乡村社会中并依赖乡村资源而开展的具有传统文化等乡村特点的活动(Bramwell B,1994)[2];张祖群则认为“乡村旅游的本质不是简单的乡村经济发展,也不是漫无边际的乡村文化,而是在乡村经济基础上的乡村文化”[3];郭焕成等认为“乡村旅游指以乡村地区为活动场所,利用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景观、生产经营形态、民俗文化风情、农耕文化、农舍村落等资源,为城市旅游者提供观光、休闲、体验、健身、娱乐、购物、度假的一种新的旅游经营活动”[4]。以上观点一方面强调了乡村旅游的乡村性,即乡村旅游是与农村、农业和乡村文化等主题相关的一系列旅游活动;另一方面认为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的文化资源,肯定了乡村文化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结合以上观点和本文所论述乡村文化的视角和范围,乡村旅游的内涵界定为:在乡村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空间视域内,以观赏体验乡村自然风光、乡风乡情和民俗文化等为乡村旅游主题和内容,特别是在传统乡村文化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跨越时空的场景再现中,进行的观赏型与体验型乡村旅游活动。

(二)传统乡村文化的重构

本文中,传统乡村文化的重构是指:传统乡村文化作为一种文化旅游资源,其物质形态文化或非物质形态文化经过设计开发成为乡村旅游景观和观赏物,汇聚重构于乡村旅游场域内,这是对乡村文化形式与内容的植入,也是乡村文化的一种叙事植入,主要特征包括:将表现为物质形态的乡村文化如民居建筑和生产生活器物包括用品用具等构建或摆放于旅游场所;根据非物质形态文化的性质和功能,举办乡村艺术表演活动或开发体验性旅游活动项目等;将表达乡村文化的视听图文信息作为展品供旅游者观赏。这种汇聚与重构模式,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传统乡村文化在乡村旅游中的观赏性、知识性和教育功能:另一方面能够保护与传承优秀的传统乡村文化。

三、传统乡村文化的重构现状

目前中原地区乡村旅游对于传统乡村文化资源的开发和重构存在着不合理性和盲目性等诸多问题,旅游项目的设计开发强调植入城市文化和西方文化,过度追求经济收益,弱化了乡村文化和乡村性的表达。

(一)传统乡村文化在乡村旅游中的表达处于式微状态

在农村城镇化和乡村社会现代化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着过度迎合与植入城市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现象,如有些标榜着乡村文化的乡村旅游场所则变身为现代化的游乐休闲场馆,其观赏物或体验设施只是对城市文化视域内旅游景观和设施的简单复制,或者中西方文化相互掺杂,文化旅游景观和场景变得不中不洋。这些乡村旅游景点,远离了乡村自然景观和乡村文化场景,丧失了其应有的乡村性和乡风乡情的意味。

(二)传统乡村文化资源尚待深入发掘、合理规划和系统整合

目前乡村文化资源的开发缺少正确引导和规范设计,对乡村文化形态进行简单的形式复制或迁移,便是旅游景观和观赏物。所以,很多所谓乡村文化景观和观赏物只是在旅游场所的简单堆积和再现,只能为旅游者提供一景一物的观赏或体验,对于乡村文化也只有碎片化的印象和感知。

(三)传统乡村文化内涵的缺失

发展乡村旅游,为获取最大经济收益,经营者就会对乡村文化资源进行不合理开发以迎合世俗的娱乐需求:为追求观感和娱乐情趣而过度演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随意黏合,从形式到内容缺少统一性,结果现代元素与传统文化相背离,失去了其应有的文化内涵和乡村性特征。

所以,现阶段很多地方乡村旅游发展仍处于这样一个怪圈:城里人是由于乡村自然、人文文化景观的吸引才希望到乡村去,而乡村旅游的经营者和从业者则按照城市文化的价值观和旅游需求,设计建造乡村旅游的景观和设施,按照城市文化构建的方式改造乡村空间和环境,其结果乡村旅游发展与都市旅游者需求却是背道而驰。因此,发展乡村旅游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就是如何走出这个怪圈,杜绝单纯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和迎合城市文化而盲目发展的趋向,实现乡村旅游发展和旅游需求的良好对接。

四、传统乡村文化重构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和策略

(一)立足本土文化,加强传统乡村文化内涵和要素的表达

乡村是乡村旅游存在和发展的地理空间,乡村文化则是其发展的精神根基。因此,乡村旅游发展要立足本土文化,加强传统乡村文化内涵和要素的表达,彰显乡村文化主题,增强传统乡村文化的观感和体验。

1.乡村旅游的主体主要是来自都市的旅游者,他们深入到乡村空间主要是为了观赏和体验乡村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回归乡风乡味和乡愁的情感记忆。所以,乡村旅游文化要保持与城市文化的差异性和互补性。

2.在乡村旅游地,要避免过度植入城市文化和西方文化,在乡村旅游观光场所,与其树立一座西方维纳斯雕像,不如一座农夫劳作的塑像更能激发旅游者特别是都市旅游者的文化认同感与亲合力;与其悬挂或安放“LOVE”等西方文化形式的标志物,不如“上善若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等饱含中华传统文化的字句更能引起观赏者的共鸣。

3.乡村文化旅游的项目规划和设计,要坚持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尝试突破将乡村文化仅仅作为乡村旅游的“配置性资源”等角色定位的局限,开发重构为特色文化旅游项目,如构建乡村主题文化博物馆包括农耕博物馆、乡村民居博物馆和乡村曲艺杂技博览园等。

(二)合理开发传统乡村文化资源

1.物质形态乡村文化资源的开发:第一、保护和开发表达乡村文化的古迹建筑如古村镇宅院、乡村庙宇祠堂等;规划乡村旅游文化圈,文化圈内的旅游景点之间设置旅游观光路线等;第二、采取有偿、捐献等方式收集表达乡村生产生活与礼仪文化的物件及器具,汇聚重构于乡村旅游场所。

2.非物质形态乡村文化资源的开发:第一、保护和传承优秀的非物质形态乡村文化,培养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并从经济上支持非物质文化的发展和创新;第二、为非物质文化的表达和传承提供平台,在旅游场所组织文化艺术活动或者举办乡村文化节,鼓励宣传形式和传播途径的多元化;第三、保持乡村旅游的乡风乡情风味和乡村文化内涵,也要防止现代元素和西方元素的任意嫁接和植入,鼓励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三)构建参与体验型乡村文化旅游模式

利用各乡村地方特有的文化资源优势,挖掘具有观赏性和体验性价值的乡村文化,包括表达乡村生产生活习俗、礼仪文化和具有休闲娱乐功能的民间表演和比赛等活动,将其构建为具有体验性和趣味性的旅游活动项目。例如利用中原地区特有的农耕历史文化,一方面把曾用作农耕生产的器具作为观赏展品,汇聚摆放于旅游场所,发挥其文化传播和教育的功能;另一方面,利用农耕器具的可操作性,旅游者在真实的乡村田野场景中参与农事活动,既体验到乡村生产生活的乐趣,又接受了一次思想文化的熏陶和教育。旅游者亲临其中,既是乡村旅游观光者又是参与体验者,比起单纯的视觉消费型旅游活动会有更多的身心体验和旅游价值。

(四)保持乡村旅游的乡村性和开放性

1.乡村旅游的最大特点就是其乡村性:乡村性的表达者主要是农村、农民和农业,农村作为地理空间是乡村旅游存在和发展的场域;农民作为乡村居民是乡村文化的载体和传承者;农业是乡村居民生产和生活存在的方式,所以乡村旅游发展要植根于农村、农民和农业,不离故土不离乡风乡情,始终保持其应有的乡村性。

2.乡村旅游发展要保持开放性:乡村旅游区域不应是乡村空间内被圈起隔离的孤岛,而是要保持其发展的开放性。第一,鼓励乡村社区和居民积极参与旅游规划和经营活动,立足当地农业资源和乡村文化资源,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和产品;第二,以旅游消费主体的需求为导向,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学习借鉴先进的乡村旅游发展经验,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和提升。因此,构建传统乡村文化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应有之义。

五、结语

传统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等农村产业转型发展的精神根基和文化灵魂,传统乡村文化的在场使乡村旅游具有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它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持续发展的动力;同时,乡村旅游的发展,为传承传统乡村文化、发挥其文化教育功能构建了平台,从形态上重塑了传统乡村文化存在的时间和空间,并为保护和开发乡村文化提供经济支持。这种传统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互为动力和支持的依存关系,让我们认识到发展乡村旅游,要基于当地乡村自然人文空间,合理开发传统乡村文化资源和农业资源,引导和鼓励传统乡村文化形态的汇聚与重构,丰富乡村旅游的文化资源和内涵,增强乡村旅游的文化吸引力,从而推动传统乡村文化保护与开发和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打造传统乡村文化和当地农业资源相结合的现代乡村旅游业。

[1]陈溯.中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年营业收入超过5700亿元[OL],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cj/2017/04-11/8196673.shtml,2017年4月11日.

[2]Bramwell B,Lane B. Rural Tourism and Sustainable Rural Development.UK:Channel View Publications,1994,pp.142-145.

[3]张祖群.当前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展望[J].中国农学通报,2014,(8):307-314.

[4]郭焕成,韩非.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10,(12):1597-1605.

猜你喜欢

重构旅游传统
视频压缩感知采样率自适应的帧间片匹配重构
长城叙事的重构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高盐肥胖心肌重构防治有新策略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北京的重构与再造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